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丹参膏
| 炮制 | 
上细,以酒淹三宿,入猪脂半斤,微煎令白芷黄色,滤去渣,入黄蜡一两。 | 
| 功能主治 | 
治乳肿、乳痈毒气作赤热,渐成攻刺疼痛,及治乳核结硬不消散。通顺经络,宣导壅滞。 | 
| 用法用量 | 
每用少许,时时涂之。 | 
| 摘录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方出《鬼遗》卷五,名见《外台》卷二十四丹参膏
| 功能主治 | 
生肉。主发背发乳,口己合,皮上急痛;踠折。 | 
| 用法用量 | 
《外台》无甘草、黄耆,有大黄。诸药各一两。 | 
| 摘录 | 
方出《鬼遗》卷五,名见《外台》卷二十四 | 
 
 
《医心方》卷二十二引《深师方》丹参膏
| 制法 | 
上切,以真苦酒渍之,夏天2-3日,于微火上煎,当着底搅之,手不得离,三上三下,药成绞去滓。 | 
| 功能主治 | 
养胎易生。主妊娠7月,或有伤动见血;及生后余腹痛。 | 
| 用法用量 | 
每服如枣核大,以温酒调下,1日3次,稍增可知;若有伤动见血,服如鸡子黄者,昼夜6-7服。 | 
| 摘录 | 
《医心方》卷二十二引《深师方》 | 
 
 
《肘后方》卷八丹参膏
| 功能主治 | 
伤寒时行,贼风恶气,在外即肢节麻痛,喉咽痹;寒入腹,则心急胀满,胸胁痞塞,并瘫缓不遂;风湿痹不仁,偏枯拘屈,口?耳聋,齿痛头风,痹肿,脑中风动且痛痈,结核,漏,瘰疬,坚肿未溃,及丹疹诸肿无头,状若骨疽者,及恶结核走身中者,风水游肿。 | 
| 用法用量 | 
苦酒5升,麻油7升,煎令苦酒尽,去滓。凡病在外,即肢节麻痛,喉咽痹,寒人腹则心急胀满,胸胁痞塞,内则药之,外则摩之;瘫缓不遂,风湿痹不仁,偏枯拘屈,口?耳聋,齿痛头风,痹肿,脑中风动且痛;及痈,结核,漏,瘰疬,坚肿未溃,敷之取消;丹疹诸肿无头,状若骨疽者,摩之令消;恶结核走身中者,风水游肿,亦摩之。其服者如枣核大,小儿以意减之,日5服,数用之悉效。亦用猪脂同煎之。若是风寒冷毒,可用酒服;若毒热病,但单服;牙齿痛,单服之,仍用绵裹嚼之。 | 
| 临床应用 | 
瘰疬有小儿耳后疬子,其坚如骨,已经数月不尽,以帛涂膏贴之,二十日尽消。 | 
| 摘录 | 
《肘后方》卷八 | 
 
 
《鸡峰》卷二十丹参膏
| 制法 | 
上(口父)咀,以醋1升,浸1宿,夏半日,如急要便煎之,猪脂4升,煎令醋气歇,慢火煎之,去滓。 | 
| 功能主治 | 
身中忽有痛,如竹扑之状,名曰气痛,不可忍者,游走不住,发作有时,痛则小热,痛定则寒,皆由冬时受温气,至春暴寒风来折之,不成温病,乃作气痛。 | 
| 用法用量 | 
用敷患上,1日5-6次。 | 
| 摘录 | 
《鸡峰》卷二十 | 
 
 
《千金翼》卷十六丹参膏
| 别名 | 
丹参煎 | 
| 制法 | 
上切,以苦酒5升,麻油7升合煎,苦酒尽,去滓,用猪脂煎成膏。 | 
| 功能主治 | 
伤寒时行,贼风恶气在外,肢节痛挛,不得屈伸,项颈咽喉痹塞噤闭,入腹则心急腹胀,胸中呕逆,缓风不遂,湿痹不仁,偏枯拘屈,口面喎斜,耳聋齿痛,风颈肿痹,脑中风痛,石痈,结核瘰疬,坚肿末溃,赤白瘾疹,诸肿无头作痈疽者,风结核在耳后,风水游肿疼痛翕翕。 | 
| 用法用量 | 
丹参煎(《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 
| 摘录 | 
《千金翼》卷十六 | 
 
