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沉香散
| 制法 | 
上药捣细罗为散。 | 
| 功能主治 | 
主膏淋,脐下妨闷,不得快利。 | 
| 用法用量 | 
每于空腹时以清粥饮调下6克。 | 
| 摘录 |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沉香散
| 制法 | 
上药捣细罗为敞。 | 
| 功能主治 | 
主冷淋。脐下妨闷,小便疼不可忍。 | 
| 用法用量 | 
每于空腹时煎大麦饮凋下6克。以通利为度。 | 
| 摘录 |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沉香散
| 制法 | 
上药为末。 | 
| 功能主治 | 
理气宽中,通噎进食。主五噎五膈。胸中久寒,诸气结聚,呕逆噎塞,食饮不化,结气不消。 | 
| 用法用量 |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05毫升,空腹时温服。 | 
| 备注 | 
方中原无沉香,疑脱,现据《古今医统》卷二十七补。 | 
| 摘录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末。 | 
| 功能主治 | 
主气淋。因五内郁结,气不得舒,阴滞于阳,而致壅闭,小腹胀满,小便不通,大便分泄,小便方利。 | 
| 用法用量 | 
每服6克,空腹时煎大麦饮调下。 | 
| 摘录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 | 
 
 
《魏氏家藏方》卷九沉香散
| 别名 | 
沉香饮(《世医得效方》卷六)。 | 
| 制法 | 
上药哎咀。 | 
| 功能主治 | 
主气滞腹中,胀满喘急,眠睡不得。 | 
| 用法用量 | 
每服6克,用冰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服,不拘时候。 | 
| 摘录 | 
《魏氏家藏方》卷九 | 
 
 
《圣惠》卷六十四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粗散。 | 
| 功能主治 | 
毒肿入腹,心闷腹胀,不欲饮食。 | 
|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 
| 摘录 | 
《圣惠》卷六十四 | 
 
 
《普济方》卷二○四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末。 | 
| 功能主治 | 
膈气。 |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加盐少许,以沸汤调下。 | 
| 摘录 | 
《普济方》卷二○四 | 
 
 
《卫生总微》卷二十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粗散。 | 
| 功能主治 | 
痈疖。 | 
|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水1小盏,加麝香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 | 
| 摘录 | 
《卫生总微》卷二十 | 
 
 
《圣惠》卷四十四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粗散。 | 
| 功能主治 | 
阴肿不消,发歇疼痛。 | 
|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 
| 摘录 | 
《圣惠》卷四十四 | 
 
 
《圣惠》卷四十五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散。 | 
| 功能主治 | 
脚气冲心,烦闷喘促,脚膝酸痛,神思昏愦。 | 
|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五 | 
 
 
《圣惠》卷四十五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散。 | 
| 功能主治 | 
脚气,春夏防发。或肝肾风虚,脾气乏弱,但觉昏闷,不欲饮食。 | 
|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 
|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五 | 
 
 
《圣惠》卷五十八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散。 | 
| 功能主治 | 
冷淋,脐下妨闷,小便疼不可忍。 |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食前煎大麦饮调下。以通利为度。 | 
| 摘录 | 
《圣惠》卷五十八 | 
 
 
《博济》卷二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末。 | 
| 功能主治 | 
进食和气;通关利膈气。主脾元气不和,中焦痞闷,气滞噎塞,小便不利。 | 
| 用法用量 | 
每服1大钱,水1盏,煎至7分,不拘时候温服。 | 
| 摘录 | 
《博济》卷二 | 
 
 
《圣惠》卷五十八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散。 | 
| 功能主治 | 
膏淋,脐下妨闷,不得快利。 |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食前以清粥饮调下。 | 
| 摘录 | 
《圣惠》卷五十八 | 
 
 
《圣惠》卷六十一沉香散
| 别名 | 
沉香汤 | 
| 制法 | 
上为散。 | 
| 功能主治 | 
石痈。 | 
| 用法用量 | 
沉香汤(《圣济总录》一二八)。 | 
| 摘录 | 
《圣惠》卷六十一 | 
 
 
《圣惠》卷六十二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散。 | 
| 功能主治 | 
发背,肿如杏,或如鸡子者。 | 
|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 
| 摘录 | 
《圣惠》卷六十二 | 
 
 
《普济方》卷一七七沉香散
| 功能主治 | 
调心气,止渴生津,醒酒。主 | 
|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盖半,煎至7分,去滓,空心大口服,1日2-3次。 | 
| 摘录 | 
《普济方》卷一七七 | 
 
