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惠》卷四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极细末,以煮枣肉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心脏风虚,惊悸心忪,或夜间狂言,恒常忧怕,或如见鬼神,恍惚不定。 | 
| 用法用量 | 
每服7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四 |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虎睛丸
| 制法 | 
上先捣2味,再入研药为细末,烧饭为丸,如小豆大。 | 
| 功能主治 | 
鬼疟。 | 
| 用法用量 | 
每用1丸,未发前男左女右手把之,1丸可疗10人。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 
 
 
《外台》卷三十五引刘氏方虎睛丸
| 别名 | 
五味虎睛丸 |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眠睡不安,惊啼不吃奶。小儿惊啼壮热,颜色萎瘁,腹中坚积,不可哺乳。 | 
| 用法用量 | 
五味虎睛丸(《圣惠》卷七十六)。 | 
| 注意 | 
奶母忌热面;忌毒物。 | 
| 摘录 | 
《外台》卷三十五引刘氏方 | 
 
 
《千金》卷十四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风癫掣疭,口眼张大,口中出白沫,或作声,或死不知人。 | 
| 用法用量 | 
按:《圣济总录》有芎?、飞鸦头,无雄黄、茯神。 | 
| 各家论述 | 
《千金方衍义》:虎睛、龙齿定魄安魂,牛黄、麝香涤痰利窍,蜂房、蛇蜕攻毒祛风,铁精、银屑辟邪镇惊,雄黄、石膏破恶散结,防葵、天雄出阴入阳,升麻、大黄升清除浊,人参、地黄导气和血,其余风药、毒药总皆匡佐之流耳。如无虎睛,珍珠代用可也。 | 
| 摘录 | 
《千金》卷十四 | 
 
 
《圣惠》卷八十五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细末,用蟾酥半钱,以新汲水少许浸化如面糊,搜前药末为丸,如麻子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急惊风,客忤邪气,发热,搐搦,涎聚上壅。胎风。 | 
| 用法用量 | 
初生及月内,每服1丸,以乳汁化下;百日以上儿,每服2丸;足1岁儿,每服3丸,薄荷汤送下。 | 
| 摘录 | 
《圣惠》卷八十五 |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用水浸炊饼心为丸,如樱桃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胎风。 | 
| 用法用量 | 
每服半丸,如疾重服1丸,金银薄荷汤磨下。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 
 
 
《圣惠》卷八十五虎睛丸
| 别名 | 
丹砂丸 |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5岁至7岁,发癫痫,无时发动,口出白沫,遗失大小便不觉。 | 
| 用法用量 | 
丹砂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 
| 摘录 | 
《圣惠》卷八十五 | 
 
 
《圣惠》卷八十五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糯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食痫,及惊风百病。 | 
| 用法用量 | 
本方甘遂,原作“甘草”,据《普济方》改。 | 
| 摘录 | 
《圣惠》卷八十五 | 
 
 
《圣惠》卷八十五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惊痫邪气,皮肉壮热,呕吐心烦,不得安睡。小儿下痢五色。 | 
| 用法用量 | 
《圣济总录》有桂,无甘草、天竺黄。 | 
| 摘录 | 
《圣惠》卷八十五 | 
 
 
《圣惠》卷八十五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热痫,摇头吐舌,四肢抽掣,心神惊悸。 | 
| 用法用量 | 
1岁儿,每服1丸,金银汤化服,每日3次;儿稍大,加丸数服之。 | 
| 摘录 | 
《圣惠》卷八十五 | 
 
 
《圣惠》卷八十五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风痫,自3岁以来,至10岁不愈,发时口中白沫,大小便不觉。 | 
| 用法用量 | 
3岁以下,每服3丸,薄荷汤送下,每日3次;3岁以上,以意加丸服之。 | 
| 摘录 | 
《圣惠》卷八十五 | 
 
 
《圣惠》卷八十五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二十四种惊痫,壮热,手足抽掣,呕吐夜啼,睡卧不安。 | 
| 用法用量 | 
1-2岁儿,每服2丸,以乳汁化服;3-4岁儿,每服5丸,薄荷汤化服。 | 
| 摘录 | 
《圣惠》卷八十五 | 
 
