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蕤仁

蕤仁

《中国药典》蕤仁

拼音 Ruí Rén
英文名 NUX PRINSEPIAE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蕤核Prinsepia uniflora Batal . 或齿叶扁核木Prinsepia uniflora Batal. var. serrata Rehd.的干燥成熟果核。夏、秋间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肉,洗净,晒干。
性状 本品呈类卵圆形,稍扁,长7~10mm,宽6~8mm,厚3~5mm。表面淡黄棕色或深棕色,有明显的网状沟纹,间有棕褐色果肉残留,顶端尖,两侧略不对称。质坚硬。种子扁平卵圆形,种皮薄,浅棕色或红棕色,易剥落;子叶2,乳白色,有油脂。无臭,味微苦。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性味 甘,微寒。
归经 归肝经。
功能主治 养肝明目,疏风散热。用于目赤肿痛,睑弦赤烂,目暗羞明。
用法用量 5~9g。
贮藏 置干燥处。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蕤仁

拼音 Ruí Rén
别名 蕤核(《本经》),蕤子(《本草拾遗》),白桵仁、棫仁、美仁子(《药材资料汇编》)。
出处 《雷公炮炙论》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单花扁核木的干燥成熟果核。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洗净,晒干。
原形态 单花扁核木,又名:棫、白桵(《尔雅》),桵(《说文》),椹(《药性论》),蕤李子(《救荒本草》),山桃、小马茹子、马茹。
落叶灌木,高达1.5米。茎多分枝,外皮棕褐色;叶腋有短刺。单叶互生或丛生;柄长1~5毫米;叶片线状长圆形,狭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6厘米,宽5~10毫米,先端钝,有小突尖或微凹,基部楔形,两侧下延成叶柄,全缘或具疏锯齿。花1~3朵簇生叶腋,直径约1.5厘米,花梗长5~10毫米;萼筒杯状,裂片5,阔而短,绿色:花瓣5,近圆形,有爪,白色;雄蕊10,花药卵圆形,花丝短;雌蕊子房卵圆形,花柱插生于近基部处,柱头头状。核果球形,直径1~1.5厘米,熟时黑色,表面微被蜡质白粉。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 生长于山坡或川河间沙丘上。分布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南。主产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 干燥果核呈稍扁的类心脏形,两侧略不对称。表面浅棕色至暗棕色,有深色的网状沟纹。质坚硬。敲开硬壳,内含扁平类圆形或心脏形的种子,种皮棕色至暗棕色,子叶2片,白色肥厚,富油性。气无,味微苦。以浅棕色、饱满肥实者为佳。
化学成分 种子含水分10.36%,灰分1.72%,蛋白质3.53%,脂肪7.57%,纤维56.91%。种仁含油脂36%。
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或敲去内果皮取种仁用。
性味 甘,寒。
①《别录》:"微寒,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咸,寒。"
归经 入肝、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脾三经。"
②《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散热,养肝,明目。治目赤肿痛,昏暗羞明,眦烂多泪,鼻衄。
①《本经》:"主心腹邪结气,明目,目赤痛伤泪出。"
②《吴普本草》:"补中强志,明耳目。"
③《别录》:"目肿眦烂,齆鼻,破心下结痰痞气。"
④《药性论》:"治鼻衄。"
⑤《本草拾遗》:"生治足睡,熟治不眠。"
⑥《本草蒙筌》:"专治眼科,消上下胞风肿烂弦,除左右眦热障胬肉,退火止泪,益水生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外用:去油研成膏点眼或煎水洗。
注意 《本草经疏》:"目病非关风热,而因于肝肾两虚者,不宜用。"
复方 ①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痒痛,隐涩难开,昏眩赤肿,怕日羞明,不能远视,迎风有泪,多见黑花:脑子(研)二钱半,蕤仁(去皮壳,压去油)二两。上用生蜜六钱,将脑子、蕤仁同搜和,每用少许点之。(《局方》春雪膏)
②治眼病翳遮瞳人,视物不明,有云气之状:蕤仁(去皮、尖)三分,当归身、甘草各六分,防风八分,黄连(拣治)二钱(锉如麻豆大,水一大碗,煎至一半入药)。上件锉如麻豆大,蕤仁别研如泥,同熬,滴在水中不敌,入去沫蜜少许,再熬少时为度,令病人心静点之,至目中微痛,日用五、七次,临卧点尤疾效,但欲多点,使药力相继也。(《兰室秘藏》百点膏)
③取下翳膜:㈠蕤仁(去油)五分,青盐一分,猪胰子五钱。共捣二千下,如泥,罐收,点之。(《纲目》拨云膏)㈡蕤仁一两(去油),入白蓬砂一钱,麝香二分,研匀,收点之。(《纲目》)
④治赤烂眼:㈠蕤仁(去皮)四十九个,胡粉(煅如金色)一鸡子大,研匀,入酥一杏仁许,龙脑三豆许,研匀,油纸裹收,每以麻子许,涂大小眦上,频用取效。(《近效方》)㈡蕤仁、杏仁各一两,去皮研匀,入腻粉少许为丸,每用热汤化洗。(《经验良方》)
各家论述 《医林纂要》:"白蕤仁,功略同酸枣仁,生则咸多,布散神明之用;熟则甘多,安定神明之主。人知其治目疾,而不知其能补心久矣。"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蕤仁

