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方》卷一骨碎补丸
| 制法 |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肝肾风虚,上攻下疰,筋脉拘挛,骨节疼痛,头面浮肿,手臂少力,腰背强痛,脚膝缓弱,屈伸不利,行履艰难。 | 
| 用法用量 | 
每服5-7丸,温酒送下;妇人醋汤或当归酒送下。 | 
| 注意 | 
妊娠不宜服之。 | 
| 摘录 | 
《局方》卷一 | 
 
 
《圣济总录》卷十骨碎补丸
| 制法 |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风毒走注疼痛。 | 
|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空心温酒送下。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十 |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骨碎补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骨极。腰脊痛,不能久立,发堕齿,槁,手足疼甚。 |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 
 
 
《圣济总录》卷一三九骨碎补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一切金刃伤,及筋骨风冷所中疼痛。 |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欲作散,每服1钱匕,温酒调下,并空心、日午、临卧服。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三九 | 
 
 
《博济》卷一骨碎补丸
| 制法 | 
上药各要新好者,洗择净,并生用,焙干,细辛为末,以白生沙蜜和为剂,炼熟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风虚攻疰,元气耗损,遍身筋骨疼痛,坐卧不能,饮食减少,行步无力。 | 
| 用法用量 | 
每服50-20丸,冷水送下,不嚼;妇人月候不通,红花酒送下。半月见效。 | 
| 摘录 | 
《博济》卷一 | 
 
 
《圣济总录》卷一五○骨碎补丸
| 制法 |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妇人血风攻身体疼痛,手足??痹,筋脉拘急,或时寒热,经脉不调。 | 
| 用法用量 | 
每服7-10丸,空心温酒送下,醋汤亦得,日3次。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五○ | 
 
 
《准绳·疡医》卷二骨碎补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 | 
| 功能主治 | 
久漏疮,败坏肌肉,侵损骨髓,以致痿痹。 | 
| 用法用量 | 
空心盐汤送下。与大偻丸同服。 | 
| 摘录 | 
《准绳·疡医》卷二 | 
 
 
《圣惠》卷二十一骨碎补丸
| 制法 |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一切风毒走注疼痛。 |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二十一 | 
 
 
治肝肾风虚,上攻下注,筋脉拘挛,骨节疼痛,头面浮肿,手臂少力,腰背 缓弱,屈伸不利,行履艰难,并宜服。
荆芥穗 白附子(炮) 牛膝(酒浸,焙干) 肉苁蓉(酒浸一宿,切作片,焙,各一 两) 药(各二钱半)
上同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温酒下;妇人醋汤或当归酒 下
 
治风虚攻疰,遍身筋骨疼痛,坐卧不能,饮食减少,行步无力,元气耗损。
(汤洗七遍,半膝(一两) 地龙(一分,去土) 缩砂
上一十二味,同捣为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临卧空心,茶酒任下,服至十日,于皮肤间,觉微微行,是药效,妇人以醋汤或当归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