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牛黄

牛黄

《中国药典》牛黄

图片 牛黄 牛黄
拼音 Niú Huánɡ
英文名 CALCULUS BOVIS
别名 丑宝、天然牛黄
来源 本品为牛科动物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干燥的胆结石。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
性状 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4.5)cm,少数呈管状或碎片。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鉴别 (1)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2)取本品少许,用水合氯醛试液装片,不加热,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集成,遇水合氯醛液,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
(3)取本品粉末10mg,加氯仿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脱氧胆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辛烷-醋酸乙酯-冰醋酸(15:7: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两个荧光斑点。
性味 甘,凉。
归经 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 0.15~0.35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贮藏 遮光,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压。
备注 (1)牛黄功能清热解毒、豁痰定惊,它的开窍之力远不及麝香、冰片。
(2)本品配以麝香、天竺黄、全蝎、钩藤,则豁痰开窍、清热镇痉;配黄连、黄芩、栀子、郁金、朱砂,则清热解毒、开窍安神;配青黛、珍珠、人指甲、象牙屑、冰片,则清热解毒、消肿定痛。
(3)牛黄原为病牛胆囊中的结石(少数为胆管、肝管的结石),故货源较少。现除此种天然牛黄外,尚有人工合成的牛黄,系按牛黄含有的成份,由牛胆汁或猪胆汁中提取,加工而成。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人造牛黄,功效颇好。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牛黄

拼音 Niú Huánɡ
别名 犀黄(《外科全生集》),各一旺(蒙名)。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牛科动物黄牛水牛胆囊、胆管肝管中的结石,全年均产。于宰牛时注意牛的胆囊、胆管及肝管中有无硬块,如有即为牛黄,应立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迟则为胆汁浸润而变黑)。除净外部薄膜,先裹以灯心草或通草丝,外面再包以白布或毛边纸,置阴凉处阴干。干燥时,切忌风吹、日晒、火烘,以防破裂或变色。本品大多取于胆囊,形较圆,商品称为"胆黄"或"蛋黄"。取于胆管、肝管者,呈管状,称为"管黄"。
性状 ①胆黄(《本经逢原》)
完整者呈卵形,方圆形或三角形,直径0.5~3厘米。表面金黄色或棕黄色,深浅不一,细腻而稍有光泽;有时外部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表面有裂纹,亦有呈麻面而不光滑的。质轻松脆,易于破碎。断面棕黄或金黄色,深浅不等,亦显光泽,有排列整齐的环状层纹,重重相叠。气清香,味先微苦,后微甜。入口芳香清凉,嚼之不粘牙,可慢慢溶化。以少许粉末,和以清水,涂于指甲上能染黄色,经久不褪,习称"透甲"或"挂甲"。
②管黄
呈管状或破碎的小片,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长约3厘米,直径约0.5~1.5厘米,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不光滑,有裂纹及小突起。断面也有很少的层次,内心多有空隙,色较深。
上述牛黄以表面光泽细腻,质轻松脆,断面层纹薄而齐整,无白膜,味先苦后甘,清香而凉者为佳。
主产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河南。此外,四川、西藏、青海、广西、江苏、上海等地亦产。以西北、东北的产量较大。商品产于西北者,称"西牛黄"或"西黄";产于东北者,称"东牛黄"或"东黄";产于北京、天津等地者,称"京牛黄"。进口的牛黄,产于加拿大、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智利、玻利维亚等地者,称"金山牛黄";产于印度者,称"印度牛黄"。进口牛黄的色泽、气味,均不及国产牛黄。
牛黄除来源于黄牛、水牛外,牛科动物的牦中及野牛的牛黄亦可入药。其外形与断面层纹与黄牛、水牛的牛黄同,所不同者外表为乌黑色;另有人工牛黄,为牛胆汁或猪胆汁经人工提取制造而成。大多呈粉末状,或不规则的球形、方形,表面浅棕色或金黄色。质轻松,气微清香而略腥,味微甜而苦,入口后无清凉感。涂于指甲亦能染成黄色,主产天津及北京。
炮制 研为极细粉末用。
性味 苦甘,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无毒。"
③《别录》:"有小毒。"
④《药性论》:"味甘。"
⑤《日华子本草》:"凉。"
归经 入心、肝经。
①《本草蒙筌》:"入肝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功能主治 清心,化痰,利胆,镇惊。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牙疳,喉肿,口舌生疮,痈疽,疔毒。
①《本经》:"主惊痫,寒热,热盛狂庢。"
②《别录》:"疗小儿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
③《药性论》:"小儿夜啼,主卒中恶。"
④孙思邀:"益肝胆,定精神,除热,止惊痢,辟恶气。"
⑤《日华子本草》:"疗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
⑥《日用本草》:"治惊病搐搦烦热之疾,清心化热,利痰凉惊。"
⑦《纲目》:"痘疮紫色,发狂谵语者可用。"
⑧《会药医镜》:"疗小儿急惊,热痰壅塞,麻疹余毒,丹毒,牙疳,喉肿,一切实证垂危者。"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5~1.5分。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 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人参为之使。恶龙骨、地黄、龙胆、蜚蠊。畏牛膝。"
②《药性论》:"恶常山。畏干漆。"
③《品汇精要》:"妊妇勿服。"
④《本草经疏》:"伤乳作泻,脾胃虚寒者不当用。"
复方 ①治温病邪入心包,神昏谵语,兼治卒厥,五痫,中恶,大人小儿痉厥之因于热者:牛黄一两,郁金一两,犀角一两,黄连一两,朱砂一两,梅片二钱五分,麝香二钱五分,真珠五钱,山栀一两,雄黄一两,黄芩一两。上为极细末,炼老蜜为丸,每丸一钱,金箔为衣,蜡护。脉虚者,人参汤下;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每服一丸,大人病重体实者,日再服,甚至日三服;小儿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温病条辨》安宫牛黄丸)
②治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者:牛黄二钱半,朱砂三钱,脑子一钱,郁金三钱,甘草一钱,牡丹皮三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新水化下。(《索问病机保命集》牛黄膏)
③治中风痰厥、不省人事,小儿急慢惊风:牛黄一分,辰砂半分,白牵牛(头末)二分。共研为末,作一服,小儿减半。痰厥温香油下;急慢惊风,黄酒入蜜少许送下。(《鲁府禁方》牛黄散)
④治小儿惊热,发歇不定:牛黄一分(细研),川大黄半两,蝉壳一分(微炒),子芩半两,龙齿半两(细研)。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计时候,煎金、银、薄荷汤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牛黄丸)
⑤治小儿心肺烦热,黄瘦,毛焦,睡卧多惊,狂语:朱砂半两,牛黄一分。上药,同研如面。每服,以水磨犀角,调下一字。(《圣惠方》)
⑥治初生胎热或身体黄者:真牛黄一豆大。入蜜调膏,乳汁化开,时时滴儿口中,形色不实者,勿多服。(《小儿药证直诀》)
⑦治小儿胎风热、撮口发噤:牛黄(研)一分,淡竹沥半合。每服牛黄一字匕,用淡竹沥调下,一、二岁儿服之;三、四岁儿每服半钱,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济总录》牛黄竹沥散)
⑧治乳岩(乳癌),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犀黄三分,麝香一钱半,乳香、没药(各去油)各一两。各研极细末,黄米饭一两,捣烂为丸,忌火烘,晒干。陈酒送下三钱,患生上部,临卧服,下部空心服。(《外科全生集》犀黄丸)
⑨治胎毒疮疖及一切疮疡:牛黄三钱,甘草、金银花各一两,草紫河车五钱。上为末,炼蜜丸,量儿服。(《保婴撮要》牛黄解毒丸)
⑩治伤寒咽喉痛,心中烦躁,舌上生疮:牛黄(研)、朴硝(研)、甘草(炙,锉)各一两,升麻、山栀子(去皮)、芍药各半两。捣研为细散,再同研令匀。每服一钱匕,食后煎姜、蜜汤,放冷调下。(《圣济总录》牛黄散)
⑾治小儿鹅口疮,不能饮乳:牛黄一分,为末。上一味,用竹沥调匀,沥在儿口中。(《圣济总录》牛黄散)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牛黄