 
《圣惠》卷八十六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惊疳或脑疳,眼热涩,多睡,心悸不安,不吃奶食,肌肉黄瘦。 | 
| 用法用量 | 
《普济方》有猪苓,无子芩。 | 
| 摘录 | 
《圣惠》卷八十六 | 
 
 
《圣惠》卷八十五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胎风及惊风。 | 
|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薄荷汤研下,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八十五 | 
 
 
《圣惠》卷八十八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百病,寒热,鬼气,症癖,羸瘦,诸痢,惊痫,腹胀喘促,痰结胸中满闷。 | 
| 用法用量 | 
每服2丸,温水送下。 | 
| 摘录 | 
《圣惠》卷八十八 | 
 
 
《圣惠》卷八十二虎睛丸
| 别名 | 
虎睛牛黄丸 | 
| 制法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蓐内及百日以来,壮热多惊。 | 
| 用法用量 | 
虎睛牛黄丸(《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 
| 摘录 | 
《圣惠》卷八十二 | 
 
 
《圣惠》卷六十九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妇人风邪,发癫狂及诸痫。 | 
|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虎眼丸”。 | 
| 摘录 | 
《圣惠》卷六十九 |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二○○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入麝香研匀,以狗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久疟。 | 
| 用法用量 | 
以绯帛裹1丸,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系之;如患多时者,生姜汤送下1丸。 | 
| 摘录 |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二○○ |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八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取5月5日修合,用粽子尖7枚为丸,如黍米大。 | 
| 功能主治 | 
疟疾,发作时节不定,寒热甚者。 | 
| 用法用量 | 
《本草纲目》本方用法:绵包一丸,男左女有塞耳中。 | 
| 摘录 |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八 | 
 
 
《圣惠》卷二十二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风痫,积年不愈,发即昏昏欲睡,良久方醒。 |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二十二 | 
 
 
《圣惠》卷二十二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风癫,口眼开张,多吐白沫,或作恶声,恍惚虚悸。 |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温酒送下,薄荷汤下亦得,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二十二 | 
 
 
《颅囟经》卷上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二十四种惊痫,壮热,手脚抽掣,呕吐,夜啼,眼肿。 | 
| 用法用量 | 
随年丸数,轻者1服,重者3服,空心热水送下,奶汁下亦得。 | 
| 注意 | 
乳母忌一切生冷、油腻、毒物。 | 
| 摘录 | 
《颅囟经》卷上 | 
 
 
《圣惠》卷八十五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细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二十四种惊痫,壮热,手足抽掣,呕逆,夜啼,睡卧不安,惊痢。 | 
| 用法用量 | 
1-2岁儿每服1丸;3-4岁儿每服2丸,以熟水研破送下,粥饮送下亦可。 | 
| 摘录 | 
《圣惠》卷八十五 | 
 
 
《直指小儿》卷二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粟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惊痫,邪气入心。 |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竹叶煎汤调下;或金银煎汤调下。 | 
| 摘录 | 
《直指小儿》卷二 | 
 
 
《万氏家抄方》卷五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极细末,甘草膏为丸,如芡实大,朱砂为衣。 | 
| 功能主治 | 
痫疟,邪气入心。 |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金银竹叶灯心汤送下。 | 
| 摘录 | 
《万氏家抄方》卷五 | 
 
 
《普济方》卷三七八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 
| 功能主治 | 
压惊,镇心脏。主小儿诸惊痫。 |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5岁儿每服2丸,煎金银汤化下,人参汤亦得,量儿大小加减。 | 
| 摘录 | 
《普济方》卷三七八 | 
 
 
《圣惠》卷八十五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癫痫,至大不愈,或发即口出白沫,并大小便出不知。 | 
|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温水送下。 | 
| 摘录 | 
《圣惠》卷八十五 | 
 
