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鹿角胶

鹿角胶

《中国药典》鹿角胶

拼音 Lù Jiǎo Jiāo
来源 鹿角经水煎熬、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性状 本品为扁方形块,长3~4cm,厚约0.6cm。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有的上部有黄白色泡沫层。质脆,易碎,断面光亮。气微,味微甜。
炮制 将鹿角锯成长6~10cm的段,漂泡至水清,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或加入明矾细粉少量),静置,滤取胶液,用文火浓缩(可加适量豆油、冰糖、黄酒)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
性味 甘、咸,温。
归经 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 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用于阳痿滑精,腰膝酸冷,虚劳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阴疽肿痛。
用法用量 3~6g,烊化兑服。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鹿角胶

拼音 Lù Jiǎo Jiāo
别名 白胶(《本经》),鹿胶(《本经逢原》)。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角煎熬而成的胶块
生境分部 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北京、上海等地。
制法 熬制时间多在11月至翌年3月间。先将鹿角锯成小段,长10~15厘米。置水中漫漂,每日搅动并换水1~2次,漂至水清,取出,置锅中煎取胶液,反复煎至胶质尽出,角质酥融易碎时为止。将煎出的胶液,过滤合并(或加入明矾细粉少许)静置,滤取清胶液,用文火浓缩(或加入黄酒3%,冰糖5%)至稠膏状,倾入凝胶槽内,俟其自然冷凝,取出,分切为小块,阴干。每块重约1钱5分。剩余的灰白色骨渣即为鹿角霜。
性状 大多呈方片状,长宽各2~3厘米,厚约5毫米。表面黑棕色,光滑,显红棕色半透明。一侧有黄白色多孔性的薄层.系冷却时浮面的泡沫干燥而成。质坚而脆,断面玻璃状。气无,味微甘。以切面整齐、平滑,棕黄色、半透明,无腥臭气者为佳。
化学成分 参见"鹿角"条。
性味 甘咸,温。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温,无毒。"
③《本草正》:"味甘咸,气温。"
归经 入肝、肾经。
①《本草汇言》:"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②《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功能主治 补血,益精。治肾气不足,虚劳羸瘦,腰痛,阴疽,男子阳痿、滑精,妇女子宫虚冷,崩漏,带下。
①《本经》:"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
②《别录》:"疗吐血,下血,崩中不止,四肢酸疼,多汗,淋露,折跌伤损。"
③《药性论》:"主男子肾藏气衰虚劳捐,能安胎去冷,治漏下赤白,主吐血。"
④《医学入门》:"主咳嗽,吐血,咯血,嗽血,尿血,下血。"
⑤《纲目》:"治劳嗽,尿精,尿血,疮疡肿毒。"
⑥《玉楸药解》:"温肝补肾,滋益精血。治阳痿精滑,跌打损伤。"
⑦《吉林中草药》:"补脑,强心。治大脑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开水或黄酒溶化,2~4钱;或入丸、散、膏剂。
注意 阴虚阳亢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得火良。畏大黄。"
②《本草经疏》:"肾虚有火者不宜用,以其偏于补阳也;上焦有痰热及胃家有火者不宜用,以其性热复腻滞难化也。凡吐血下血,系阴虚火炽者,概不得服。"
