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雷丸

雷丸

《中国药典》雷丸

拼音 Léi Wán
英文名 OMPHALIA
别名 竹苓、雷实、竹铃芝
来源 本品为白蘑科真菌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 的干燥菌核。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状 本品为类球形或不规则团块,直径1~3cm。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略隆起的网状细纹。质坚实,不易破裂,断面不平坦,白色或浅灰黄色,似粉状或颗粒状,常有黄棕色大理石样纹理。无臭,味微苦,嚼之有颗粒感,微带黏性,久嚼无渣。断面色褐呈角质样者,不可供药用。
鉴别 (1)本品粉末淡灰色。菌丝粘结成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团块,无色,少数黄棕色或棕红色。散在的菌丝较短,有分枝,直径约4μm。草酸钙方晶细小,直径约至8μm,有的聚集成群。加硫酸后可见多量针状结晶。
(2)刮取本品外层黑褐色菌丝体少量,加氢氧化钠试液 1滴,即显樱红色,再加盐酸使呈酸性,则变黄色。
炮制 洗净,晒干,粉碎。不得蒸煮或高温烘烤。
性味 微苦,寒。
归经 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杀虫消积,用于绦虫、钩虫、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15~21g,不宜入煎剂,一般研粉服。一次5~7g,饭后用温开水调服,一日3次,连服3天。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雷丸