 
《圣惠》卷四十五丹参膏
| 制法 | 
上锉细,用绵裹,以醋2升,渍1宿,以好猪脂2斤,慢火煎令药色黄,绞去滓,膏成,以瓷盒盛。 | 
| 功能主治 | 
脚气风毒,肿甚难消。 | 
| 用法用量 | 
每取摩所患处。 | 
|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五 | 
 
 
《圣济总录》卷一八○丹参膏
| 制法 | 
上锉,如麻豆大,猪脂5两,羊髓5两,与药相和,入铫子内,慢火熬,候药黄色,取下绞去滓,贮瓷器中。 | 
| 功能主治 | 
小儿鼻塞不通利。 | 
| 用法用量 | 
每以大豆许纳鼻中,1日3次。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八○ | 
 
 
《鬼遗》卷五丹参膏
| 制法 | 
上3味,以苦酒渍1夜,猪脂6合,微火煎三上下,膏成。 | 
| 功能主治 | 
通顺经络,宣导壅滞。主乳肿,乳痈,毒气焮作赤热,渐成攻刺疼痛;及治乳核结硬不消散。 | 
| 用法用量 | 
敷之。 | 
| 摘录 | 
《鬼遗》卷五 | 
 
 
《外台》卷二十三引《延年秘录》丹参膏
| 制法 | 
上切细,以生地黄汁淹渍1宿,以炼成猪膏4升,微火煎五上五下,药成,绞去滓。 | 
| 功能主治 | 
恶肉、结核、瘰疬,脉肿、气痛。 | 
| 用法用量 | 
以摩病处,1日3-4次。 | 
| 摘录 | 
《外台》卷二十三引《延年秘录》 | 
 
 
《肘后方》卷五丹参膏
| 功能主治 | 
恶肉,恶核,瘰疬,风结,诸脉肿;疔肿、痈疽。 | 
| 用法用量 | 
方中防风,《千金》作“防己”。《圣惠》有白术。 | 
| 各家论述 | 
《千金方衍义》:丹参膏虽云散血消肿,而实外敷毒风之峻药。 | 
| 摘录 | 
《肘后方》卷五 | 
 
 
《千金》卷二丹参膏
| 别名 | 
滑胎丹参膏 | 
| 制法 | 
上(口父)咀,以清酒溲湿,停1宿以成,煎猪膏4升,微火煎,膏色赤如血,膏成,新布绞去滓。 | 
| 功能主治 | 
养胎,令滑易产。主 | 
| 用法用量 | 
滑胎丹参膏(《普济方》卷三三七)。 | 
| 注意 | 
不可逆服,至临月,乃可服。 | 
| 各家论述 | 
《千金方衍义》:丹参破宿生新;统穹、归,佛手(即佛手散)为滑胎易产之专药。而方中便具活法,寒用川椒,热用麻仁,各随母气之偏胜耳。服后猪膏、醇酒取其滑泽滋益也。苟孕妇中气不实,不特猪膏宜远,麻仁亦难轻试,然观热易麻仁一语,活法尽情吐露矣。 | 
| 摘录 | 
《千金》卷二 | 
 
 
养胎临月服,令滑而易产方。
丹参(半斤) 川芎 当归(各三两) 蜀椒(五合,有热者以大麻仁五合代)
上四味 咀,以清酒溲湿停一宿以成,煎猪膏四升,微火煎,膏色赤如血,膏成,新布绞去滓,每日取如枣许,纳酒中服之,不可逆服。至临月乃可服,旧用常验。
 
《必效方》疗妇人乳痈。丹参膏丹参 白芷 芍药(各二两)
上 咀,以苦酒淹经宿,以猪脂半斤,微火煎之。白芷黄为度,膏成,去滓敷之。
治奶发痛不可忍。(先人国器经效方)
水杨柳根新采者一握,捶碎,以好酒同甘草、乌梅煎至七分,去滓,时时温服。
 
治乳肿、乳痈毒瓦斯 作赤热,渐成攻刺疼痛,及治乳核结硬不消散。通顺经络 滞。
丹参 赤芍药 白芷(各等分)
上细锉,以酒淹三宿,入猪脂半斤,微煎令白芷黄色,滤去渣,入黄蜡一两。每用少许 时时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