拼音 Niú Huánɡ
英文名 Bezoar, Cow-bezoar
别名 犀黄、各一旺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陶弘景:牛黄,今人多皆就胆中得之耳。唯以磨爪甲,舐拭不脱者是真。
2.《药对》:得牡丹、昌蒲利耳目。
3.《唐本草》:牛黄,今出莱州、密州、戎州、青州、淄州。黄有三种:散黄,粒如麻豆;漫黄,若鸡卵中黄,糊在肝胆;团黄,为块形,有大小,并在肝胆中。特牛,具吴牛未闻有黄。
4.《本草衍义》:牛黄,亦有骆驼黄,皆西域所出也。骆驼黄极易得,医家当审别考而用
来源 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胆管结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2.Bubalusbubali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收集,杀牛时取出肝脏,注意检查胆囊。肝管及胆管等有无结石,如发现立即取出,去净附着的薄膜,用灯心草包上,外用毛边纸包好,置于阴凉处阴干,切忌风吹、日晒。火供,以防变质。天然牛黄因来自个别病牛体,产量甚微,供不应求,为解决牛黄药源不足,目前采用人工培植牛黄取得很好效果。现将人工培植牛黄的方法介绍如下:凡计划施行手术的牛,要作术前检查,牛种不限,公、母均可。本前应绝食8-12h,但饮水不限。术前要准备好手术器械,核体(即埋入胆囊内的异物)一般采用塑料制成。手术的进行可按常规外科方法处理。培核1年左右便可取黄。取黄方法与培植手术相同。可以再次埋入核体,作第2次培植。核体从牛胆囊中取出后,先用吸水纸轻擦表面,除去胆汁粘液等,然后用硫黄熏蒸,最后烘干(温度控制在50-60℃)或在通风处阴干。
上述加工方法所得牛黄为碎片状,研粉后即可制药。
原形态 1.黄牛,体第1.5-2m,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体格强壮结实,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基间皮肤硬而光滑,无毛,称为鼻镜。眼、耳都较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四肢匀称,4路,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着地,称悬蹄。尾较长,尾端具丛毛,毛色大部分为黄色,无杂毛掺混。
2.角较长大面扁,上有很多任务发纹,颈短,腰腹隆凸。四肢较短,蹄较大。皮厚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体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1.其性格温驯,生长较快。食植物性饲料。
资源分布:1.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2.全国大部分地区均饲养,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
性状 性状鉴别,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直径0.6-3(-4.5)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深浅不一,较细腻而稍有光泽,有的外部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有裂纹。体轻,质极脆,易分层剥离,断面色较浅,可见紧密的同心环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甜,有明显的清香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胆管结石呈管状,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或为破碎的小片,长约3cm,直径0.5-1.5cm。表面红棕或黄棕色,有的呈棕褐色,有裂纹及小突起。断面有较少的层纹,有的中空。
显微鉴别本品水合氯醇装片不加热,可见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集成,遇水含氯醛液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
化学成分 天然牛黄中含有胆红素(bilirubin),胆汁酸(bile acids)[包括胆酸(cholic acid)],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胆汁酸盐,胆甾醇(cholesterol),麦角甾醇(ergosterol),脂肪酸(fatty acid),卵磷脂(lecithine),维生素D,无机元素钙,钠,铁,钾,铜,镁,磷等。尚含类胡萝卜素及丙氨酸(alanine),甘氨酸(glycine),牛磺酸(taur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精氨酸(arginine),亮氨酸(leucine),蛋氨酸(methionine)等多种氨基酸及两种酸性肽类成分:平滑肌收缩物质SMC-S2和SMC-F。
天然牛黄中的胆红素分为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共价胆红素3种。其中结合胆红素结合的主要是葡萄糖醛酸,共价胆红素是指与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共价结合的胆红素。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系统的作用:1.1.镇静作用:1.1.1.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牛黄混悬液;给药后1.5小时测小鼠5分钟自发活动次数,用给药前后小鼠活动次数之差值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牛黄能显着抑制小鼠自发活动。(P<0.01)(见表4)。人工培植牛黄亦有同样的作用。
另据杉本重利报告,牛黄能对抗咖啡因。樟脑和印防已毒素等引起的中枢兴奋症状,并可增强水合氯醛、乌拉坦、吗啡或巴比妥钠的镇静作用。有人认为,牛黄中的牛磺酸和甘氨脱氧胆酸盐的镇静作用最强。
1.1.2.对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混悬剂,给药后1.5小时,尾静脉注射妥钠溶液25mg/kg,以翻正反射消失的指标,记录小鼠睡眠时间,实验结果表明,牛黄能显着延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P<0.05。培植牛黄亦有同样的作用。
1.1.3.对水合氯醛作用的影响:昆明种或LACA小鼠18-22g,雌雄各半,分组后分别灌胃CMC、牛黄,每天给药1次,共给药3次,于末次给药后l小时,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水合氯醛190mg/kg,并以氯丙嗪作对照,观察各组15分钟内睡眠小鼠数。说明牛黄能加强水合氯醛对小鼠的中枢抑制作用,此结果与培植牛黄的作用相似。
1.2.抗惊厥作用:1.2.1.对安钠咖致惊作用的影响:小鼠分别给予蒸馏水、牛黄和培植牛黄(1g/kg),每天1次,连续5天,于末次给药后l小时,各组均腹腔注射安钠咖300mg/kg,观察各组出现惊厥的潜伏时间和死亡动物数。结果两者均能延长小鼠由安钠咖引起的惊厥潜伏时间。
1.2.2.对印防己毒素作用的影响:实验小鼠分别灌胃CMC、牛黄、培植牛黄每日给药1次,连续7天于末次给药后l小时,各组动物均腹腔注射印防己毒素7mg/kg。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均有抗惊厥作用。亦有报道培植牛黄对苯甲酸钠、咖啡因引起的惊厥对抗作用不明显。
另据报导,牛黄能缓解樟脑、咖啡因等引起的小白鼠惊厥,但对番木鳖碱及士的宁引起的惊厥无效。抗惊厥作用原理与牛黄中有效成份牛磺酸可能力抑制性神经递质或调节有关。大脑皮层神经无微电泳法证明,牛磺酸可抑制自发和诱发电活动、产生超极化,与给药后表现的中枢抑制效应相符。此外,牛磺酸对脊髓和脑干的抑制作用可被士的宁所拮抗,根据上述结果,认为牛磺酸可能是抑制性神经介质,通过相应的受体或GABA受体起作用。但也有实验证明,牛磺酸对突触后GABA受体无明显亲和力、不能替代GABA抑制中枢,而具有神经调节剂(Neuromodulator)作用。中枢也可能存在着牛磺酸能神经。牛磺酸作为神经介质或调节剂的功能,仍需进一步研究。
1.3.解热作用:给Wistar系大白鼠腹腔注射2,4-二硝基苯10mg/kg,同时,注入天然牛黄胆酸钙、氨基比林100mg/kg按时测定直肠体温,结果对照组出现明显的发热作用,牛黄及胆酸钙有抑制发热作用,氨基比林则有强大的体温下降作用。培植牛黄亦有同样作用。也有报道天然牛黄对过期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菌引起发热家兔体温的下降作用不明显,另有报道,正常家兔腹腔注射1-5mg/kg的胆酸钠或去氧胆酸盐的作用最强。牛磺酸对发热动物的体温具明显的解热作用。牛磺酸的解热机理研究发现,耗竭脑内5-HT能强烈对抗牛磺酸降低体温,说明5一HT系统参与作用。Kerwin等给大鼠下丘脑内注射牛磺酸能升高体温,但在较高剂量又降低体温,士的宁能对抗其升高体温效应,提示牛磺酸在下丘脑作为递质调节体温,较高剂量牛磺酸降体温可能由于扩散到其它与体温调节有关的脑区。
大鼠口服牛磺酸可降低酵母引起的发热。培植牛黄亦有同样作用。兔脑室注射能阻止细菌内毒素和白细胞热源性发热,停用牛磺酸则继续发热,但抑制前列腺素E1和E2引起的发热时,没有这种现象,说明牛磺酸可能占据热源载体。
2.对心血管的作用:2.1.对离体蛙心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按斯氏法制备离体蛙心标本,描记心脏正常收缩活动曲线后、换低钙任氏液,(含钙量为正常任氏液的1/4)灌流,蛙心收缩力则减弱,此时分别滴入1%天然牛黄0.1ml,以等量的NS作对照,结果表明牛黄和培植牛黄均能增强蛙心心肌收缩力。
羽野等报告牛黄对家兔及蟾蜍离体心脏有强心作用。后来又有人用豚鼠离体心脏试验,也证实牛黄有强心作用。石坂氏曾报告从牛黄中提取一种无味无臭的酸性物质。该物质以碱中和后溶于水中,水溶液在10-7浓度时对离体蛙心灌流实验,具有显着的强心作用;当10-2浓度时仍未看到蛙心停博的毒性反应。后来进一步证明牛黄加强心脏收缩作用。
2.2.对家兔血压的影响:家兔2.O-2.5kg,雌雄不限,以乌拉坦1g/kg麻醉,测定颈动脉血压后,分别静脉注射1%牛黄水溶液0.5ml与1.0ml/kg和培植牛黄1.Oml(1%溶液),结果均能显着降低家兔血压。早期报告,牛黄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作用,对家兔静脉注射时,可见持续性血压上升,同时心跳增强。但岩城氏等用家兔耳壳灌流法,证明牛黄有扩张微血管的作用。牛黄及胆酸钙对豚鼠冠状血管有收缩作用,后者比牛黄作用稍弱。 另外报告牛黄及胆酸钙较好的降压作用。对乌拉坦麻醉家兔静脉注射印度牛黄5mg/g或对自然形成高血压及肾型人工高血压的大白鼠口服牛黄100mg/g,均有较强的降压作用。此与前人报告升高家兔压的作用相反。家兔耳壳血管灌流证明牛黄能扩张微血管,并在急性实验中发现牛黄有拮抗肾上腺素升高血压的作用,推测这两个作用综合表现为牛黄的降压作用。牛黄主要成分胆红素有降压及抑制心跳的作用,据西村等证明牛黄降压的化学成分是胆酸,去氧胆酸等胆酸盐(特别是钙盐)和胆红素。也有人认为含在牛黄中的其它杂复合物,也是降压的化学因素。木材等从牛黄水溶性部分得到的SMC,作用类似乙酰胆碱,可便兔血压下降,此一作用可为阿托品所拮抗。
3.对平滑肌的作用:3.1.对乙酰胆碱引起肠兴奋的抑制作用:采用4只大白鼠离体回肠肠段常规处理后,置离体器官测定仪充满合氏液的20ml浴槽内,通气,温度控制在39℃。待肠段稳定后,先描记一段肠正常活动曲线,然后在浴槽内滴入浓度为1:20000的溴化乙酰胆碱溶液10ml,描记一段肠收缩曲线作为对照。然后排出浴槽内溶液,并进行多次冲洗。待肠收缩恢复至自主运动位置时,再依次滴入10ml溴化乙酰胆碱溶液及0.2ml2%天然牛黄水溶液。描记一段肠收缩曲线,观察天然牛黄对乙酰胆碱引起肠兴奋的抑制情况。并以同样方法观察培植牛黄的作用。结果表明,牛黄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大鼠肠平滑肌的兴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培植牛黄的作用较强。
3.2.对氯化钡引起肠兴奋的抑制作用:实验方法同前,给以氯化钡,使氯化钡在浴管内的浓度为50ug/ml。结果表明,天然牛黄对氯化钡引起的大鼠肠平滑肌兴奋,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培植牛黄作用较弱。
3.3.对离体肠自主收缩的影响:采用健康大鼠离体十二指肠肠段。结果表明,天然牛黄、培植牛黄及合成牛黄。对离体肠的自主收缩均无影响。牛黄的解痉作用,是去氧胆酸和胆酸等各成分的综合作用,但主要为去氧胆酸的作用。用小白鼠离体小肠作解痉活性的检定,以其对乙酰胆碱拮抗作用的大小来制定解痉效果。结果指出牛黄的药理活性,约为阿托品的1/10,000,罂粟碱的1/100,牛黄产地不同,质量也有差别。其他胆酸类也有解痉效果。它们作用的强弱顺序如下:去氧胆酸盐、熊果去氧胆酸盐。鹅去氧胆酸盐、胆酸盐。熊果去氧胆酸对小白鼠小肠解痉作用的性质,近似罂粟碱。和胆酸类松弛平滑肌的作用相反,牛黄水浸膏中分离出的平滑肌收缩性成分SMC,具有乙酰胆碱样作用,能够收缩消化系平滑肌。
4.利胆作用:利用家兔胆道插管方法,研究了药物对肝胆汁分泌的影响,发现牛黄促进肝胆汁分泌的作用甚小,运不如熊胆及蟾酥。岩城氏报告牛黄和去氢胆酸具有同样的利胆作用,而胆酸钙的作用则较差。
另外,木材等采用猪胆囊标本,发现除牛胆汁、牛黄水溶性成分SMC具有胆囊收缩作用外,牛黄、胆酸盐、去氧胆碱盐等均无作用。义以总胆管标本观察用药后松弛总胆管欧蒂氏括约肌使流出滴数增加情况,发现它们利胆作用强弱的顺序为:去氧胆酸盐>鹅去氧胆酸盐>胆酸盐>熊果去氧胆酸盐。说明去氧胆酸盐对欧蒂氏括约肌显示最大的松弛作用,而被认为是牛黄利胆作用的成分。