拼音 Léi Wán
别名 雷矢(《范子计然》),雷实(《吴普本草》),竹苓(《纲目》),竹林子、竹铃芝(《中药志》),木连子(《广西中药志》)。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菌核。春、秋、冬皆可采收,但以秋季为多,选枝叶枯黄的病竹,挖取根部菌核。采收后洗净,晒干。
原形态 菌核体通常为不规则的坚硬块状,歪球形或歪卵形,直径0.8~2.5厘米,罕达4厘米,表面黑棕色,具细密的纵纹;内面为紧密交织的菌丝体,蜡白色,半透明而略带粘性,具同色的纹理。越冬后由菌核体发出新的子实体,一般不易见到。
生境分部 多寄生于病竹根部。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及甘肃、陕西、湖北、河南等地。主产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广西、陕西。此外,浙江、湖南、广东、安徽、福建等省亦产。
性状 干燥的菌核为球形或不规则的圆块状,大小不等,直径1~2厘米。表面呈紫褐色或灰褐色,全体有稍隆起的网状皱纹。质坚实而重,不易破裂;击开后断面不平坦,粉白色或淡灰黄色,呈颗粒状或粉质。质紧密者为半透明状,可见有半透明与不透明部分交错成纹理。气无,味淡,嚼之初有颗粒样感觉,微带粘液性,久嚼则溶化而无残渣。以个大、饱满、质坚、外紫褐色、内白色、无泥沙者为佳。
化学成分 含水分6.5%,灰分4.0%,醚浸出物0.6%,醇浸出物22%。
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称雷丸素,含量约3%,为驱绦虫有效成分,加热失效。此酶在pH8溶液中作用最强,酸性溶液中无效,0.06微克在10毫升弱碱性(pH8)溶液中即有分解蛋白质作用。
药理作用 ①驱绦虫作用
将未用药自然排出的绦虫节片置于37℃的5~30%雷丸浸出液中,快的在2小时40分钟,慢的在9小时后均致死亡,但放在生理盐水中可以生存40~62小时,放在蒸馏水中亦可生存24~30小时。雷丸对人感染有钩及无钩绦虫,犬绦虫均有驱虫作用。把服用雷丸后排出的虫体,放在微温生理盐水中,大多数是不会活动的,其细节部被破坏的程度最为显着,因此雷丸的驱绦虫作用不是麻痹虫体,而是由于雷丸中的蛋白酶对蛋白质的分解,致虫节破坏所致。
②对蛔虫的作用
体外试验对猪蛔虫有效,但对蛔虫感染者无效。
③抗阴道毛滴虫作用
10%的雷丸煎剂,药液与培养基成1:1的浓度,5分钟后大部分虫体颗粒化变形,个别虫体仍有活动。
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或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雷公炮炙论》:"凡使霄丸,用甘草水浸一夜,铜刀刮上黑皮,破作四、五片。又用甘草汤浸一宿后蒸,从巳至未出。日干,却以酒拌,如前从巳至未蒸,日干用。"
性味 苦,寒,有小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咸,微寒,有小毒。
③《纲目》:"甘微苦,平。"
④《医林纂要》:"苦酸咸,寒。"
归经 入胃、大肠经。
①《本草汇言》:"入手、足阳明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
③《玉楸药解》:"入手少阴心、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 消积,杀虫。治虫积腹痛,疳疾,风痫。
①《本经》:"主杀三虫,逐毒气,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摩膏,除小儿百病。"
②《别录》:"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白虫、寸白自出不止。"
③《药性论》:"能逐风,主癫痫狂走,杀蛔虫。"
④《玉楸药解》:"清热疏肝,杀寸白虫,躯风除痫,止小儿汗。"
⑤《陕西中药志》:"消积杀虫,清热解毒。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胃中热,对绦虫病疗效较显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粉扑或煎水洗。
注意 有虫积而脾胃虚寒者慎服。
①《别录》:"久服令人阴痿。赤者杀人。"
②《本草经集注》:"荔实、厚朴为之使。恶葛根。"
③《药性论》:"恶(萹)蓄、(葛)根。芫花为使。"
④《医学入门》:"久服伤阴,男女同。"
⑤《本草汇言》:"如病虫积日久,脾胃衰惫者,亦禁用之。"
复方 ①下寸白虫:雷丸一味,水浸软去皮,切焙干为末,每有疾者,五更初先食炙肉少许,便以一钱匕药,稀粥调半钱服之。(《经验前方》)
②治三虫:雷丸(炮)一两,芎藭一两。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一钱匕,空腹煎粟米饮调下,日午、近晚各一服。(《圣济总录》雷丸散)
③消疳杀虫:雷丸、使君子(炮,去壳)、鹤虱、榧子肉、槟榔各等分。上药为细末,每服一钱,温米饮调下,乳食前。(《杨氏家藏方》雷丸散)
④治小儿风痫,掣疭戴眼,极者日数十发:雷丸、莽草各如鸡子黄大,猪脂一斤。上先煎猪脂去滓,下药,微火上煎七沸,去滓,逐痛处摩之,小儿不知痛处,先摩腹背,乃摩余处五十遍,勿近朋及目,一岁以帛包膏摩微炙身。及治大人贼风。(《普济方》雷丸膏)
⑤治小儿寒热,惊啼不安:雷丸三分,牡蛎三分,黄芩三分,细辛三分,蛇床子一两。上药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分为两度,看冷暖,用,先令浴儿头,勿令水入耳目,次浴背膊,后浴腰以下,浴讫避风,以粉扑之。(《圣惠方》雷丸浴汤)
⑥治少小有热不汗:雷丸四两,粉半斤。捣和下筛,以粉儿身。(《千金方》二物通汗散)
⑦治风瘙皮肤瘾疹疼痛:雷丸,人参、苦参、牛膝(润、浸,切,焙)、白附子(炮)、防风(去叉)、白花蛇(润、浸,去皮、骨,炙)、甘草(炙,锉)各二两,丹参一两半。上九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温酒调下。(《圣济总录》)雷丸散)
⑧治牡痔生鼠乳疮:雷丸、鹤虱(炒),白矾灰各一两,皂荚针灰、舶上硫黄(研)各半两。上五味,捣研为散,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以雄黄末为衣;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麝香温酒下。(《圣济总录》雷丸散)
各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雷丸,其主杀三虫,白虫、寸白自出者,肠胃湿热甚也。逐毒气,胃中热邪气,恶风,汗出,皮中热结积者,肠胃邪热盛也,苦寒能除二经(手足阳明)湿热邪气,则上来诸证自除。作摩膏治小儿百病者,以小儿好食甘肥,肠胃类多湿热虫积,苦能杀虫除湿,咸寒能清热消积,故主之也。《别录》又云,久服令人阴痿,正见其过于苦寒,偏至之气,能令阳道痿也。""除杀虫外,它用甚稀。"
②《本草述》:"雷丸,为竹之余气所结。缘清阴之气味而又能疏利,其于行气血之热,岂非良剂。第通用不无有伤元气也。悉此义则能善用此味矣。"
③《本经逢原》:"雷丸,《千金》治小儿伤寒,不能服药,治方中恒用之,取其逐毒气之功也。"
临床应用 ①治疗绦虫病
取雷丸制成粉剂,每次20克,以凉开水加糖少许调服。每日3次,连服3日。第4天服硫酸镁15~20克(不服亦可)。临床观察20例,虫体多在第2、3日全部或分段排下,治疗后复查未见虫体,全部症状消失。
②治疗钩虫病
取雷丸研成极细末,加适量乳糖或葡萄糖粉用开水调服。成人每剂60克,1次顿服或3次分服(体弱者可分2~3日服完),隔几天再服1剂。临床试治11例,服药2次以上经1~3次大便检查,除2例找到少量虫卵外,其余均阴转。但亦有观察19例,连服2次后复查,结果不管淘虫及粪检虫卵都不够满意。
③治疗蛲虫病
取雷丸1钱,大黄3钱,二丑3钱,共研细末混匀,晨起空腹时用冷开水1次送服。小儿可按年龄递减。临床治疗188例,除2例无效外,其余均治愈。一般在服药后1~2日即可排虫,随之自觉症状消失。服药期间有13例发现短暂而轻微的腹痛。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药学》第十一章 驱虫药 >> 雷丸

