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伤寒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功能主治 养血通络,散寒降逆。主素体血虚,内有久寒,又复外受寒邪,手足厥逆,舌谈苔白,脉细欲绝,或兼见头顶痛,干呕、吐涎者。
用法用量 以水400毫升,清酒4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摘录 《伤寒论》

《备急千金要方》霍乱第六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治多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方
生姜(五两) 当归 芍药 细辛 桂心(各三两) 甘草 通草(各二两) 吴茱萸(二升)大 ?
上九味 咀,以水六升,酒六升合煮,取五升,分五服。旧方用枣三十枚,今以霍乱病法多痞,故除之,如退枣入葛根二两佳。霍乱,四逆加半夏一合,附子小者一枚。若恶寒乃与大附子。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八卷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于前汤内加吴茱萸半斤,生姜三两。,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分温五服。
【注】凡厥阴病则脉微而厥,以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阳生,若受其邪,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脉微而厥也。然厥阴之脏,相火游行其间,经虽受寒,而脏不即寒,故先厥者后必发热。所以伤寒初起,见其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不得遽认为虚寒而用姜,附也。此方取桂枝汤,君以当归者,厥阴主肝为血室也。佐细辛味极辛,能达三阴,外温经而内温脏。通草其性极通,善开关节,内通窍而外通营。倍加大枣,即建中加饴用甘之法。减去生姜,恐辛过甚而迅散也。肝之志苦急,肝之神欲散,甘辛并举,则志遂而神悦,未有厥阴神志遂悦,而脉微不出,手足不温者也。不须参,苓之补,不用姜,附之峻,此厥阴厥逆与太少不同治也。若其人内有久寒,非辛温之品所能兼治,则加吴茱萸,生姜之辛热,更用酒煎,佐细辛直通厥阴之脏,迅散内外之寒,是又救厥阴内外两伤于寒之法也。


《删补名医方论》卷(八)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于前汤内加吴茱萸半斤,生姜三两。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分温五服。
【注】凡厥阴病则脉微而厥,以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阳生,若受其邪,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脉微而厥也,然厥阴之脏,相火游行其间,经虽受寒,而脏不即寒,故先厥者后必发热。所以伤寒初起,见其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不得遽认为虚寒而用姜、附也。此方取桂枝汤,君以当归者,厥阴主肝为血室也。佐细辛味极辛,能达三阴,外温经而内温脏。通草其性极通,善开关节,内通窍而外通营。倍加大枣,即建中加饴用甘之法。减去生姜,恐辛过甚而迅散也。肝之志苦急,肝之神欲散,甘辛并举,则志遂而神悦,未有厥阴神志遂悦,而脉微不出,手足不温者也。不须参、苓之补,不用姜、附之峻,此厥阴厥逆与太少不同治也。若其人内有久寒,非辛温之品所能兼治,则加吴茱萸、生姜之辛热,更用酒煎,佐细辛直通厥阴之脏,迅散内外之寒,是又救厥阴内外两伤于寒之法也。


《医方考》伤寒门第二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去土) 芍药(炒) 桂枝(各三两) 细辛(去土) 甘草(炙) 通草(各二两) 大枣(廿五枚) 吴茱萸(三钱,泡) 生姜(六钱)
论曰∶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此承上文言,虽有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证候,若其人内有久寒,则加吴茱萸、生姜以散久寒而行阳气。曰久寒者,陈久之寒,非时下直中之寒也明矣。


《退思集类方歌注》四逆汤类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治证同当归四逆汤。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此。
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二升,生姜半斤,以水六升,清酒六升,煮取五升,去滓,分温五服。
逆乃太
通阴阳
汤全从
茱萸生
归四逆汤
者,阴血


《伤寒括要》厥阴篇凡六方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 甘草 通草 芍药 桂枝 细辛 生姜 大枣 吴茱萸
主内有久寒.厥寒.脉细欲绝者. 症虽同上.但久寒之人.阳气益弱.非生姜茱萸.
不能充温于四末.然不用四逆汤.何也为手足厥寒邪犹浅也.按仲景凡言四逆者.乃四肢逆冷之省文也谓也.其邪为浅.仲景下字不苟.须合而玩之.则轻重浅深.一览了然矣.或曰四肢厥逆.或但曰四逆.皆轻症也.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厥阴肝脏本病方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若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而平日旧有久寒者,于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以温内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