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白花蛇

白花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花蛇

拼音 Bái Huā Shé
来源 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Gunther)的幼蛇干燥尸体
性味 甘、咸,温;有毒。
归经 归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用法用量 3~4。5g。研粉吞服1~1。5g。
备注 (1)对风湿痹痛、筋脉拘急等症,可配伍豨签草、独活、威灵仙等药同用;治口眼喎斜、语言蹇涩,或筋脉挛急、肌肉麻痹等症,可与全蝎、当归、羌活、白芷等配伍应用,或浸酒服。治破伤风,痉挛抽搐及小儿惊风痉厥,配伍乌梢蛇、蜈蚣等药同用。此外,白花蛇又可用于痲疯,疥癣,具有祛风攻毒之效,可与乌梢蛇、雄黄等药同用。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白花蛇

拼音 Bái Huā Shé
出处 《开宝本草》
来源 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或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幼蛇等除去内脏的全体
①五步蛇
多于夏季捕捉,一般用长竹竿和铁丝做成套索捕取。捕得后,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竹片撑开后焙干,或不用竹片撑开,直接焙干。商品统称为"大白花蛇"。撑开焙干者又称为"蕲蛇鲞";直接焙干者称为"蕲蛇棍"。
②银环蛇
于夏季捕捉幼蛇,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竹签撑开后焙干。商品称为"金钱白花蛇"。
原形态 ①五步蛇又名:褰鼻蛇(《开宝本草》),蕲蛇(《纲目》),百步蛇、盘蛇、棋盘蛇、五步跳、龙蛇、尖吻蝮。
全长54~180厘米.头大、扁平,呈三角形,如犁铲状。尾端侧扁、尖锐。吻鳞和鼻间鳞向上突出;吻鳞之长为宽的2倍。前额鳞大,略呈五角形,额鳞较小;颅顶鳞比眼上鳞大。鼻孔大,开口于2鼻鳞之间。后鼻鳞向内凹入呈弧形。眼前鳞2片,眼后鳞1~2片,眼下鳞1片。前颞鳞2片,后颞鳞4~5片。上唇鳞7片,其中第3、4片最大;下唇鳞9~11片,前3片与前颏鳞相接。,体鳞有显着起棱,成23~21~17行。腹鳞157~171片,肛鳞单一,尾下鳞40~60对,其前端的1~10片常不成对。体背面灰褐色,两侧有"∧"形大斑纹24个,斑纹暗褐色,边缘浓褐色,其顶点常在背中线上相接,将背面隔成斜方块形,头顶暗黑色,头侧灰黄色,上唇下缘有灰褐色不规则小斑点,吻端尤多。眼前鳞至口角,有一大形黑褐色斑。腹面黄白色,两侧有直径约2鳞左右的黑色圆斑。
栖于山地森林中,常盘居落叶下或岩洞内,行动缓慢。多以鸟类及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唾腺中具强烈的出血性及溶血性毒。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
本动物的头部(白花蛇头)、眼睛(白花蛇目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②银环蛇,又名:银报应、寸白蛇、多条金甲带、白节蛇、手巾蛇、断肌甲。
全长30~160厘米。头小,尾细长而尖。吻鳞宽大于高;鼻间鳞宽约为其长的1.5倍;前额鳞宽大于长,长为鼻间鳞长的2倍;颧鳞长稍大于宽;眼上鳞的长约和前额鳞长相等;颅顶鳞长约为额鳞与前额鳞之和。鼻孔椭圆形,开口于2鼻鳞之间。眼小,眼前鳞1片,眼后鳞2片,无颊鳞。前颞鳞1~2片,后颞鳞2片。上唇鳞7片,第3、4两片入眼;下唇鳞7片,前4片与前颊鳞相接。体鳞光滑,15行;背中央的一行鳞片特别大,呈六角形。腹鳞198~218片。肛鳞单一,尾下鳞单行,40~53片。体背面黑色或蓝黑色,有宽约1鳞左右的白色环带斑纹37~61个。头顶深紫褐色。腹面白色而略有灰褐色小斑点。尾部腹面紫褐色,白色环带也很明显。
栖于平原、山地、水边等草丛中,亦常侵入人家屋内。多夜间活动,以鱼,蛙、蛇、鼠等动物为食。唾腺中具强烈的神经性毒。
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 ①大白花蛇
干燥体卷成圆盘形,头在中央,盘径18~25厘米,蛇体直径约3厘米。头呈三角形而扁平,鼻尖向上,口较宽大,俗称"龙头虎口",上颚有长毒牙。背部棕褐色,密被菱形鳞片,有纵向排列的24个方形灰白色花纹,习称"方胜纹"。腹部白色,鳞片较大,杂有多数黑斑,习称"念珠斑"。尾渐细,末端呈三角形,角质,习称"佛指甲"。腹内部黄白色,脊椎骨突出显着,两侧具多数肋骨。气微腥,味微咸。以身干、个大、头尾齐全、花纹斑点明显者为佳。主产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②金钱白花蛇(《饮片新参》)
又名:小白花蛇、金钱蕲蛇、金钱蛇。干燥体甚小,亦卷成圆盘形。头在中央,尾细,纳于口内。盘径约3.5厘米,蛇体直径仅4毫米左右。背部黑棕色,有光泽,具多数白色环纹,并有一条显著突起的脊棱。腹部黄白色。气微腥。以身干、头尾齐全、色泽光亮者为佳。主产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 蛇毒中含有凝血酶样物质、酯酶及3种抗凝血物质。凝血酶样物质是一种糖蛋白(含13%糖),分子量约为33500。
银环蛇蛇毒中的α环蛇毒素,是一种神经毒,已分离提纯;分子量约8000;是74个氨基酸组成的一条多肽,有5个双硫键。毒液中尚含胆碱酯酶、蛋白酶、ATP酶,5-核苷酸酶、磷酸二酯酶、磷脂酶A及透明质酸酶等酶,但与毒性没有联系。
炮制 大白花蛇:砍去头尾,温水润软,切成方块,晒干;或用黄酒润透后除去皮骨,晒干。(每白花蛇100斤,用黄酒50斤)
