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丹砂丸
| 制法 | 
上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更研令匀,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主中风手足不遂,言语謇涩,缓纵不仁,肢节疼痛。 | 
|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 
| 摘录 |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 |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丹砂丸
| 制法 | 
上三味,共研匀,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 
| 功能主治 | 
主中恶霍乱。 | 
|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米饮送下。若下利不止,加3~5丸。与少冷粥食之,即定。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 
 
 
方出《圣惠》卷五十六,名见《医方类聚》卷一六五引《济生》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 
| 功能主治 | 
蛊毒。 | 
|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空腹煎干姜汤送下。当转下恶物并虫等;当烦闷,后以鸭为羹食之。 | 
| 摘录 | 
方出《圣惠》卷五十六,名见《医方类聚》卷一六五引《济生》 | 
 
 
《圣惠》卷二十八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虚劳惊悸,心气不定。 | 
| 用法用量 | 
每服15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二十八 | 
 
 
《圣惠》卷二十七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虚劳骨热,四肢烦闷,及心躁虚汗。 |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 
| 注意 | 
忌苋菜。 | 
| 摘录 | 
《圣惠》卷二十七 |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水煮陈曲糊为丸,如黍米大。 | 
| 功能主治 | 
卒心痛,及九种心痛。 | 
|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冷生姜汤送下。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丹砂丸
| 制法 | 
上药各为末,合研令匀,面糊为丸,如梧桐于大。 | 
| 功能主治 | 
膈痰结实,头旋恶心,肢节疼痛。 | 
| 用法用量 | 
每服5-7丸,食后荆芥汤送下。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 
 
 
《伤寒微旨论》卷下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用湿纸裹烂粳米饭,于煻火内烧,纸干为度,和前药末为丸,如弹子大。 | 
| 功能主治 | 
病人劳复3-4日以后,两手脉沉数大有力,或发热烦躁,咽干而渴,或面尘齿垢,或目中及遍身皆发黄者。 |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砂糖水化下;如黄甚者,煎茅根汤放冷,入砂糖1块如枣大,同化下;如黄末退,来日再服之。 | 
| 摘录 | 
《伤寒微旨论》卷下 | 
 
 
《圣济总录》卷一六九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极细末,以软粳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惊热,多涎身热,痰疟,久痢吐乳,或午后发热,惊痫等疾。 | 
| 用法用量 | 
1岁1丸,甘草汤送下。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更用半夏2两,汤洗7遍,晒干为末,水煮作糊,和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热痰壅盛,虚烦躁渴。 | 
| 用法用量 | 
每服7丸,加至10丸,薄荷茶或生姜汤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 
 
 
《普济方》卷二十三引《博济》丹砂丸
| 制法 | 
上将6味细研,与巴豆膏和匀,入白面,水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宿食不消,及厌食,遍身黄肿,多年不愈,及一切块积。 | 
| 用法用量 | 
每服3-5丸,用水半盏,煮1沸取出,临卧温酒送下。至晚但微泻2-3行是验,并不瘦损人脏腑。 | 
| 摘录 | 
《普济方》卷二十三引《博济》 | 
 
 
《圣惠》卷二十四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加朱砂、水银,研令匀,取酒2升,先煎取5合,停温,入淳漆5合,熬搅令匀,次入诸药,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阴干。 | 
| 功能主治 | 
大风癞病。 | 
|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百畏丸”。 | 
| 摘录 | 
《圣惠》卷二十四 | 
 
 
《普济方》卷十八引《博济》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心神恍惚,自语自笑,举止不常。 | 
|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冷水送下,不拘时候。 | 
| 摘录 | 
《普济方》卷十八引《博济》 | 
 
 
《圣惠》卷九十八丹砂丸
| 制法 | 
用大竹1截,可3尺来,去却青皮一重,留底节,将砂入筒内,投蜜渍之,坐竹简安大鼎内,架定,用水煮竹筒,以炭火慢煮,日夜专看伺之,蜜耗,旋添蜜;自5月5日午时,日夜煮至7月7日住,取出,用暖水浴过,入一绛纱袋子,悬于一通油瓷瓶内,勿令着底及四边,以绳子系口,悬于一净井内,去水面5寸以来,不用汲着水,7日7夜满,取出,将砂于乳钵内研一千遍,建一高台,置乳钵于台上,朝太阳气,用纱笼罩却,免鸟雀粪,夜即朝太阴气,遇雨即收却,每日研一千遍,后即于台上置,至9月9日即止;用青州枣瓤为丸,如绿豆大,于瓷器中盛。 | 
| 功能主治 | 
安五脏,坚筋骨,驻颜容,久服聪耳明目,却老延年,充益肌肤,能耐寒暑。主百病。 | 
| 用法用量 | 
每日空心置1丸于舌上,以自然津液咽之。 | 
| 注意 | 
忌羊血、咸水。 | 
| 摘录 | 
《圣惠》卷九十八 |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细末,用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下痢赤白,里急后重,大肠虚滑。 |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冷乳香汤送下,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 
 