③《本草汇言》:"肠胃有郁火者,阳有余阴不足者,诸病因血热者,俱忌用之。苟非精寒血冷,阳衰命门无火者,不可概用。"
复方 ①治虚劳:鹿角胶(以酒浸胶数日,煮糊丸众药)、鹿角霜(碾为细末)、菟丝子(净洗,酒浸两宿,蒸,研)、柏子仁(别研)、熟地黄(酒浸两宿,蒸,焙,余酒入在胶内)各十两。先焙鹿角霜、菟丝子、地黄干,碾为细末,枯子仁在众药内研,却将鹿角胶酒约三、四升,煮作糊,于石臼内杵二千余下,令熟,丸如梧子大。早晚空心五十丸至一百丸止,逐日早晚服,盐汤或酒任下。(《百一选方》斑龙丸)
②治五劳七伤,身无润泽,腰脊疼痛,四肢沉重,久服填骨髓,好颜色,祛风气,润鬓发:鹿角胶三两(捣碎,炒令黄燥,捣罗为末),牛乳一升,白蜜一合,牛酥一合,生姜汁一合。上五味,先煎乳,欲熟,即下胶,消讫,次下姜汁,次下蜜,唯须缓八,煎十余沸,倾于瓷器中,仍数数搅,勿令酥浮于上,待凝,以竹刀割为小片。每食后,细细含咽之。(《圣惠方》鹿角胶煎方)
③治虚劳梦泄:鹿角胶一两(研碎,炒令黄燥),覆盆子一两,车前子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鹿角胶散)
④治虚劳尿精:鹿角胶三两。末之,以酒二升和,分温为三服,瘥止。(《干金方》)
⑤治吐血不止:鹿角胶一两(炙黄,为末),生地黄汁一升二合。同于铜器中盛蒸之,令胶消,分温二服。(《圣惠方》鹿角胶方)
⑥治吐血后虚热,胸中痞,口燥:鹿角胶(炙燥)、黄蘖(蜜炙)各十两,杏仁四十九枚(麸炒)。上三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一钱匕,用温水调下,不拘时服。(《圣济总录》鹿角胶散)
⑦治溺血,阳虚血走,脉细者:鹿角胶三两,大熟地五两,血余炭三两。二味为末,溶鹿胶代蜜丸。淡盐汤下三钱。(《医略六书》鹿角胶丸)
⑧治妊娠胎动,漏血不止:鹿角胶(炙燥)一两,人参、白茯苓各半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鹿角胶汤)
⑨治妇人白带下不止,面色萎黄,绕脐冷痛:鹿角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白龙骨一两,桂心一两,当归一两(微炒),附子二两(炮裂),白术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鹿角胶散)
⑩治鹤膝风,贴骨疽及-切阴疽:鹿角胶三钱,熟地一两,肉桂一钱(研粉),麻黄五分,白芥子二钱,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钱。煎服。(《外科全生集》阳和汤)
⑾治汤火疮:水煎鹿角胶令稀稠得所,待冷涂疮。(《斗门方》)
各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凡作劳之人,中气伤绝,四肢作痛,多汗或吐血下血,皆肝、心受病。白胶味甘气温,入二经而能补益中气,则绝伤和、四肢利、血自止、汗自敛也。折跌伤损,则血瘀而成病,甘温入血,通行又兼补益,故折跌伤损自愈。妇人血闭无子,及崩中淋露,胎痛不安,腰痛羸瘦者,皆血虚肝肾不足之侯,温肝补肾益血,则诸证自退,而胎自得所养也。"
②《本草汇言》:"鹿角胶,壮元阳,补血气,生精髓,暖筋骨之药也。前古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血气精髓筋骨肠胃。虚者补之,损者培之,绝者续之,怯者强之,寒者暖之,此系血属之精,较草木无情,更增一筹之力矣。"
③《本经逢原》:"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熬胶则益阳补肾,强精活血,总不出通督脉、补命门之用,但胶力稍缓,不能如茸之力峻耳。互参二条《经》旨,乃知茸有交通阳维之功,胶有缘合冲任之用。然非助桂以通其阳,不能除寒热惊痫;非龟、鹿二胶并用,不能达任脉而治羸瘦腰痛;非辅当归、地黄,不能引入冲脉二治妇人血闭胎漏。至若胶治伤中劳绝,即茸主漏下恶血也;胶之补中益气力,即茸之益气强志也。历考《别录》、《外台》、《千金》等方,散血解毒居多,非如近世专一温补为务,殊失一脉相传之义。"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鹿角胶

