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

《伤寒论》茵陈蒿汤

药理作用 对中毒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 《山西医药杂志》1975(3):79~93,四氯化炭中毒性肝损伤的大白鼠,在接受茵陈蒿汤治疗后,肝脏细胞的肿胀、气球样变、脂变与坏死,均有程度不等的减轻。肝细胞内蓄积的糖元与核糖核酸含量有所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显着下降,这就为茵陈蒿汤的退黄作用与治疗肝炎,提供了形态和功能的基础。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退黄。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色鲜明如橘子,腹微满,口中渴,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
用法用量 上三味,以水1.2升,先煮茵陈减600毫升,纳二味,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复减,黄从小便去。
备注 方中茵陈清热利湿,疏利肝胆为君;栀子清泄三焦湿热,并可退黄为臣;大黄通利大便,导热下行为佐,三药相配,使湿热之邪从二便排泄,湿去热除,则发黄自退。
摘录 《伤寒论》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 茵陈蒿汤

阳明病发热,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渴饮水浆,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腹微满者,本方主之。
茵陈蒿六两 栀子(擘)十四枚 大黄二两,右三味,以水二斗,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盒饭利,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集注】柯琴曰:太阳,阳明俱有发黄证,但头汗出而身无汗,则热不外越;小便不利,则热不下泄,故瘀热在里。然里有不同,肌肉是太阳之里,当汗而发之,故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凉散法。心胸是太阳阳明之里,当寒以胜之,用栀子柏皮汤,乃清火法。肠胃是阳明之里,当泻之于内,故立本方,是逐秽法。茵陈禀北方气,经冬不凋,傲霜凌雪,偏受大寒之气,故能除热邪留结,率栀子通水源,大黄以调胃实,令一身内外瘀热,悉从小便而出,腹满自减,肠胃无伤,乃合引而竭之之法,此阳明利水之圣剂也。又曰:仲景治阳明渴饮有四法:本太阳转属者,五苓散微发汗以散水气;大烦燥渴小便自利者,白虎加参清火而生津;脉浮发热小便不利者,猪苓汤滋阴而利水;小便不利腹满者,茵陈蒿汤以泄满,今黄从小便出,病情治法,胸有成竹矣。每思仲景利小便必用气化之品,通大便必用承气之品。故小便不利者,必加茯苓,甚者兼用猪苓,因二苓为气化之品,而小便由于气化也。兹小便不利,不用二苓者何?本论云: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小便故也。斯知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用,则汗不出而渴者,津液先虚,更不可用明矣。此以推陈致新之茵陈,佐以屈曲下行之柝子,不用枳,朴以承气,与芒硝之峻利,则大黄但可以润胃燥,而大便之不遽行可知。故必一宿而腹始减,黄从小便去而不由大肠去,仲景立法神奇,匪夷所思耳。


《删补名医方论》卷(七) >> 茵陈蒿汤

阳明病发热,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渴饮水浆,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腹微满者,本方主之。
茵陈蒿(六两) 栀子(擘,十四枚) 大黄(二两)
上三味,以水二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集注】柯琴曰∶太阳、阳明俱有发黄证,但头汗出而身无汗,则热不外越。小便不利,则热不下泄,故瘀热在里。然里有不同,肌肉是太阳之里,当汗而发之,故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凉散法。心胸是太阳阳明之里,当寒以胜之,用栀子柏皮汤,乃清火法。肠胃是阳明之里,当泻之于内,故立本方,是逐秽法。茵陈禀北方之气,经冬不调,傲霜凌雪,偏受大寒之气,故能除热邪留结,率栀子以通水源,大黄以调胃实,令一身内外瘀热,悉从小便而出,腹满自减,肠胃无伤,乃合引而竭之之法,此阳明利水之圣剂也。又曰∶仲景治阳明渴饮有四法∶本太阳转属者,五苓散微发汗以散水气∶大烦燥渴小便自利者,白虎加参清火而生津;脉浮发热小便不利者,猪苓汤滋阴而利水;小便不利腹满者,茵陈蒿汤以泄满,令黄从小便出,病情治法,胸有成竹矣。每思仲景利小便必用气化之品,通大便必用承气之品。故小便不利者,必加茯苓,甚者兼用猪苓,因二苓为气化之品,而小便由于气化也。兹小便不利,不用二苓者何?本论云∶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小便故也。斯知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用,则汗不出而渴者,津液先虚,更不可用明矣。此以推陈致新之茵陈,佐以屈曲下行之栀子,不用枳、朴以承气,与芒硝之峻利,则大黄但可以润胃燥,而大便之不遽行可知。故必一宿而腹始减,黄从小便去而不由大肠去,仲景立法神奇,匪夷所思耳。