牛黄中所含胆酸类的作用,是使平滑肌松弛,特别是去氧胆酸解痉作用最强。牛黄水溶性成分SMC,可使胆囊平滑肌收缩,并可抑制去氧胆酸对胆囊的松弛作用,从而有助于胆囊胆汁排出。这项结果说明药理上相互拮抗的物质作用于同一部位,构成一个功能上的合作体系,共同调节胆汁排出功能。胆囊收缩物质SMC和胆汁促泌素(Cholcystokinine)一样对胆囊具有收缩作用,而去氧胆酸的作用则与其拮抗。由于牛黄既含游离胆酸,使胆管系统平滑肌松弛,又含SMC可使胆囊收缩,所以用牛黄后并不影响胆囊收缩而使括约肌松弛使胆汁排出增加的效果。
5.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健康家兔灌胃牛黄0.1g/kgl-2次后,可使红细胞显着增加。摘除脾脏的家兔口服牛黄,也见红细胞及血色素量增加。对由于放血引起贫血的家兔,灌胃牛黄可促进血色素量恢复。又有人试验,正常家兔每次口服牛黄0.1g/kg,隔日,共2-7次,能显着促进红细胞的新生。用药次数愈多,作用愈大,但因牛黄品种而有差异。因放血而贫血的家兔每次中服牛黄。0.1g/kg,1日1次,3次后能显着促进贫血的恢复。后来又将牛黄所含成分用不同溶剂浸出,试验其对家兔红细胞的新生作用,证明维生素D为促进红细胞新生的主要成分,胆红素和麦角甾醇仅有部分作用。
6.抗炎作用:6.1.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症的影响:取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牛黄混悬液,每天1次,连续3天,第3天给药后1小时,于每鼠左耳滴二甲苯0.02ml致炎20分钟,处死动物,用直径6.5mm的打孔器分别切下小鼠左右耳壳圆片,称重,计算。结果表明牛黄能显着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症的作用(P<0.01)。培植牛黄亦有相同的作用。
6.2.对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的影响:给麻醉小鼠两侧腋下各植入1个5mg重的灭菌棉球,从手术当天开始,每天腹腔注射牛黄混悬液1次,连续3天,第2天处死动物,打开切口,剥离肉芽肿,称重。表明牛黄对小鼠棉球内芽肿增生有显着的抑制效果(P<0.01)。培植牛黄亦有相似的作用。
6.3.对大鼠甲醛性足跖肿胀的影响:取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组,每组5只,给大鼠腹腔注射牛黄混悬剂后1小时,从大鼠右后跖腱膜下注入2·5%福尔马林0.05ml致炎,于致炎后1、3、5、7、24小时,用排水法测定踝关节以下体积。实验表明,牛黄对大鼠足跖明显的抑制作用。培植牛黄亦有相似的作用。
7.抗感染作用:7.1.抗菌作用:结合胆汁酸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四联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奈氏双球菌、链球菌等,鹅去氧胆酸、猪去氧胆酸及去氧胆酸均有相似的抑制作用,而天然牛黄及胆红素仅在1.6%碳酸氢钠混悬液时,对枯草杆菌有微弱的抑菌作用。
7.2.对乙脑病毒作用:天然牛黄对乙脑病毒(A2)有不同程度的灭活作用。小鼠皮下感染乙脑病毒、牛黄对其,灭活作用时间是在毒血症阶段,而不是在脑内繁殖阶段,并且实验证明,胆红素的抑制指数量高,去氧胆酸与猪去氧胆酸次之,胆酸较低。
8.其它作用:8.1.对呼吸系统作用:动物实验证明,牛黄有兴奋呼吸作用。天然牛黄混悬液给药,用小鼠酚红排泄法实验,未观察到明显祛痰作用,但用5%碳酸氢钠作溶媒,腹腔注射有明显祛痰作用。猪胆酸、牛羊胆酸均有明显祛痰作用,且以猪胆酸作用最强。用小鼠氨雾引咳法证明,胆酸和去氧胆酸均有明显镇咳效应。
8.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天然牛黄与人工合成牛黄及对照组以每天100mg/kg,给小白鼠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5天。给药后第3天腹腔注射2%鸡红细胞悬液1ml,30分钟后取出腹腔内液离心,取沉淀物涂片、染色、汁数,发现实验组皆可提高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提示2种牛黄均有显着提高吞噬功能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抗炎、抗感染的基本作用之一。
毒性 小鼠口服牛黄代用品0.6g/kg,每天1次,连续6天,体重、饮食、大小便、活动均无异常,给药12天以上,则体重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如服以上剂量的10-30倍,则多有腹泻,有的呈昏迷状态而死亡;牛黄则很少腹泻,死亡率也较低。小鼠服牛黄或胆酸钙2g/kg,1周内没有死亡。高血压大鼠,每天服牛黄100mg/kg,共15周,脑、肺、心、肝、肾、肾上腺、脾、精囊等脏器肉眼所见均无病变。胆汁口服时无毒,但如静脉注射,则产生严重的神经系统及心脏的抑制,并发生溶血。主要是其中所含的胆酸所引起。静脉注射胆盐引起显着血压下降并伴有心率减慢。离体心脏灌流时,胆盐也使心率减慢、收缩幅度降低,并可引起心律不齐甚至心室颤动。注射胆汁并可引起胃肠道活动增加。小量胆盐可使骨胳肌活动增加,搐搦,痉挛,大量则抑制。上述作用可能是由于抑制胆碱酯酶所致。毒性:天然牛黄15g/kg灌胃给药后,多数小鼠活动明显减少,倦伏于鼠笼,继续观察7天,未见任何毒性作用。天然牛黄、人植牛黄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675.77±152.05mg/kg、403.27±44.04mg/kg。
小鼠腹腔注射胆酸的半数致死量为1.52g/kg,去氧胆酸为1.06g/kg,小鼠静脉注射去氧胆酸的半数致死量为0.15g/kg。小鼠一次腹腔注射天然牛黄或胆酸钙2g/kg,观察1周未见死亡。每日腹腔注射天然牛黄0.6g/kg,连续6天,未见体重减轻和其它症状。高血压大鼠每日腹腔注射天然牛黄0.1g/kg,共15周,未见各重要器官发生病理变化。上述实验表明,天然牛黄毒性很低。培植牛黄腹腔注射给药的小鼠半数致死量为403.27±44.04mg/kg。小鼠30只,先饥饿8小时(禁食不禁水),随机分3组,分别灌胃15%天然牛黄、10%与15%培植牛黄,给药容量为50ml/kg,4小时后重复给药1次。给药后,多数动物活动明显减少,倦伏。约3小时后惭恢复正常,继续观察7天,未见毒性反应和死亡,饮食正常,皮毛光滑,行为动活均正常。
鉴别 理化鉴别(1)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徐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2)取本品少汗置试管中,分别加下列试剂3ml,微热,有显色反应:加冰醋酸显绿色,冷后小心滴加等容积的硫酸,下层无色,上层绿色,两层相接处显红色环。(检查甾类反应)加硫酸显绿色;加硝酸显红色;加氨水显黄褐色。(检查胆红素)(3)取粉未0.2g,加盐酸1ml,再加乙醚20ml振摇提取,放置,分取乙醚液,滤过,置分液漏斗中,加氢氧化钡饱和溶液20ml,振摇,即发生黄色沉淀。分离除去水层及沉淀,醚层用氢氧化钡饱和溶液洗涤22次,每次10ml。分取醚层,滤过,蒸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加醋酥1ml与硫酸2滴,振摇,放置10min,即显绿色。(检查结合型胆红素)(4)取牛黄0.1g,加盐酸1ml及氯仿10ml,振摇混合,氯仿展呈黄褐色。分取氯仿层,加入氢氧化钡试液5ml,振摇后生成带绿黄褐色沉淀,分离除去水和沉淀,取氯仿层1ml,加醋酥1ml与硫酸2滴,摇匀,放置,溶液呈绿色。(检查结合型胆红素)(5)取粉末0.1g,加60%醋酸4ml,研磨,滤过,取滤液1ml,加新制的1%糖醛(新蒸馏至近无色)溶液1ml与硫酸溶液(取硫酸50ml,加水65ml,混合)10ml,置70℃水浴中加热10min,即显蓝紫色。(检查胆酸)(6)取粉末少量,加氯仿1ml摇匀,加硫酸与30%过氧化氢溶液各2滴,振摇,即显红色。(检查胆红素)(7)薄层色谱取粉末10mg加氯仿20ml超声波处理30min,滤过,蒸干滤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与去氧胆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中各含2mg的混合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二溶液各2μl,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李烷一醋酸乙酯一冰醋酸(15:7: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后,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烘约5min,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水分不得超过9.0%。含胆红素以干燥品计算不得少于35.0%。含胆酸以干燥品计算不得少于7.0%
炮制 1.净剂:将牛黄取出,除净外部薄膜。
2.研末:先裹以灯心草或通草丝,外面再包以白布或毛边纸,置阴凉处阴干,干燥时,切忌风吹、日晒、火烘,以防破裂或变色。研为极细粉末,即可入药。
性味 味苦;甘;性凉
归经 心;肝经
功能主治 清心凉肝;豁痰开窍;清热解毒。主热病神昏;中风窍闭;惊痫抽搐;小儿急惊;咽喉肿烂;口舌生疮;痈疽疔毒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每次1.5-3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 脾虚便溏及孕妇慎服。
复方 1.牛黄八宝丸(《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用治痧证发斑发狂,浑身赤紫,及痧后恶毒疮疡。2.牛黄上清丸(《国药成药处方集》),用治头脑昏晕,暴发火眼,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齿疼痛,头面生疮,大便燥结,身热口渴。3.牛黄丸(《太平圣惠方》),用治小儿慢惊风,发歇不止。4.牛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用治小儿疳积。5.牛黄丸(《婴童百问》),用治肝受惊风,眼目疼痛。6.牛黄丸(《审视瑶函》),用治小儿双目睛通(即头视)。7.牛黄生肌散(《外科大成》),用治牙疳,臭烂穿腮者。8.牛黄抱龙丸(《医学入门》),用治小儿急慢惊风,及风热风痴等症。9.牛黄定志丸(《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用治中风昏冒,神情不爽,如有物蒙蔽,及风犯于心,心神不宁,健忘惊悸等症。10.牛黄青黛散(《疡医大全》),治青腿牙疳,症见牙疳腐烂而腿肿色青者。11.牛黄承气汤(《温病条辨》),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邪闭心包,神昏舌短,饮不解渴者。12.牛黄清心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治诸风缓纵不遂,语言蹇涩,心神恍惚,怔忡健忘,头目眩冒,胸中烦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愦,心气不足,惊悸悲忧,虚烦少眠,喜怒无时,或发狂癫,神情烦乱。
各家论述 1.《医学发明》:中脏,痰涎昏冒,宜至宝之类镇坠;若中血脉、中府之病,初不宜用龙、麝、牛黄,为麝香治脾入肉,牛黄入肝治筋,龙脑入肾治骨,恐引风药入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
2.《纲目》:《别录》言牛黄恶龙胆,而钱乙治小儿急惊、疳病,凉惊丸、麝香丸皆两用之,何哉?龙胆治惊痫,解热杀虫,与牛黄主治相近,亦肝经药也,不应相恶如此。
3.《本草经疏》:牛黄,《别录》有小毒,吴普云无毒,然必无毒者为是。入足厥阴、少阳,手少阴经。其主小儿惊?经热,热盛口不能开,及大人癫狂痫痉者,皆肝心二经邪热胶痰为病,心热则火自生焰,肝热则木自生风,风火相搏,故发如上等证,此药味苦气凉,入二经而能除热消痰,则风火息,神魂清,诸证自瘳矣。
4.《本草汇言》:牛黄为治心之药,必酌佐使得宜而后可。故得丹砂而有宁镇之功,得参、苓而有补养之妙,得菖蒲、山药而有开达心孔之能,得枣仁、远志而有和平藏腑之理,得归、地而有凉血之功,得金、银而有安神之美。凡诸心疾,皆牛黄所宜也。
5.《本草崇原》:李东垣曰:中风入藏,始用牛黄,更配脑、麝,从骨髓透肌肤以引风出;若中于腑及中经脉者,早用牛黄,反引风邪入于骨髓,如油入面,不能出矣。愚谓风邪入脏,皆为死证,虽有牛黄,用之何益。且牛黄主治,皆心家风热狂烦之证,何曾入骨髓而治骨病乎。脑、麝从骨髓透肌肤,以引风出,是辛窜透发之药,风入于脏,脏气先虚,反配脑、麝,宁不使脏气益虚而真气外泄乎。如风中于府及中经脉,正可合脑、麝而引风外出,又何致如油入面而难出耶。临病用药,畏首畏尾,致六腑经脉之病留而不去,次入于脏,便成不救,斯时用牛黄、脑、麝未见其能生也。
治则:1.《本经》: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痫。
2.《别录》:疗小儿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
3.《药性论》:小儿夜啼,主卒中恶。
4.孙思邈:益肝胆,定精神,除热,止惊痢,辟恶气。
5.《日华子本草》:疗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
6.《日用本草》:治惊痫搐搦烦热之疾,清心化热,利痰凉惊。
7.《纲目》:痘疮紫色,发狂谵语者可用。
8.《会药医镜》:疗小儿急惊,热痰壅塞,麻疹余毒,丹毒,牙疳,喉肿,一切实证垂危者,
摘录 《中华本草》