拼音 Lù Jiǎo Jiāo
英文名 Deerhorn Glue
别名 白胶、鹿胶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煎熬而成的胶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ervus nippon Temminck2.Cervus.elaph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鹿角分砍角和退角二种,砍角:在10月至年2月间,将鹿杀死后连脑盖砍下,除去残肉,洗净风干。退角:雄鹿于换角期自然脱落者、故多不带脑骨。
原形态 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着,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1.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
2.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
2.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呈方块状,长宽各2-3cm,厚约0.5cm,表面棕红或棕色,光滑,半透明。有的一端有黄白色多孔性薄层。质坚而脆,易破碎,断面光洁有光泽,对光透视不混浊。气无,味微甜。
化学成分 参见鹿角条。含胶质、磷酸钙、碳酸钙、磷酸镁、氨基酸及氮化物等。
药理作用 1.对人体的淋巴母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效果较大肠菌脂多糖强。
2.对血细胞的影响:能促进周围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量增加。
3.对肌营养及钙的影响:3.1.对特别饲料饲养所选的豚鼠进行性肌营养障碍证,有显着的防治和治疗作用。
3.2.促进钙的吸收和体内的潴留,使血中钙略有增高,这种钙质载运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甘氨酸有关,钙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渗出减少,有消炎、消肿和抗过敏作用。
鉴别 理化鉴别,(1)取本品1g,加10ml水溶解,其Ph为6.6水溶液置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可见蓝色荧光。
(2)取上述溶液2ml,加50%丙酮或50%乙醇均不呈现明显浑浊。
(3)取本品1g,加乙醇10ml溶解,取1ml乙醇溶液:①加茚三酮试液数滴显紫色;②取乙醇溶液1ml,加1%硫酸铜和40%氢氧化钠溶液等量混合液3-5滴,振摇后,呈紫红色。
(4)取乙醇溶液加醋酐-浓硫酸,现红紫,继之呈黑绿色。
炮制 鹿角胶熬制时间多在11月到翌年3月;先将鹿角锯成小段,长10-15cm,置水中浸漂,每日搅动并换水1-2次,漂至水清,取出,置锅中煎取胶液,所复煎至胶质尽出,角质酥融易碎时为止。将煎出有胶液,过滤合并(或加入黄酒3%,冰糖5%)至稠膏状,倾入凝胶槽内,俟自其自然冷凝,取出,分切为小块,阴干。每块重约5g,剩余的灰白色骨渣即为鹿角胶。
性味 味甘;咸;性温
归经 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益精血;安胎止血。主肾虚;精血不足;虚劳赢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阳痿滑精;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崩漏带下;吐血;衄血;咯血;尿备;阴疽疮疡
用法用量 内服:开水或黄酒烊化,每次3g,每日9g;或入丸、散、膏剂。
注意 阴虚阳亢及火热内蕴之出血、咳嗽、疮疡、疟痢者禁服
