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堂
  • 中医书籍
  • 中药材
  • 中药方剂
  • 肠痈
  • 急劳
  • 走马牙疳
  • 西法化验
  • 倒视
  • 痧秽宜嚏、过饱宜吐
  • 痧症、鼠疫
  • 寒包暑热
  • 久咳、风温咳风寒
  • 二便不通
  • 神昏谵语(一)
  • 用药分量
  • 胎黄
  • 鼻衄
  • 湿温、疝气、风疹、热入血室、阳明经白虎证、天花、时气
  • 肝气为湿热所遏 痘不化浆
  • 神昏谵语(二)
  • 肿胀后昏厥 热病经来
  • 虚喘
  • 剂字解
  • 淫字解
  • 取字解
  • 变字解
  •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解
  • 内伤解
  • 记诸兄姊妹病故情形
  • 记诸子女病殇情形
  • 记何鸿舫先生疗先母瘘症、先兄痢疾情形
  • 记继室汪氏怯病治愈情形
  • 记侄培勋生时僵、子培治病厥均获救情形
  • 记三女长钧病热厥、八女佩玢慢脾获愈情形
  • 记侄培本故于肿病情形
  • 记侄培俊夫妇、再侄成懋均死于伤食情形
  • 医谈录旧
    • 三焦有名无形辨
    • 病笑
    • 过食辛辣成毒
    • 头痛
    • 解卤汁
    • 经阻腹大呕不纳谷
    • 浮肿
    • 霍乱吐泻
    • 生螺鲠喉
    • 转女为男
    • 环唇疔
    • 实热内伏
    • 虚寒中风
    • 膈
    • 失明
    • 痘
    • 食鸭成症
    • 发症
    • 中痰
    • 脾疾
    • 猘犬伤,
    • 邪祟交合
    • 噎
    • 龟症产
首页 > 中医书籍 > 《景景医话》 > 取字解

取字解

治痿必取阳明,《内经》下一“取”字,大有斟酌。近人多以痿为虚症而用补.或知其多湿热症而用泻。实则痿症虚实皆有,而治法总在乎阳明,故不曰治痿必补阳明,亦不曰治痿必泻阳明,而独曰“取”也,治病不知分经论治,其犹瞽者之挺埴乎。

Copyright © 2025 闽ICP备18014328号 保安堂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