《中药学》第二章 清热药 >> 牛黄

【药用】本品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
【性味与归经】苦、甘,凉。入心、肝经。
【功效】清心开窍,豁痰定惊,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高热烦燥,神昏谵语及惊痫抽搐等症。
神昏谵语、惊痫抽搐,多由于高热或痰热蒙蔽清窍所引起。牛黄能清心热、豁痰浊,可收开窍定惊的功效。在临床上本品常和清热药与开窍药如黄连、黄芩、山栀、麝香等做成丸散,应用于热盛昏迷惊痛。
2.用于咽喉肿痛腐烂、各种热毒疮痈。
牛黄为清热解毒要药,对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疮痈肿痛及一些外科疾患属于阳症者都可应用,常配合青黛、冰片等治咽喉肿痛;配金银花、七叶一枝花、甘草等治疮疡。
【处方用名】牛黄、西黄、犀黄(研粉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每次吞服五厘至二分。多入丸散剂应用。入汤剂宜冲服。外用适量。
【按语】1.牛黄功能清热解毒、豁痰定惊,它的开窍之力远不及麝香、冰片。
2.本品配以麝香、天竺黄、全蝎、钩藤,则豁痰开窍、清热镇痉;配黄连、黄芩、栀子、郁金、朱砂,则清热解毒、开窍安神;配青黛、珍珠、人指甲、象牙屑、冰片,则清热解毒、消肿定痛。
3.牛黄原为病牛胆囊中的结石(少数为胆管、肝管的结石),故货源较少。现除此种天然牛黄外,尚有人工合成的牛黄,系按牛黄含有的成份,由牛胆汁或猪胆汁中提取,加工而成。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人造牛黄,功效颇好。
【方剂举例】牛黄清心丸《痘疹心法》:牛黄、黄连、黄芩、山栀、郁金、朱砂。治热盛神志不清。
抗热牛黄丸(原“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梅片、麝香、真珠、雄黄、黄芩、山栀。治温病邪入心包,神昏谵语,身热烦燥,以及小儿惊厥,中风窍闭等症。
牛黄解毒丸《证治准绳》:牛黄、甘草、金银花、草河车。治小儿胎毒疮疖及一且疮疡。


《神农本草经》 >> 牛黄

味苦平。
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痓,除邪逐鬼。生平泽。
《吴普》曰:牛黄
味苦无毒。牛出入呻(《御览》作鸣吼)者有之,夜有光(《御览》作夜视有光),走(《御览》有牛字),角中,牛死入胆中,如鸡子黄。(汉后书延笃传注)
《名医》曰:生晋地,于牛得之,即阴干,百日,使时躁,无令见日月光。


《本草纲目》兽部 >> 牛黄

「释名」丑宝。
「气味」苦、平、有小毒。
「主治」
1、初生胎热,或身体发黄。用牛黄中豆大一块,加蜜调成膏,乳汁化开,频频滴儿口中。
2、小儿热惊。用牛黄如杏仁大一块,加竹沥、姜汁各一合,调匀与儿服。
3、惊嚼舌。用牛黄如豆大一块,研细,和蜜水调匀灌服。


《雷公炮炙论》牛黄

雷公云∶凡使,有四件∶第一是生神黄,赚得者;次有角黄,是取之者;又有心黄,是病死后识者剥之,擘破取心,其黄在心中,如浓黄酱汁,采得便投于水中,黄沾水复硬,如碎蒺藜子许、如豆者、硬如帝珠子;次有肝黄,其牛身上光,眼如血色,多玩弄,好照水,自有夜光,恐惧人,或有人别采之,可有神妙之事。
凡用,须先单捣,细研如尘,却,绢裹,又用黄嫩牛皮裹,安于井面上,去水三、四尺已来,一宿至明,方取用之。


《雷公炮制药性解》禽兽部 >> 牛黄

味苦,性平无毒,入心经。主大人癫狂发?,中风痰壅不语,小儿惊痫天吊,客忤口噤,除邪逐鬼,定魄安魂,能堕胎孕。须体轻微香,磨用色透,置舌上先苦后甘,清凉透心者为真。人参为使,恶龙骨、地黄、龙胆、蜚蠊、常山、畏牛膝、干漆。
按∶牛黄味苦,宜归心部,癫狂等症,何不属心,而有不疗者耶?雷公云∶凡使有四件。第一是生神黄,赚得者;次有角黄,是取之者;又有心黄,是病死者,后识者剥之,擘破取心,其黄在心中,如浓黄酱汁,采得便收于水中,黄沾水后,便如碎蒺藜子许如豆大,便如帝珠子;次有肝黄,其牛身上,光眼如血色,时复鸣吼,照水自有皮光,恐惧人,或有人别采之,可有神妙之事。凡修事先捣细研如尘,用绢裹,又用黄嫩牛皮裹,安于井面上,去水三四尺以来一宿,天明方取用之。


《千金翼方》人兽部 >> 牛黄

味苦,平,有小毒。主惊痫寒热,热盛狂 ,除邪逐鬼。疗小儿百病,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久服轻身增年,令人不忘。生晋地平泽。于牛得之,即阴干百日,使时燥,无令见日月光。


《中医词典》n~o~p~q(拼音N)第六篇 >> 牛黄

①三十六黄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牛黄者,舌如蜡色,口作噍,不多言语,或如牛吼。若眼目头面未变,作深黄色者可治;如舌上及身体黄黑色者难疗。”治用点烙法,内服犀角散等方。参见黄疸有关各条。
②中药名。


《本草经集注》虫兽上品 >> 牛黄

味苦,平,有小毒。主治惊痫,寒热,热盛狂痉,除邪逐鬼。治小儿百病。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久服轻身,增年,令人不忘。生晋地平泽,生于牛,得之即阴干百日,使时燥,无令见日月光。(人参为之使,得牡丹、菖蒲利耳目,恶龙骨、地黄、龙胆、蜚蠊,畏牛膝。)
旧云神牛出入鸣吼者有之,伺其出角上,以盆水承而吐之,即堕落水中。今人多皆就胆中得之尔。多出梁、益,一子如鸡子黄大相重叠,药中之贵,莫复过此。一子起二三分,好者直五六千至一万也。世人多假作,甚相似,唯以磨爪甲舐拭不脱者。是真之。(《新修》一八三页,《大观》卷十六,《政和》三七○页)