复方 ①治虚劳:鹿角胶(以酒浸胶数日,煮糊丸众药)、鹿角霜(碾为细末)、菟丝子(净洗,酒浸两宿,蒸,研)、柏子仁(别研)、熟地黄(酒浸两宿,蒸,焙,余酒入在胶内)各十两,先焙鹿角霜、菟丝子、地黄干,碾为细末,柏子仁个众药内研,却将鹿角胶酒约三、四升,煮作糊,于石臼内杵二千余下,令熟,丸如梧子大。早晚空心五十丸至一百丸止,逐日早晚服,盐汤或酒任下。(《百一选方》斑龙丸)②治五劳七伤,身无润泽,腰脊疼痛,四肢沉重,久服填骨髓,好颜色,法风气,润鬓发:鹿角胶三两(捣碎,炒令黄燥,捣罗为末),牛乳一。升,白蜜一合,牛酥一合,生姜汁一合,上五味,先煎乳,欲熟,即下胶,消讫,次下姜汁,次下蜜,唯须缓入,煎十余沸,倾于瓷器中,仍数数搅,勿令酥俘于上,待凝,以竹刀割为小片。每食后,细细含咽之。(《圣惠方》鹿角胶煎方)③治虚劳梦泄:鹿角胶一两(研碎,炒令黄燥),覆盆子一两,车前子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鹿角胶散)④治虚劳尿精:鹿角胶三两。末之,以酒二升和,分温为三服,搓止。(《千金方》)⑤治吐血不止:鹿角胶一两(炙黄,为末),生地黄汁一升二合。同于铜器中盛蒸之,令胶消,分温二眼。(《圣惠方》鹿角胶方)⑥治吐血后虚热,胸中痞,口燥:鹿角胶(炙燥)、黄(蜜炙)各十两,杏仁四十九枚(麸炒)。上三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一钱匕,用温水调下,不拘时服。(《圣济总录》鹿角胶散)⑦治溺血,阳虚血走,脉细者:鹿角咬三两,大熟地五两,血余炭三两。二味为未,溶鹿胶代蜜丸。淡盐汤下三钱,(《医略六书》鹿角胶丸)⑧治妊娠胎动,漏血不止:鹿角胶(炙燥)一两,人参、白茯苓各半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蛊,煎主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鹿角胶汤)⑨治妇人白带下不止,面色萎黄,绕脐冷痛:鹿角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白龙骨一两,桂心一两,当归一两(微炒),附子二两(炮裂),白丸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鹿角胶散)⑩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鹿角胶三钱,熟地一两,肉桂一·钱(研粉),麻黄五分,白芥子二钱,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钱。煎服,(《外科全生集》阳和汤)11.治汤火疮:水煎鹿角胶令稀稠得所,待冷涂疮。(《斗门方》)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凡作劳之人,中气伤绝,四肢作痛,多汗或吐血下血,皆肝、心受病。白胶味甘气温,入二经而能补益中气,则绝伤和、四肢利。血自止、汗白敛也。折跌伤损,则血瘀而成病,甘温入血,通讨又兼补益,故析跌伤损自愈。妇人血闭无子,及崩中淋露,胎痛不安,腰痛羸瘦者,皆血虚肝肾不足之候,温肝补肾益血,则诸证自退,而胎自得所养也。
2.《本草汇言》:鹿角胶,壮元阳,补血气,生精髓,暖筋骨之药也。前古主伤中劳绝,腰痛赢瘦,补血气精髓筋村肠胃。虚者补之,损者培之,绝者续之,怯者强之,寒者暖之,此系血属之精,较草木无情,更增一筹之力矣。
3.《本经逢原》: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熬胶则益阳补肾,强精后血,总不出通督脉、补命门之用,但胶力稍缓,不能如茸之力峻耳。互参二条《经》旨,乃知茸有交通阳维之功,胶有缘合冲任之用。然非助桂以通其阳,不能除寒热惊痫;非龟、鹿二胶井用,不能达任脉而洽赢瘦腰痛;非辅当归、地黄,不能引人冲脉而治妇人血闭胎漏。至若胶治伤中劳绝,即茸主漏下恶血也;胶之补中益气力,即茸之益气强志也。历考《别录》、《外台》、《千金》等方,散血解毒屠多,非如近世专一温补为分殊失一脉相传主义。
4.《本经》: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
5.《别录》:疗吐血,下血,崩中不止,四肢酸疼,多汗,淋露,折跌伤损。
6.《药性论》:主男子肾藏气衰虚劳损,能安胎去冷,治漏下赤白,主吐血。
7.《医学人门》:主咳嗽,吐血,咯血,嗽血,尿血,下血。
8.《纲目》:治劳嗽,尿精,尿血,疮疡肿毒。
9.《玉楸药解》:温肝补肾,滋益精血。治阳屡精滑,跌打损伤。
10.《吉林中草药》:补脑,强心。治大脑水肿。
摘录 《中华本草》