【药用】白蘑科真菌雷丸OmphalialapidescensSchroet的菌核。
【性味与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
【临床应用】用于线虫,蛔虫,钩虫等病
雷丸能在肠道内破坏虫体,用治绦虫,有较好的疗效。不论有钩绦虫、无钩绦虫都可应用。也可用治蛔虫病。临床可以单独应用,也可配合槟榔、使君子肉、乌梅等同用。
【处方用名】雷丸(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每次6g,研粉吞服,每日2~3次,连服2~3天。
【按语】雷丸以形成名。苦寒有小毒,功专于杀虫,祛绦为主,兼及?蛔既可单用,有可配伍应用。本品研粉吞服。杀虫作用良好。如入煎剂,每因高热而有效成分遭到破坏,必须注意。
【方剂举例】追虫丸(《证治准绳》)雷丸、槟榔、牵牛子、木香。治一切虫积。


《神农本草经》 >> 雷丸

(《御览》作雷公丸)
味苦寒。
主杀三虫,逐毒气,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摩膏,除小儿百病(《御览》引云:一名雷矢,《大观本》,作黑字)。生山谷。
《吴普》曰:雷丸,神农苦,黄帝岐伯桐君甘有毒,扁鹊甘无毒,李氏大寒(《御览》引云:一名雷实,或生汉中,八月采)。
《名医》曰:一名雷矢,一名雷实,生石城及汉中土中,八月采根暴干。
案《范子计然》云:雷矢,出汉中,色白者善。


《本草纲目》木部 >> 雷丸

「释名」雷实、雷矢、竹苓。
「气味」苦、寒、有小毒辣。
「主治」
1、下寸白虫(绦虫)。和雷丸,水浸,去皮,切细,焙为末。五更时,吃炙肉少许,随即以稀粥送服药末一匙,上半月服药,效果轻好。
2、小儿出汗,有热。用雷丸四两,研为末,加粉半斤,拌匀扑身上。


《雷公炮炙论》雷丸

雷公云∶凡使,用甘草水浸一宿,了,铜刀刮上黑皮,破作四、五片,又用甘草汤浸一宿后,蒸,从巳至未,出,日干,却以酒拌,如前从巳至未蒸,日干用。


《雷公炮制药性解》木部 >> 雷丸

味苦咸,性寒有小毒,入肺脾胃三经。主胃中热,癫发狂走,恶风汗出,解蛊毒,杀诸虫,逐皮里膜外之水;又作糜膏,除小儿百病,利丈夫,不利女子,久服阴痿。火炮用,荔实、浓朴、芫花为使,恶葛根、扁蓄,赤者杀人。
按∶雷丸苦能燥脾,而胃则其腑也,肺则其子也,故均入之。虫以湿热为巢穴,湿热去而虫可杀矣。《本经》既云利丈夫,《别录》又云久服阴痿,于事相反,陶隐居以此致疑,不知利者疏利之谓尔!非利益也。
雷公云∶凡使用甘草,水浸一宿了,将刀刮去黑皮,破作四五片,又用甘草汤浸一宿后蒸,从巳至未,日干,却以酒拌如前,日干用之。