金钱白花蛇:刷去灰屑,除去头尾即可;或用适量黄酒润透后晒干。
①《本草图经》:"白花蛇,有大毒,头尾各一尺尤甚,不可用,只用中断干者。以酒浸去皮骨炙过收之,不复蛀坏。"
②《纲目》:"按《圣济总录》云,凡用花蛇,春、秋酒浸三宿,夏一宿,冬五宿,取出炭火焙干。如此三次,以砂瓶盛,埋地中一宿,出火气,去皮骨,取肉用。"
性味 甘咸,温,有毒。
①《开宝本草》:"味甘咸,温,有毒。"
②《本草图经》:"有大毒。"
归经 入肝、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二经。"
②《本草再新》:"入脾经。"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透筋骨,定惊搐。治风湿瘫痪,骨节疼痛,麻风,疥癞,小儿惊风搐搦,破伤风,杨梅疮,瘰疬恶疮。
①《雷公炮炙论》:"治风。"
②《药性论》:"主治肺风鼻塞,身生白癜风、疬疡、斑点及浮风瘾疹。"
③《开宝本草》:"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歪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大风疥癞及暴风瘙痒,脚弱不能久立。"
④《纲目》:"通治诸风,破伤风,小儿风热,急慢惊风,搐搦,瘰疬漏疾,杨梅疮,痘疮倒陷。"
⑤《本草汇》:"治癞麻风,白癜风,髭眉脱落、鼻柱塌坏者;鹤膝风,鸡距风,筋爪拘挛,肌肉消蚀者。"
⑥《玉楸药解》:"通关透节,泄湿驱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 阴虚内热者忌用。
①《本草经疏》:"中风口面歪斜、半身不遂,定缘阴虚血少内热而发,与得之风湿者殊科,非所宜也。"
②《本草从新》:"唯真有风者宜之,若类中风属虚者大忌。"
③《得配本草》:"虚弱者禁用。"
④《本草求真》:"忌铁。"
复方 ①冶中风伤酒,半身不遂,口目歪斜,骨节疼痛,及年久疥癣、恶疮、风癞诸症:白花蛇一条(以酒洗润透,去骨刺,取肉四两),羌活二两,当归身二两,天麻二两,秦艽二两,五加皮二两,防风一两。各锉匀,以生绢袋盛之,入金华酒坛内悬起安置,入糯米生酒醅五壶浸袋,箬叶密封,安坛于大锅内,水煮一日,取起,埋阴地七日,取出。每饮一、二杯。仍以滓日干碾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用煮酒吞下。切忌见风、犯欲,及鱼、羊、鹅、面发风之物。(《濒湖集简方》白花蛇酒)
②治疠疾手足麻木,毛落眉脱,遍身疮疹,皮肤瘙痒,抓之成疮,及一切疥癣风疾:白花蛇、乌梢蛇各一条(酒浸二、三日,去骨取肉,日干),土桃蛇一条(酒浸二、三日,去骨取肉,日干),苦参一斤(研取头末四两)。上为细末。以皂角一斤,锉长寸许段,无灰酒浸一宿,去酒,以新水一碗,揉取浓汁,去渣,银石器内熬膏;和前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煎防风通圣散送下,粥饭压之,日三服,三日浴以大汗出为应,再三日又浴取大汗,三浴乃安。(《医学正传》愈风丹)
③治大风病:白花蛇、乌梢蛇各取净肉二钱(酒炙),雄黄二钱,大黄五钱。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三日一服。(洁古·白花蛇散)
④治疥癞遍体,诸药不能及者:生白花蛇,取中剂断,火烧一大砖令通红,沃醋令热气蒸,便置蛇于上,以盆覆宿昔,如此三过,去骨取肉,芼以五味,令过熟,与病者顿啖之,瞑眩一昼夕乃醒,疮庀随皮便退。(《本草图经》)
⑤治风瘫疠风,遍身疥癣:白花蛇肉四两(酒炙),天麻七钱半,薄荷、荆芥各二钱半。为末,好酒二升,蜜四两,石器熬成膏。每服一盏,温汤服,日三服。急于暖处出汗。十日效。(《医垒元戎》驱风膏)
⑥治诸风疠癣:白花蛇一条,酒润,去皮骨,取肉,绢袋盛之,蒸糯米一斗,安曲于缸底,置蛇于曲上,以饭安蛇上,用物密盖,三七日取酒。以蛇晒干为末,每服三,五分,温酒下。仍以浊酒并糟作饼食之尤佳。(《瑞竹堂经验方》白花蛇酒)
⑦治破伤风,项颈紧硬,身体强直:蜈蚣一条(全者),乌蛇(项后取)、白花蛇(项后取)各二寸(先酒浸,去骨并酒炙)。上三味为细散。每服二钱至三饯匕,煎酒小沸调服。(《圣济总录》定命散)
⑧治脑风头痛时作及偏头疼:地骨皮一分,白花蛇(酒浸,炙,去皮、骨)、天南星(浆水煮软,切,焙)各一两,荆芥穗二两,石膏(研,飞过)二两。上五味捣研为散。每服一钱匕,入腊茶一钱,汤点服,食后临卧。(《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⑨治九漏瘰疬,发于项腋之间,憎寒发热,或痛或不痛:白花蛇(酒浸软,去皮、骨,焙干)二两,生犀(镑)半钱,黑牵牛半两(半生半炒),青皮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腻粉半钱,研匀,五更,糯米次调下,巳时利下恶物。更候十余日,再进一服。忌发风壅热物。如已成疮,一月可效。(《三因方》白花蛇散)
⑩治杨梅疮,先服发散药后服此:花蛇肉(酒炙)、龟板(酥炙)、穿山甲(炙)、蜂房(炙)、轻粉、朱砂各一钱。为末,红枣肉捣丸梧子大。每服七丸,冷茶下,日三。忌鱼肉。服尽即愈,后服土茯苓药调之。(《纲目》俗传白花蛇丸)
⑾治营卫不和,阳少阴多,手足举动不快:白花蛇(酒煮,去皮骨,瓦焙,取肉)一两,天麻、狗脊各二两。为细末,以银盂盛,无灰酒一升浸之,重汤煮稠如膏,银匙搅之,入生姜汁半杯,同熬匀,瓶收。每服半匙头,用好酒或白汤化服,日二次。(《鸡峰普济方》白花蛇膏)
⑿治大人小儿疮子倒黡:白花蛇一两(连骨,火炙令干,勿焦),大丁香二十一枚。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小儿半钱,以水解淡洒调下。(《奇效良方》白花蛇散)
备注 此外,广东、广西尚以游蛇科百花锦蛇,除去内脏的全体作白花蛇入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本草纲目》鳞部 >> 白花蛇