《新修本草》兽上 >> 牛黄

味苦,平,有小毒。主惊痫寒热,热盛狂 ,除邪逐鬼,疗小儿百病,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久服轻身,增季,令人不忘。生晋地平泽,生于牛,得之即阴干百日,使时燥,无令见日月光。
人参为之使,得牡丹、菖蒲利耳目,恶龙骨、地黄、龙胆、蜚蠊,畏牛膝。旧云神牛出入鸣吼者有之,伺其出角上,以盆水承而吐之,即堕落水中。今人多皆就胆中得之耳。多出梁、益,一子如鸡子黄大相重叠,药中之贵,莫复过此。
一子起二三分,好者直五六千至一万也。俗人多假作,甚相似,唯以磨爪甲舐拭不脱者,是真之。
〔谨案〕牛黄,今出莱州、密州、淄州、青州、 州、戎州。牛有黄者,必多吼唤喝,拍而得之,谓之生黄,最佳。
黄有慢黄若鸡卵中黄糊,在肝胆间;圆黄为块形,有大小,并在肝胆中,多生于 特牛,其吴牛未闻有黄也。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牛黄

味苦平。主惊痫,通心化痰。寒热,热盛狂 ,清心家之热痰。除邪逐鬼。心气旺,则邪气自不能容也。牛之精气不能运于周身,则成牛黄,属土,故其色黄也。凡治痰涎,皆以补脾为主,牛肉本能健脾化痰,而黄之功尤速。又黄必结于心下,故又能入手少阴、厥阴之分,以驱邪涤饮,而益其精气也。


《吴普本草》虫兽类 >> 牛黄

《后汉书》卷九十四
味苦,无毒。牛出入呻者有之。夜有光走角中,牛死入胆中,如鸡子黄。


《本草衍义》卷十六 >> 牛黄

牛黄,亦有骆驼黄,皆西戎所出也。骆驼黄极易得,医家当审别考而用之,为其形相乱也。黄牛黄轻松自然微香,以此为异。盖又有 (音猫)牛黄,坚而不香。


《汤液本草》兽部 >> 牛黄

气平,味苦。有小毒。
《本草》云∶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痉。逐鬼除邪。疗小儿百病,诸痫热,口噤不开,大人癫狂。又堕胎。久服,令人不忘。又云∶磨指甲上黄者,为真。又云∶定魂魄。人参为使。得牡丹、菖蒲,利耳目。恶龙骨、龙胆、地黄,畏牛漆。


《本草备要》禽兽部 >> 牛黄

泻热,利痰,凉惊
甘凉。牛有病,在心、肝、胆之间凝结成黄,故还以治心、肝、胆之病(《经疏》云∶牛食百草,其精华凝结成黄,犹人之有内丹。故能散火、消痰、解毒,为世神物。或云牛病乃生黄者,非也)。清心解热,利痰凉惊,通窍辟邪。治中风入脏,惊痫口噤(心热则火自生焰,肝热则木自生风,风火相搏,胶痰上壅,遂致中风不语。东垣曰∶中脏宜之。若中腑及血脉者用之,反能引风入骨,如油入面。按∶中风中脏者重,多滞九窍;中腑稍轻,多着四肢。若外无六经形证,内无便溺阻隔,为中经络,为又轻。初宜顺气开痰,次宜养血活血,不宜专用风药。大抵五脏皆有风,而犯肝者为多。肝属风木而主筋,肝病不能营筋,故有舌强口噤, 斜、瘫痪、不遂、不仁等症。若口开为心绝;手散为脾绝;眼合为肝绝;遗尿为肾绝;吐沫鼻衄为肺绝;发直头摇、面赤如妆、汗缀如珠者,皆不治。若只见一二症,犹有可治者),小儿百病(皆胎毒、痰热所生。儿初生时未食乳,用三五厘,合黄连、甘草末蜜调,令咂之良),发痘堕胎(善通窍)。牛有黄,必多吼唤,以盆水承之,伺其吐出迫喝即堕水,名生黄,如鸡子黄大,重叠可揭。轻虚、气香者良(观此则非病乃生黄矣)。杀死,角中得者名角黄,心中者名心黄,肝、胆中者名肝、胆黄。成块成粒,总不及生者。但磨指甲上,黄透指甲者为真(骆驼黄极易得,能乱真)。得牡丹、菖蒲良(聪耳明目),人参为使。
恶龙骨、龙胆、地黄、常山。


《本草蒙筌》兽部 >> 牛黄

味甘,气平。有小毒。各处俱资耕耘,黄色牯者为美。有黄凝结,两眼血红。因内热气熏蒸,无时鸣吼饮水。(亦好照水。)急以盆盛栈外,引之欲饮不能。渴甚必自吐来,伺者喝迫便堕。此生黄者《衍义》云∶喝迫而得者,乃名生黄。)价类黄金。暗室阴干,(忌见日月光。)成于百日。轻虚重叠可揭,嗅气息微香;(又等犁牛黄,坚而不香。)状若鸡卵黄同,摩指甲竟透。凡遇卖者,亦此辨真。再有角黄、心黄、肝胆黄,各从所得为名。杀剖间,或亦有。(今人得者,多系此黄。初如浆汁,取得便投水中,沾水乃硬如碎蒺藜,或皂角子是也。)功力虽次,亦可代充。恶龙骨、龙胆、地黄,畏蜚蠊、牛膝、干漆。忌常山勿用,使人参相宜。惟入肝经,专除筋病。疗小儿诸痫惊吊,客忤口噤不开;治大人癫狂发 ,中风痰壅不语。除邪逐鬼,定魄安魂。更得牡丹菖蒲,又能聪耳明目。孕妇忌服,能堕胎元。
牛角 系角杪尖,用烧灰存性。磁钵内擂末绝细,调热酒下咽。治闭血瘀血作疼,血崩亦治;痛惟宜。炙理口眼 斜,贴好边牵正;(斜左贴右,斜右贴左。)作羹调乳汁短少,吞天晓润通。补肾气益精,助肝血明目。止咳逆,心主虚忘。益睛眸,兼滋唇口焦燥;肉养肌肉,能使中气发生。小肠、大肠、广肠并浓各肠,除肠风痔漏;血脾、百叶、草肚俱健脾胃,免饮积食伤牛茎塞带漏结胎,牛脑却风痫止渴。益气以禁泄痢,又和地黄白蜜,(各等分,熬成膏。)
平三焦安五脏,治瘦怯补中,乳养血而补虚羸,仍造酪酥醍醐;(乳成酪,酪成酥,酥成醍醐。色黄白,甘脆爽口。《本经》云∶牛酥尤胜羊酥。)除肺痿,止吐衄,润毛发住嗽,乳腐(即乳饼。)利十二经脉,通大小便难。悬蹄去一切热风,止赤白漏下。
血补身血枯涸,齿疗小儿牛痫。耳中垢可敷蛇伤,口中涎专主翻胃。小儿不能行步,脐中毛可煎尝。鼻中木卷炼灰,(草卷烧之。)鼻下生疮敷妙。口中 草绞汁,喉中噎逆服佳。溺饮消水肿如神,从尿管利出;尿燔涂鼠 最验,愈灸疮尤奇。黄犊脐屎检来,烧擂细末;暴惊九窍血出,水服立差。败鼓皮,是牛皮者勿吝收贮;诛蛊毒,为蛊胀部绝妙神丹。(其方用鼓皮广五寸,长一尺,蔷薇根五寸,如足拇指大。或云∶是莨菪根,锉,以水一升,酒三升,全熬二升,服之,当下蛊虫而愈。
(谟)按∶丹溪云∶牛,坤土也。黄,土之色也。以顺为性,而效法乎干。以为功者,牡之用也。故丹暴发邪盛之病,诸肉皆忌,惟牛肉独不忌者,因其能补脾胃为胜尔。盖人身以脾胃为本,脾胃属土,此能补之,亦各从其类也。又独肝者,食之杀人,不可不识。


《本草易读》牛肉三百九十五 >> 牛黄

(人参为使。恶龙骨、胆草、地黄、常山,畏牛膝、干漆。)
甘,凉,无毒。清心退热,利痰凉惊,通窍辟邪。治中风入脏,惊痫口噤,小儿百疾,发痘坠胎。
疑魔 牛胆(两个) 香油(一斤) 白糖(一斤)
先熬油稠,次入糖,搅匀后入胆汁再熬,更入南星二钱,朱砂二钱,红花二钱为末,倾入六(诸方第一。)
牛黄丸