《千金翼方》木部下品 >> 雷丸

味苦咸,寒,微寒,有小毒。主杀三虫,逐毒瓦斯,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摩膏,除小儿百病。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蛊毒,白虫寸白,自出不止。久服令阴痿。
一名雷失,一名雷实。赤者杀人。生石城山谷及汉中土中,八月采根,曝干。


《中药炮制》第十章 其他类 >> 雷丸

『来源』本品为白蘑科真菌雷丸的干燥菌核。
『产地』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灰尘,冬春季用热水浸2天,夏秋季用温水浸1天,捞起,滤干水份投入缸内上盖湿布,每天检查翻动一次,使其全部润透后,取出切1分厚横片,晒干或烘干。
『用量』3~9克。
『贮存』装铁箱内加盖。


《本草经集注》草木下品 >> 雷丸

味苦、咸,寒、微寒,有小毒。主杀三虫,逐毒瓦斯,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膏摩,除小儿百病。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聚,蛊毒,白虫,寸白自出不止。
久服令阴痿。一名雷矢,一名雷实,赤者杀人。生石城山谷,生汉中土中。八月采根,曝干。
(荔实、浓朴为之使,恶葛根。)
今出建平、宜都间,累累相连如丸。《本经》云∶利丈夫,《别录》云∶久服阴痿,于事相反。(《新修》一六○页,《大观》卷十四,《政和》三四七页)


《新修本草》卷第十四 >> 雷丸

味苦、咸,寒、微寒,有小毒。主杀三虫,逐毒瓦斯,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膏摩,除小儿百病。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聚,蛊毒,白虫,寸白自出不止。久服令人阴痿。一名雷实,赤者杀人。生石城山谷,生汉中土中。八月采根,曝干。
荔实、浓朴为之使,恶葛根。今出建平、宜都间,累累相连如丸。《本经》云∶利丈夫。
《事相反。
〔谨案〕雷丸是竹之苓也,无有苗蔓,皆零出,无相连者。今出房州、金州。


《吴普本草》草木类 >> 雷丸

《御览》卷九百九十
一名雷实。神农∶苦。黄帝、岐伯、桐君∶甘,有毒。扁鹊∶甘,无毒。李氏∶大寒。
或生汉中。八月采。


《本草备要》木部 >> 雷丸

泻,消积,杀虫
苦寒有小毒。入胃、大肠经。功专消积杀虫(杨 得异疾,每发语,腹中有小声应之,久渐声大。有道士曰∶此应声虫也,但读本草,取不应者治之。读至雷丸,不应,服之而愈)。竹之余气,得霹雳而生,故名。大小如栗,竹刀刮去黑皮。甘草水浸一宿,酒拌蒸,或炮用。浓朴、芫花为使。恶葛根。


《本草蒙筌》木部 >> 雷丸

丸因而名此。入药炮用,(甘草煎汤浸一宿,尤杀毒。)赤者杀人(白者善。)恶扁蓄葛根,使浓朴芫荔。(芫花、荔实。)胃热可解,虫毒能驱。杀三虫仍杀白虫,利丈夫不利女子。(非利益之利,乃疏利也。)主癫痫狂走,疗汗出恶风。又作摩积之膏,专却小儿百病。久服阴痿,尤宜慎之。


《冯氏锦囊秘录》木部 >> 雷丸

禀竹之余气,得霹雳而生,故名雷丸,味苦咸,性微寒,有小毒,入手足阳明经。
苦寒之性故入肠胃而为温热杀虫,化积解毒除狂之用,利丈夫不利女子者,盖以男子属阳,得阴而生,故喜阴寒之味,女子属阴,得阳而长,故不利阴寒之物也。宜择白者可用,盖赤者杀人,甘草汁浸一宿,去皮用。
雷丸,胃热可解,蛊毒能驱,善杀三虫,仍杀白虫,惟治男人,不治女子,主癫痫狂走,疗汗出恶风,又作磨积之膏,专却小儿百病,无虫积者禁之。


