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导气汤
| 制法 | 
上药为末。 | 
| 功能主治 | 
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 | 
| 用法用量 | 
每服9~15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如未止,再煎服。 | 
| 摘录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 
 
 
《兰室秘藏》卷下导气汤
| 制法 | 
上哎咀,分作四服。 | 
| 功能主治 | 
主两腿麻木沉重。 | 
| 用法用量 | 
每服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热服。 | 
| 摘录 | 
《兰室秘藏》卷下 | 
 
 
《奇效良方》卷十三导气汤
| 制法 | 
上药哎咀,作二服。 | 
| 功能主治 | 
清热化湿,行气导滞。主下痢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后重。 | 
| 用法用量 | 
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 
| 摘录 | 
《奇效良方》卷十三 | 
 
 
《医方集解》导气汤
| 功能主治 | 
疏肝理气,散寒止痛。主寒疝疼痛,或囊冷结硬如石,或牵引睾丸而痛。 | 
| 用法用量 | 
长流水煎服。 | 
| 备注 | 
本方所治寒疝,由肝经气滞,阴寒凝聚所致。方中川楝子苦寒,入肝舒筋,又导小肠、膀胱之热从小便下行,是为方中主药;木香升降诸气,通利三焦,疏肝而和脾,茴香入肾与膀胱,暖丹田而除冷气,吴茱萸行肝肾气分,燥湿而除寒,三味合用,能宜通肝气,通,利小便,燥湿除寒,配合主药,共成疏肝理气,散寒止痛之效。 | 
| 摘录 | 
《医方集解》 | 
 
 
《保命集》卷中导气汤
| 制法 | 
上为末。 | 
| 功能主治 | 
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 
| 用法用量 | 
每服3-5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如未止,再煎服,不后重则止。 | 
| 摘录 | 
《保命集》卷中 | 
 
 
《痘疹金镜录》卷上导气汤
| 功能主治 | 
去宿滞。主痢疾。 | 
| 用法用量 | 
 禀气厚,加大黄、芒消。 | 
| 摘录 | 
《痘疹金镜录》卷上 | 
 
 
《幼科金针》卷下导气汤
| 功能主治 | 
痢疾初起。 |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如3日前,加大黄、芒消;红痢,加川连、当归;白,加干姜。 | 
| 摘录 | 
《幼科金针》卷下 | 
 
 
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芍药(一两) 当归(五钱) 大黄(二钱五分) 黄连(一钱) 黄芩(一钱五分) 木香 槟榔(各一钱) 每用二两,水煎,食前温服。
一方
用野菜于三月三日黎明带露采取阴干,五月五日午时炒黄磨末。凡痢疾二三日,方可服之即止,每用二三钱,炒糖调,红痢,砂仁汤;白痢,姜汤下。又方,五月五日采谷树头嫩叶,阴干,炒黄,为末,照上服之亦效。
 
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开胸膈,进饮食,破滞气,散内热。
芍药(一两) 当归(五钱) 大黄(二钱) 黄连(一钱) 黄芩(二钱) 木香 槟榔(各一钱)
上水二钟煎。
 
川楝子四钱 木香三钱 茴香二钱 吴茱萸一钱(汤泡)
长流水煎。
此为治疝之通剂,有川楝子苦寒,济以茴香、木香、吴萸之辛温,肝肾并顾,寒湿尽祛,至为妥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