《冯氏锦囊秘录》兽部 >> 牛黄

牛为土畜,其性甘平,精华凝结为黄,犹人身之有内丹也,故能解百毒,消痰热,散心火,疗惊痫,为世神物诸药莫及也。凡牛生黄,则夜视其身,身有光皮毛润泽,浪如血色,盖得气之精形所变化,自有异也。味苦,气平,无毒。入足厥阴、少阳、手少阴经。为除热消痰解毒,清心折火,平肝通窍镇惊之用。凡小儿纯阳之气,病多胎毒痰热,属肝、心二经所发,故多用此,有起死回生之力,惟伤乳作呕,脾胃虚寒者忌之。
牛角腮乃角中嫩骨尖也,为筋之粹骨之余,入足厥阴少阴,血分之药,兼入手阳明至潘之,味苦气温无毒,苦能泄,温能通行,故主妇人带下,及开瘀血疼痛也。牛胆,味苦大寒无毒,寒以胜热。苦以泄结,故主心腹热,及渴利口焦燥也,入肝泄热,故益目清明目也,以南星末贮入阴干,治急惊热痰,神效者,取苦寒以制南星之燥,即可豁痰,复能除热耳。牛肉,夫牛为土畜,黄得中央土色,故为补养脾胃,安中益气,但病死者,独肝者,黑身白头者,皆不可服。黄明胶,即牛皮胶,又名水胶,味甘平无毒,主吐血下血,血淋妊妇,胎动下血、风湿走注疼痛,打扑伤损汤火灼疮,痈疽肿毒,活血止血,其气味与阿胶同,故所主亦与阿胶用似,以其性味皆平补,亦宜于血虚有热者,但非阿井水,及驴皮同造,故不能疏利下行耳。若鹿角胶者,则古名白胶,性味温补,非虚热者所宜,何古人采黄明,诸方附子白胶之后,其误甚也。跌扑损伤,真牛皮胶一两,干冬瓜皮一两,锉同炒存性研末,每服五钱,热酒一盅,调服仍饮二三盏。暖卧微汗痈止。诸般痈肿,黄明胶一两,水半升化开,入黄丹一两,煮匀以鹅翎扫上,如未成者,涂真四围自消。背疽初起,用黄明胶四两,入酒重汤顿化、随意饮尽,不能饮者滚白汤饮之,服此毒不内攻。一方加穿山甲四片,炒成末其妙无比。一霞天膏,味甘温无毒,主中风偏废,口眼歪斜,痰涎壅塞,五脏六腑,留痰宿饮癖块,手足皮肤中痰核,其法用肥嫩雄黄牛肉三四十斤,洗极净水煮成糜,滤去滓,再熬成膏用之。盖胃属土,为水谷之海,无物不受,胃病则水谷不能以时运化,羁留而为痰饮,壅塞经络,百病变生,惟用霞天膏以治,盖牛土畜也,黄土色也,肉者胃之味也,熬而为液,虽有形而无浊,质以脾胃所主之物,治脾胃所生之病,故由肠胃而渗透肌肤毛窍,搜剔一切留结也。然阴虚内热之人,往往多痰,此则由于水涸火炽,煎熬津液凝结为痰,胶固难散者,亦须以此和竹沥、贝母、橘红、苏子、栝蒌根之类消之。《夏子益奇疾》言肉人怪病,人顶生疮,五色如樱桃状,破则自顶分裂,连皮削脱至足,名曰肉人。常饮牛乳自消。
牛黄,治一切惊痫痰壅,中风癫狂,失音口噤,时疾中恶,清心化痰,辟邪除热。
安魂定魄,孕妇忌服,恐堕胎元。人外科敷掺药中,能解痈疽疔肿,散毒止痛如神。小儿初生三日,调服豆许,能化胎受一切热毒,既免惊痫,复可稀痘,痘疮黑陷,用牛黄二厘,朱砂一分,其研细末,蜜浸胭脂,取汁调搽,然牛黄化痰清心最捷,大有力量之药,倘病未至沉 ,切勿轻为过用,否则诸药难灵,至于中风在腑,在血脉者忌之,反引邪入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也。惟急惊热痰壅塞,麻疹余毒不清,并丹毒火灼,牙疳喉肿,命在须臾者仗之,诚为夺命至宝。牛角尖治一切血瘀血崩,带漏。肾补肾中精气,肝助肝血明目,心主虚忘,胆益精眸,兼滋口唇焦燥,肉养肌肉,能使中气发生,大肠小肠广肠,并浓各肠,除肠风痔漏,血脾百叶草肚,俱健脾胃,免饮食积伤。牛茎塞带漏结胎,牛脑却风痫止渴。髓益气禁泄痢,又和地黄白蜜,各等份成膏,平三焦安五脏,治瘦怯补中。乳养血而补虚羸,滋润五脏而止渴,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仍造酪酥,除肺痈止吐衄,润毛发住嗽。乳饼利十二经脉,通大小便难,酥乃牛乳所出之精华,故能补五脏,益精髓,润血脉,血枯火盛,大肠燥结,口舌生疮,除热补血。血补身血枯涸。齿疗小儿牛痫,尿饮消水肿如神,从尿管利出,屎燔涂鼠 最妙,愈炙疮尤奇。火 重罗,善掺痘烂。
按∶牛本属土,黄牛肉,色正中央,补脾而固中气尤捷,故三疟久病,日服黄牛汤,能令日渐轻强,而无肿满之病,其效可知。即丹溪倒仓法,治停痰积血,胶聚于肠胃,回薄曲折之处,发为瘫痪,痨瘵蛊胀膈噎非丸散所能及者,用此因泻为补,借补为泻,踵其曲折,如洪水泛涨,陈朽顺流而下,沉 悉去,大有再造之功。中年后行一二次,亦却疾养寿之一助,牛肉补中,非若吐下药伤人,亦奇方也。其法用肥嫩牡黄牛肉,二十斤长流水煮糜滤滓,取液熬成琥珀色,前一晚不食,至日空服,坐密室,取汁每饮一盅,少时又饮,积数十盅,身体觉痛如病,在上则吐,在下则利,在中则吐而利,利后必渴,即饮己尿数碗,以涤余垢,饥倦先与米饮,二日与淡粥,次与浓粥软饭,将养一月,沉 悉安矣。须断房事半年,牛肉五年。
主治(痘疹合参) 牛黄,解心火之毒。凡痘发狂谵语,痘色紫赤,狂乱发斑者,可用,并气血充足,日至不敛者,亦宜用,然痘疮全以心为主,始用之,则难保其冰伏不出矣。后用之难免其寒胃受生矣。惟有痘疳咽肿,诚为外治之要药。一牛虱有用以发痘,但性燥烈,不可多用轻用。
按,牛黄入肝,凡中风入脏者,必用牛黄,入骨透髓,引风自内而出。若中腑及中血脉者用之,反引邪入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至于脱绝正气,惟宜参附追复元阳,而牛黄何济于事也。


《医学入门》治风门 >> 牛黄

牛黄小毒苦平凉,风痫失音及癫狂,辟邪治疫催难产,儿惊百病尽相当。
牛口吐出生黄为上,其次有角黄、心黄、肝黄、胆黄,杀而得之,阴干无令见日。主中风失音及痫 癫狂,除邪逐鬼、天行时疫,健忘虚乏,又堕胎催产难,小儿惊痫夜啼,痰热百病。取摩手中上黄透爪甲,轻松微香者真。另研。人参为使,恶龙骨、龙胆、地黄、常山、畏牛膝、干漆。得牡丹、菖蒲利耳目。


《证类本草》牛黄

(牛黄_图缺)
味苦,平,有小毒。主惊痫寒热,热盛狂 ,除邪逐鬼,疗小儿百病,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久服轻身增年,令人不忘。生晋地平泽,于牛得之,即阴干百日,使时燥,无令见日月光。(人参为之使,得牡丹、菖蒲利耳目,恶龙骨、地黄、龙胆、蜚蠊,畏牛膝。)
陶隐居云∶旧云神牛出入鸣吼者有之,伺其出角上,以盆水承而吐之,即堕落水中。今人多皆就胆中得之。多出梁、益。一子如鸡子黄大,相重迭。药中之贵,莫复过此。一子及三、二分,好者值五、六千至一万。唐本注云∶牛黄,今出莱州、密州、淄州、青州、 州、戎州。牛有黄者,必多吼唤,喝迫而得之,谓之生黄,最佳。黄有三种∶散黄粒如麻豆;慢黄若鸡卵中黄糊,在肝胆;圆黄为块,形有大小,并在肝胆中。多生于 (音秦)特牛,其吴牛未闻有黄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牛黄,君,恶常山,畏干漆,味甘。能辟邪魅,安魂定魄,小儿夜啼,主卒中恶。吴氏云∶牛黄,无毒。牛出入呻者有之,夜光走角中,牛死入胆中,如鸡子黄。日华子云∶牛黄,凉。疗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
图经曰∶牛黄,出晋地平泽,今出登、莱州,它处或有,不甚佳。凡牛有黄者,毛皮光泽,眼如血色,时复鸣吼。又好照水,人以盆水承之,伺其吐出,乃喝迫,即堕水中,既得之,阴干百日。一子如鸡子黄大,其重迭可揭折,轻虚而氛香者佳。然此物多伪,今人试之,皆揩摩手甲上,以透甲黄者为真。又云此有四种∶喝迫而得者名生黄;其杀死而在角中得者,名角中黄;心中剥得者,名心黄,初在心中如浆汁,取得便投水中,沾水乃硬,如碎蒺藜或皂荚子是也;肝胆中得之者,名肝黄。大抵皆不及喝迫得者最胜。凡牛之入药者,水牛、 牛、黄牛取乳及造酥、酪、醍醐等,然性亦不同,水牛乳凉, 牛乳温,其肉皆寒也。其自死者皆不可食。其酥以合诸膏,摩风肿, 跌血瘀,则牛酥为强,醍醐尤佳。又有底野迦,是西戎人用诸胆和合作之,状似久坏丸药,赤黑色,今南海或有之。又中品有牛角 ,用水牛、黄牛久在粪土中烂白者,主赤白下,烧灰末服之。沙牛角 ,主下闭血瘀,女子带下,并烧灰酒服。崔元亮《海上方》治喉痹肿塞欲死者。取沙牛角,烧刮取灰,细筛,和酒服枣许大,水调亦得。又小儿饮乳不快,觉似喉痹者,亦取此灰涂乳上,咽下即瘥。黄牛胆以丸药,今方∶腊日取其汁和天南星末,却内皮中,置当风处,逾月,取以合凉风丸,殊有奇效。
黄犍牛、乌牯牛溺,并主水肿,利小便。杨炎《南行方》疗香港脚,小腹胀,小便涩,取乌特牛溺一升,一日分服,腹消乃止。下水肿,取黄犍牛溺,一饮三升,不觉,更加服,老小减半亦可。牛屎烧灰敷灸疮不瘥者。口中涎主反胃。老牛涎沫主噎。口中 (日知切)草,绞汁,主哕。自余齿、髓、心、肝、肾食之皆有益,方书鲜用。又马乳、驴乳、羊乳,大抵功用相近。而驴、马乳冷利,羊乳温补,马乳作酪弥佳耳。又下条败鼓皮,主蛊毒,古方∶亦单用,烧灰服之,并牛之类,用之者稀,故但附于其末。
雷公云∶凡使,有四件∶第一是生神黄,赚得者;次有角黄,是取之者;又有心黄,是病死后,识者剥之,擘破取心,其黄在心中,如浓黄酱汁,采得便投于水中,黄沾水复硬,如碎蒺藜子,许如豆者,硬如帝珠子∶次有肝黄,其牛身上光,眼如血色,多玩弄好照水,自有夜光,恐惧人,或有人别采之,可有神妙之事。凡用,须先单捣,细研如尘,却绢裹,又用黄嫩牛皮裹,安于井面上,去水三、四尺以来一宿,至明方∶取用之。圣惠方∶初生儿至七日口噤。以牛黄少许细研,淡竹沥调下一字,灌之。更以猪乳点口中,瘥。又方∶治小儿腹痛夜啼。
仰目。牛黄一大豆研,和蜜水服之。姚和众治小孩初生三日,去惊邪,辟恶气。牛黄一大豆许,细研,以赤蜜酸枣许熟研,以绵蘸之,令儿吮之,一日令尽。
衍义曰∶牛黄,亦有骆驼黄,皆西戎所出也。骆驼黄极易得,医家当审别考而用之,为其形相乱也。黄牛黄轻松,自然微香,以此为异。盖又有 (音毛)牛黄,坚而不香。