 
《圣惠》卷六十九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细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妇人中风,心神冒闷,言语謇涩,四肢拘急,口眼喎斜。 | 
| 用法用量 | 
每服7丸,以豆淋酒送下,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六十九 | 
 
 
《圣惠》卷九十二丹砂丸
| 别名 | 
朱砂丹 | 
| 制法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大便不通,心神烦热,卧忽多惊、腹胁满闷。 | 
| 用法用量 | 
朱砂丹(《永乐大典》卷一○三三引《医方妙选》)。 | 
| 摘录 | 
《圣惠》卷九十二 | 
 
 
《圣惠》卷八十丹砂丸
| 制法 | 
上药捣光明砂并矾,纳瓷瓶子中,封闭了,于甑上每日两度蒸,半月取出,和前金箔细研,以粟米软饭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产后血邪攻心,迷闷,气不足,脏腑虚弱,令人如癫邪,恒惊怕,或啼或笑,或惊或恐,言无准凭,状如鬼魅。 | 
| 用法用量 | 
每服7丸,以麦门冬汤送下,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八十 | 
 
 
《圣惠》卷七十八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细未,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产后脏虚,心神惊悸,或时烦闷,志意不安。 |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以金银汤送下,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七十八 | 
 
 
《圣济总录》卷一六九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细末,再同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镇心。主小儿惊热,涎化热。 |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薄荷汤化下。加至2丸。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 
 
 
《博济》卷四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菘菜子大。 | 
| 功能主治 | 
消除积滞,化胃久状积聚。主 | 
| 用法用量 | 
每服3-5丸,小儿1丸,酒食所伤,盐汤送下,温水亦可;小儿疳气,肚胀腹聚,米饮送下。 | 
| 摘录 | 
《博济》卷四 | 
 
 
《外台》卷十三引《删繁方丹砂丸
| 别名 | 
朱砂丸 | 
| 制法 | 
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 
| 功能主治 | 
五尸蛊疰,中恶客忤,心腹刺痛。 | 
| 用法用量 | 
朱砂丸(《圣惠》卷五十六)。《圣惠》有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 
| 注意 | 
忌生血物、猪肉、生葱。 | 
| 摘录 | 
《外台》卷十三引《删繁方 | 
 
 
《圣济总录》卷十七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合和再研令匀,用獖猪胆汁和研匀,以枣肉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风痰头目眩晕,心胸烦满,肢体怠倦。 | 
| 用法用量 | 
每服5-7丸,薄荷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十七 | 
 
 
《圣济总录》卷十六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更以丹砂为衣。 | 
| 功能主治 | 
诸风头痛,不可忍者。 | 
|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食后细嚼,薄荷茶送下。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十六 | 
 
 
《圣济总录》卷十五丹砂丸
| 制法 | 
上药,将4味为末,与别研13味和匀再罗,用猪血为丸,如樱桃大。 | 
| 功能主治 | 
五种风痫。 | 
| 用法用量 | 
每服2丸,发时及晚间温酒嚼下。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十五 | 
 
 
《圣济总录》卷六丹砂丸
| 制法 | 
上药各为末,先以酒2升,煎蛇末令浓,和前药,又以盐、米醋、白矾末合研匀,候色光白,入铫内煮令热,下丹砂同煎,结成砂子,研和前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中急风,昏乱不识人。 | 
|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热酒送下。汗出即愈。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六 | 
 
 
《伤寒总病论》卷五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温疟寒热相半者;兼治间日疟。 | 
| 用法用量 | 
每服20-30丸,煎竹叶汤送下。发前3服,中病则吐,或身习习麻木;未中病,加至40丸,间日发前如法服,中病即止。 | 
| 临床应用 | 
疟疾:已巳岁七月初十日,予得疟疾,连日发作,呻吟宛转一榻间,殆无生意,如是者已两间。平昔号为得效之药服之已遍,略无所知。教授庞国器出此方,且云:今公之病寒热交战者,盖阴阳之气不分也。庞安常有治疟疾寒热相半,所谓丹砂丸者,公所宜服也。其说适契予心,即合此药服之,二日而疾愈矣。 | 
| 摘录 | 
《伤寒总病论》卷五 | 
 