《雷公炮炙论》鹿角胶

雷公云∶凡使,采得鹿角了,须全戴者,并长三寸锯解之,以物盛,于急水中浸之;一百日满出,用刀削去粗皮一重,了,以物拭水垢令净;然后用碱醋煮七日,旋旋添醋,勿令火歇,戌时不用着火,只从子时至戌时也;日足,其角白色软如粉,即细捣作粉;却,以无灰酒煮其胶,阴干,削了,重研,筛过用。
每修事十两,以无灰酒一镒,煎干为度也。


《本草易读》鹿角霜 >> 鹿角胶

专于滋补,余治同霜。炒用。
遗精盗汗,(霜,) 同龙骨、牡蛎粉酒丸服。(验方第一。)
虚劳尿精,(胶,) 炒末酒服。(第二。)
男子阳虚,霜、茯苓丸服。(第三。)
小便数。同上。(第四。)
阳和汤 鹿胶(二钱) 熟地(三钱) 肉桂(五分) 干姜(五分) 麻黄(五分)
托一切阴疽。(诸方第一。)


《医学入门》治燥门 >> 鹿角胶

鹿角胶甘温而平,虚羸失血四肢疼,女崩无子安胎孕,淋露折伤用最灵,霜味咸能补肾气,壮阳专止梦遗精。
即白胶。无毒。主伤中虚羸、劳绝气衰、多汗、咳嗽、吐血、咯血、嗽血、尿血、下血、四肢酸疼,腰痛、女人崩中不止、血闭无子,服之令有子,安胎止痛,淋露,折跌伤损。久服益髓长肌悦颜色,令人肥健轻身延年。
凡肿已溃、未溃者,以白胶一片渍软贴之,头上开孔,有脓即出,无脓自消。鹿角霜,味咸,温,无毒。治五劳七伤羸瘦,补肾益气固精壮阳,强骨髓,止梦遗。煎胶霜法∶取鲜角锯半寸长,置长流水中浸三日,削去黑皮,入砂锅内以清水浸过不露角,桑柴火煮。从子至戌时止,旋旋添水,勿令火歇,如是者,三日角软,取出晒干成霜。另用无灰酒入罐内,再煎成胶,阴干,或炒成珠,或酒化服,或入补药为丸服,功同麋角。得火良,畏大黄。
有入药及黄蜡同煎者,非古法也。


《顾松园医镜》兽部 >> 鹿角胶

〔甘咸温,入肾、肝二经。寸截水浸七日,令软,火煮七日,渐渐添水,取汁熬膏用,捣霜用,一法浸软,刮去粗皮,锉屑置薄瓶内,牛乳浸一日,乳耗再加,油纸封口,用大麦水浸一日,铺锅底,安瓶,四围以麦填满,入水煮一沸后,水耗渐加,待屑软如面,取出焙研成霜用。〕益气满血,生精填髓,强筋骨,壮阳道。〔气属阳,其性补阳,故能益气。鹿与糜性俱极淫,一牡常御百牝,肾气有余,足于精者也,故皆能补肾益精壮阳。鹿则专补命门真阳,故治阳虚阴痿精寒之神药。〕除腰脊软痛,去肢体酸疼。补血生精填髓之功。〕经水后期须简,〔后期多属血虚。〕崩中中不止宜投。〔崩中属气血两虚,有热须兼甘寒清热酸敛药同用。〕


《本经逢原》兽部 >> 鹿角胶

甘微咸温无毒。河南者味甘温为上,泊上者味咸辛为下。又生取成对者力胜,解下单角力薄。凡角大而毛色淡白者即为麋角,能补阳中之阴。熬胶法,取角寸截,用长流水浸三日,刮净,入黄蜡煮三日夜,干即添水,三日夜足,去角取汁,重煎,滴水不化,胶成切片,阴干,不可日晒,晒则融化成水矣。今市者多以黄明胶加楮实伪充,不可不察。取嫩角寸截置小坛中,酒水相和,盆盖泥封,糠火煨三伏时,捣细如霜,名鹿角霜。
《本经》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力,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久服轻身延年。
发明 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熬胶则益阳补肾,强精活血。总不出通督脉补命门之用。但胶力稍缓,不能如茸之力峻耳。互参二条经旨乃知茸有交通阳维之功,胶有缘合冲任之用。然非助桂以通其阳,不能除寒热惊痫。非龟鹿二胶并用,不能达任而治羸瘦、腰痛。非辅当归、地黄,不能引入冲脉而治妇人血闭、胎漏。至若胶治伤中绝劳,即茸主漏下恶血也。胶之补中益气力,即茸之益气强志也。胶之轻身延年,即茸之生齿不老也。历考《别录》、《外台》、《千金》等方,散血解毒居多,非如近世专一温补为务,殊失圣贤一脉相传之义。鹿角霜治火不生土,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胃反呕逆之疾,取温中而不粘滞也。古方多制应用。今人每以煎过胶者代充,其胶既去服之何益。生角镑尖屑,消乳痈肿毒。灰行崩中积血。鹿骨安胎下气,作酒主内虚,续绝伤,补骨除风,《千金》鹿骨丹用之。