《顾松园医镜》兽部 >> 牛黄

〔甘苦凉,入心、肝二经。〕治癫痫狂乱,〔入心、肝而除热化痰,则神魂自安,〕疗惊悸健忘,〔清心化痰之效。〕幼科堪珍。〔小儿百病,皆胎毒痰热所生,心、肝二经所发,此能清心凉肝,除热化痰解毒故也。外科亦用,取其解毒之功。〕性善通窍,能堕胎,孕妇勿服。。


《本草求真》降痰 >> 牛黄

(畜)清心肝热痰
牛黄(专入心肝)。味苦性凉。古人用此解心经热邪。及平肝木。通窍利痰定惊。及痰涎上壅。中风不语等症。(中风须辨真伪。真则外有表症可察。伪则内有虚症可寻。真则表症见而神志无恙。伪则表症既无而精气全失。真则本气或亏。本血或损。加以外邪内袭而成偏废。伪则真阴既槁。真阳既耗。迨其将绝不固而见厥仆。真则新邪复唤旧邪。而致新旧交感。伪则里虚既甚。而更增虚益危。真则面赤唇焦。牙关紧闭。上视强直。掉眩烦渴。伪则面青或白与黑。痰喘昏乱。眩晕多汗。甚则手足厥逆。脱症全具。真则阳浮而数。阴濡而弱。及或浮滑沉滑。微虚微数。伪则两尺沉滑。微细虚散欲绝。及或寸关搏指。弦滑洪数。又中风开口则心绝。手撒则脾绝。眼合则肝绝。遗尿则肾绝。气喘面黑鼻煤则肺绝。用药始宜辛热以祛外邪。继宜辛润甘润以固血脉。)缘牛有黄。牛之病也。牛黄在于心肝胆之间。凝结成黄。故还以治心肝胆之病。取其长于清心化热。故尔用此以除惊痰之根耳。至于中风不语。必其邪已入脏。九窍多滞。(唇缓便闭。舌短耳聋。鼻塞目瞀。)方可投服。若使中腑而见四肢不着。中经而见口眼 斜。不为开痰顺气。养血活血。便用此药投治。引邪深入。如油入面。莫之能出。小儿纯阳。病多胎热痰热。属于心肝二经之病。命在须臾者。用此多有回生之力。(儿初生未食乳。用三五厘。合黄连甘草末。蜜调呷之最佳。)惟脾胃虚寒者。其切忌之。取磨指甲者真。牛有黄必多吼唤。以盆水承之。伺其吐出。喝迫即堕水。名生黄。如鸡子黄大。重叠可揭。杀死自角中得者。名角黄。心中得者。名心黄。肝胆中得者。名肝胆黄成粒。(须防骆驼黄以乱。)得牡丹菖蒲良。人参为使。恶龙骨龙胆地黄常山。


《本草新编》牛黄

牛黄,味苦,气平,有小毒。入肝经。专除筋病,疗小儿诸痫、惊吊客忤、口噤不开。
治大人癫狂发疰、中风痰壅不语,除邪逐鬼,定魄安魂,聪耳明目。孕妇忌服,因堕胎元。盖性大寒,只可少服,不宜多用。宜与人参同用,以治小儿诸病,戒独用牛黄,反致误事耳。
或问中风不宜服牛黄,恐其引风入脏,有白面入油之喻,固可服乎?曰∶牛黄治中风,乃治真正中风也。世间真正中风者绝少,此牛黄之所以不可服也。真中风之病,其人元气不虚,从无痰病,平素必身健,且系少年,一时中风,乃猝然之症,非气血之虚,风入而生痰也。
其症必眼红口渴,吐痰如块或如败絮,其色必黄,必非清水,口欲吐而吐不出,手必捻拳不放,躁动不安者,乃真正中风也。世间真正中风者绝少,此病万人中生一二也,可用牛黄治之。其余俱作虚治,切戒妄用牛黄。原是寒虚,又益之以寒药,轻则变成半肢之风,重则痰厥,丧亡顷刻矣。是牛黄不可治假中风,非真中风之不可服也。(〔批〕真中风之病,吾从未见,世人之中,无非虚症也,牛黄安可服哉。)
或疑牛黄丸功效甚多,而其功尤多于治小儿,子谓用牛黄,必须用人参,岂防牛黄之生变乎?曰∶嗟乎!牛黄丸乃杀小儿之丸,非救小儿之药也。自钱乙创造牛黄丸,治小儿惊疳吐泻等症,杀过小儿无算。铎欲救之,而苦未能也,今幸逢岐天师之教。凡用牛黄一丸,即用人参五分,煎汤共饮。杀人之丸,无不变为生人之药。始悟钱君立方之时,原教人用人参送之,后人略去人参,此所以杀人无算也。凡我同志,幸加意于用参,以挽回牛黄之失,则阳德必承阴福,子嗣必昌矣。
或问牛黄有用之以治水蛊,可乎?曰∶牛黄消痰开窍之物,非祛湿利水之品也,似与治水蛊者无涉,然而亦有用之以成功者。盖水入于心胞之宫,非牛黄不能化,牛黄专能入于心胞也。虽然心胞容水,久必化痰。牛黄化痰而不化水,是牛黄乃非利水之药,乃消痰之物耳。治水蛊而效者,化其心胞之痰也。心胞痰散,而心胞外之水自不敢入于心胞之内,然后以治肾利水之药治其本源,则水蛊之症可消也。然则谓牛黄之能治水蛊,亦无不可耳。
牛肉,味甘,性温。益养脾胃,最有益之品也。后天以脾胃为主,而牛肉独善健脾胃,安得无益。但不可食有病之牛也。水又不若黄牛为佳。
牛乳。味亦甘,但性少寒。与姜汁同饮,最能润肺滋肾,善治反胃肠结,但不可与米饭同食,恐生症瘕也。
或问用牛肉煮汤,为倒仓之法,可以为训乎?曰∶此法创于丹溪。恐吐伤元气,用牛肉汤涌而吐之,取其吐中有补也,然亦不可轻用。病必宜吐,始可权宜用之。盖既吐之后,必元气大伤,牛肉之汁何能补吐伤之胃。
试观丹溪自言,必须将养一月,断房事半年,戒牛肉五载,其损伤脾胃,亦已甚矣。一伤,必有胃腹之痛,终身食牛肉而辄犯者矣,可不慎用之乎。


《本经逢原》兽部 >> 牛黄

苦平小毒。试真假法,揩摩透甲,其体轻气香,置舌上先苦后甘,清凉透心者为真。喝迫而得者名生神黄,圆滑,外有血丝,嫩黄层多者为上;杀后取者,其形虽圆,下面必扁者次之;在角中者名角黄,心中剥得者名心黄,胆中得之名胆黄,则又次之。产西戎者为西黄,产广东者为广黄。
《本经》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痉,除邪逐鬼。
发明 牛有黄是牛之病也。因其病之在心及肝胆之间凝结成黄,故还治心及肝胆之病。
《本经》治惊痫寒热狂痉邪鬼,皆痰热所致。其功长于清心化热,利痰凉惊,安神辟恶,故清心牛黄丸以之为君。其风中心脏者亦必用之,若中经中府者误用引邪深入,如油入面莫之能出,宜详审而用可也。


《本草从新》原禽类 水禽类 林禽类 畜类 兽类 鼠类 >> 牛黄

泻热利痰、凉惊.
甘凉清心解热.利痰凉惊.通窍辟邪.治中风入脏.惊痫口噤.(心热则火自生焰、肝热则木自生风、风火相搏、胶痰上壅、遂致中风不语、按中风、真中者少、类中者多、中脏者重、多滞九窍、中腑者轻、多着四肢、若外无六经形证、内无便溺阻隔、为中经络、为又轻、初宜顺气开痰、继宜养血活血、不宜颛用风药、大抵五脏皆有风、而犯肝者为多、肝属风木而主筋、肝病不能荣筋、故有舌强口噤、 斜瘫痪、不遂不仁等证、若口开为心绝、手撒为脾绝、眼合为肝绝、遗尿为肾绝、吐沫鼻鼾为肺绝、发直头摇、面赤如妆、汗缀如珠者、皆不治、或止见一证、犹有可治者.)小儿胎毒痰热诸病.发痘堕胎.东垣曰.牛黄入肝治筋.中风入脏者.用以入骨追风.若中腑中经者误用之.反引风入骨.如油入面.莫之能出.(今世中风、有平素积虚、而一时骤脱者、景岳以非风名之、尤忌用此.)牛有黄.必多吼唤.以盆水承之.伺其吐出.迫喝即堕水.名生黄.如鸡子黄大.重叠可揭.(时珍曰∶牛有病、在心肝胆之间凝结成黄、故还以治心肝胆之病、经疏云∶牛食百草、其精华凝结成黄、犹人之有内丹、故能散火、消痰、解毒、为世神物、或云牛病乃生黄者、非也.)轻虚气香者良.(观此、则非病乃生黄矣.)杀死.角中得者.名角黄.心中者.名心黄.肝胆中者.
名肝胆黄.成块成粒.总不及生者.但磨指甲上.黄透指甲者为真.(骆驼黄易得、能乱真.)产陕西者最胜.广中者力薄.得牡丹、菖蒲良.人参为使.恶常山、地黄、龙胆、龙骨.