《医学入门》治疮门 >> 雷丸

雷丸咸苦冷微毒,逐皮热毒杀诸虫,摩膏疗儿百种病,久服伤阴男女同。
雷,累也;丸,圆也,累累相连如圆状也。主散皮肤中热结毒瓦斯,胃中邪热。杀疮疥中虫及寸白三虫。
作摩膏除小儿百般积病。本草云∶利丈夫,不利女人。疏利男子元气,不疏利女子脏气,非利益之利也。故又曰∶久服令阴痿。要之,疏利之剂伤阴损血,男女中病则已,皆不宜过服。兼治癫痫狂走,蛊毒。出汉中,白者佳,赤者杀人。醋浸泡,去黑皮,焙。雷公以甘草汤浸二日,刮去黑皮,酒拌蒸半日,焙干用。芫花、浓朴、荔核为使。恶葛根。


《证类本草》雷丸

味苦、咸,寒、微寒,有小毒。主杀三虫,逐毒瓦斯,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摩膏,除小儿百病,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蛊毒,白虫、寸白自出不止。久服令人阴痿。一名雷矢,一名雷实。赤者杀人。生石城山谷及汉中土中。八月采根,曝干。(荔实、浓朴为之使,恶葛根。)
陶隐居云∶今出建平、宜都间。累累相连如丸。《本经》云∶利丈夫。《别录》云∶久服阴雷丸,竹之苓也。无有苗蔓,皆零无相连者。今出房州、金州。
今注此物性寒。《本经》云∶利丈夫,不利女子。《别录》云∶久服令阴痿者,于事相反。
按此则疏利男子元气,不疏利女子脏气,其义显矣。臣禹锡等谨按范子云∶雷矢出汉中,色白者善。吴氏云∶雷丸,神农∶苦。黄帝、歧伯、桐君∶甘,有毒。扁鹊∶甘,无毒。季氏∶大寒。药性论云∶雷丸,君,恶蓄根,味苦,有小毒。能逐风。芫花为使。主癫痫狂走,杀蛔虫。日华子云∶入药炮用。
雷公云∶凡使,用甘草水浸一宿了,铜刀刮上黑皮,破作四五片。又用甘草汤浸一宿后蒸,从巳至未,出,晒干。
却以酒拌,如前从巳至未蒸,晒干用。经验前方∶下寸白虫。雷丸一味,水浸软去皮切,焙干为末。每有疾者,五更初,先食炙肉少许,便以一钱匕药,稀粥调半钱服之,服时须六衙及上半月日,虫乃下。


《顾松园医镜》木部 >> 雷丸

〔苦寒,入胃、大肠二经。白者可用,赤者杀人。〕专主杀虫,〔湿热则生虫,寒能清热,苦能除湿杀虫。〕亦解蛊毒,〔苦寒能除辛热故也。〕无毒积者勿用。。


《本草求真》杀虫 >> 雷丸

(寓木)除热消积
雷丸(专入胃)。味苦而咸。性寒小毒。本竹余气所结。得霹雳而生。故有雷丸之号。功专入胃除热。消积化虫。故凡湿热内郁。癫痫狂走。汗出恶风。虫积殆甚。腹大气胀。虫作人声者。服之即能有效。(虫在肝。令人恐怖。眼中赤壅。虫在心。令人心烦发燥。在脾使人劳热。四肢肿急。在肺使人咳嗽气喘。)以其秉性纯阴。兼味至苦。感其霹雳。故能去其邪魅也。所云惟利男子。不利妇人。亦以妇人属阴。故于阴物不宜耳。(志曰。久服令人阴痿。)究之果属肾热。亦又何碍?但无虫积。不得妄用。皮黑肉白者良。若肉紫黑者杀人。甘草水浸一宿。酒拌蒸。或泡用。浓朴芫花为使。恶葛根。(绣按纲目述杨 腹有小声应人。后读至本草雷丸不应。知为应声虫害。其说不无可疑。)


