前言

《医理真传》刊行于同治八年[XB](公元 1869 年)[/XB],该书以理论指导临床,从临床来验证理论,其卷一除约述祖国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外,有辨认一切阳虚症法,辨认一切阴虚症法二目,分辨阳虚、阴虚病情、病象各异,随即于卷二、卷三分别列举阳虚症问答、阴虚症问答各数十条实例,一一加以说明,卷四更就杂问及认病捷要总诀、用药金针,一一指出,均极切实用而便于掌握。因其所长尤在治阳虚症,屡用大剂量姜、桂、附治愈许多群医束手的重病患者,被人们尊称为“郑火神”。今读其书,阳虚、阴虚各立专卷,病况不同,方药亦异,而各尽其圆通之妙,故虽长于治阳虚症,实亦不能以偏概全。北京中医学院任应秋教授在研究《伤寒论》的流派中称其与曹颖甫、恽铁樵、陆渊雷等同为近代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肯定其在医学史上的地位。西南地区名医如云南中医学院院长吴佩衡,成都中医学院教授吴棹仙等俱受其影响。惟其书出版已逾百年,世变屡更,迄今很难觅得。值此文化科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盛世,竞相整理古籍文献以为今用,如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至今仍有实用价值之名著,实有重印以广流传之必要。但原书文笔简炼,义蕴尚待发挥,爰就平日学习所得及临床经验,先对《医理真传》一书,加以点校,并为之阐释。其中少数囿于时代、成见之论,不作删改,以保持原貌,但加以说明。至于明显的错讹字句,则随文予以订正,以求其更易于阅读而便于应用,但一般不出校语,以“[XB]( )[/XB]”标明错文,脱文或衍文,校改后之正字或补入者,则用“〔 〕”标出。又原文间有双行小字夹注,今改用五号仿体单行,注文前后加圆括以示区分,原著价值早有定评,阐释限于水平,疏误自知不免,幸祈读者不吝指正。

又本书在草创过程中,蒙成都中医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侯占元亲切关怀;四川华西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吴传先惠借资料;初稿完成后,经成都中医学院戴佛延教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夏顺均馆员惠阅,提示许多宝贵意见,加以修改。定稿后,更承成都中医学院郭子光教授于百忙中亲自审阅,并为撰序;全国知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王利器为原书作者郑钦安撰传;国务院古籍整理领导小组组长李一氓亲为题签;知名人士廖沫沙题写扉页,巴蜀书社编辑同志审核出版。均付出了辛勤劳动,谨在此并致谢忱。

唐步祺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