《本草崇原》牛黄

气味苦平,有小毒。主治惊痫寒热,热盛狂 ,除邪逐鬼。
(牛黄生陇西及晋地之特牛胆中,得之须阴干百日使燥,无令见日月光。出两广者,不甚佳。出川蜀者,为上。凡牛有黄,身上夜视有光,眼如血色,时时鸣吼,恐惧人。又好照水,人以盆水承之,伺其吐出,乃喝而迫之,黄即堕下水中。大者如鸡子黄,小者如龙眼核,重叠可揭,轻虚气香,有宝色者佳,如黄土色者下也。人喝取者为上,杀取者次之。李时珍曰∶牛之黄,牛之病也。因其病在心及肝胆之间凝结成黄,故能治心及肝胆之病。但今之牛黄皆属杀取,苦寒有毒,虽属上品,服之无益也。)
牛黄,胆之精也。牛之有黄,犹狗之有宝,蚌之有珠,皆受日月之精华而始成。无令见日月光者,恐复夺其精华也。牛属坤土,胆具精汁,禀性皆阴,故气味苦平,而有阴寒之小毒。
主治惊痫寒热者,得日月之精而通心主之神也。治热盛狂 者,禀中精之汁而清三阳之热也。除邪者,除热邪,受月之华,月以应水也。逐鬼者,逐阴邪,受日之精,日以应火也。牛黄有毒,不可久服,故不言也。
李东垣曰∶中风入脏,始用牛黄,更配脑麝,从骨髓透肌肤,以引风出。若风中于府,及中经脉者,早用牛黄,反引风邪入骨髓,如油入面,不能出矣。愚谓∶风邪入脏,皆为死证,虽有牛黄,用之何益。且牛黄主治皆心家风热狂烦之证,何会入骨髓而治骨病乎?脑麝从骨髓透肌肤,以引风出,是辛窜透发之药。风入于脏,脏气先虚,反配脑麝,宁不使脏气益虚而真气外泄乎?如风中腑及中经脉,正可合脑而引风外出,又何致如油入面而难出耶。东垣好为臆说,后人不能参阅圣经,从而信之,致临病用药畏首畏尾,六腑经脉之病留而不去,次入于脏,便成不救,斯时用牛黄、脑麝,未见其能生也。李氏之说恐贻千百世之祸患,故不得不明辩极言,以救其失。


《本草便读》兽类 >> 牛黄

牛黄(图缺)
甘苦微凉.芳香无毒.清心肝之烦热.达窍搜邪.假灵气以生成.疏风解毒.惊痫痰迷须取用.喉瘅痘后最相宜.(牛黄有广黄西黄两种.以所出处之地而命名.然考此物大抵皆因牛病而成黄.每每结于肝胆之间.因杀病牛而得之胆中者亦多.无论诸兽病黄者.内皆有黄.人亦如是.故所治之病.一切风痫寒热.安魂定惊.诸治皆属肝胆之病.所谓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正如人之淋石.复能治淋之意也.若必谓牛食仙草所生.恐亦未必.用者再审之.)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上品 >> 牛黄

味苦,平,有小毒。主惊痫,寒热,热盛狂 ,除邪逐鬼,疗小儿百病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药性论》云∶君。味甘。能辟邪魅,安魂定魄,小儿夜啼,主猝中恶,日华子云∶凉。疗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禁,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人参为之使。得∶牡丹、菖蒲,利耳目。恶∶龙骨、地黄、龙胆、蜚蠊、常山。畏∶牛膝、干漆等。


《名医别录》卷第一 >> 牛黄

有小毒.主治小儿百病,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久服轻身,增年,令人不忘.生晋地平泽,生于牛,得之即阴干百日,使时燥,无令见日月光.(人参为之使,得牡丹、菖蒲利耳目,恶龙骨、地黄、龙胆、蜚蠊,畏牛漆.)
《本经》原文∶牛黄,味苦,平.主惊痫寒热,热盛狂 ,除邪,逐鬼.生平泽.


《本草分经》手少阴心 >> 牛黄

见肝寒。


《本草择要纲目》牛黄

【气味】
苦平有小毒.
【主治】
小儿百病.诸惊痫寒热.口不开.大人癫狂.中风失音.清心化热.利痰凉惊.痘疮紫色.发狂谵语等症.盖牛之有黄.因其病在心及肝胆之间.凝结成黄也.故还能治心及肝胆之病.凡中风入脏者.必用牛雄脑麝之剂.入骨髓.透肌肤.以引风出.若风中于腑及血脉者忌用.恐反引风邪流入于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也.


《本草害利》泻心 >> 牛黄

〔害〕小儿伤乳作泻,脾胃虚寒者忌之。东垣云∶牛黄入肝,治筋,中风入藏者,用以入骨追风。若中府中经者,误用之反引风入骨,如油入面,莫之能出,为害非轻。有平素积虚,而一时骤脱者,景岳以非风名之,尤忌用之。
〔利〕苦甘凉,泻心主之热,摄肝脏之魂,利痰凉惊,通窍辟邪,治中风入脏,惊痫口噤,能入筋骨以搜风,得丹皮菖蒲良,人参为使。


《本草撮要》禽兽部 >> 牛黄

味苦.入足厥阴经.功专清心化热.利痰凉惊.得灵羊角或犀角朱砂治小儿诸惊.人参为使.恶常山地黄龙胆龙骨.得丹皮菖蒲良.


《药性切用》兽部(畜兽鼠) >> 牛黄

性味甘凉,清心利窍,豁痰安神,为惊痫入脏专药。吐出者,为“活黄”,最胜。杀得者次之。骆驼黄∶易得,不堪用;能乱真,磨指甲不能黄透者为辨。


《本草乘雅半偈》牛黄

(本经中品)
【气味】苦平,有小毒。
【主治】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痉,除邪逐鬼。
【核】曰∶出陇西及晋地,今莱、密、淄、青、 、戎诸州皆有。凡牛生黄,夜或有光,眼如血色,时复鸣吼,恐惧人,以盆水置牛前,伺其吐出,乃喝迫之,即堕水中取得者。
阴干百日,无令见日月光,一子如鸡子黄大,重叠可折,若百千层,轻虚气香,色光明者佳。
揩摩手黄,透甲者真。雷 云∶黄有四种,一喝迫而得者,曰生神黄;一杀死,从牛角得者,曰角中黄;一牛病死后,从心中剥得者曰心黄,初在心中,如黄酱汁,取得便投水中,沾水乃硬,如碎蒺藜,及豆瓣,与帝珠子者是也;一从肝胆中得者,曰肝黄、胆黄,皆不及生黄为贵。KT 牛黄,坚而不香;又骆驼黄极易得,亦能相乱,不可不审也。修治,单捣细研如尘,绢裹定,更以黄牛嫩皮,裹悬井中一宿,去水三四尺,明早取用。人参为之使。得牡丹、菖蒲,利耳目。恶龙骨、龙胆、地黄、尝山、蜚蠊黄嫩牛皮、牛膝、干漆。
缪仲淳先生云∶牛为土畜,得气血之精明,凝结为黄,犹人身之有内丹也。故牛生黄,则其先人云∶坤为牛,黄为土,则黄是牛之本命元辰矣。其入肝胆,似云之从龙,风之从虎,不
【 】曰∶牛土畜,在卦为坤,其色正黄。其理层叠,所谓黄中通理,浓德载物者也。
故能敦土德用,资生草木。盖木必基土,以土为命,如惊痫寒热,狂痉邪鬼,虽从脾土转属,久则肝木体虚,反欲传克脾土矣。盖五行之理,失制则亢,亢则为害,害所胜耳,法当益土辅火。黄可入脾,苦可入心,心为肝子,子能助母实也。与金匮要略之治肝虚传脾,先补肝木,次及心脾之义相合。先因于肝,故先补肝,此则唯从脾土转属,故只益脾土,次及心火,非从肝始,勿治肝耳。
(金匮要略云∶上工治未病。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唯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详录以备 考。)


《本草图经》牛黄

牛黄(图缺),出晋地平泽,今出登、莱州,它处或有,不甚佳。凡牛有黄者,毛皮光泽,眼如血色,时复鸣吼,又好照水,人以盆水承之,伺其吐出,乃喝迫,即堕落水中,既得之,阴干百日。一子如鸡子黄大,其重叠可揭折,轻虚而氛香者佳。然此物多伪,今人试之,皆揩摩手甲上,以透甲黄者为真。又云此有四种∶喝迫而得者,名生黄;其杀死而在角中得者,名角中黄;心中剥得者,名心黄,初在心如浆汁,取得便投水中,沾水乃硬,如碎蒺藜或皂荚子是也;肝胆中得之者,名肝黄。大抵皆不及喝迫得者最胜。凡牛之入药者,水牛、 牛、黄牛取乳及造酥、酪、醍醐等,然性亦不同,水牛乳凉, 牛乳温,其肉皆寒也。其自死者,皆不可食。其酥以合诸膏,摩风肿、 跌、血瘀,则牛酥为强,醍醐尤佳。又有底野迦,是西戎人用诸胆和合作之,状似久坏丸药,赤黑色,今南海或有之。又中品有牛角 ,用水牛、黄牛久在粪土中烂白者,主赤白下,烧灰,末服之。沙牛角 ,主下闭血瘀,女子带下,并烧灰酒服。崔元亮《海上方》∶治喉痹肿塞欲死者,取沙牛角烧,刮取灰,细筛,和酒服枣许大,水调亦得。又小儿饮乳不快,觉似喉痹者,亦取此灰涂乳上,咽下即瘥。黄牛胆以丸药,今方腊日取其汁,和天南星末,却内皮中,置当风处,逾月,取以合凉风丸,殊有奇效。黄犍牛、乌牯牛溺,并主水肿,利小便。杨炎《南行方》∶疗香港脚小腹胀,小便涩,取乌特牛溺一升,一日分服,腹消乃止。下水肿,取黄犍牛溺,一饮三升,不觉,更加服,老小减半亦可。牛屎烧灰,傅灸疮不瘥者。口中涎,主反胃。老牛涎沫,主噎。口中 (日知切)
草绞汁,主哕。自余齿、髓、心、肝、肾,食之皆有益,方书鲜用。又马乳、驴乳、羊乳,大抵功用相近。而驴、马乳冷利,羊乳温补,马乳作酪弥佳耳。又下条败鼓皮,主蛊毒,古方亦单用,烧灰服之,并牛之类,用之者稀,故但附于其末。


《药笼小品》牛黄

同珍珠,治痰迷心窍。
丹药采用至广,如至宝丹、抱龙丸、清心丸皆用之,病在心包络之要药。
霞天胶健脾补血,胆星消包络积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