 
《圣惠》卷六十二沉香散
| 别名 | 
沉香汤 | 
| 制法 | 
上为粗散。 | 
| 功能主治 | 
发脑,疮肿焮赤疼痛,烦躁。 | 
| 用法用量 | 
沉香汤(《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 
| 摘录 | 
《圣惠》卷六十二 |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末。 | 
| 功能主治 | 
妊娠内积冷气,腹中切痛。 |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匕,以温酒调下,热汤亦得,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 
 
 
《圣惠》卷六十六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粗散,加麝香研匀。 | 
| 功能主治 | 
瘰疬寒热,结肿疼痛,心胸壅滞。 | 
|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每日3-4次。 | 
| 摘录 | 
《圣惠》卷六十六 | 
 
 
《圣惠》卷四十三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散。 | 
| 功能主治 | 
中恶心痛不可忍。 | 
|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5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三 | 
 
 
《博济》卷一沉香散
| 别名 | 
沉香汤 | 
| 制法 | 
上为末。 | 
| 功能主治 | 
散滞气。主五劳七伤,寒热无力,小便黄赤,吃食无味,心多惊悸,骨节酸疼,心胸痞闷,两胁疼痛。 | 
| 用法用量 | 
沉香汤(《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 
| 摘录 | 
《博济》卷一 | 
 
 
《普济方》卷二十九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末。 | 
| 功能主治 | 
治肾脏,益元气,养精神。主 | 
| 用法用量 | 
本方名沉香散,但方中无沉香,疑脱。 | 
| 摘录 | 
《普济方》卷二十九 |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沉香散
| 别名 | 
沉香汤 | 
| 制法 | 
上为散。 | 
| 功能主治 | 
脾脏虚冷,不思饮食,及冷气攻,腹胁疼痛,四肢少力,口吐酸水,吃食无味。 | 
| 用法用量 | 
沉香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 
| 摘录 |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散。 | 
| 功能主治 | 
心气虚弱,惊悸,夜卧不宁。 | 
|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匕,食后以生姜汤调下,日2夜1。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 
 
 
《医方类聚》卷一五七引《经验秘方》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末。 | 
| 功能主治 | 
沉寒痼冷,奔豚,小肠疼痛,阴核偏大,久不愈。 | 
|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空心、食前以温酒、盐汤任调下。 | 
| 摘录 | 
《医方类聚》卷一五七引《经验秘方》 | 
 
 
《普济方》卷一八○引《郑氏家传渴浊方》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末。 | 
| 功能主治 | 
三消。上盛下虚,诸药不效。 | 
| 用法用量 | 
每服方寸匕,以姜汤调服,1日2次。 | 
| 摘录 | 
《普济方》卷一八○引《郑氏家传渴浊方》 | 
 
 
《普济方》卷三四九引《便产须知》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末。 | 
| 功能主治 | 
产后血未尽,分入四肢浮肿,腹胀气急。 |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以血去肿消为效。 | 
| 摘录 | 
《普济方》卷三四九引《便产须知》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散。 | 
| 功能主治 | 
胃热肠寒,食已善饥,小腹痛胀。 | 
|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匕,加盐少许,以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 
 
 
《鸡峰》卷十二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末。 | 
| 功能主治 | 
寒疝,小腹坚满,攻作不定,时发疼痛;肾虚受邪肿胀;及脏寒气弱,脐常痛。 | 
|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半,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个,盐少许,煎至7分,空心服。 | 
| 摘录 | 
《鸡峰》卷十二 | 
 
 
《圣惠》卷四十五沉香散
| 拼音 | 
chenxiangsan | 
| 制法 | 
上为粗散。 | 
| 功能主治 | 
脚气疼痛,皮肤不仁,心胸顿壅,不能下食。 | 
|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 
|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五 | 
 
 
《鸡峰》卷十八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末。 | 
| 功能主治 | 
冷淋脐下痛,小腹妨闷。 | 
|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食前煎大麦饮调下。1日2-3次。 | 
| 摘录 | 
《鸡峰》卷十八 | 
 
 
《圣惠》卷十四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粗散。 | 
| 功能主治 | 
伤寒后脚气冲心,烦闷气促,脚膝酸困,昏沉不利。 | 
|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 
| 摘录 | 
《圣惠》卷十四 | 
 
