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 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犀角地黄汤

功能主治 治血证,大便黑,衂后脉微,发狂发黄当汗下,汗内有淤血。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时病论歌括新编》四、备用成方(计十方) >> 犀角地黄汤

『主治』胃火热盛,阳毒发斑,吐血衄血。
『药物』生地、白芍、丹皮、犀角。热甚如狂者加黄芩。
『服法』煎服。


《备急千金要方》吐血第六 >> 犀角地黄汤

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大便黑、面黄,消瘀血方
犀角(一两) 生地黄(八两) 芍药(三两) 牡丹皮(二两)
上四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喜妄如狂者加大黄二两,黄芩三两。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为无热,但根据方不须有所增加。
治五脏热结吐血、衄血方
伏龙肝(鸡子大一枚) 生竹茹(一升) 芍药 当归 黄芩 芎 甘草(各二两) 生地黄(一斤)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先煮竹茹,减三升,下诸药取二升,分三服。(《翼方》有桂心。)


《正体类要》方药 >> 犀角地黄汤

治火盛,血热妄行,或吐衄不止,大便下血。如因怒而致,加山栀、柴胡。
犀角(镑末) 生地黄 白芍药 黄芩 牡丹皮 黄连(各一钱五分)
用水煎熟,倾于盅内,入犀末服之。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一卷 >> 犀角地黄汤

治热伤吐衄,便血,妇人血崩,赤淋。
生犀角 生地黄 白芍 牡丹皮,右四味,先用三物水煎,去滓,入生犀汁,热服。
【注】吐血之因有三:曰劳伤,曰努伤,曰热伤。劳伤以理损为主,努伤以去瘀为主,热伤以清热为主。热伤阳络则吐衄,热伤阴络则下血。是汤治热伤也,故用:犀角,清心去火之本。生地,凉血以生新血。白芍,敛血止血妄行。丹皮,破血以逐其瘀。此方虽曰清火,而实滋阴;虽曰止血,而实去瘀。瘀去新生,阴滋火熄,可为探本求穷源之法也。若心火独盛,则加黄芩,黄连以泻热;血瘀胸痛,则加大黄,桃仁以逐瘀也。


《删补名医方论》卷(一) >> 犀角地黄汤

治热伤吐衄、便血,妇人血崩、赤淋。
生犀角 生地黄 白芍 牡丹皮上四味,先用三物水煎,去滓,入生犀汁,热服。
【注】吐血之因有三∶曰劳伤,曰努伤,曰热伤。劳伤以理损为主,努伤以去瘀为主,热伤以清热为主。热伤阳络则吐衄,热伤阴络则下血。是汤治热伤也,故用犀角清心去火之本,生地凉血以生新血,白芍敛血止血妄行,丹皮破血以逐其瘀。此方虽曰清火,而实滋阴;虽曰止血,而实去瘀。瘀去新生,阴滋火熄,可为探本穷源之法也。若心火独盛,则加黄芩、黄连以泻热,血瘀胸痛,则加大黄、桃仁以逐瘀也。


《冯氏锦囊秘录》汇集古哲治痘诸方 >> 犀角地黄汤

治诸失血。
芍药 生地 牡丹皮(等分) 犀角(磨汁) 水煎冲犀角汁服。


《医述》杂证方论 >> 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汤,乃衄血之的方。盖犀,水兽也。可以分水,可以通天。鼻衄之血,从任、督而至巅顶,入鼻中,惟犀角能下入肾水,引地黄滋阴之品,由督脉而上,故为对证。若阴虚火动,吐血与咳咯者,可以借用成功。若阳虚及脾胃虚者,俱非所宜。(赵养葵)


《妇人大全良方》妇人吐血方论第六 >> 犀角地黄汤

治内有瘀血,鼻衄吐血,面黄,大便黑。
芍药(三分) 生地黄(半斤) 牡丹皮(去心,一两) 犀角屑(一两,如无,升麻川者代)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服。有热如狂者,加黄芩二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六极证治 >> 犀角地黄汤

治筋实极,咳而两胁下痛,不可转动,脚下满,不得远行,脚心痛不可忍,手足爪甲青黑,四肢筋急烦满。
生地黄 犀角(镑,各一两) 干葛 玄参 栀子仁 升麻(各三分) 大黄(半两,蒸) 芍药(一两半)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时服。恶寒体痛,加麻黄;头疼,加石膏煎半两。


《医方考》咳嗽门第十七 >> 犀角地黄汤

生犀角(镑) 牡丹皮(各二钱五分) 白芍药(二钱) 生地黄(一两五钱)
心移热于肺而咳嗽出血者,此方主之。
心,火也;肺,金也。火者金之畏,心移热于肺,乃咳嗽见火证,如吐血面赤是也,名曰贼邪,甚是难治。是方也,生犀能解心热,生地能凉心血,丹皮、芍药性寒而酸,寒则胜热,酸则入肝,用之者,以木能生火,故使二物入肝而泻肝。此拔本塞源之治也。


《医学心悟》伤寒兼症 >> 犀角地黄汤

犀角(镑,一钱五分) 生地黄(四钱) 牡丹皮 麦冬 白芍(各一钱五分)
水煎服。


《仁术便览》 >> 犀角地黄汤

治痘疮太盛,或蓄瘀血,面黄粪黑。热甚,加黄芩。方见吐血门。
每服三钱,水煎服。


《奇方类编》血症门 >> 犀角地黄汤

犀角(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五钱 芍药二钱 生地黄二钱 牡丹皮五钱
水煎服。


《医方论》理血之剂 >> 犀角地黄汤

生地黄一两五钱 白芍一两 丹皮 犀角二钱五分
每服五钱。
犀角化斑解毒,凉血清心,又能引地黄直达肾经,壮水制火,故吐衄症中多用之。然治心肾则有余,而非肺肝之正药,若治衄血等,不如羚羊角之效。至谓升麻可代犀角,则其说尤谬。既有郁火,再加风药,逼血上升,不旋踵而败矣!


《时方歌括》滑可去着 >> 犀角地黄汤

主治吐衄便血.妇人血崩赤淋.
犀角地黄芍药丹.(生地两半.白芍一两.丹皮犀角各二钱半.每服五钱.)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堪治.或益柴芩总伐肝.
柯韵伯曰.气为阳.血为阴.阳密乃固.阳盛则伤阴矣.阴平阳秘.阴虚者.阳必凑之矣.故气有余即是火.火入血室.血不营经.即随逆气而妄行.上升者出于口鼻.下陷者出于二便.虽有在经在腑之分.要皆心肝受热所致也.心为营血之主.心火旺则血不宁.故用犀角生地酸咸甘寒之味.以清君火.肝为藏血之室.肝火旺则血不守.故用丹皮芍药辛苦微寒之品.以平相火.此方虽曰清火.而实滋阴之剂.盖血失则阴虚.阴虚则无气.故阴不足者.当补之以味.勿得反伤其气也.若用芩连胆草栀柏以泻其气.则阳之剧者.苦从火化.阳已衰者.气从苦发.燎原而飞越矣.


《伤寒括要》杂方凡五十六方 >> 犀角地黄汤

芍药 生地 丹皮 犀角屑
主伤寒应汗失汗.内有瘀血.鼻衄.吐血.面黄大便黑.此方消化瘀血. 按去瘀之剂.抵当汤丸最紧.桃仁承气汤次之.犀角地黄汤又次之.紧者.主下焦.次者.主中焦.缓者.主上焦.此方行中有补.血家中和之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