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 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汤

《伤寒六书》卷三回阳救急汤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治寒邪宜中阴经,恶寒,四肢冷厥,战栗腹疼,吐泻不渴,蜷卧沉重,或手指甲唇青,或口吐涎沫,或脉来沉迟无力。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临卧入麝香0.1克调服。
呕吐涎沫或小腹痛,加盐炒吴萸;无脉者,加猪胆汁5毫升;泄泻不止,加升麻、黄耆;呕吐不止,加姜汁。
摘录 《伤寒六书》卷三

《伤寒六书》卷三回阳救急汤

别名 回阳急救汤、回阳返本汤
功能主治 寒邪直中阴经真寒证。
用法用量 回阳急救汤(《寿世保元》卷二)、回阳返本汤(《镐京直指》)。方中肉桂、陈皮、五味子、茯苓、半夏用量原缺。《寿世保元》本方用大附子(制)八分,干姜八分,人参二钱,肉桂五分,半夏二钱,五味子四分,白茯苓三钱,甘草(炙)八分,陈皮钱半。方中白术,《寿世保元》作白米(炒)一撮。
呕吐涎沫,或小腹痛,加盐炒吴萸;无脉者,加猪胆汁1匙;泄泻不止,加升麻、黄耆;呕吐不止,加姜汁。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足三阴药也。寒中三阴,阴盛则阳微,故以附子、姜、桂辛热之药祛其阴寒,而以六君子温补之药助其阳气;五味合人参可以生脉;加麝香者,通其窍也。
2.《重订通俗伤寒论》何秀山按:少阴病下利脉微,甚则利不止,脉厥无脉,干呕心烦者,经方用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然不及此方面面顾到。故俞氏每用之奏功。揣其方义,虽仍以四逆汤加桂温补回阳为君;而以《千金》生脉散为臣者,以参能益气生脉,麦冬能续胃络脉绝,五味能引阳归根也;佐以白术、二陈健脾和胃,上止干呕,下止泻痢;妙在使以些许麝香,斩关直入,助参、术、附、桂、麦、味等温补收敛药用,但显其助气之功,而无散气之弊矣。此为回阳固脱,益气生脉之第一良方。廉勘:此节庵老名医得心应手之方。凡治少阴中寒及夹阴伤寒,阳气津液并亏,及温热病凉泻太过,克伐之阳,而阳虚神散者多效。妙在参、术、附、桂与麝香同用。世俗皆知麝香为散气通窍之药,而不知麝食各种香药,含莫咀华,蕴酿香精而藏于丹田之间。配合于温补回阳之中,殊有卓识。吴鞠通辄诋其谬,亦未免所见不广,信口雌黄者矣。以余所验,服此方后,脉渐渐缓出者生,不出者死,暴出者亦死,手足不温者亦死。若舌卷囊缩,额汗如珠不流,两目直视者速死。
摘录 《伤寒六书》卷三

《冯氏锦囊秘录》遵古汇集伤寒诸方 >> 回阳救急汤

即四逆汤加减。治寒邪直中阴经,真寒证初病起,无身热无头疼,止恶寒四肢厥冷战栗,腹疼吐泻不渴,引衣自盖,倦卧沉重,或手指甲唇青,或口吐涎沫,或至无脉,或脉来沉迟无力。
熟附子 干姜 人参 甘草 白术 肉桂 陈皮 五味子 茯苓 半夏 姜水煎。临服加麝香三厘,调服,以手足温和即止,不得多服。


《仁术便览》中寒 >> 回阳救急汤

即四逆汤,治寒邪直中阴经,真寒症恶寒,四肢厥冷,吐泻,引衣自盖,蜷卧,沉重,手指甲唇青,或口吐涎沫,或脉沉迟,或至无脉者。
熟附子 干姜 人参 甘草 白术 肉桂 陈皮 五味 茯苓 半夏
呕吐涎沫或小腹痛,加盐炒吴茱萸。无脉加猪胆汁。泄不止加升麻、黄 。呕吐不止加姜汁。
上水二盏,生姜三片,临服加麝香三厘。


《医方论》祛寒之剂 >> 回阳救急汤

附子(炮) 干姜 肉桂 人参五分 白术 茯苓一钱 半夏 陈皮七分 甘草二分 五味子九粒
加姜煎,入麝三厘调服。无脉加猪胆汁,泄泻加升麻、黄 ,呕吐加姜汁,吐涎沫加盐炒吴茱萸。
此方治中寒之缓症则可。若云救急,则姜附中又合六君、五味子,反令姜、附之性多所牵制,不如四逆汤,为能斩关夺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