「释名」蕲蛇、褰鼻蛇。
「气味」(肉)甘、咸、温、有毒。
「主治」
1、风瘫、疠风、疥癣。用白花蛇肉四两(酒炙),天麻七钱半,薄荷、荆芥各二钱半,共研为末,加好酒二升、蜜四两,熬成膏。每服一碗,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后须在暖处出汗,十日后可见效。此方名“驱风膏”。除本方外,还有“世传白花蛇酒”、“瑞竹白化蛇酒”、“濒湖白花蛇酒”等,亦治各种风疾。
2、大订风及一切风疮。用白花蛇、乌梢蛇、土蝮蛇各一条,酒泡过,取肉晒干,加苦参头末四两,共研为末,再加皂角一斤(切小,酒浸,去酒),一起在水中揉出浓汁,熬膏调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吸圣散煎汤送下。一天服三次,服后吃点稀饭压往。三日一浴,取叶,避风。此方名“三蛇愈风丹。”
3、刀漏瘰疬,遍发面腋,痒痛难忍,憎寒发热。用白花蛇在酒中泡过后取肉二两,炒干;生犀角一两二钱五分,研细;黑牵牛五钱,半生半烽;青皮五钱,各药共研为末,每取二钱,加腻粉五分,黎明时以糯米汤调服。泻下恶物。即为有效。十日一服,可绝病根。忌发物,此名“三因白花蛇散”。
4、痘疮黑陷。用白花蛇连骨炙。勿令炙焦,取三钱,加大丁香七枚,共研为末。每服五分,水和淡酒送下,有特效。不久,身上发热。疮主红活。此方名“托痘花蛇散”。


