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 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

《伤寒论》芍药甘草附子汤

功能主治 治体虚外感,发汗后病不解,反增恶寒者。
用法用量 上三味,用水1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三服。
摘录 《伤寒论》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六卷 >> 芍药甘草附子汤

发汗病解,反恶寒者,虚故也,此方主之。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服。
【集注】柯琴曰:发汗病解而反恶寒,比未汗时更甚,其阳虚可知矣。夫太阳,少阴为表里,太阳之病,本由少阴之虚,不能藏精而为阳之守也。今恶寒反见于发汗病解后,是寒邪已从汗解,太阳阳虚不能卫外而为阴之使也,则阳亡之兆已见于此。若仍以桂枝汤攻表,非以扶阳反以亡阳也。故以芍药收少阴之精气,甘草缓阴邪之上行,附子补坎宫之少火,但使肾中元阳得位,在表之虚阳恶寒自解耳。


《删补名医方论》卷(六) >> 芍药甘草附子汤

发汗病解,反恶寒者,虚故也,此方主之。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服。
【集注】柯琴曰∶发汗病解而反恶寒,比未汗时更甚,其阳虚可知矣。夫太阳、少阴为表里,太阳之病,本由少阴之虚,不能藏精而为阳之守也。今恶寒反见于发汗病解后,是寒邪已从汗解,太阳阳虚不能卫外而为阴之使也,则阳亡之兆已见于此。若无以桂枝汤攻表,非以扶阳反以亡阳也。故以芍药收少阴之精气,甘草缓阴邪之上行,附子补坎宫之少火,但使肾中元阳得位,在表之虚阳恶寒自解耳。


《伤寒寻源》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泡去皮切八片)
以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服.
此桂枝汤去桂姜枣.加附子.亦桂枝汤之变方也.经云.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此汤主之.发汗后之恶寒.其非表邪可知.若因其恶寒而投以桂枝.误也.故以附子合芍药甘草.从阴分敛戢其阳.阳回而虚自止矣.
凡汗后之恶寒属虚.汗不出之恶寒属实.不得以汗不出之恶寒.拦入阳虚一路.此又仲景言外之意.宜识之.


《退思集类方歌注》桂枝汤类 >> 芍药甘草附子汤

治伤寒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
芍药 甘草(各三两炙) 附子(一枚炮) 水五升,煮一升五合,分温三服。
芍药甘草汤平剂,(此亦桂枝汤之变,偏于营分,纯一不杂之方也。)和营止(腹)痛功无比。(气血不和,肝木乘脾则腹痛。白芍酸收苦泄,能行营气而泻肝木,甘草甘缓,能和逆气而补脾土,甘酸相合,甲己化土,故治腹痛。)芍药功专止汗烦,(芍药和营益阴,功专止烦,烦止汗亦止,故《伤寒论》反烦、更烦、心悸而烦者,皆用之。)心烦脚挛阴虚致。
脚筋挛急属阳明,(两足脉阳明居其六行,故脚挛急属阳明。)不从标本从中治。(芍药止烦汗,甘草缓挛急,斯合乎阳明不从表本,从乎中治之法。)又有芍甘附子汤,汗后而反恶寒使。(脚挛急与芍药甘草汤,是治阴虚;此汗后反恶寒,是阴阳俱虚,故加附子。)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治伤寒脉浮,误以火迫劫之,亡阳惊狂者。
桂枝汤原方去芍药,加蜀漆三两(洗去腥),牡蛎五两(熬),龙骨四两,为末,以水一斗二升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荣卫坏入少阴肾脏方 >> 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 炙草 附子
发汗而表病不解,反恶寒,此恶寒乃肾阳虚也。附子以补肾阳,芍药、甘草以解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