拼音 Ruí Rén
英文名 Hedge Prinsepia Nut
别名 蕤核、蕤子、白挼仁、棫仁、美仁子、单花扁核木、蕤李子、山桃、小马茹子、蕤核仁
出处 出自1.陶弘景:蕤核,今从北方来,云出彭城间。形如乌豆,大圆而扁,有文理,状似胡桃,今人皆合壳用为分两,此乃应破取仁秤之,医方惟以疗眼。
2.《蜀本草》:《图经》云,蕤核树生叶细似构杞而狭长,花白,干附茎生,紫赤色,大如五味子,茎多细刺,六月熟。今出雍州。五月、六月采,日干。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单花扁核木的核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nsepia uniflora Batal.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洗净,晒干。
原形态 单花扁核木 灌木,高达1-2m。茎多分枝,树皮红褐色或棕褐色,幼枝灰绿色或灰褐色,具较细短刺或叶腋有短刺。单叶互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状,具短柄;叶片狭长椭圆形至条状披针形,长2-5.5cm,宽6-8mm,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或近基部全缘。花两性;单生或3朵簇生;萼筒杯状,5裂;花瓣5,白色;雄蕊10,2轮,花丝很短,花药黄色;子房上位,花柱侧生,柱头头状。核果球形,熟时紫黑色,直径8-12mm,被蜡质白粉,萼片宿存;核扁卵形,有网状花纹。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1100m的山坡、河谷等处的稀疏灌丛中或干旱沙丘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南、四川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果核呈扁心脏形或扁卵形,两侧略不对称,长7-10mm,宽6-8mm厚3-5mm。表面浅棕色至暗棕色,有深色的网状沟纹,常有棕褐色果肉残留。质坚硬,敲开果核后,可见种子为扁平的类圆形或心脏形,长6-7mm,宽约5mm,厚约2mm,种皮红棕色,膜质,两面有深色纵脉纹3-5条,尖端侧有淡色短种脐,圆端有合点,两者之间有深色种脊;子叶白色肥厚,油质,气无,味微苦。
以浅棕色、颗粒饱满肥厚、表面纹理清楚者为佳。
显微鉴别 内果皮横切面:由多层排列紧密的石细胞组成,石细胞多为长圆形,长条形,少数类圆形,直径14-130μm,壁极厚,孔沟明显,中部常成环状断裂,偶有胞腔内含黄棕色物。
种皮横切面:种皮外表皮为3-4列棕色细胞,有时可见壁孔,其下为数列颓废的薄壁细胞,种皮的内表皮为1列无色大型薄壁细胞,外胚乳颓废,内胚乳1列,含油滴。
化学成分 种子含水分10.36%,灰分1.72%,蛋白质3.53%,脂肪7.57%,纤维56.91%。种仁含油脂36%。幼枝含氰(cyanogen)。
