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调经散
| 炮制 | 
上捣为细末,入研药匀。 | 
| 功能主治 | 
治产后败血乘虚停积于五脏,循经流入于四肢,留滞日深,腐败如水,渐致身体面目浮肿。
 又治因产,败血上干于心不受触,致心烦躁,卧起不安,如见鬼神,言语颠倒,并宜服之。
 大抵产后虚浮,医人不识,便作水气治之。凡治水气,多以导水药,极是虚人。夫产后既虚,又以药虚之,是谓重虚,往往因致枉夭。但服此药,血行肿消既愈。 | 
| 用法用量 | 
每服一钱,温酒入生姜汁少许调匀服。 | 
| 摘录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产育宝庆集》卷上调经散
| 制法 | 
上药为末。 | 
| 功能主治 | 
活血消肿。主产后瘀血留滞经络,四肢面目浮肿者。 | 
| 用法用量 | 
每服1.5克,生姜汁、温酒各少许,调匀服。 | 
| 摘录 | 
《产育宝庆集》卷上 | 
 
 
《银海精微》卷下调经散
| 制法 | 
上药研为粗末。 | 
| 功能主治 | 
主室女或肥壮妇人血热经闭,过期不行,血逆行于上,目睛红色,或乌睛上起如胬肉者。 | 
| 用法用量 | 
每次10~18克,水煎服。 | 
| 摘录 | 
《银海精微》卷下 | 
 
 
《普济方》卷三三四调经散
| 制法 | 
上为细末。 | 
| 功能主治 | 
妇人经脉过多。 |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粥饮调下。 | 
| 摘录 | 
《普济方》卷三三四 | 
 
 
《产有宝庆集》卷上调经散
| 别名 | 
小调经散、小调经汤 | 
| 制法 | 
上为末。 | 
| 功能主治 | 
产后四肢浮肿。因产后败血停积于五脏,循经流入于四肢,留淫日深,腐败如水,故令四肢面目浮肿。产后败血上干于心,心不受触,致心烦躁,卧起不安,如见鬼神,言语颠倒。 | 
| 用法用量 | 
小调经散(《妇人良方》卷二十二)、小调经汤(《医统》卷八十五)。本方加炙甘草,名“调经汤”(见《妇科玉尺》),又名“调经饮”(见《医级》)。 | 
| 摘录 | 
《产有宝庆集》卷上 | 
 
 
《普济方》卷三三二调经散
| 制法 | 
上为散。 | 
| 功能主治 | 
行血气。主月经不调。 | 
| 用法用量 | 
如小便癃闭不通,用甘草汤解。 | 
| 摘录 | 
《普济方》卷三三二 | 
 
 
《银海精微》卷下调经散
| 功能主治 | 
室女月水停久,倒行逆上冲眼者。 | 
| 用法用量 | 
二香不过火,煎出药后,将此2味香磨,与药同服。若经脉月流不断,或因气胀冲眼,眼珠肿痛,翳膜不退,服天麻退翳散。 血不通,加苏木;气不顺,加木香、沉香。 | 
| 摘录 | 
《银海精微》卷下 | 
 
 
《奇效良方》卷五十六调经散
| 功能主治 | 
跌打损伤。 | 
| 用法用量 | 
疏利后,用此药调理。 | 
| 摘录 | 
《奇效良方》卷五十六 | 
 
 
《松崖医径》卷下调经散
| 制法 | 
上细切。 | 
| 功能主治 | 
月经过期不行。 | 
| 用法用量 | 
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 | 
| 摘录 | 
《松崖医径》卷下 | 
 
 
《松崖医径》卷下调经散
| 制法 | 
上细切。 | 
| 功能主治 | 
经先期而来。 | 
| 用法用量 | 
用水2盏,煎1盏,去滓,空心温服。 | 
| 摘录 | 
《松崖医径》卷下 | 
 
 
《女科旨要》卷四调经散
| 功能主治 | 
妇人月经不调。 | 
| 用法用量 | 
先用煎服,分4贴;后为末,每服3钱,酒下。6-7服见效。 若要温经,加人参、阿胶、麦冬各3钱。 | 
| 摘录 | 
《女科旨要》卷四 | 
 
 
《普济方》卷三三六引《便产须知》调经散
| 功能主治 | 
月候不调,或在月前,或在月后,或多或少,或逾月不至,或一月两来,不孕者。 | 
|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 
| 摘录 | 
《普济方》卷三三六引《便产须知》 | 
 
 
没药(别研) 琥珀(别研) 桂心 赤芍药 当归(各一钱) 细辛 麝香(各半钱,别研)
上为末。每取半钱匕,生姜汁、温酒各少许,调匀服。
评曰∶产后浮肿多端,有自怀妊肿至产后不退者,亦有产后失于将理,外感寒暑风湿,内作喜怒忧惊,血与气搏,留滞经络。气分血分,不可不辨。要当随所因脉证治之,宜得其情。调经散治血分固效,但力浅难凭,不若吴茱萸汤,枳术汤、夺魂散、大调经散,皆要药也。
 
治产后败血乘虚停积于五脏,循经流入于四肢,留滞日深,腐败如水,渐致身 肿。又治因产,败血上干于心下受触,致心烦躁,卧起不安,如见鬼神,言语颠倒 之。
当归(去芦) 肉桂(去粗皮) 没药(别研) 琥珀(别研) 赤芍药(各一两) 细辛(去苗)
上捣为细末,入研药匀。每服一钱,温酒入生姜汁少许调匀服。大抵产后虚浮,医人不识,便作水气治之。凡治水气,多以导水药,极是虚人。夫产后即虚,又以药虚之,是谓重虚,往往因致枉夭。但服此药,血行肿消既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