《雷公炮制药性解》虫鱼部 >> 白花蛇

味甘咸,性温有大毒,入肺肝二经。主肺风鼻塞,去瘾疹浮风,四肢不仁,骨节疼痛,口眼?斜,半身不遂,癞麻风,白癜风,髭眉脱落,鼻柱塌坏,鹤膝风筋骨拘挛。凡使须火烧一尺砖令通红,醋沃之使热气熏蒸,将蛇头尾各一尺,去净置砖上,以盆覆一宿,如此三过,去骨取肉用,亦以眼不陷者为真。
按∶白花蛇专主皮肤之风,肺主皮毛,肝为风水,故都入之。然服之者,瞑睡一昼夜方醒,善螫人,中足者,辄自断之,补养已痊。木接代步,不然令人死,其毒可知!然诸药不效者,独能引达成功,以其性窜,直领药力至于风处,所谓大毒之病,必用大毒之药以攻之是也。诸蛇鼻向下,惟此蛇鼻向上,背有方胜花纹,以此得名。愚谓凡用之,更须日日换酒,浸雷公云∶凡使用治风速于诸蛇,缘蛇性窜,即令引药至于有风疾处,故能治风。


《本草衍义》卷十七 >> 白花蛇

诸蛇鼻向下,独此蛇鼻向上。背有方胜花纹,以此得名。用之去头尾,换酒浸三日,弃酒不用,火炙,仍尽去皮骨。此物毒甚,不可不防也。


《本草备要》鳞介鱼虫部 >> 白花蛇

宣,祛风湿
甘咸而温。蛇善行数蜕,如风之善行数变,花蛇又食石南(食石南藤花、叶。石南辛苦,治风),故能内走脏腑,外彻皮肤,透骨搜风,截惊定搐。治风湿瘫痪,大风疥癞(《开宝本草》云∶治中风口眼 斜,半身不遂。《经疏》云∶前症定缘阴虚、血少、内热而发,与得之风湿者殊。料白花蛇非所宜也,宜辨。凡服蛇酒药,切忌见风)。出蕲州。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方胜纹,腹有念珠斑。尾有佛指甲,虽死而眼光不枯。他产则否。头、尾有毒,各去三寸,亦有单用头尾者。酒浸三日,去尽皮、骨,大蛇一条只得净肉四两。


《本草蒙筌》虫鱼部 >> 白花蛇

味甘、咸,气温。有毒。虽有黔土,惟取蕲州。头长小角锋,尾生佛指甲。项绕真珠白点,背缠方胜花纹。因而得名,观之犹异。诸蛇鼻生向下,此独鼻向上生。(一名蹇鼻蛇。)诸蛇死闭眼睛,是则眼开如活。舒蕲连界上杀获,两眼则一闭一开。验此可辨伪真,据理诚难解悟。性毒善螫人足,中者辄自断之。补养已痊,木接代步。又常入人屋壁,腥臭气如烂瓜。人忽闻之,即忙辟逐。得者火上顿曝,务令透干;去净头尾骨皮,渍酒旋饮。止风痛甚速,性窜而然;去风毒弥佳,力倍故尔。(功力倍于诸蛇。)癞麻风、白癜风、髭眉脱落、鼻柱 坏者急求,鹤膝风、鸡距风、筋爪拘挛、肌肉消蚀者速觅。诸药力莫及者,悉能引达成功。 乌蛇气味甘平,性善而不啮物。色黑如漆,背有三棱。(如剑脊者尤良。
)尾细尖长,(能穿百钱百妙。)眼光不陷。主治功力略缓,种生各处甚多。依前制勿差,任为丸浸酒。若熬膏药,头尾多加。治诸风皮肤不仁,散瘾疹身体瘙痒。 金蛇身作金色,照日有光;多产宾澄州中,仅长尺许。炙黄煮汁可服,中金药毒能驱。 又种银蛇,亦解银毒。 蛇蜕畏酒磁石,择端午日才收。去翳膜明激双睛,止呕逆辟除诸恶。疗大人肠痔蛊毒,治小儿螈 惊痫。又火熬之,亦敷疮疹。