鉴别 (1)取粉末0.5g,置带塞试管中,加5%硫酸溶液3ml,充分混合,试管口放一用三硝基苯酚钠溶液湿润的滤纸条,塞紧,将试管置40-50℃水浴中加热10min,滤纸条由黄色变砖红色。(检查氰甙类)(2)薄层色谱 取样品0.5g,加等量碳酸钙(CaCO/3)共研碎,放入具塞三角瓶内,加石油醚(60-90℃)4ml浸泡过夜后,吸去石油醚,吹干,再加入乙醇4ml冷浸过夜,用乙醇浸液点样,以苦杏仁甙作对照,吸取上述二溶液分别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酸乙酯-乙醇(2: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以碘蒸气熏后,供试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显相同的黄色斑点。
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或敲去内果皮取种仁用。
性味 甘;寒;无毒
归经 肝;心;脾;肺经
功能主治 祛风散热;养肝明目;安神。主目赤肿痛;昏暗羞明;眦烂多泪;夜寐不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去油研膏点眼;或煎水洗。
复方 ①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痒痛,隐涩难开,昏眩赤肿,怕日羞明,不能远视,迎风有泪,多见黑花:脑子(研)二钱半,蕤仁(去皮壳,压去油)二两。上用生蜜六钱,将脑子、蕤仁同搜和,每用少许点之。(《局方》春雪膏)②治眼病翳遮瞳人,视物不明,有云气之状:蕤仁(去皮、尖)三分,当归身、甘草各六分,防风八分,黄连(拣治)二钱(锉如麻豆大,水一大碗,煎至一半人药)。上件锉如麻豆大,蕤仁别研如泥,同熬,滴在水中不散,入去沫蜜少许,再熬少时为度,令病人心静点之,至目中微痛,日用五、七次,临卧点尤疾效,但欲多点,使药力相继也。(《兰室秘藏》百点膏)③取下翳膜:一蕤仁(去油)五分,青盐一分,猪胰子五钱。共捣二千下,如泥,罐收,点之。(《纲目》拨云膏)二蕤仁一两(去油),入白蓬砂一钱,麝香二分,研匀,收点之。(《纲目》)④治赤烂眼:一蕤仁(去皮)四十九个,胡粉(煅如金色)一鸡子大,研匀,入酥一杏仁许,龙脑三豆许,研匀,油纸裹收,每以麻子许,涂大小眦上,频用取效。(《近效方》)二蕤仁、杏仁各一两,去皮研匀,入腻粉少许为丸,每用热汤化洗。(《经验良方》)
各家论述 1.《医林纂要》:白蕤仁,功略同酸枣仁,生则咸多,布散神明之用;熟则甘多,安定神明之主。入知其治目疾,而不知其能补心久矣。
2.《本经》:主心腹邪结气,明目,目赤痛伤泪出。
3.《吴普本草》:补中强志,明耳目。
4.《别录》:目肿眦烂,破心下给痰痞气。
5.《药性论》:治鼻衄。
6.《本草拾遗》:生治足睡,熟治不眠。
7.《本草蒙筌》:专治眼科,消上下胞风肿烂弦,除左右眦热障胬肉,退火止泪,益水生光。
摘录 《中华本草》