 
《圣惠》卷十四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散。 | 
| 功能主治 | 
伤寒后,腰间气滞,流注脚膝疼痛。 |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食前以葱白汤调下。 | 
| 摘录 | 
《圣惠》卷十四 | 
 
 
《圣惠》卷七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散。 | 
| 功能主治 | 
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四肢逆冷,不思饮食。 | 
|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不拘时候,以热酒调下。 | 
| 摘录 | 
《圣惠》卷七 | 
 
 
《名家方选》沉香散
| 功能主治 | 
脚气,气急毒攻者。 | 
| 用法用量 | 
水煎,去滓,纳槟榔、盐搅调,分温服。 | 
| 摘录 | 
《名家方选》 | 
 
 
《圣惠》卷二十八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散。 | 
| 功能主治 | 
虚劳,心腹痛,小腹滞闷。 |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食前以热酒调下。 | 
| 摘录 | 
《圣惠》卷二十八 | 
 
 
《圣惠》卷二十七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粗散。 | 
| 功能主治 | 
风劳,气攻四肢拘急,背膊常痛,肌体萎弱,不欲饮食。 | 
|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 
| 摘录 | 
《圣惠》卷二十七 | 
 
 
《圣惠》卷七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散。 | 
| 功能主治 | 
肾脏冷气,卒攻脐腹,疼痛不可忍,手足逆冷。 |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七 | 
 
 
《普济方》卷二八九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末。 | 
| 功能主治 | 
内消毒气。主发背,燥渴疼痛。 |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以温水调下,1日2-3次,不拘时候。 | 
| 摘录 | 
《普济方》卷二八九 |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家宝》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末。 | 
| 功能主治 | 
补虚调胃,进饮食。主霍乱吐泻。 | 
| 用法用量 | 
婴孺每服1字,2-3岁每服半钱,5-7岁每服1钱,以紫苏、木瓜汤调下,日3次。 | 
| 摘录 |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家宝》 | 
 
 
《活人心统》卷下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末。 | 
| 功能主治 | 
胃冷久呃。 | 
| 用法用量 | 
每服5-7分,以柿蒂汤送下。 | 
| 摘录 | 
《活人心统》卷下 | 
 
 
《魏氏家藏方》卷二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末。 | 
| 功能主治 | 
冷气攻注,心腹胀满疼痛,吞酸膈痞,气促壅逆,不纳饮食。 |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紫苏7叶,同煎至7分,去滓,加盐少许,空心食前服;中酒呕吐,加盐点或酒调下亦得。 | 
| 摘录 | 
《魏氏家藏方》卷二 | 
 
 
《圣惠》卷二十八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粗散。 | 
| 功能主治 | 
气劳,心腹满闷,身体羸瘦,脚膝微肿,不能饮食。 | 
|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二十八 | 
 
 
《圣惠》卷七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散。 | 
| 功能主治 | 
肾脏风冷气,腰脊相引痛,脚膝疼痹,体虚无力。 | 
|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 
| 摘录 | 
《圣惠》卷七 | 
 
 
《圣惠》卷七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粗散。 | 
| 功能主治 | 
肾脏虚冷,气攻腹胁疼痛,或多呕吐,不思饮食,两胁胀满,四肢羸瘦。 | 
|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七 | 
 
 
《圣惠》卷五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粗散。 | 
| 功能主治 | 
脾胃气虚弱,不能饮食,食饮即吐,心腹时痛。 | 
|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五 | 
 
 
《鸡峰》卷二十一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末。 | 
| 功能主治 | 
老人久患冷牙疼不可忍者。 | 
| 用法用量 | 
每用1钱,白汤温服,冷即吐了。 | 
| 摘录 | 
《鸡峰》卷二十一 | 
 
 
《圣惠》卷七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散。 | 
| 功能主治 | 
膀胱虚,冷气攻腰间,及腹胁疼痛。 |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食前以生姜热酒调下。 | 
| 摘录 | 
《圣惠》卷七 | 
 
 
《圣惠》卷七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散。 | 
| 功能主治 | 
盲肠气疼痛。 |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七 | 
 
 
《鸡峰》卷二十一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末。 | 
| 功能主治 | 
牙风肿痛。 | 
| 用法用量 | 
揩疼处。 | 
| 摘录 | 
《鸡峰》卷二十一 | 
 
 
《普济方》卷五十八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散。 | 
| 功能主治 | 
口臭。 | 
| 用法用量 | 
每日早取柳枝,咬枝头令软,摭药揩齿,暖水漱,复以绵揩之令净。 | 
| 摘录 | 
《普济方》卷五十八 | 
 