《冯氏锦囊秘录》虫鱼部 >> 白花蛇

白花蛇,出蕲州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方胜纹,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有佛爪甲,肠如连珠,眼光如生,产他处者,或两目俱闭,或一开一闭也。常居石南树上,食其花叶,石南辛苦治风,且生于土穴阴霾之处,禀幽暗毒 之气,故其味虽甘咸性则有大毒也。《经》曰∶风者善行而数变,蛇亦善行而无处不到,故能引诸风药至病所,透骨搜风,自脏腑而达皮毛,凡 风疥癣, 僻拘急,偏痹不仁,因风所生之症,无不藉其力以获瘥。同苦参、何首乌、葳灵仙、鳖虱、胡麻、天门冬、百部、蕤、漆叶、刺蒺藜,治 风并遍身顽痹疥癣。驱风膏,治风瘫 风,遍身疥癣,用白花蛇肉四两,酒润炙干,天麻七钱半,薄荷、荆芥各二钱半,为末,好酒二升,蜜四合,石器熬成膏,每服一盏,浸汤服,日三服,急于暖处出汗十日效。白花蛇酒,治诸风癣,用白花蛇一条,去头尾酒润,去皮骨取肉,绢袋盔之,蒸糯米一斗,安曲于缸底,置蛇于曲上以饭安蛇上,用物密盖三七日,取酒以蛇晒干为末,每服三五分,温酒下,仍以浊酒并糟作饼食之,尤佳。乌梢蛇,色黑如漆,尾细有剑,脊者良,气味所主并炮制治与白花蛇同,但性善无毒,而功亦浅耳,其头尾并骨,有大毒,须尽去之。
白花蛇,制宗雷公。渍酒旋饮,止风痛甚速,去风毒殊佳,癞麻风,白殿风、髭眉脱落,鼻柱塌坏,鹤漆风,鸡距风,筋爪拘挛,肌肉消蚀。凡诸药力莫及,悉能引达成功。凡服蛇药酒,切忌见风。类中风,虚弱人并所禁用。
主治(痘疹合参) 竹青蛇,性热,有毒。痘稠密无缝,遍身不起,用此以毒攻毒。


《医学入门》治风门 >> 白花蛇

白花蛇味甘咸温,疥癞诸风痹不仁,口眼 斜筋脉急,半身不遂复能伸。
诸蛇鼻向下,独此蛇鼻向上,背有方胜白花纹。主大风癞瘙痒,中风湿痹,骨节疼痛,脚弱不能久立。兼治肺风鼻塞。雷公云∶蛇性窜,能引药至有风处耳。出蕲州,眼如活不合,尾上有佛指甲,腹上有念珠迹者真。
有大毒,宜去头尾各一尺,取中段酒浸三日,去酒炙干,去皮骨。