《本草新编》雷丸

雷丸,味苦、咸,气寒,有小毒。入脾、胃与大肠。胃热可解,力能杀虫。不论各虫,皆能驱逐。男妇皆利,非利男子而不利妇人也。主癫痫狂走,堕鬼胎甚速。遇怪病在腹,无药可治者,加入辄应如响。名曰雷丸者,言如雷之迅、如丸之转也,走而不留,坚者能攻,积者能去,实至神之品。但有小毒,未免损伤胃气,去病则已,不可多服。宜以之逐邪,不宜以之耗正也。
或问闻雷丸善治奇病,有之乎?雷丸何能治奇病也,用之有理则奇,用之无事则拙。吾深怪世人,无理而欲眩异也。
或问雷丸可以逐邪,亦可以逐鬼乎?既可逐邪,独不可以逐鬼乎。惟是逐鬼与逐邪少异,逐邪须用攻邪之药为佐,而逐鬼必须用补正之药为君,未可单用攻剂也。
或问邪与鬼,何分?曰∶寒热之有常,此邪气而非鬼祟也。寒热之无常,此邪祟而非邪气矣。然亦不可拘也。天下有鬼祟凭之而无寒热者,亦有寒热未解,而鬼祟先去者。虽曰逐邪用攻邪之药,逐鬼用补正之药,苟能以补正为主,而佐之逐邪、逐鬼也,则无往而非宜也。
或问雷丸性至急,不识可少制而缓之乎?夫雷丸一制,则无用矣。大凡逐邪之药,正取其迅速,制之则失其性,安能施其功用乎。设于同群之中,而佐之和平之味,则彼此调剂,自得其宜,亦不制之制也。


《本经逢原》寓木部 >> 雷丸

苦咸寒,小毒。竹之余气所结,皮黑肉白者良。入药泡用,赤黑色者杀人。
《本经》杀三虫,逐毒瓦斯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
发明 雷丸功专杀虫,杨 得异疾,每发语则腹中有小声,渐渐声大,有道士曰,此应声虫也。但读《本草》取不应者治之,读至雷丸不应,遂顿服数粒而愈,此追虫下积之验也。《本经》称其利丈夫,《别录》云久服阴痿,似乎相反,不知利者疏利之也。疏利太过则闭藏失职,故阴痿也。《千金》治小儿伤寒,不能服药。治方中恒用之,取其逐毒瓦斯之功也。


《本草从新》灌木类 苞木类 寓木类 >> 雷丸

泻、消积杀虫.
苦寒有小毒.入胃、大肠经.功专消积杀虫.(遁斋闲览云∶杨 得异疾、每发语、腹中有小声应之、久渐声大、有道士曰∶此应声虫也、但读本草、取不应者治之、读至雷丸不应、服数粒而愈.)杀虫之外无他长.能令人阴痿.竹之余气.得霹雳而生.故名.大小如栗.
竹刀刮去黑皮.甘草水浸一宿.酒拌蒸或炮.浓朴、芫花为使.恶葛根.(小儿出汗有热、雷丸末二两、粉四两、扑之.)


《医方考》虫门第六十五 >> 雷丸

陈正敏《遁斋闲览》云∶杨 ,中年得异疾,每发言应答,腹中有小虫效之,数年间,其声浸大。有道士见而惊曰∶此应声虫也,久不治,延及妻子,宜读《本草》,遇虫不应者,当


《得配本草》木部(寓木类六种) >> 雷丸

浓朴、芫花、荔实为之使。恶葛根、 蓄。
苦,寒。有小毒。入手足阳明经。燥脾除热,消积杀虫。(湿热除,虫之巢穴自倒。)
甘草汁浸,酒拌蒸,或泡用。色赤者杀人。
怪症∶皮肉生虫,行如蟹走,声如孩啼,此筋肉之化。用雷丸合雄黄各一两,为末,掺猪肉上炙熟食之。


《本草崇原》雷丸

气味苦寒,有小毒。主杀三虫,逐毒瓦斯,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
(雷丸出汉中、建平、宜都及房州、金州诸处,生竹林土中,乃竹之余气所结,故一名竹苓。上无苗蔓,大小如栗,状似猪苓而圆,皮黑而微赤,肉白甚坚实。)
雷丸是竹之余气,感雷震而生,竹茎叶青翠,具东方生发之义。震为雷,乃阳动于下,雷丸气味苦寒,禀冬令寒水之精,得东方震动之气,故杀阴类之三虫,而逐邪毒之气,得寒水之精,故清胃中热。震为雷,为长男,故利丈夫,不利女子。
(按∶《别录》云∶雷丸久服令人阴痿,当是气味苦寒,久服则精寒故耳。男子多服阳痿,则女子久服子宫寒冷,不能受孕,其不利可知。《本经》乃两分之曰∶利丈夫,不利女子,未审何义。马志云∶疏利男子元气,不疏利女子脏气。隐庵以震为雷,为长男为解,均未得当,尚当另参。)


