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堂
  • 中医书籍
  • 中药材
  • 中药方剂
  • 作者:王肯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自序
  • 集之一·初生门\证治通论
    • 钱氏论五脏所主
    • 五脏病
    • 五脏相胜
    • 洁古论五脏五邪相乘补泻大法
    • 五脏补泻法
    • 察色
    • 听声
    • 脉法
    • 死证
    • 襁褓
    • 乳哺
    • 乳儿法
    • 乳令儿病证
    • 哺儿法
    • 断乳法
    • 杂将护法
  • 集之一·初生门
    • 初生
      • 拭口法
      • 浴儿法
      • 断脐法
      • 灸脐法
      • 裹脐法
      • 服药下胎毒法
      • 服药下胎毒法
    • 生下胎疾
      • 总论
      • 初生辄死
      • 不能啼
      • 眼不开
      • 不乳
      • 吐不止
      • 不小便
      • 不大便
      • 大小便不通
      • 垂痈
      • 重舌
      • 重龈重
      • 口中有虫
      • 噤风
      • 鹅口
      • 撮口
      • 脐风
      • 脐湿
      • 脐疮
      • 预防
      • 脐突
      • 胎惊
      • 胎痫
      • 胎风
      • 胎热
      • 胎寒
      • 胎肥胎怯
      • 胎黄
      • 胎赤
  • 集之二·肝脏部
    • 肝
    • 惊
      • 脏腑旺时补泻法
      • 表里
      • 急慢惊总论
      • 急惊
      • 慢惊
      • 慢脾风
      • 杂方
      • 通治急慢惊
      • 目睛动
      • 唇口蠕动
      • 目直视
      • 睡中惊动
      • 目动切牙
      • 泄泻
      • 腹痛
      • 烦渴
      • 潮热似疟
      • 杂证类惊
      • 针灸
      • 诊
      • 不治证
      • 禁忌
    • 惊悸
    • 痫
      • 阴阳二痫
      • 风惊食三痫
      • 五脏痫
      • 治法
      • 通治五痫
      • 风痫
      • 惊痫
      • 食痫
      • 清镇
      • 镇心
      • 清心
      • 养心
      • 治痰
      • 吐痰
      • 下痰
      • 下剂
      • 表剂
      • 温剂(治阴痫宜之)
      • 补剂
      • 灸法
      • 不治证
    • 中风
    • 角弓反张
      • 灸
      • 诊
    • 摇头
    • 偏风口噤
    • 口失音
    • 天钓(内钓附)
    • 拘挛
      • 手拳不展
      • 脚拳不展
    • 惊瘫鹤膝
    • 眼目
      • 目赤肿痛
      • 外障
      • 内障
      • 雀盲
      • 眼白多
      • 通睛
      • 眼札
    • 小便不通
    • 淋
    • 遗尿
    • 尿白便浊
    • 疝
    • 阴肿
    • 偏坠
    • 阴疮
    • 不寐
    • 咽喉
  • 集之三·心脏部一
    • 心
    • 发热
      • 辨证
      • 五脏热
      • 实热
      • 虚热
      • 表里
      • 表热
      • 里热
      • 表里俱热
      • 半表半里热
      • 余热
      • 壮热
      • 温壮
      • 惊热
      • 骨蒸热
      • 烦热
      • 潮热
      • 昼热
      • 夜热
      • 积热
      • 寒热
      • 变蒸热
    • 心痛
    • 烦躁
    • 注夏
    • 舌
      • 弄舌
      • 重舌
      • 木舌
      • 舌白苔
      • 舌上疮
      • 舌上血出
    • 诸失血证
      • 吐血
      • 衄血
      • 便血尿血
    • 语迟
    • 汗
      • 自汗
      • 盗汗
    • 噫气
    • 下气
    • 寻衣撮空
    • 喜笑不休
    • 疮疡
      • 胎毒疮疡
      • 热毒疮疡
      • 丹毒
      • 胎毒发丹
      • 伤食发丹
      • 惊丹
      • 五色丹
      • 白丹
      • 赤丹
      • 黑丹
      • 天火丹
      • 鬼火丹
      • 野火丹
      • 家火丹
      • 殃火丹
      • 神火丹
      • 荧火丹
      • 朱田火丹
      • 天灶火丹
      • 废灶火丹
      • 尿灶火丹
      • 赤流
      • 身有赤处
      • 蛇缠丹
      • 土鬼丹
      • 骨火丹
      • 《颅囟经》二十二种丹证治
      • 赤白游肿
      • 丹入腹
      • 丹痛
      • 丹痒
      • 传丹杂方