 
《圣惠》卷三十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散。 | 
| 功能主治 | 
虚劳少气无力。 | 
|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三十 | 
 
 
《圣惠》卷四十五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粗散。 | 
| 功能主治 | 
脚气,心腹胀满,四肢壅闷,不思饮食。 | 
|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五 | 
 
 
《传信适用方》卷一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末。 | 
| 功能主治 | 
定喘止嗽。主 |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加生姜3片,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通口服。 气虚人,桑白皮减半。 | 
| 摘录 | 
《传信适用方》卷一 | 
 
 
《普济方》卷三九五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末。 | 
| 功能主治 | 
小儿吐泻,不患乳食,腹满。 | 
| 用法用量 | 
3岁每服半钱,食前以紫苏、木瓜汤调下。 | 
| 摘录 | 
《普济方》卷三九五 | 
 
 
《御药院方》卷九沉香散
| 别名 | 
沉醉香散、沉香白牙散 | 
| 制法 | 
上为细末。 | 
| 功能主治 | 
揩齿莹净令白。主口臭。 | 
| 用法用量 | 
沉醉香散(《普济方》卷七十)、沉香白牙散(《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 | 
| 摘录 | 
《御药院方》卷九 | 
 
 
《圣惠》卷六十一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粗散。 | 
| 功能主治 | 
痈脓溃已绝,肌肉内虚,尚有余热。 | 
|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2-7片,小麦50粒,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 
| 摘录 | 
《圣惠》卷六十一 | 
 
 
《博济》卷一沉香散
| 制法 | 
上生杵为末。 | 
| 功能主治 | 
正气补元。主伤寒,呕,结痞,心胸真气虚弱,脉息沉细者。 | 
|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夺命沉香散”。 | 
| 摘录 | 
《博济》卷一 | 
 
 
《圣济总录》卷一二○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散。 | 
| 功能主治 | 
风疳龈肿,牙齿浮动。 | 
| 用法用量 | 
每用1钱匕,敷齿根;或以绵裹,如弹子大,含化咽津。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二○ | 
 
 
《圣惠》卷四沉香散
| 别名 | 
沉香汤 | 
| 制法 | 
上为散。 | 
| 功能主治 | 
小肠虚冷,脐下急痛,小便滑数。 | 
| 用法用量 | 
沉香汤(《圣 济总录》卷四十三)。 | 
| 摘录 | 
《圣惠》卷四 | 
 
 
《医碥》卷七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末。 | 
| 功能主治 | 
冷淋。 |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以大麦汤调服,以利为度。 | 
| 摘录 | 
《医碥》卷七 | 
 
 
《圣惠》卷三十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散。 | 
| 功能主治 | 
虚穷上气,脾胃气弱,胸膈多痰,食饮无味,神思昏闷,肢节烦疼,体虚乏力。 | 
|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三十 | 
 
 
《疡科纲要》卷下沉香散
| 制法 | 
上药各为细末,和匀。 | 
| 功能主治 | 
停寒积饮,肝胃气痛,痞结胀满,呕逆酸水,痰涎诸证;及寒中霍乱,上吐下泻,心腹绞痛,厥逆,脉微欲绝者。 | 
| 用法用量 | 
每服1-2钱,以开水调吞。 | 
| 摘录 | 
《疡科纲要》卷下 |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极细末。 | 
| 功能主治 | 
消水止痛,镇咳去痰。主咳嗽气逆,胸胁刺痛,呼吸气促,肋部蓄水,背寒胸满,大便泄泻,小便不利,腹胀肢肿,夜不能卧,痰饮湿盛,脾不行水,遍身浮肿。 |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饭前以黄酒冲服。服后3小时微汗为宜。 | 
| 注意 | 
忌烟、酒、腥辣。 | 
| 摘录 |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 
 
 
《杨氏家藏方》卷五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末。 | 
| 功能主治 | 
御邪正气,调中进食,辟雾露岚湿之气。主中脘气塞,元脏虚冷,胸膈痞闷,脐腹(疒丂)痛,气噎不快,绕脐虚鸣,呕吐酸水,泄利虚滑,心痛气刺,气促逆冷,倦怠少力,不美饮食,口苦舌涩,呕逆恶心,噫气吞酸,胁助疼痛,喘满气逆,小便频数,及妇人脾血冷气,发作不常,及中恶腹痛,蛊毒疰忤。 | 
|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1枚,同煎至7分,加盐少许,空心热服,或以热酒调下。 | 
| 摘录 | 
《杨氏家藏方》卷五 | 
 