《证类本草》白花蛇

(白花蛇_图缺)
味甘,咸,温,有毒。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 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大风疥癞及暴风瘙痒,脚弱不能久立。一名褰鼻蛇,白花者良。生南地及蜀郡诸山中。九月、十月采捕之,火干。(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白花蛇,君。主治肺风鼻塞,身生白癜风, 疡斑点及浮风瘾疹图经曰∶白花蛇,生南地及蜀郡诸山中,今黔中及蕲州、邓州皆有之。其纹作方∶胜白花,喜螫人足,黔人有被螫者,立断之。补养既愈,或作木脚续之,亦不妨行。九月、十月采捕之,火干。治风速于诸蛇。然有大毒,头、尾各一尺尤甚,不可用,只用中断。干者以酒浸,去皮骨,炙过收之,不复蛀坏。其骨须远弃之,不然刺伤人,与生者殆同。此蛇入人室屋中,忽作烂瓜气者,便不可向,须速辟除之。黔人有治疥癞遍体,诸药不能及者,生取此蛇中剂,火烧一大砖,令通红,沃醋,令热气蒸,便置蛇于上,以盆覆宿昔,如此三过,去骨取肉,以五味,令过熟,与病者顿啖之,瞑眩一昼夕乃醒,疮 随皮便退,其人便愈。用干蛇,亦以眼不陷为真。
雷公云∶凡使,即云治风。元何治风?缘蛇性窜,即令引药至于有风疾处,因定号之为使。
凡一切蛇,须认取雄雌及州土。有蕲州乌蛇,只重三分至一两者,妙也。头尾全、眼不合、如活者,头上有逆毛,二寸一路,可长半分以来,头尾相对,使之入药。彼处若得此样蛇,多留供近,重二两三分者,不居别处也。《干宁记》云∶此蛇不食生命,只吸芦花气并南风,并居芦枝上,最难采,又不伤害人也。又有重十两至一镒者,其蛇身乌光,头圆尾尖,逻眼目赤光,用之中也。蛇腹下有白肠带子一条,可长一寸以来,即是雄也。采得,去之头兼皮、鳞、带子了,二寸许锉之。以苦酒浸之一宿,至明漉出,向柳木炭火焙之令干,却以酥炙之,酥尽为度。炙干后,于屋下巳地掘一坑,可深一尺以来,安蛇于中一宿,至明再炙令干,任用。凡修事一切蛇,并去胆并上皮了,干湿须酒煮过用之。孙真人云∶四月勿食蛇肉,害人。太平广记赵延禧云∶遭恶蛇所螫处,贴蛇皮,便于其上炙之,引去毒瓦斯,即止。
衍义曰∶白花蛇,诸蛇鼻向下,独此蛇鼻向上,背有方∶胜花纹,以此得名。用之去头、尾,换酒浸三日,弃酒不用,火炙,仍尽去皮、骨。此物毒甚,不可不防也。


《本草求真》驱风 >> 白花蛇

(龙)搜风定搐
白花蛇(专入肝肾)。何以名为搜风定搐之品。不知蛇善数蜕。如风之善行数变。此蛇性窜尤急。又食石南藤。其藤辛苦治风。故能内走脏腑。外彻皮肤。透骨搜风。截惊定搐。并治风湿瘫痪。(筋脉弛纵坦然不举谓瘫。气血涣散不用为痪。)大疯疥癞。若阴虚血少。内热生风者。非其所宜。凡用蛇同糯米并曲造酒。服酒时切忌见风。并于开坛时须避其气。免致面目浮肿。以其峻厉之气。先有犯其清道也。疠风用大枫子仁服此而无效者。以其大枫子气燥伤血。服此血益受伤也!出衢州。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方胜。腹有念珠斑。尾有佛指甲。虽死而眼光不枯。他产则否。头尾有毒。各去三寸。亦有单用头尾者。酒浸三日。去尽皮骨。大蛇一条。只得净肉四两。乌梢蛇性善。不噬物。无毒。功用亦同。(眼光至死不枯。以尾细能穿钱者佳。重七钱至一两者为上。十两至一镒者中。大者力减。去头与皮骨。酒煮或酥炙用。)


《本草新编》白花蛇

白花蛇,味甘、咸,气温,有毒。蕲州者佳。止风痛,如癞麻风,至须发脱落,鼻柱将塌者,必须服之。其余如鹤膝鸡距,筋爪拘挛,肌肉皮毛诸风,断不可服。盖白花蛇性窜,上行而不下走,解上焦之风而不解下焦之风,解阳分之毒而不解阴分之毒也。
或问白花蛇虽异于凡蛇,然蛇终是毒物,以毒攻毒,不畏损伤肠胃乎?曰∶诚哉是言。
风症尽有祛风之药,何必食蛇以去风。不论是否癞麻风,俱觅蛇食之,信邪不信正,人情大都如斯,可叹也。


《本经逢原》龙蛇部 >> 白花蛇

甘咸温有毒。产蕲州者良,禁犯铁。凡用去头尾,酒浸,酥炙,火缓焙,去尽皮骨,此物甚毒,不可不防。胁有方胜,尾上有拂者真。
发明 蛇性窜,能引药至于风痰处,故能治一切风病。其风善行数变,蛇亦善行数蜕,所以能透骨搜风,为大风、白癜风、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取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阴虚血少内热生风者,非其所宜。凡服蛇酒药,切忌见风。开坛时须避其气,免致面目浮肿。凡疠风曾服过大枫子仁者,服白花蛇无效。