      • 辨小儿欲发丹毒候
      • 禁忌
      • 禁法
      • 疔疮
      • 时毒
      • 流注
      • 天蛇毒
      • 天泡疮
      • 杨梅疮
      • 王烂疮
      • 浸淫疮
      • 红丝疮
      • 恶核瘰
      • 疮疥
      • 疹
      • 黄水粘疮
      • 头面疮
      • 眉炼疮
      • 耳疮
      • 口疮
      • 腮痈
      • 臂痈
      • 腋痈
      • 胁痈
      • 腹痈
      • 臀痈
      • 腿痈
      • 肺痈
      • 肠痈
      • 便毒
      • 囊痈
      • 脚冻疮
      • 汤火疮
      • 翻花疮
      • 多骨疽
      • 漏疮
  • 集之四·心脏部二\痘疮上
    • 溯源
    • 预防
    • 运气
    • 疫疠
    • 辨疑似
    • 五脏见证
    • 部位
    • 脉候
    • 气血
    • 虚实
    • 阴阳
    • 形气
    • 轻重
    • 顺逆
    • 动静
    • 形色
    • 疏密
    • 老嫩
    • 干湿
    • 荣枯
    • 标本
    • 始终
    • 日数
    • 禁忌
    • 汗下
    • 证治大法
    • 初热证治
    • 初热吉凶
    • 见形证治
    • 见形三朝生死
  • 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
    • 起发证治
    • 灌浆证治
    • 灌脓吉凶
    • 收靥证治
    • 收靥吉凶
    • 落痂证治
    • 发热
    • 渴
    • 烦躁
    • 谵妄
    • 惊搐
    • 中风
    • 自汗
    • 失血
    • 不能食
    • 咳嗽
    • 喘
    • 涕唾稠粘
    • 失音(参形气条看)
    • 呛水
    • 吐利
    • 吐逆
    • 泻利
    • 大小便闭
  • 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
    • 寒战切牙
    • 厥逆
    • 眼目
    • 咽喉
    • 腰痛
    • 腹痛
    • 腹胀
    • 痛痒
    • 痛
    • 身痛
    • 痒塌
    • 陷伏倒靥
    • 黑陷
    • 灰白
    • 夹疹
    • 夹
    • 痘疔
    • 痘癞
    • 壅肿
    • 溃烂
    • 臭痘
    • 蛆痘
    • 痘后余毒证治
    • 水痘
    • 麻疹
  • 集之七·脾脏部(上)
    • 脾
    • 不乳食
    • 脾弱多困
    • 痰涎
    • 吐泻
      • 夏秋治里
      • 冬春治表
      • 身热泻黄多渴为热宜凉剂
      • 肢冷泻青不渴为寒宜温药
      • 身温泻黄白似渴为寒热杂合病
      • 补虚
      • 除湿
      • 治痰
      • 宿食
      • 津液少
      • 心腹痛
      • 禁忌
    • 吐
      • 寒吐汤
      • 热吐
      • 积吐
      • 伤风嗽吐
      • 伤乳吐
      • 风痰吐
      • 毒瓦斯吐
      • 挟惊吐
      • 疳积吐
      • 补虚安胃
      • 杂方
    • 泻
      • 冷泻
      • 热泻
      • 伤食泻
      • 水泻
      • 积泻
      • 惊泻
      • 疳积酿泻
      • 暴泻
      • 久泻
      • 飧泻
    • 赤白痢
      • 挟表证宜发表
      • 有积宜下之
      • 热痢用凉药
      • 冷痢用温热药
      • 寒热杂合
      • 白脓痢
      • 纯血痢
      • 脓血相杂痢
      • 五色痢
      • 噤口痢
      • 休息痢
      • 蛊痢
      • 收涩
      • 补养
    • 泻痢兼证
      • 渴
      • 腹痛
      • 羸瘦
      • 浮肿
    • 腹痛
      • 寒痛
      • 热痛
      • 积痛
      • 虫痛
      • 锁肚痛
      • 盘肠内钓痛
      • 瘕痛
      • 痛
      • 补虚
      • 外治
    • 腹胀
    • 水肿
      • 曾氏治法
      • 演山翁治法
      • 薛氏治法
      • 附杂方
  • 集之八·脾脏部(下)
    • 疳
      • 肝疳
      • 心疳
      • 脾疳
      • 肺疳
      • 肾疳
      • 通治五疳方
      • 冷热疳
      • 无辜疳
      • 五疳出虫方
      • 蛔疳
      • 脊疳
      • 脑疳
      • 干疳
      • 内疳
      • 外疳
      • 走马疳
      • 口齿疳
      • 鼻疳
      • 眼疳
      • 疳湿
      • 疳疮
      • 通治一切疳方
      • 疳热
      • 疳劳
      • 疳渴
      • 疳嗽