 
《活人书》卷十六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先用无油铫子,以文武火炒,下诸药末,令匀,如灰色,研如粉面,生姜自然汁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伤寒阴阳二毒相伏,危恶形证。 | 
|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龙脑、牛黄、生姜蜜水送下,压躁也;若阳毒,枣汤送下;阴毒,荏汤送下。 | 
| 摘录 | 
《活人书》卷十六 | 
 
 
《鸡峰》卷二十四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疒颓)气。 |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 | 
| 摘录 | 
《鸡峰》卷二十四 | 
 
 
《圣济总录》卷十七丹砂丸
| 制法 | 
上7味,除丹砂、腻粉外,捣罗为细末,入上2味和匀,用汤浸炊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风痰胸膈不利,呕逆头眩。 |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十七 | 
 
 
《圣济总录》卷一五○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入丹砂、雄黄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妇人心气不足,被风所乘,惊悸不己。 |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温水送下,1日2次。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五○ | 
 
 
《圣济总录》卷五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肝脏中风,手足麻痹,筋脉拘挛。 | 
|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1日3次。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五 | 
 
 
《圣济总录》卷一七三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黄米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五疳八痢。 | 
| 用法用量 | 
每服3-5丸,空心米饮送下。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七三 | 
 
 
《普济方》卷二三○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入研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虚劳骨热,四肢烦闷,及心躁虚汗。 |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 
| 注意 | 
忌苋菜。 | 
| 摘录 | 
《普济方》卷二三○ | 
 
 
《三因》卷十丹砂丸
| 别名 | 
雄砂丸、雄朱丸 | 
| 制法 | 
上为末,糯米饭为丸,如鸡头子大。 | 
| 功能主治 | 
解诸中毒。主蛊毒从酒食中着者;及蛇蝎所螫。 | 
| 用法用量 | 
雄砂丸(《普济方》卷二五二)、雄朱丸(《岭南卫生方》卷中)。 | 
| 摘录 | 
《三因》卷十 | 
 
 
《圣济总录》卷一七四丹砂丸
| 制法 | 
上5味,捣罗4味为末,入丹砂研令匀,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中风,口眼牵急。 | 
| 用法用量 | 
1岁儿服1丸,薄荷汤送下。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 
 
 
《圣济总录》卷一七七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用獖猪胆汁拌和,饭甑上蒸一次,候冷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骨热,15岁以下骨蒸热劳,遍身如火,日渐黄瘦,夜卧多汗,咳嗽烦渴。 | 
|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用桃仁、乌梅煎汤送下,1日3次。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细末,用烧饭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一切痢疾。 | 
| 用法用量 | 
每服2丸,血痢,煎黄芩汤送下,白痢,煎附子汤送下;疳痢,蛤粉汤送下。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 
 
 
《鸡峰》卷九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积聚积冷,作痛不止。 | 
|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生姜汤送下;白汤亦得。 | 
| 摘录 | 
《鸡峰》卷九 | 
 
 
《圣惠》卷二十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入研了药,更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风虚惊悸,心神烦闷,睡卧不安。 |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以荆芥汤送下,不拘时候。 | 
| 注意 | 
忌生血等。 | 
| 摘录 | 
《圣惠》卷二十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和匀,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反胃吐食,日久不止,大肠结燥。 |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日午、卧时用温酒送下;米饮亦得。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丹砂丸
| 制法 | 
上药各为极细末,再合研匀,用糯米粥为丸,如鸡头子大。 | 
| 功能主治 | 
疟疾寒热。 | 
| 用法用量 | 
每服半丸,细嚼,新汲水送下。取吐即愈。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丹砂丸
| 制法 | 
上药除研者外,捣罗为末,入研者药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伏梁气,胸不痞痛,小便赤涩,及惊悸不安,夜多梦寐。 | 
| 用法用量 | 
《普济方》有木香,无金牙。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 
 
