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华方赤石脂汤
| 功能主治 | 
温阳益气,涩肠止泻。主肝肾阳气虚弱,运化失职。 |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 摘录 | 
姜春华方 | 
 
 
《外台》卷二十五引《删繁方》赤石脂汤
| 制法 | 
上切。 | 
| 功能主治 | 
下焦热或下痢脓血。 | 
| 用法用量 | 
以水1斗2升煮米熟,去滓,取7升,下诸药,煮取5合服之。 | 
| 注意 | 
忌桃、李、雀肉。 | 
| 摘录 | 
《外台》卷二十五引《删繁方》 | 
 
 
《外台》卷二引《肘后方》赤石脂汤
| 功能主治 | 
伤寒若下脓血者。 | 
| 用法用量 | 
以水5升,煮取3升,去滓,温分3服。 后脐下痛者,加当归1两,芍药2两,用水6升煮。 | 
| 注意 | 
忌猪肉。 | 
| 摘录 | 
《外台》卷二引《肘后方》 |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赤石脂汤
| 制法 | 
上锉,如麻豆大。 | 
| 功能主治 | 
脓血痢,后重里急,日夜频并。 | 
|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 
 
 
《普济方》卷一四三引《肘后方》赤石脂汤
| 制法 | 
上锉,如麻豆大。 | 
| 功能主治 | 
伤寒下痢脓血,腹痛不止。 | 
|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以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 | 
| 摘录 | 
《普济方》卷一四三引《肘后方》 | 
 
 
方出《圣惠》卷五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二一一赤石脂汤
| 制法 | 
上为细散。 | 
| 功能主治 | 
久痢,食不消化,脐腹疼痛。 |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 
| 摘录 | 
方出《圣惠》卷五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二一一 |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赤石脂汤
| 制法 | 
上为粗末。 | 
| 功能主治 | 
小儿卒下热痢。 | 
| 用法用量 | 
1-2岁儿每服半钱匕,加大枣1个(擘破),水7分,煎至4分,去滓,分2次温服,空心、午后各1次。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赤石脂汤
| 制法 | 
上为粗末。 | 
| 功能主治 | 
产后血痢,赤白兼下血。 | 
|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匕,水1盏,加薤白3寸(切),同煎7分,去滓,食前温服。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 
 
 
《鬼遗》卷四赤石脂汤
| 制法 | 
上切。 | 
| 功能主治 | 
痈疽冷下。 | 
| 用法用量 | 
以水8升,煮取2升半,去滓,分温3服,如人行十里,进一服。 | 
| 摘录 | 
《鬼遗》卷四 | 
 
 
《千金》卷二十赤石脂汤
| 制法 | 
上(口父)咀。 | 
| 功能主治 | 
下焦热或下痢脓血,烦闷恍惚。霍乱,下焦热结,或痢下脓血烦痛。 | 
| 用法用量 | 
以水1斗,煮米取熟,去米下药,煮取2升半,分为3服。 | 
| 各家论述 | 
《千金方衍义》:热传少阴例中,下痢便脓血,及腹痛小便不利,用桃花汤。此以烦闷恍惚,故加乌梅下气除烦满,栀子除胃中热气,白术除热消食,升麻引清气上升,以佐石脂固脱、干姜导热、粳米安胃。 | 
| 摘录 | 
《千金》卷二十 | 
 
 
治下焦热或下痢脓血,烦闷恍惚方。
赤石脂(八两) 乌梅(二十枚) 栀子(十四枚) 廪米(一升) 白术 升麻(各三两) 干姜(二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米,取熟去米下药,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