 
《普济方》卷三六一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用半夏末煮糊为丸,如鸡头子大。 | 
| 功能主治 | 
去惊,安魂魄。主惊啼瘛疭,心神恐悸,中风不语,角弓反张,或惊搐太甚。 | 
| 用法用量 | 
本方名虎睛丸,但方中无虎睛,疑脱。 | 
| 摘录 | 
《普济方》卷三六一 | 
 
 
《医方类聚》卷二五八引《保童秘要》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先用好巴豆,去皮壳心膜,以冷水浸,秋冬5日,春夏2日,逐日换水,取出研如糊,称1分,下前药研匀,蜜丸,如小豆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惊风。 | 
| 用法用量 | 
1岁1丸,冷葱茶清送下。吐泻为妙。 | 
| 摘录 | 
《医方类聚》卷二五八引《保童秘要》 | 
 
 
《杨氏家藏方》卷二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化痰清火。主痫疾潮搐,精神恍惚,烦乱不宁,口干喜水,或时谵语。 |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后温酒送下。 | 
| 摘录 | 
《杨氏家藏方》卷二 | 
 
 
《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张道人方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脾疳,常吃泥土,日久遍身通黄。 | 
|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食前米饮送下,每日2次。 | 
| 摘录 | 
《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张道人方 | 
 
 
《幼幼新书》卷九引《庄氏家传》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极细末,糯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急慢惊风,涎实壮热。 | 
| 用法用量 | 
本方名虎睛丸,但方中无虎睛,疑脱。 | 
| 摘录 | 
《幼幼新书》卷九引《庄氏家传》 | 
 
 
《幼幼新书》卷九引《聚宝方》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汤浸蟾酥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急慢惊风,搐搦不安,吊上睛。 | 
| 用法用量 | 
3岁以下每服1丸,5-10岁每服2丸,常惊者加半丸,金银薄荷汤研下。 | 
| 摘录 | 
《幼幼新书》卷九引《聚宝方》 |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胎风。 | 
| 用法用量 | 
1-2岁儿每服3丸,3-4岁儿每服5丸,温水送下,每日2次。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 
 
 
《局方》卷十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惊风壮热,痰涎壅滞,精神昏愦,睡多惊啼,或发搐搦,目睛直视。 | 
| 用法用量 | 
本方名虎睛丸,但方中无虎睛,疑脱。 | 
| 摘录 | 
《局方》卷十 | 
 
 
《普济方》卷三七七虎睛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1-2岁发痫,至大不愈成癫病,发无时,口出白沫,并大小便不知出。 | 
| 用法用量 | 
4-5岁儿每服10丸。 | 
| 摘录 | 
《普济方》卷三七七 | 
 
 
治风癫掣 ,口眼张大,口出白沫,或作声或死,不知人方。
虎睛(一具,酒浸一宿,炙) 鬼箭羽 露蜂房(各二分) 独活 远志 细辛 贯众 麝香白蔹(一作白薇) 升麻 白藓皮(各三两) 牛黄 防风 秦艽 防葵 龙齿 黄芩 雄黄山茱萸 防己 茯苓 铁精 鬼臼 干地黄(一作干姜) 人参 大黄 银屑(各四分)
茯神 石膏 天雄( ?
上三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日再,稍加至二十五丸,神效。
凡癫发之候,其状多端,口边白沫,动无常者治方∶ 
秦艽 人参 防葵(一作防风) 茯神(一作牡丹) 甘草(各二两) 铅丹(一两) 贯众(一枚)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治小儿惊风壮热,痰涎壅滞,精神昏愦,睡多惊啼,或发搐搦,目睛直视。
茯神(去木) 天麻(去苗) 腻粉(研) 天竺黄(研) 胡黄连(各五两) 朱砂 (研飞,二 君子(一百个) 天浆
上为细末,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一岁儿服一丸,薄荷汤化下,更量虚实加减,乳食后服。
 
治内外障,赤肿疼痛。
玄参(一两) 苦参(一两) 黄连(五钱) 草决明(二两) 石决明(二两)
上各为末,蜜丸,每服七丸,茶清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