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毒第四论

[i](论一首六条 方二十首)[/i]

论曰∶蛊毒千种,种种不同,或下鲜血,或好卧暗室,不欲光明,或心性反常,乍嗔乍喜,或四肢沉重,百节酸痛,状貌说不可尽。亦有得之三年乃死,急者一月或百日即死。其死时,皆从九孔中或于胁下肉中出去,所以出门常须带雄黄、麝香、神丹诸大辟恶药,则百蛊、猫鬼、狐狸、老物精魅永不敢着人。养生之家大须虑此。俗亦有灸法,国中蛊于心下捺便大炷灸一百壮,并主猫鬼亦灸得愈。又当足小趾尖上灸三壮,当有物出。酒上得者有酒出,饭上得者有饭出,肉菜上得者有肉菜出,即愈,神验,皆于灸疮上出。

凡中蛊毒,令人心腹绞痛,如有物啮,或吐下血皆如烂肉,若不即治,蚀人五脏尽乃死矣,欲验之法,当令病患唾水。沉者是蛊,不沉者非蛊也。

凡人患积年,时复大便黑如漆,或坚或薄或微赤者,是蛊也。

凡人忽患下血,以断下方治更增极者,此是中盅者也。凡卒患血痢或赤或黑,无有多少,此皆是蛊毒。粗医以断痢药处之,此大非也。

世有拙医,见患蛊胀者,遍身肿满,四肢如故,小便不甚涩,以水病治之。延日服水药,经五十余日望得痊愈,日复增加,奄至殒殁,如此者不一。学人当细寻方意,消息用之,万不失一。医方千卷,不尽其理,所以不可一一备述。

凡人中蛊,有人行蛊毒以病患者,若服药知蛊主姓名,当使呼唤将去。若欲知蛊主姓名者,以败鼓皮烧作末,饮服方寸匕,须臾自呼蛊主姓名者,可语令去则愈。又以蛇涎合作蛊药着饮食中,使人得瘕病。此一种积年乃死,疗之各自有药。江南山间人有此,不可不信之。

太上五蛊丸

治百蛊,吐血伤中,心腹结气,坚塞咽喉,语声不出,短气欲死,饮食不下,吐逆上气,去来无常,状如鬼祟,身体浮肿,心闷烦疼寒战,梦与鬼交狐狸作魅,卒得心痛,上叉胸胁痛如刀刺,经年累岁,着床不起,悉主之方

雄黄 椒目 巴豆 莽草 芫花 真珠(即丹砂。《外台》作木香) 鬼臼 矾石 藜芦(各四分) 附子(五分) 獭肝(一分) 蜈蚣(二枚) 斑蝥(三十枚)

上十三味为末,蜜和更捣二千杵,丸如小豆,先食饮服一丸。余密封勿泄药气,十丸为一剂。如不中病,后日增一丸,以下痢为度,当下蛊种种,状貌不可具述,下后七日将息,服一剂,三十年百病尽除,忌五辛。

太乙追命丸

治百病,若中恶气,心腹胀满,不得喘息,心痛积聚胪胀疝瘕,宿食不消,吐逆呕 ,寒热瘰 蛊毒,妇人产后余疾方

蜈蚣(一枚) 丹砂(即真珠) 附子 矾石(一作 石) 雄黄 藜芦 鬼臼(各一分) 巴豆(二分)

上八味,为末,蜜丸如麻子,一服二丸,日一服,伤寒一二日服一丸,当汗出,绵裹两丸塞耳中。下利服一丸,一丸塞下部。蛊毒服二丸,在外膏和摩病上。在膈上吐,在膈下利,有治人得药杂蛊方

斑蝥(六枚) 桂心 藜芦(各如指大) 釜月下土(如弹丸大)

上四味,治下筛,水服一钱匕下,虫蛇虾蟆蜣螂毒俱出。

万病丸

治蛊疰,四肢浮肿,肌肤消索,咳逆腹大如水状,死后转易家人。一名蛊胀方。(《小品》名雄黄丸。)

雄黄 巴豆 莽草 鬼臼(各四两) 蜈蚣(三枚)

上五味,为末,蜜和捣三千杵,丸如小豆,密封勿泄气,宿勿食,平旦空腹服一丸,一炊久不知,更加一丸,当先下清水,次下虫长数寸,及下蛇,又下 鸡子或白如膏,下后作葱豉粥补之,百种暖将息。

治中蛊毒,腹内坚如石,面目青黄,小便淋沥,病变无常处方。(《肘后》、《古今录验》俱云∶用铁精、乌鸡肝和丸,如梧子,酒服三丸,日再。甚者不过十日。《千金》用后汤,疑误。)

羊皮(方五寸) 犀角 芍药 牡丹 黄连(各一两) 荷(四两半) 栀子仁(七枚)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葛氏、崔氏俱无牡丹、芍药、栀子,有 ?