《本草崇原》鹿角胶

气味甘平,无毒。主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女血闭无子,止痛,安胎。久服轻身延年。
(鹿角胶原名白胶,以鹿角寸截,米泔浸七日令软,再入急流水中浸七日,刮去粗皮,以东流水,桑柴火者七日,旋旋添水,取汁沥净,加无灰酒熬成膏,冷则胶成矣。)
鹿茸形如萌栗,有初阳方生之意。鹿角形如剑戟,具阳刚坚锐之体,水熬成胶,故气味甘平,不若鹿茸之甘温也。主治伤中劳绝者,中气因七情而伤,经脉因劳顿而绝。鹿胶甘平滋润,故能治也。治腰痛羸瘦者,鹿运督脉,则腰痛可治矣。胶能益髓,则羸瘦可治矣。补中者,补中焦。益气者益肾气也。治妇人血闭无子者,鹿性纯阳,角具坚刚,胶质胶润下,故能启生阳,行瘀积,和经脉而孕子也。止痛安胎者,更和经脉而生子也。久服则益阴助阳,故轻身延年。


《本草择要纲目》鹿角胶

【气味】
甘平无毒.(修治之法.取全角锯断约二三寸.以物盛于急水中浸数十天或百日.取出.刮去筋膜净.以 醋煮七日.旋旋添醋.勿令少歇.成时不用火.摅去角霜.复以文火熬之成膏矣.)
【主治】
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男子四肢作痛.脏气损弱.长肌益髓.又治痨嗽.尿精.尿血.疮疡肿.


《药鉴》鹿角胶

气温,味苦咸,气薄味浓。生精血,秘精髓,止血崩,除腰脊之疼,补虚羸劳绝之剂,血家之圣药也。与川芎同用,上补头角,及面部之血。与白芍当归同用,中补脾胃之血,使脾胃永不受邪。与熟地同用,下补肾家之阴。与条芩槐角同用,能补大肠之血而凉之。随其所至,而各有所补焉。予尝治一人肠风下血并血痢者,诸药不效,即用鹿角胶以治之,服一斤愈。或问其故,予曰,大肠虽云多血,亦多气也,其人患血病数月,则血愈亏,而气愈盈,邪火灼真阴,即草根树皮,安能疗之哉。故用鹿角胶为主,人乳为辅,大佐以凉血药,则血生以配气,而气不得逼血妄行,故其患乃止。方用鹿角胶一斤。何首乌赤者六两,分三制,一用旱莲草汁浸,一用冬青子汁浸,一用桑椹汁浸,当归六两制同。白芍三两,川芎一两,自己发漆一两,胎发漆一两,晒熟地五两,茯神四两,乳浸加倍为良,浑沌皮一付,俱为细末,炼蜜和胶为丸。久服诸病不染,极能黑须发,美颜色,壮精神,填骨髓,固肾元。
内加家白菊乳制,又能明目清心。此天一生水之要药也,痘家热症,用之于凉血解毒药中立效。盖热毒既盛,则真阴为其所灼烁矣,真阴既损,则热毒用之益炽,世之治者,每每用解毒汤单服,是救一息之危,不知真阴不至,则热邪虽退,刻即生矣。予尝用此剂于凉血解毒药中以养阴,则养阴者,乃所以退阳也,悟者得之。又脾泄之人,服之亦妙。药后不可食鹿肉,鹿肉忌雉肉。


《玉楸药解》禽兽部 >> 鹿角胶

味辛、咸,微温,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补肾益肝,敛精止血。
鹿角胶温补肝肾,滋益精血,治阳痿精滑,鬼交梦遗、吐衄崩带、腰疼膝痛、疮疡毒肿、跌打损伤,宜子安胎,补虚回损。功效极多,但性滞不宜脾胃,中焦郁满者,切忌服之。
蛤粉炒,研用。
生研酒服,行淤血肿毒,涂抹亦良。
炼霜熬膏,专补不行。胶霜功同,而霜不胶黏,似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