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橘皮丸
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一陈橘皮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霍乱,脾胃虚冷气逆,呕吐不止。 | 
| 用法用量 | 本方荜茇用量,《普济方》引作“三两”。 | 
| 摘录 | 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一 |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陈橘皮丸
| 制法 | 上将前十四味为末,用阿魏煎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脾胃气虚弱,呕吐不食,腹中虚鸣。 |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米饮送下。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 
《圣惠》卷二十八陈橘皮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气劳,脾胃乏弱,饮食不消,四肢羸瘦。 |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生姜、大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二十八 | 
《圣惠》卷二十七陈橘皮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虚劳咳嗽,腹胁妨闷,大腹气滞,肢节烦疼。 |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粥饮送下。 | 
| 摘录 | 《圣惠》卷二十七 |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陈橘皮丸
| 制法 | 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虚劳上气喘促,坐卧不安。 |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生姜、大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 
《圣惠》卷八十九陈橘皮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瘿气,咽喉噎塞。 | 
| 用法用量 | 2-3岁儿以温水送下7丸;儿大者,绵裹1丸如皂荚子大,含咽津。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八十九 |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陈橘皮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虚劳坚癖,腹胀羸瘦,食久不消,面色萎黄,四肢少力。 |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温酒或米饮送下。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陈橘皮丸
| 制法 | 上为末,用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气痢年深不愈。 | 
| 用法用量 | 每服25丸,空心以温浆水送下,日午再服。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陈橘皮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涂酥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妊娠阻病,心中烦闷,头眩,恶闻食气,闻便呕吐,闷乱颠倒,四肢怠堕,不自胜举。 |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食前服。先服半夏汤2剂后,再服此方。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 
《圣惠》卷七十五陈橘皮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妊娠阻病,心胸气满,腹胁(疒丂)痛,腰重。 |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惠》卷七十五 | 
《圣惠》卷四十二陈橘皮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上气喘急,或心腹气滞,身面浮肿,吃食减少。 |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以温粥饮送下。 | 
|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二 | 
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见《普济方》卷二○四陈橘皮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五膈气,胸背俱闷,不下饮食。 |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 
| 摘录 | 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见《普济方》卷二○四 | 
《圣惠》卷九十二陈橘皮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 
| 功能主治 | 小儿内冷,大便青,不欲食,皆是胎寒。 | 
| 用法用量 | 3岁儿,每服7丸,以温粥饮送下,日3次。 | 
| 摘录 | 《圣惠》卷九十二 | 
《圣惠》卷三十陈橘皮丸
|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虚劳,心胸壅闷,喘促,大小便不利,四肢浮肿。 |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生姜、大枣汤送下。 | 
| 摘录 | 《圣惠》卷三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