 
《圣济总录》卷一四六丹砂丸
| 制法 | 
巴豆并豉为细末,入前3味,炼蜜为丸,如胡豆大,瓷瓶密收。 | 
| 功能主治 | 
解药毒、蛊毒。主 | 
| 用法用量 | 
每服2丸,暖蜜酒送下。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四六 |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丹砂丸
| 别名 | 
朱砂丸 | 
| 制法 | 
上6味,将3味捣罗为未,与别研3味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尸注、鬼注、变动多端。 | 
| 用法用量 | 
朱砂丸(《普济方》卷二三七)。 | 
| 摘录 |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一○○ |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以狗胆汁和,作49丸。 | 
| 功能主治 | 
妇人月水不通,肢节烦痛,寒热往来,腹胁结块,攻刺疼痛,日渐羸瘦,欲变成劳;及产后血露不快,腹内疼痛。 | 
| 用法用量 | 
《鸡峰》有巴豆三个;《普济方》有硼砂;无硇砂。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丹砂丸
| 制法 | 
上6味,以菖蒲、漏芦捣罗为末,与余4味入乳钵同研匀,再罗,粟米饭为丸,如麻子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一切无辜黄瘦,腹痛疳痢,或有虫冷热。 | 
| 用法用量 | 
每服2丸,米饮化下,空心、午后各1服。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 
 
 
《圣济总录》卷一六九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细末,炼蜜和为剂。 | 
| 功能主治 | 
利膈坠痰涎。主小儿惊热。 | 
| 用法用量 | 
每服旋丸小豆大,薄荷汤化下。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 
 
 
《圣济总录》卷一七○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用白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 
| 功能主治 | 
退壮热,止涎嗽,利咽膈。主小儿惊悸,眠睡不稳。 | 
| 用法用量 | 
3岁儿服10-15丸,用竹叶、乳香汤送下,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七○ | 
 
 
《圣惠》卷二十三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入研了药,更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中风,手足不遂,言语謇涩,缓纵不仁,肢节疼痛。 | 
|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 
| 摘录 | 
《圣惠》卷二十三 |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丹砂丸
| 制法 | 
巴豆7粒,去心皮,别研出油后,入诸药末,研令极匀,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 
| 功能主治 | 
中恶霍乱垂死。 | 
|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米饮送下。若下利未止,加3-5丸,与少冷粥食之即定。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丹砂丸
| 制法 | 
上6味,捣研5味为末,用阿魏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安心脏。主山岚瘴气。 | 
| 用法用量 | 
如常服,每次7丸,空心温酒嚼下;遇患者,每次10丸,空心桃仁汤嚼下,槟榔汤亦得。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 
 
 
《圣济总录》卷一六七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粳米饭为丸,如麻子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脐风撮口。 | 
|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荆芥汤送下,空心、午后各1次。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六七 | 
 
 
《圣济总录》卷一六八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风热多惊。 | 
|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煎竹叶汤化下。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 
 
 
《圣济总录》卷三十六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细末,取5月5日午时粽子尖3-7枚,与药同研,于北斗下露1宿,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肺疟,心寒热,善惊。 |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未发前热水送下;将1丸以绯帛裹,安耳内,男左女右。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丹砂丸
| 制法 | 
端午日用乳钵先将绿豆为细末,次入砒霜、丹砂,研1000遍,用稀米粥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 | 
| 功能主治 | 
疟母。 |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未发前、五更时井华水送下,少顷方可食。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分作49丸。 | 
| 功能主治 | 
鬼疟。 |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如脾寒,取东南枝上桃心7枚,柳心7枚,煎汤放冷送下;寻常疟发时,新汲水送下。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 
 
 
《圣济总录》卷一七一丹砂丸
| 制法 | 
上为细末,以水浸寒食蒸饼为丸,如莱菔子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风痫搐溺,及天钓惊风。 |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浓煎荆芥汤送下。以衣被盖少时,出汗即愈。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 
 
 
治蛊毒从酒食中着者方。端午日合。
辰砂(别研) 雄黄(别研,水飞) 赤脚蜈蚣 续随子(各一两) 麝香(一分)
上为末,糯米饮为丸,如鸡头大。若觉中毒,即以酒下一丸;蛇蝎所螫,醋磨涂之。
凡例凡诸蛊,多皆是假毒药以投之。知时,宜煮大豆、甘草、荠 汁饮之,通除诸药毒。
 
消除积滞,化胃久伏积聚。
巴豆(一分,去皮,以米醋煮一二十沸,却入新水内,洗七遍,净,去膜并心,及乳钵内,一向,研如粉,出油) 豆蔻(四个,为末) 木香 朱砂(研细,各一分)
上同研,令细,以面糊和为丸如菘菜子大,每服三五丸,小儿一丸,酒食所伤,盐汤下,温水亦可。小儿疳气,肚胀,腹聚,米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