犀角丸

治蛊毒百病,腹暴痛飞尸恶气肿方

犀角(屑) 鬼臼(屑) 桂心(末) 羚羊角屑(各四钱匕) 天雄 莽草 真珠(即丹砂)雄黄(各一两) 贝子(五枚,烧) 蜈蚣(五节) 巴豆(五十枚) 麝香 射罔(各如鸡子黄大,一枚)

上十三味,为末,蜜丸如小豆,服一丸,日二,含咽,不知少增之。卒得腹满蜚尸,服如大豆许二丸。若恶气肿,以苦酒和涂上,绛囊盛药系左臂,辟不祥鬼疰蛊毒。可以备急。

治蛊毒方

茜根 荷根(各三两)

上二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肘后》云∶治中蛊吐血,或下血如烂肝者,自知蛊主姓名)。

又方 皮灰 乱发灰(各一方寸匕) 生麻子汁(五升) 桃根皮(向阳者) 槲树背阴白皮(各五两)

上五味,先煮桃根、槲皮取浓汁一升,和麻子汁、发灰等令匀,患人宿少食,旦服一大升,须臾着盆中,以鸡翎 吐水中如牛涎犊胎,及诸虫并出。

又方 槲树背阴白皮一大握长五寸,水三升,煮取一升,空腹服即吐虫出,亦治中蛊下血。

又方 皮灰水服方寸匕,亦出虫。

又方 大戟 斑蝥 五月五日桃白皮(各四分。《必效方》云∶取东引者火烘之。)

上三味,治下筛,旦空腹以水一钟,服八捻。用二指相着如开,顿服之。若指头相离取药太过,恐能损人。(《肘后方》云∶服枣核大不瘥,十日更一服。《必效方》云∶服半方寸匕 ?

治蛇蛊方(蛇毒入菜果中,食之令人得病,名曰蛇蛊)∶

大豆末以酒渍,绞取汁,服半升。

治诸热毒或蛊毒,鼻中及口中出血,医所不治方

取人屎尖七枚烧作火色,置水中研之,顿服即愈,亦解百毒时气热病之毒,服极神验。

治蛊吐下血方

榉皮(广五寸,长一尺) 芦荻根(如足大趾,五寸。《短剧方》用蔷薇根)

上二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极下蛊。

治中蛊下血,日数十行者方

巴豆(二七枚) 芫青 藜芦 附子 矾石(各二分)

上五味,为末,别治巴豆,合和相得,以绵裹药如大豆许,纳下部中,日三瘥。

又方 苦瓠一枚,以水二升,煮取一升,稍稍服之,当下蛊及吐虾蟆,蝌蚪之状,一月后乃尽。(《肘后方》云∶用苦酒二升煮。)

八物茜根汤

治下血状如鸡肝,腹中绞痛难忍者方

茜根 升麻 犀角(各三两) 桔梗 黄柏 黄芩(各二两) 地榆 白 荷(各四两)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此蛊利血用之。

又方 桔梗 犀角(等分)

上二味,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不能自服,绞口与之,药下心中当烦,须臾自静,有顷下,服至七日止,可食猪脾脏自补养。治蛊下血如鸡肝,日夜不解欲死者,皆可用。

治肠蛊,先下赤后下黄白沫,连年不瘥者方

牛膝一两捶散切,以醇清酒一升渍一宿,平旦空腹服之,再服便愈。

北地太守酒

治万病蛊毒风气寒热方

乌头 甘草 芎 黄芩 桂心 藜芦 附子(各四两) 白蔹 桔梗 半夏 前胡 麦门冬 柏子仁(各六两)

上十三味, 咀,以曲十斤,秫米一斛,如酝酒法,药以绢囊盛之,沉于瓮底,酒熟去糟,还取药滓,以青布袋盛,沉着酒底,泥封,秋七日,冬十日,夏五日。空腹服一合,日三,以知为度。因药有毒,故以青布盛之。服勿中止。二十日大有病出,其状如漆。五十日即悉愈。妇人年五十,被病连年,腹中积聚,冷热不调,时时切痛绕脐绞急,上气胸满,二十余年,服药二七日,所下四五升即愈。又有女人病偏枯绝产,服二十日,吐黑物大如刀带,长三尺许,即愈,其年生子。又有女人小得癫病,服十八日,出血二升半愈。有人被杖,崩血内瘀,卧着九年,服药十三日,出黑血二三升愈。有人耳聋十七年,服药三十五日,鼻中出血三升,耳中出黄水五升而愈。古方云∶熹平二年,北地太守臣光上,然此偏主蛊毒。

有人中蛊毒者,服无不愈。极难瘥者,不过二七日。所有效莫不备出。曾有一女人年四十余,偏枯羸瘦不能起,长卧床枕,耳聋一无所闻,两手不收,已经三载。余为合之,遂得平复如旧。有人中蛊毒而先患风,服茵芋酒伤多,吐出蛊数十枚遂愈,何况此酒而不下蛊也。嘉其功效有异常方,故具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