《本草便读》竹类 >> 雷丸

雷丸(图缺)
得竹之余气.苦寒能清热杀虫.感雷而成苓.阴毒可入肝达胃.(雷丸竹之苓也.生于竹下土中.如猪苓茯苓之类.乃竹之余气.得天地郁蒸之气而成.其形如丸.苦寒有毒.杀虫辟邪之外.别无所长.其所入亦不过肝胃而已.)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下品 >> 雷丸

味苦咸,寒、微寒,有小毒。主杀三虫,逐毒瓦斯,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摩除小儿百病,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蛊毒,白虫寸白自出不止。久服令人痿,赤者杀人。《药性论》云∶君。味苦,有小毒。能逐风。芫花为使,主癫痫狂走,杀蛔虫。今注云∶疏利男子元气,不疏利女子脏气。荔实、浓朴为之使。恶∶葛根、蓄根。生∶石城及汉中。


《名医别录》卷第三 >> 雷丸

味咸,微寒,有小寒.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聚蛊毒,白虫、寸白自出不止.久服令人阴痿.一名雷矢,一名雷实.赤者杀人.生石城及汉中土中.八月采根,曝干.(荔实、浓朴为之使,恶葛根.)
《本经》原文∶雷丸,味苦,寒.主杀三虫,逐毒瓦斯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摩膏,除小儿百病.


《本草分经》足阳明胃 >> 雷丸

见大肠攻。


《本草害利》泻胃 >> 雷丸

〔害〕赤色者能杀人,细拣去用。杀虫之外,无他长,能令人阴痿。
〔利〕苦寒,入胃、大肠二经。杀脏腑诸虫,除婴儿百病,有虫者宜之。
〔修治〕竹之余气,得霹雳而生,故名之。大小如栗,竹刀刮去黑皮,甘草水浸一宿,酒拌蒸或炮。


《本草撮要》木部 >> 雷丸

味苦寒有小毒.入手足阳明经功专消积杀虫.腹中得应声虫非此莫治.甘草水浸一宿.酒拌蒸或炮用.浓朴、芫花为使.恶葛根.又名竹芩.


《本草乘雅半偈》雷丸

(本经下品)
【气味】苦寒,有小毒。
【主治】主杀三虫,逐毒瓦斯、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
【核】曰∶出石城山谷,及汉中、建平、宜都、房州、金州诸处。生竹林土中,乃竹之余气,零落所成也。无苗蔓,不相连,状如粟,又如猪苓而圆,皮黑肉白,甚坚实。修事,用甘草水浸一宿,取出,蒸之,从巳至未,日干。酒拌润,再蒸之,日干用。荔实、浓朴、蒿根、芫花为之使,恶葛根。
【 】曰∶雷丸,竹苓也。具节候之灵气,零落复震,故名雷丸。盖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而应,故与三虫毒瓦斯向晦者反。其味苦,其气寒,对待胃热为因,诸热若伏若匿者,亦相宜矣。利丈夫,不利女子者,震为雷,长男也。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刚柔断而吉凶生矣。
(凡物有质成,有气结,如茯苓之本乎松,雷丸之因乎竹是也。木之耐岁寒,实而坚多节者,唯松性善隐伏,故遗苓名之;草之能冬生,虚而苍KT 色者唯竹,象切震雷,故转丸名之,其气类所感,一静一动,一秉大夫贞洁之操,一展君子奋杨之力,其功用各有致也。)


《药笼小品》雷丸

苦寒有小毒,入胃。
功专消积,杀虫。
竹之余气,得霹雳而生,故名。


《玉楸药解》木部 >> 雷丸

味苦,性寒,入手少阴心、足厥阴肝经。杀虫解蛊,止汗除癫。
雷丸清热疏肝,杀寸白小虫,驱风除痫,止小儿汗。久服令人阴痿。
甘草水浸,去皮,切,炮为末,扑身止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