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卷五引《广济方》常山散
| 制法 | 
上三味,捣筛为散。 | 
| 功能主治 | 
主疟疾。 | 
| 用法用量 | 
每服6克,加米15克,用井花水200毫升煎,去滓顿服,少间则吐,吐讫则愈。 | 
| 摘录 | 
《外台秘要)卷五引《广济方》 | 
 
 
《直指小儿》卷四常山散
| 制法 | 
上锉细。 | 
| 功能主治 | 
小儿发疟,痰壅烦闷。 | 
|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井水1小盏,煎至半,候冷,未发前与之。 | 
| 摘录 | 
《直指小儿》卷四 |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三十四常山散
| 制法 | 
上为细散。 | 
| 功能主治 | 
间日疟,发作无时,寒热不止。 | 
| 用法用量 | 
空腹以温水调2钱服。以微吐为度,未吐再服。 | 
| 摘录 |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二○○常山散
| 制法 | 
上锉。 | 
| 功能主治 | 
温疟。 | 
| 用法用量 | 
以浆水1大盏半,并冬瓜汁宿浸,欲发日五更初,以急火煎取1盏,去滓,分为2服,五更1服,取快吐3-5度;至发时又服,亦取吐3-5度。过时便得吃浆水粥补之。 | 
| 摘录 |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二○○ | 
 
 
《外台》卷五引《广济方》常山散
| 别名 | 
升麻常山汤 | 
| 制法 | 
上为散。 | 
| 功能主治 | 
疟疾。 | 
| 用法用量 | 
升麻常山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 
| 注意 | 
忌生葱、生菜及诸果子、生冷、油腻等物。 | 
| 摘录 | 
《外台》卷五引《广济方》 | 
 
 
《外台》卷五引《备急方》常山散
| 制法 | 
上为散。 | 
| 功能主治 | 
疟疾,连绵积日不愈。 | 
| 用法用量 | 
以竹叶煮饮取6-7合,饮及热用,调常山散3方寸匕,未发前1服。若愈停,不愈,临欲发又进2方寸匕。 | 
| 注意 | 
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 | 
| 摘录 | 
《外台》卷五引《备急方》 | 
 
 
《外台》卷五引《崔氏方》常山散
| 制法 | 
上为散。 | 
| 功能主治 | 
久疟。 | 
| 用法用量 | 
每服方寸匕,先发热,饮和服;若先寒,清酒和服之,时取未发前一食顷服。 | 
| 注意 | 
服药日唯须晚食,7日内慎如药法,忌生葱、生菜。 | 
| 摘录 | 
《外台》卷五引《崔氏方》 | 
 
 
《圣惠》卷五十六常山散
| 制法 | 
上为粗散。 | 
| 功能主治 | 
鬼疰。 | 
|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得大吐即效。 | 
| 摘录 | 
《圣惠》卷五十六 |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常山散
| 制法 | 
上为末,入白面糊和作饼子,油内煮焦黑为度,再研极细。 | 
| 功能主治 | 
诸疟,寒热往来,止而复发。 | 
| 用法用量 | 
每服半钱匕,夜半冷茶清调下。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常山散
| 制法 | 
上为散。 | 
| 功能主治 | 
疟病。头痛发热,身面黄色,小便不利。 |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匕,温水调下,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常山散
| 制法 | 
上为散。 | 
| 功能主治 | 
疟病。身黄发热,小便不利。 |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匕,温水调服,不拘时候。 |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 
 
 
常山(二两) 甘草(二两半)
上为细末。水煎,空心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