 
《圣惠》卷四十三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粗散。 | 
| 功能主治 | 
九种心痛,面色青,心腹妨闷,四肢不和。 | 
|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7寸,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三 | 
 
 
《魏氏家藏方》卷二沉香散
| 制法 | 
上锉,慢火炒令黄色,为细末。 | 
| 功能主治 | 
膀胱肾气,小肠疼痛不可忍者。 |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食前炒葱、酒调下。 | 
| 摘录 | 
《魏氏家藏方》卷二 | 
 
 
《三因》卷八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末。 | 
| 功能主治 | 
宽气通噎,宽中进食。主五噎五膈,胸中久寒,诸气结聚,呕逆噎塞,食饮不化,结气不消。 | 
| 用法用量 | 
本方名沉香散,但方中无沉香,疑脱;《医统》有沉香。 | 
| 摘录 | 
《三因》卷八 | 
 
 
《瑞竹堂方》卷四沉香散
| 功能主治 | 
妇人一切血气刺痛,不可忍者,及男子冷气痛。 | 
|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每服1钱,水3盏,银石器内文武火煎数沸;加全陈皮1个,又煎10沸;加好醋1盏,又煎10数沸;加乳香、没药如皂角子大1块,同煎至1盏,去滓,通口服,不拘时候。 | 
| 摘录 | 
《瑞竹堂方》卷四 |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沉香散
| 制法 | 
先将前十味为散,次入莱菔子膏拌,再罗令匀。 | 
| 功能主治 | 
脚气疼痛不仁,浸淫昏冒,乍发乍歇,食少无力,日渐羸瘦。 | 
|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匕至1钱半,空心、午时、夜卧各以温酒调下;生姜汤调亦得。若要通气,即用大蒜1枚、生姜半两、绿豆2合,以水4升,一处煮豆烂,取汁1升,多用2合,调下1钱半匕,其绿豆亦须食尽。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 
 
 
《圣惠》卷四十三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散。 | 
| 功能主治 | 
气胀,心腹满闷,胸胁痛,气壅不通。 | 
|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以生姜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三 |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散。 | 
| 功能主治 | 
匀气利膈。主妊娠腹满,不思饮食。 |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匕,加盐少许,食前以沸汤点服。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 
 
 
《直指小儿》卷二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末。 | 
| 功能主治 | 
生胃气,止吐泻。主小儿慢惊。 | 
| 用法用量 | 
每服1字,米饮调下。 | 
| 摘录 | 
《直指小儿》卷二 | 
 
 
《御药院方》卷三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粗末。 | 
| 功能主治 | 
气涩不通利,饮食不得息。 | 
|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稍热服。 | 
| 摘录 | 
《御药院方》卷三 | 
 
 
《三因》卷十二沉香散
| 制法 | 
上为细末。 | 
| 功能主治 | 
五内郁结,气不得舒,阴滞于阳,而致气淋壅闭,小腹胀满,使溺不通,大便分泄,小便方利。 | 
| 用法用量 | 
《丹溪心法附余》有木香、青皮各二钱五分。 | 
| 摘录 | 
《三因》卷十二 | 
 
 
治诸发肿毒入腹,心烦胀满,不进饮食。
沉香 木香 熏陆香 丁香 大黄(各一两) 麝香(少许)
上为 咀,入水煎温服。
 
治五噎五膈,胸中久寒,诸气结聚,呕逆噎塞,食饮不化,结气不消。常服宽气通噎,宽中进食。
白术 茯苓(各半两) 木通 当归 橘皮 青皮 大腹子 大腹皮 槟榔 芍药(各一两)甘草(炙,一两半 白芷(三两) 紫苏叶(四两) 枳壳(麸炒去瓤取,三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空腹温服。
 
治伤寒呕,结痞,心胸真气虚弱,脉息沉细,正气补元夺命。
沉香 舶上茴香 青橘皮(去皮) 荜澄茄 胡椒 川楝子 陈橘皮(去白,各一两。
上七味,同生杵为末,如患者。但得心头有气,未断亦服之,每服二钱,葱白三茎,各长一寸,擘破,入酒,并童子小便。各半盏,煎至六分,放温和滓服,患重者,不过三两服,气正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