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碧雪
| 炮制 | 
上将甘草煎汤二升去滓,却入诸药再煎,用柳木篦不住手搅,令消熔得所,却入青黛和匀,倾入砂盆内,候泠,结凝成霜,研为细末。 | 
| 功能主治 | 
治一切积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心中烦躁咽物妨闷,或喉闭壅塞,水浆不下,天行时疫,发狂昏愦,并皆治之。 | 
| 用法用量 | 
每用少许,含化咽津,不拘时候。
 如喉闭壅塞不能咽物者,即用小竹筒吹药入喉中,频用神效。 | 
| 摘录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碧雪
| 制法 | 
上药先将甘草煎汤400毫升,去滓,入诸药再煎,边煎边搅,使诸药消融,再入青黛和匀;倾入砂盆内,候冷结凝成霜,研为细末。 | 
|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泻火利咽。主脏腑积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或喉闭壅塞,水浆不下,天行时疫,发狂昏愦。 | 
| 用法用量 | 
每用少许含化,咽津,不拘时候。如喉闭壅塞不能吞咽者,即吹药入喉,频用。 | 
| 摘录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 
 
 
《简明医彀》卷五碧雪
| 制法 | 
各研极细末,入冰片和匀。 | 
| 功能主治 | 
心脾有火,一切热壅,舌疮,舌根紧强,腮颊肿痛,咽肿;及一切积热,喉闭口疮,发热烦闷。 | 
| 用法用量 | 
频掺咽下;如喉闭,芦管吹入。或蜜和为丸。噙化。 | 
| 摘录 | 
《简明医彀》卷五 | 
 
 
《玉案》卷三碧雪
| 制法 | 
将甘草煎浓汤去滓,入诸药末,再以柳木条不住手搅令消溶,入青黛和匀,倾砂盆内候冷,结成霜,研为末。 | 
| 功能主治 | 
积热不行,口舌生疮,心烦喉闭,并痰火之症。 | 
| 用法用量 | 
每用少许,含化,津咽下。 | 
| 摘录 | 
《玉案》卷三 | 
 
 
《圣惠》卷九十五碧雪
| 别名 | 
碧雪散 | 
| 制法 | 
虎睛、天竹黄、麝香,龙脑、青黛别研细入,余药并细锉,用水1斗,煎至3升,滤去滓,澄清,下朴消,微火更煎,以柳木篦搅,勿住手,候消散,下竹沥并研了药,更搅令匀,候稍凝,即于新瓦盆中盛,经宿即凝,捣罗为散。 | 
| 功能主治 | 
心热惊狂,诸痫热病。 | 
| 用法用量 | 
碧雪散(《普济方》卷三七八)。 | 
| 摘录 | 
《圣惠》卷九十五 | 
 
 
《中藏经·附录》碧雪
| 制法 | 
上为细末,取黄牛胆汁和之,令匀,却入胆内,当风吊。 | 
| 功能主治 | 
口疮,咽喉肿痛。 | 
| 用法用量 | 
腊月合过,百日中用。 | 
| 摘录 | 
《中藏经·附录》 | 
 
 
《局方》卷六(续添诸局经验秘方)碧雪
| 别名 | 
碧雪膏、碧雪散 | 
| 制法 | 
将甘草煎汤2升去滓,却入诸药再煎,用柳木篦不住手搅,令消溶得所,却入青黛和匀,倾入砂盆内,候冷,结凝成霜,研为细末。 | 
| 功能主治 | 
一切积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心中烦躁,咽物妨闷,或喉闭壅塞,水浆不下;天行时疫,发狂昏愦。 | 
| 用法用量 | 
碧雪膏(《回春》卷五)、碧雪丹(《济阳纲目》卷二十五)、碧云散(《嵩崖尊生》卷六)。方中消石,《济阳纲目》作“滑石。” | 
| 摘录 | 
《局方》卷六(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 
 
 
《准绳·幼科》卷三碧雪
| 制法 | 
为极细末。 | 
| 功能主治 | 
小儿丹毒。 | 
| 用法用量 | 
敷患处。 | 
| 摘录 | 
《准绳·幼科》卷三 | 
 
 
《济生》卷五碧雪
| 别名 | 
碧雪散 | 
| 制法 | 
为细末。 | 
| 功能主治 | 
一切壅热,咽喉闭肿不能咽物,口舌生疮,舌根紧强,言语不正,腮项肿痛。重腭、重舌、木舌。 | 
| 用法用量 | 
碧雪散(《普济方》卷六十引《仁存方》)。 | 
| 摘录 | 
《济生》卷五 | 
 
 
治一切积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心中烦躁咽物妨闷,或喉闭壅塞,水浆不行时疫,发狂昏愦,并皆治之。
芒硝 青黛 石膏( 过,研飞) 寒水石(研飞) 朴硝 硝石 甘草 马牙硝(各等分)
上将甘草煎汤二升去滓,却入诸药再煎,用柳木篦不住手搅,令消熔得所,却入青黛和匀,倾入砂盆内,候冷,结凝成霜,研为细末。每用少许,含化咽津,不拘时候。如喉闭壅塞不能咽物者,即用小竹筒吹药入喉中,频用神效。
 
治一切积热,天行时病,发狂昏愦;或咽喉肿塞,口舌生疮,心烦,大小便不通,胃火诸病。
朴硝、芒硝、牙硝、硝石、石膏(水飞)、寒水石、水飞石各一斤。
以甘草一斤,煎水五升,诸药同煎,不住手搅令消溶得所,入青黛一斤和匀,倾盆内,经宿结成雪。为末,每含咽或吹之,或水调服二三钱。欲通利,热水服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