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订严氏济生方》鹿角胶丸
| 制法 | 
上药为末,用白茅根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益精止血。治房室劳伤,小便尿血。 | 
|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空腹时盐汤送下。 | 
| 摘录 | 
《重订严氏济生方》 | 
 
 
《医学正传》卷四鹿角胶丸
| 制法 | 
上为细末,另将鹿角胶用无灰酒450毫升烊化,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补肾益精,强筋壮骨。治痿证。血气虚弱,两足痿软,不能行动,久卧床褥者。 | 
| 用法用量 | 
每服100丸,空腹时用姜盐汤下。 | 
| 摘录 | 
《医学正传》卷四 | 
 
 
《万氏家抄方》卷五鹿角胶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鹿角胶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精寒阳痿,无子。 | 
| 用法用量 | 
每服100丸,空心盐汤或酒送下。 | 
| 摘录 | 
《万氏家抄方》卷五 | 
 
 
《赤水玄珠》卷九引《济生》鹿角胶丸
| 别名 | 
鹿胶丸 | 
| 制法 | 
上为末,用茅根汤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房室劳伤,小便尿血。 | 
| 用法用量 | 
鹿胶丸(《嵩崖尊生》卷八)。 | 
| 摘录 | 
《赤水玄珠》卷九引《济生》 |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鹿角胶丸
| 制法 | 
上为末,入杏仁49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研细拌匀,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 
| 功能主治 | 
吐血。 |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含化咽津。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 
 
 
《圣惠》卷三十鹿角胶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虚劳腰脚疼痛,不可行步。 |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 
| 摘录 | 
《圣惠》卷三十 | 
 
 
《证治汇补》卷八鹿角胶丸
| 制法 | 
上为末,茅根汁为丸。 | 
| 功能主治 | 
溺血。 | 
| 用法用量 | 
盐汤送下。 | 
| 各家论述 | 
《医略六书》:鹿角胶补精血以壮肾阳;熟地黄补肾水以养真阴;血余灰止血溢,生新血也。胶丸,淡盐汤下,使阳旺阴充,则阴阳既济,而血自归经,何患溺血久不止哉。此温肾止血之剂,为阳虚溺血久不止之专方。 | 
| 摘录 | 
《证治汇补》卷八 | 
 
 
《圣惠》卷二十六鹿角胶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骨极。 |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服。 | 
| 摘录 | 
《圣惠》卷二十六 | 
 
 
《杨氏家藏方》卷九鹿角胶丸
| 制法 |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补养元阳,滋营气血,驻颜美食。主真元虚弱,下元冷惫,脐腹疼痛,夜多小便,腰脚无力,肢体倦怠,怔忪恍惚,头昏目运,面色黧黑,耳内蝉鸣,饮食减少;妇人诸虚不足,一切冷病,久娠不成,发落面黑。 | 
|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妇人温醋汤送下。 | 
| 摘录 | 
《杨氏家藏方》卷九 | 
 
 
治房室劳伤,小便尿血。
鹿角胶(五钱) 没药(另研) 油头发灰(各三钱) 为末,用茅根汁打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