《本草从新》化生类卵生类等 >> 白花蛇

宣、祛风湿.
甘咸温.有毒.蛇善行数蜕.如风之善行数变.花蛇又食石楠.(石楠辛苦、治风.)故能内走脏腑.外彻皮肤.透骨搜风.截惊定搐.治风湿瘫痪.大风疥癞.(马志开宝本草云∶治中风、口眼 斜、半身不遂.)走窜有毒.唯真有风者宜之.若类中风属虚者大忌.(经疏云、前证多缘阴虚血少、内热而发、与得之风湿者殊科、白花蛇非所宜也、宜辨.)凡服蛇酒药.切忌见风.出蕲州.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方胜纹.腹有念珠斑.尾有佛指甲.虽死而眼光不枯.他产则否.头尾尤毒.各去三寸.亦有单用头尾者.酒浸三日.去尽皮骨.(有大毒.)大蛇一条.只得净肉四两.得火良.头、治癜风毒癞.


《得配本草》鳞部(蛇类五种) >> 白花蛇

一名蕲蛇
得酒良。
甘、咸、温。有毒。入足厥阴、手太阴经。治风淫末疾,(四肢为末。)透骨搜风,截惊定搐。其性善窜,能内走脏腑,外彻皮肤,引诸药直至于有风疾处。凡癞麻、鹤膝、鸡距,并宜治之。得丁香,治痘疮黑陷。(炙白花蛇三钱,大丁香七枚,为末,每服五分,水和淡酒下,神效。)
出蕲州。头尾有大毒,尾有爪甲,去头尾各一尺,酒浸五日,每日换酒,去酒埋于地下一宿,尽去皮骨,炙用。服之切忌见风。虚弱者禁用。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下品 >> 白花蛇

味甘咸,温,有毒。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 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大风疥癞及暴风瘙痒,脚弱不能久立。《药性论》云∶君。主治肺风,鼻塞,身生白癜风,疡,斑点及浮风,瘾疹。《图经》云∶治风,速于诸蛇。然有大毒,头尾各一尺尤甚,不可用。只用中断干者,以酒浸去皮骨,炙过收之,不复蛀坏。其骨须远弃之,不然刺伤人与生者殆同。又治疥癞遍体,诸药不能及者。生∶南地。


《本草择要纲目》白花蛇

(诸蛇鼻向下.独此鼻向上.背有方胜花纹.以此得名.头尾各一尺有大毒不可用.去皮骨.换酒浸三日.火炙去尽皮骨.此物甚毒.不可不防.炙过收之则不蛀.其骨刺须远弃之.伤人.毒与生者同也.)
【气味】
甘咸温有毒.(得酒良.)
【主治】
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 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脚弱不能久立.暴风瘙痒.大风疥癣.治肺风鼻塞.浮风瘾疹.身上白癜风 疡斑点.通治诸风.破伤风.小儿风热急慢惊风搐搦.瘰 漏疾.杨梅疮.痘疮倒陷.蛇性窜.能引药至于有风疾处.故能治风.而花蛇又食石南.所以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取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凡服蛇酒药.切忌见风.


《本草撮要》虫鱼鳞介部 >> 白花蛇

味甘咸温有毒.入手足太阴厥阴经.功专治风湿瘫痪.大风疥癞.类中风属虚者大忌.头治癜风毒癞.得火良.乌梢蛇.无毒力浅.功同白花蛇.或酥炙用.