      • 疳积
      • 疳泻
      • 疳痢
      • 疳痢腹痛
      • 疳肿胀
      • 疳后天柱倒
      • 疳气入阴
    • 虚羸
      • 针灸
    • 鹤节
    • 丁奚(疳胀异名)
    • 哺露
    • 宿食(食积寒热痢)
      • 食积寒热
      • 食积痢
    • 痞结
    • 积
      • 乳积
      • 食积
      • 气积
      • 中脾积
      • 惊积
      • 虚中积
      • 实积
      • 积痛
      • 积寒热
      • 癖
      • 针灸
    • 渴
      • 实热
      • 虚热
      • 脾虚
      • 湿热
    • 黄胆
      • 阳黄诸方
      • 阴黄诸方
      • 渗湿
      • 消食
      • 和胃
      • 搐鼻
      • 黑疸
    • 滞颐
    • 大小便不通
    • 大便不通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 肺
    • 咳嗽
      • 发表
      • 攻里
      • 凉剂
      • 温剂
      • 平剂
      • 下气
      • 化痰
      • 补虚
      • 收涩
      • 分经
      • 百内嗽
      • 嗽脓血
      • 嗽作呀呷声
    • 嗽
      • 嗽声不出
      • 惊膈嗽
      • 久嗽
    • 喘
      • 热实
      • 痰实
      • 惊
      • 风邪伤肺
      • 寒邪伤肺
      • 杂方
      • 喉间有声
      • 失音
      • 通治
      • 马脾风
    • 悲哭
      • 惊啼
      • 啼
      • 夜啼
      • 寒夜啼
      • 热夜啼
      • 口疮重舌夜啼
      • 客忤夜啼
      • 禳厌法
      • 灸法
    • 喑
      • 痫瘥而喑
      • 中风失音
      • 伤寒失音
    • 鼻
      • 鼻塞
      • 鼻
      • 鼻流清涕
      • 鼻干无涕
      • 鼻有息肉
      • 鼻赤
    • 龟胸
    • 龟背
    • 脱肛
    • 肛痒
    • 肾
    • 解颅囟陷囟填总论
      • 解颅(囟不合)
      • 囟陷
      • 囟填
      • 行迟
      • 齿迟
      • 发迟
      • 发黄
    • 齿
      • 齿痛
      • 齿缝出血
      • 齿龈肿痛
      • 龋齿
      • 齿
      • 齿落久不生
      • 颊车蹉闪
    • 耳
      • 耳聋
      • 耳鸣
      • 耳中痛
      • 耳疮
      • 耳
      • 百虫入耳
    • 五软
      • 天柱倒
    • 五硬
    • 寒热往来
    • 疟
      • 热多于寒
      • 寒多于热
      • 寒热相等
      • 寒而不热
      • 热而不寒
      • 外散风暑之邪
      • 内理中气
      • 鬼疟
      • 瘴疟
      • 截疟
      • 疟癖
      • 疟后浮肿
    • 病
    • 客忤
      • 中人忤
      • 中马忤
    • 中恶
    • 卒死
    • 鬼持
    • 疰病(尸疰蛊疰)
      • 尸疰
      • 蛊疰
首页 > 中医书籍 > 《证治准绳·幼科》 > 集之二·肝脏部

集之二·肝脏部

  • 肝
  • 惊
    • 脏腑旺时补泻法
    • 表里
    • 急慢惊总论
    • 急惊
    • 慢惊
    • 慢脾风
    • 杂方
    • 通治急慢惊
    • 目睛动
    • 唇口蠕动
    • 目直视
    • 睡中惊动
    • 目动切牙
    • 泄泻
    • 腹痛
    • 烦渴
    • 潮热似疟
    • 杂证类惊
    • 针灸
    • 诊
    • 不治证
    • 禁忌
  • 惊悸
  • 痫
    • 阴阳二痫
    • 风惊食三痫
    • 五脏痫
    • 治法
    • 通治五痫
    • 风痫
    • 惊痫
    • 食痫
    • 清镇
    • 镇心
    • 清心
    • 养心
    • 治痰
    • 吐痰
    • 下痰
    • 下剂
    • 表剂
    • 温剂(治阴痫宜之)
    • 补剂
    • 灸法
    • 不治证
  • 中风
  • 角弓反张
    • 灸
    • 诊
  • 摇头
  • 偏风口噤
  • 口失音
  • 天钓(内钓附)
  • 拘挛
    • 手拳不展
    • 脚拳不展
  • 惊瘫鹤膝
  • 眼目
    • 目赤肿痛
    • 外障
    • 内障
    • 雀盲
    • 眼白多
    • 通睛
    • 眼札
  • 小便不通
  • 淋
  • 遗尿
  • 尿白便浊
  • 疝
  • 阴肿
  • 偏坠
  • 阴疮
  • 不寐
  • 咽喉

Copyright © 2025 闽ICP备18014328号 保安堂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