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 胃风汤

胃风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胃风汤

炮制 上为粗耒。
功能主治 治大人、小儿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虚满,肠呜,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以水一大盏,入粟米百馀粒,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空心,小儿量力减之。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胃风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虚满,肠鸣疠痛,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 每服6克,水250毫升,加粟米百余粒,同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冯氏锦囊秘录》汇集古哲治痘诸方 >> 胃风汤

治痘下利脓血。
人参 白术 茯苓 官桂 川芎 当归 芍药 加粟米一百粒水煎。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风痢下血证治 >> 胃风汤

治大人小儿,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
人参 白茯苓 芎 桂心 当归 白芍药 白术上等分,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粟米百余粒,同煎七分,去滓空心稍热服。
【料简】
夫便血,有肠痔、蛊毒、热痢、酒痢、血枯、肺痿等,别有门类,其如风痢,亦当在痢门,以纯下清血,故附于此,不可不知。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泻痢(附秘涩) >> 胃风汤

治大人、小儿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虚满,肠鸣 痛 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并宜服之。
白朮 芎 人参(去芦) 白芍药 当归(去苗) 肉桂(去粗皮) 茯苓(去皮,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以水一大盏,入粟米百余粒,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空心,小儿量力减之。


《儒门事亲》风门 >> 胃风汤

人参(去芦) 茯苓(去皮) 川芎 官桂 当归 芍药 白术
上件各等份,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陈粟米煎,空心服之。


《医方考》血证门第二十一 >> 胃风汤

人参(去芦) 白术(炒) 茯苓(去皮) 川芎(洗净) 当归(酒洗) 白芍药(炒)桂(炒,等分)
风邪入于肠胃,泄下鲜血,或肠胃湿毒,下如豆汁瘀血者,此方主之。
风,阳邪也,血得之则善行,故下鲜血。湿,阴邪也,血得之则败坏,故如豆汁。气血虚而后邪凑之,故用人参、白术、茯苓以补气。用川药、当归、芍药以养血。肉桂之辛,可以散风邪,肉桂之热,可以 湿毒,血药得之可以调营,气药得之可以益卫。又曰∶白术、茯苓能壮脾而疗湿,川芎、肉桂能入血而驱风。


《仁术便览》痢疾 >> 胃风汤

治风入肠胃作痢,或赤或白,或如豆汁,或痢久人弱脉虚,色如陈腐,将危者,亦能救治。
人参 白术 茯苓 川芎 芍药 当归 羌活 防风 黍米
上水二钟煎。
一方 有官桂无羌活、防风。腹痛加木香。


《医方论》祛风之剂 >> 胃风汤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当归(酒炒) 芎 桂(炒) 芍药(酒炒)
等分,加粟米百余粒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