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 草豆蔻丸

草豆蔻丸

《内外伤辨》卷下草豆蔻丸

制法 上药研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主秋冬伤寒冷物,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白汤下。
摘录 《内外伤辨》卷下

《脾胃论》卷下草豆蔻丸

制法 上药十八味,同为细末,桃仁另研如泥,再同细末一处研均,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脾胃气虚,恶风怕寒,耳鸣,腰背疼痛,鼻息不通,不闻香臭,额寒脑痛,目眩,食入反出,心胃疼痛,咽膈不通,四肢厥逆,身体沉重,不能转侧,头项转动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白开水送下。
摘录 《脾胃论》卷下

《圣惠》卷二十八草豆蔻丸

制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脾胃气弱,痰饮不散,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姜、枣汤送下。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八

《片玉心书》卷五草豆蔻丸

制法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 小儿外感风寒,内伤冷物,胃气当心而痛,啼哭闷绝,手足冷,或吐或不吐,以热手按摩则止者。
用法用量 白汤送下。
摘录 《片玉心书》卷五

《丹溪治法心要》卷三草豆蔻丸

制法 生姜汁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 肥人胃脘当心痛,或痞气在中脘不散。
用法用量 每服60-70丸,白汤送下。
摘录 《丹溪治法心要》卷三

《圣惠》卷十八草豆蔻丸

制法 上为细末,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热病后,脾胃气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 《圣惠》卷十八

《圣惠》卷二十九草豆蔻丸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心腹痞满,胁下妨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四十八草豆蔻丸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七疝,四肢寒冷,脐下妨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热酒送下。
摘录 《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五十草豆蔻丸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五膈气,饮食难下,胸膈噎闷,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 不拘时候,含1丸咽津。
摘录 《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五十草豆蔻丸

制法 上为末,以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五膈气,脾胃久冷,呕吐酸水,脾腹(疒丂)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

《圣济总录》(人卫本)卷四十四草豆蔻丸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久虚,不下食,痰逆恶心;脾胃久冷,气攻心腹,肠鸣胀满。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豆蔻丸”。
摘录 《圣济总录》(人卫本)卷四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八草豆蔻丸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 心脾蕴热,随气上熏,发为口臭。
用法用量 每含化1丸,咽津液,日3丸。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

《内外伤辨》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 草豆蔻丸

治秋冬伤寒冷物,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
草豆蔻(面裹煨,去皮取仁) 枳实(麸炒黄色) 白术(以上各一两)大麦 (面炒黄色) 半夏(汤洗七次,日干) 黄芩(刮去皮,生) 神曲(炒黄色,以上各五钱)干生姜 橘皮 青皮(以上各二钱) 炒盐(五分)
上为极细末,汤侵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
如冬月用,别作一药,不用黄芩,岁火不及,又伤冷物,加以温剂,是其治也。然有热物伤者,从权以寒药治之,随时之宜,不可不知也。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心,腹痛门 >> 草豆蔻丸

草豆蔻(面包煨去油)一钱,陈皮六钱,泽泻,半夏各一钱,桃仁(去皮尖)七粒,麦芽(炒)二钱半,神曲(炒)、柴胡、姜黄各四钱,共为末,汤浸蒸饼为丸,白汤下。


《脾胃论》草豆蔻丸

治脾胃虚而心火乘之,不能滋荣上焦元气,遇冬肾与膀胱之寒水旺时,子能令母实,致肺金大肠相辅而来克心乘脾胃,此大复其仇也。经云∶大胜必大复。故皮毛血脉分肉之间,元气已绝于外,又大寒大燥二气并乘之,则苦恶风寒,耳鸣,及腰背相引胸中而痛,鼻息不通,不闻香臭,额寒脑痛,目时眩,目不欲开。腹中为寒水反乘,痰唾沃沫,食入反出,腹中常痛,及心胃痛,胁下急缩,有时而痛,腹不能努,大便多泻而少秘,下气不绝,或肠鸣,此脾胃虚之极也。胸中气乱,心烦不安,而为霍乱之渐。膈咽不通,噎塞,极则有声,喘喝闭塞。或日阳中,或暖房内稍缓,口吸风寒则复作。四肢厥逆,身体沉重,不能转侧,头不可以回顾,小便溲而时躁。此药主秋冬寒凉大复气之药也。
泽泻(一分,小便数减半) 柴胡(二分或四分,须详胁痛多少用) 神曲 姜黄(以上各四分)当归身 生甘草 熟甘草 青皮(以上各六分) 桃仁(汤洗,去皮尖,七分) 白僵蚕 吴茱萸(汤洗去苦烈味,焙干) 益智仁 黄 陈皮 人参(以上各八分) 半夏(一钱,汤洗七次) 草豆蔻仁(一钱四分,面裹烧,面熟为度,去皮用仁) 麦 面(炒黄,一钱五分)
上件一十八味,同为细末,桃仁另研如泥,再同细末一处研匀,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熟白汤送下,旋斟酌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