《雷公炮炙论》蕤仁

雷公云∶凡使,先汤浸,去皮、尖,擘作两片。用芒硝、木通草二味,和蕤仁同水煮一伏时后,沥出,去诸般药,取蕤仁研成膏,任加减入药中使。
每修事四两,用芒硝一两,木通草七两。


《雷公炮制药性解》木部 >> 蕤仁

味甘,性温无毒,入心肝脾三经。主心腹结气结痰,鼻中衄血,眼?上下风肿烂弦,左右?热障?肉,清火止泪,益水生光。破核取仁,去皮尖研用。
按∶心肝与脾。皆血之脏,而蕤仁入之,夫目之有疾,血之故也。今得其甘以养血,温以和血,而肿胀诸患,从兹息矣。
雷公云∶凡使先用热水浸去皮尖,作两片,用芒硝、木通、甘草、三味,和蕤仁同水煮一伏时,后漉出,去诸药,取蕤仁研成膏,加减入药中使。凡修事四两,用芒硝一两,木通甘草七两。


《本草备要》木部 >> 蕤仁

亦名白
补,明目
甘温(《别录》微寒)。入心、肝、脾三经。消风散热,益水生光(三经皆血脏也。血得其养,则目疾平。凡目病在表,当疏风清热。在里属肾虚、血少、神劳,宜补肾养血安神。
远视为肾水亏,近视为火不足)。
治目赤肿痛, 烂泪出,亦治心腹邪热,结气痰痞(今人惟用疗眼。陈藏器曰∶生治足睡,熟治不眠)。丛生有刺,实如五味,圆扁有纹,紫赤可食。取仁浸,去皮、尖,研用。


《本经逢原》灌木部 >> 蕤仁

甘温无毒。去壳汤浸,去皮尖水煮过,研细纸包,压去油用。
《本经》主心腹邪热结气,明目、目赤痛伤泪出,目肿 烂。
发明 蕤仁甘温而润,能治诸经风热之邪,心腹邪热结气,不独治目疾也。眼风痒,或生翳,或赤 ,黄连、蕤仁去皮研膏等分,以干枣去核填入煎水,点眼甚验,但不因风热而因于虚勿用。


《本草从新》灌木类 苞木类 寓木类 >> 蕤仁

一名白 .消风清热、治目.
甘微寒.消风清热.和肝明目.退翳膜赤筋.理 伤泪出.(凡目疾在表、当疏风清热、在里属肾虚血少、神劳、宜补肾养血安神.)破心下结痰.除腹中痞气.(皆热邪为祟.)目病不缘风热.而因于虚者.勿用.丛生有刺.实如五味.圆扁有纹.紫赤可食.汤浸取仁.
去皮尖.水煮过.研膏.(蕤仁一两、细辛半两、苦竹叶二把、水二升、煎一升、滤汁、频洗、治飞血眼.)


《得配本草》木部(灌木类二十种) >> 蕤仁

甘,微寒。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破心气,下结痰,治鼻衄,疗目疾。凡心肝脾血分病由风热者所需。水浸去皮尖,研用。治好眠,生用。治不眠,熟用。用通草少加芒硝水,煮一伏时,研膏入药。
川连、蕤仁等分,研膏,取无 干枣二枚,割去下头,取出核,以二物,填入于中,仍以割去者合定,用薄绵裹之,盛茶杯置银器中,文武火煎取一鸡子大,再以绵滤之,收点眼疾,无不神效。


《本草便读》灌木类 >> 蕤仁

蕤仁(图缺)
宣风热于肝家.眼目有灾.气升宜降.散结痰于心腹.甘寒无毒.性滑偏阴.(蕤仁本经称其甘温.然观其主治心腹邪热结气.又治目赤肿痛等证.非温性之药所宜.故别录言其性寒.却为有据.其润降之性.由肺达肝之意可想也.)


《本草分经》足厥阴肝 >> 蕤仁

甘微寒,消风清热,和肝明目,破结痰除痞气。


《本草撮要》木部 >> 蕤仁

味甘微寒.入手少阴厥阴太阴经.功专消风散热.益水生光.治目赤肿痛 烂泪出.心腹邪热结气痰痞.得细辛、竹叶煎水洗.治飞血眼.


《药性切用》木部(灌木 苞木 寓木类) >> 蕤仁

味甘微寒,入肝而消风清热,退翳明目,有养肝益阴之功。生研用。


《药笼小品》蕤仁

微寒。
消风清热,和肝明目,破心下结痰,除腹中痞气。
目病不缘风热,而因虚者勿用。


《玉楸药解》木部 >> 蕤仁

味甘,微温,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明目止疼,退赤收泪。
蕤仁理肺疏肝,治眼病赤肿,目烂泪流,鼻痈衄血,痞痰阻隔。生治多睡,熟治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