《外科全生集》诸药法制及药性 >> 白花蛇

(即蕲蛇)
鼻向上,有方腾花纹者佳。去头尾酒浸,除皮骨,炙则不蛀,治湿痒。


《药性切用》鳞部(龙 蛇) >> 白花蛇

甘咸性温,搜风透骨,定搐截惊。治瘫痪、疥癞。去尽皮、骨、头、尾,酒炙,非有毒不可轻用。头∶治瘢风毒癞。


《本草乘雅半偈》白花蛇

(宋开宝)
沸涌流动,宛如风行水上之涣象。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
【气味】甘咸温,有毒。
【主治】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 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脚弱不能久立,暴风瘙痒,大风疥癣。
【核】曰∶原出南地,及蜀郡诸山中,今唯蕲蛇擅名,即蕲地亦不易得。市肆与官司所取,多以江南兴国州者伪充之。蕲产者,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方胜;腹有十点念珠子;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肠形如连珠;脊中有两肾。宗 云∶诸蛇鼻向下,此独鼻向上。埤雅云∶蛇以眼听,捕蛇者言,稍大者则易禁,以其耳目开疾,习于禁架也;
小者瞢然,则往往难禁矣。种类至多,唯乌蛇性善不噬物,白花者噬人有大毒。元稹长庆集云∶白花蛇毒人,毛发竖立,饮于溪水,则泥沙尽沸。唯蕲州白花蛇性少善,故入药取蕲产者为贵。时珍云∶喜嗜石楠花叶,尝从藤上获之,先撒沙土一把,则蟠曲不动,遂以报伏鸡藤,系首悬挂, 刀破腹,去其肠肚,下置水一盂,则反尾自涤其腹。盖护创耳。乃以竹枝随其蟠曲,签定盘系,炕上焙干。尔雅翼云∶蛇死目皆闭,唯蕲州者,目开如生,舒蕲两界者,则一开一闭,此理之不可晓者。土人云∶欲识真伪,悬蛇于酒瓮,或缸上,注酒数斗,酒即沸涌流动,若磁石之 铁,琥珀之拾芥然。否则形色虽备,亦无力也。土人仅饮此酒,亦获大益,得此品用供药物,功力真无限量矣。雷公云∶蛇性窜,能引药至于有风疾处。故能治风。时珍云∶风善行数变,蛇亦善行数变,白花蛇,又喜食石楠,所以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要药。取其内定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修事,去头尾,春秋酒浸三宿,夏一宿,冬五宿,炭火焙燥,如此三次。用砂罐盛贮,埋地中一宿,取出去皮骨,取肉用即用此修事法,密封收贮,可经久不坏;若连皮骨,或着湿霉,则易蛀朽败矣。
【 】曰∶蛇字,古但作它耳。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古草居患蛇,故相问无它乎。
今之字旁加虫,而变其音,考工记以为纡行之属,故退食委蛇,亦用蛇字。蛇性窜疾,独居处隐僻,禀随风重巽之体用,风大动静之本性,故身形端直而象甲,尾甲纡行而象乙。虽标甲胆乙肝之木行,复具时四,干十,枚十二,节二十四之全数者也。埤雅言∶蛇以眼听。尔雅翼言蛇死目皆闭,蕲产者目开如生,舒蕲两界者一开一闭,此理之不可晓者。然肝开窍于目。庄周云∶蛇怜风,风怜目,故蛇听以眼。精专于目,蕲东南也,具巽位之生成,故至死不变耳。埤雅言蛇盘向壬,壬北方也。又言十二子辰为龙,巳为蛇,巳六阳具,不为龙而为蛇者,龙至此而亢,宜为蛇而已。然壬固位北,而蛇不归坎,此以丁向壬,丁壬合而化干之风木;亥向巳,巳亥对而待枝之风木;岂能至此而亢,宜为蛇而巳。故蛇有两肾,左曰水脏,亥枝之阴水;右曰火脏,壬干之阳水。有壬巳,则有丁亥;有流行,则有对待;有干木,则有枝木矣。又不独精专胆窍,且精专胆腑。观蚺蛇胆随日转,上旬在头,中旬在心,下旬在尾。更有应胆,击首则应首,击尾则应尾,击左右则应左右,取而还生者应胆也,精专肝胆,斯足征矣。更观 蛇雄鸣上风,雌鸣下风而化成形,游于雾露,乘于风雨,行非千里不止。
禀随风重巽之体用,风大动静之本性,亦足征矣。先人云∶蛇禀风性,白花者更秉金制,则凡风力有所不逮动摇失矣。用益风大之力,仍相待成摇,互持四大中者,莫良于此。是以力主中风,微则痹闭不仁,或瘙痒,或疥癣,甚则暴风,大风,或筋脉拘急,骨节疼痛,或口面斜,半身不遂,或脚弱不能久立。此皆风气通于肝,肝脏筋膜之气也。大筋聚于节,筋骨相亲着也。所谓微则侮己所胜之土,埃土飘扬,丘陵崩溃,甚则病已所赋之形,草木摇落,摧拉倾仆者是也。


《玉楸药解》鳞介鱼虫部 >> 白花蛇

味咸,微温,入足厥阴肝经。通关透节,泻湿驱风。
白花蛇穿经透骨,开痹搜风,治鼻口喎斜、手足瘫痪、骨节疼痛、肌肤麻痒、疥癞风癫之证。
中风病因木郁风动,血燥筋枯,外风虚邪表闭,筋缩四肢而成。而木郁之由,全缘水寒土湿,生发不遂。
白花蛇外达经脉,则益其枯燥,内行藏府,不能去其湿寒,非善品也。庸工习用诸方,标本皆背,无益于病而徒杀生灵,其无益也。读柳子厚《捕蛇》之篇,至可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