《医方考》伤寒门第二 >> 茵陈蒿汤

茵陈蒿(半两) 栀子(四枚,炒) 大黄(三钱,酒浸)
伤寒,头汗出,渴饮水浆,小便不利者,身必发黄,此方主之。
头汗出者,只是头有汗,跻颈而还皆无汗也。内有实热,故渴饮水浆,升降不交,故小便不利;湿热郁于中而不得越,故必发黄。经曰∶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故用茵陈;苦入心而寒胜热,故用栀子;推除邪热,必假将军,故用大黄。又曰∶茵陈、栀子能导湿热由小便而出,故用之。


《医学心悟》伤寒兼症 >> 茵陈蒿汤

身黄如橘子色,腹满,便闭者,可下。
茵陈(三钱) 栀子(二钱) 大黄(二钱)
水煎服。小盒饭如皂角汁,一宿而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伤寒寻源》茵陈蒿汤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三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盒饭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按发黄证若小便自利而发黄者.属蓄血.小便不利而发黄者.属瘀热.小便不利而至渴欲饮水.湿从火化也.腹微满热瘀不行也.茵陈利湿.山栀降热.大黄行瘀.导在里之湿热.从小便而解.而身黄自除.


《医方论》利湿之剂 >> 茵陈蒿汤

茵陈六两 大黄二两(酒浸) 栀子十四枚(炒)
凡发黄症,二便不利者,用大黄;若二便如常,当去大黄用黄连;至寒湿阴黄,则又当于分利中用热药矣。


《汤头歌诀》茵陈蒿汤

(仲景)治疸黄,阴阳寒热细推详。阳黄大黄栀子入,〔瘀热在里,口渴便闭,色,脉沉实者,为阳黄。茵陈六两,大黄二两(酒浸),栀子十四枚。茵陈发汗利水,能泄太栀子十五枚,甘草一两。按∶阳黄胃有瘀热者,宜下之。如发热者,则势外出而不内入,不必汗下,惟用栀子、黄柏,清热利湿以和解之。若小便利,色白无热者,仲景作虚劳治,用小建中汤。)


《伤寒括要》阳明篇凡十方 >> 茵陈蒿汤

茵陈蒿 栀子 大黄
阳明病.发热.但头汗出.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腹微满.身发黄.如橘子色.汗出者.热得以越.但头汗出而他处无汗.且小便不利.则热不得越.郁而发黄.黄如橘子色者.是热甚于外.津液不行也.非大寒之品.不能彻其郁热.茵陈酸苦.栀子苦寒.二物之性.皆能导丙丁之邪.屈曲下行者也.黄为土之本色.夺土郁而无壅滞者.大黄有专掌焉.夫三物偕行.而水泉涌决.则发黄之症.可使遄已.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太阴脾脏热证方 >> 茵陈蒿汤

茵陈蒿 栀子 大黄
黄病而至腹满,小便不利,乃湿热结聚之实证。大黄下结聚,栀子茵陈清湿热也。大阴阴湿,小便不利,不可下之。惟湿热结聚之小便不利,非下去湿热之结聚,小便不能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