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棕榈

棕榈

《中国药典》棕榈

拼音 Zōnɡ Lǘ
英文名 PETIOLUS TRACHYCARPI
别名 棕衣树、棕树、陈棕、棕板、棕骨、棕皮
来源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f.)H. Wendl. 的干燥叶柄。采棕时割取旧叶柄下延部分及鞘片,除去纤维状的棕毛,晒干。
性状 本品呈长条板状,一端较窄而厚,另端较宽而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红棕色,粗糙,有纵直皱纹;一面有明显的凸出纤维,纤维的两侧着生多数棕色茸毛。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无臭。味淡。
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水20ml,加热5 分钟,滤过,滤液用水稀释成20ml。取滤液1ml ,加三氯化铁试液2~3滴,即生成污绿色絮状沉淀;另取滤液1ml ,加氯化钠明胶试液3 滴,即显白色浑浊。
炮制 棕榈: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棕榈炭:取净棕榈,照煅炭法(附录Ⅱ D)制炭。
性味 苦、涩,平。
归经 归肺、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 收涩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 3~9g,一般炮制后用。
贮藏 置干燥处。
摘录 《中国药典》

《本草纲目》木部 >> 棕榈

「释名」榈。
「气味」笋及子花(按:即棕榈的果实):苦、涩、平、无毒。有人认为有毒。皮(按:即干燥的叶鞘纤维):苦、涩。
「主治」
笋及子花:涩肠止泻、、崩中带下。
皮:
1、鼻血不止。用棕榈烧灰,吹入流血的鼻孔内。
2、血崩不止。有棕榈皮烧存性,空心服三钱,淡酒送上。
3、屙血。作棕榈皮半斤、桥楼一个,共烧成灰。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4、泻痢。用棕榈皮烧存性。研为末,水送服一匙。
5、小便不通。用棕榈皮烧存性,水酒送服二钱即通。


《本草备要》木部 >> 棕榈

涩,止血
苦能泄热,涩可收脱,烧黑能止血(红见黑则止,不可烧过。棕榈、侧柏、卷柏烧存性,饭丸,止远年下血。亦可煎服)。治吐衄下痢,崩带肠风,失血过多者,初起未可遽用。
年久败棕尤良。(与发灰同用更良)。


《本经逢原》乔木部 >> 棕榈

苦涩平,无毒。陈久者良。
发明 棕灰性涩,失血去多瘀滞已尽者,用之切当,取涩以固脱也。如积瘀未尽,误服则气滞血瘀,益增痛结之患矣。


《本草从新》乔木类 >> 棕榈

涩、止血.
苦能泄热,涩可收脱,烧黑能止血.(红见黑则止、同侧柏、卷柏烧存性、饭丸、止远年下血、亦可煎服.)治吐衄崩带.肠风下痢.惟去血过多.滑而不止者宜之.若早服.恐停瘀为害.年久败棕良.与发灰同用尤佳.烧黑.须存性.不可烧过.窨地上.出火毒.


《得配本草》木部(乔木类二十七种) >> 棕榈

苦、涩、平。治泻痢肠风,止崩中带下。得发炭,治吐衄。配乌贼骨,治血淋。和枯矾末,治血崩。和蜜、茶,治肠血。(合栝蒌炭亦可。)合侧柏、卷柏炭,饭丸,止远年下血不止。
笋、花、子皆可用,均宜烧炭调服,不入汤煎汁。痢初起者禁用。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下品 >> 棕榈

棕榈子,平,无毒。涩肠,止泻痢,肠风,崩中带下,及养血。皮∶平,无毒。止鼻吐血,破症,治崩中带下,肠风,赤白痢。入药烧灰用,不可绝过。出∶岭南及西川,亦有之。


《本草分经》不循经络杂品 >> 棕榈

苦涩,泄热收脱,烧黑能止远年下血。


《本草撮要》木部 >> 棕榈

味苦.入足厥阴经.功专泄热收脱.得侧柏卷柏炙灰存性服之.止远年下血.以及吐衄下痢崩带.肠风下血.凡九窍流溢及金疮跌打诸血.烧灰涂之即止.惟用年久败棕良.与发灰同用尤佳.


《本草乘雅半偈》棕榈

(别录下品)
【气味】苦涩平,无毒。
【主治】主涩肠,止泻痢,肠风,崩中带下,及养血。
【核】曰∶川广甚多,江南亦有。初生时叶如白芨,高三四尺,干直无枝,其端数叶,四散岐裂,叶色长青不凋。每长一节,即作一层,筋络丝毛,错综如织。可作索 ,及胡床之藉,经久不烂。然岁必三剥,否则不长。三月木端出黄色重苞,此花之孕也,俗曰棕鱼,亦曰棕笋。五月出苞,便成花穗,色黄白,结实累累然,生青熟黑,甚坚韧也。
【 】曰∶棕榈,草木之属,而非草非木,亦草亦木,草中之木,木中之草也。主治功力,与庵 相反, 能使留者泄,棕榈能使泄者留,故名榈。榈,门榈也。榈门以成阖象者也。
(筋络丝毛,错综如织,何等整密,反使留者泄,何也,以所留之物,不能条分缕析错综如织耳。更观木端数叶,四散岐裂,每长一层,即作一节,界域井然,支分得所,不与混淆留碍者反乎。)


《本草图经》棕榈

棕榈(图缺),亦曰 榈。出岭南及西川,江南亦有之。木高一、二丈,旁无枝条;叶大而圆,歧生枝端,有皮相重,被于四旁,每皮一匝为一节,二旬一采,转复生上。六、七月生黄白花;八、九月结实,作房如鱼子,黑色。九月、十月采其皮木用。《山海经》曰∶石脆(一作翠)
之山,其木多棕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