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风丹
| 炮制 | 
上件药,捣罗为细末,入研者药同研令匀,炼蜜和圆如樱桃大。 | 
| 功能主治 | 
治诸风及痰热上攻,头痛面赤,目眩旋运,鼻塞咽干,颈项不利,痰唾稠浊,神情如醉,百节疼痛,耳啸蝉呜,面上游风,口眼蠕动。 | 
| 用法用量 | 
每服一圆,细嚼,温荆芥汤下,茶清亦得,食后服。 | 
| 摘录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八风丹
| 别名 | 
八风丸(《圣济总录》卷十六)。 | 
| 制法 | 
上药捣罗为细末,人已研药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 
| 功能主治 | 
诸风及痰热上攻,头痛面赤,头晕目眩,鼻塞咽干,颈项不利,痰唾稠浊,神情如醉,百节疼痛,耳啸蝉鸣,面上游风,口眼蠕动。 |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细嚼,食后温荆芥汤或茶清送下。 | 
| 摘录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 
 
 
《扁鹊心书·神方》八风丹
| 制法 |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 功能主治 | 
中风,半身不遂,手足顽麻,言语謇塞,口眼?斜。 | 
| 用法用量 | 
服八风汤,再服此丹,永不再发。 | 
| 摘录 | 
《扁鹊心书·神方》 | 
 
 
《杨氏家藏方》卷二八风丹
| 制法 | 
上为细末,入白面5两,和匀,水和为丸,每1两作12丸,阴干。 | 
| 功能主治 | 
体虚有风,痰涎壅盛,头目昏重,口眼牵引,面若虫行,瘫缓诸风。 |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细嚼,食后、临卧茶清或温酒送下。 | 
| 摘录 | 
《杨氏家藏方》卷二 | 
 
 
《局方》卷一八风丹
| 别名 | 
八风丸 | 
| 制法 | 
上为细末,入研者药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 
| 功能主治 | 
诸风及痰热上攻,头痛面赤,目眩旋运,鼻塞咽干,颈项不利,痰唾稠浊,神情如醉,百节疼痛,耳啸蝉鸣,面上游风,口眼蠕动。 | 
| 用法用量 | 
八风丸(《圣济总录》卷十六)。 | 
| 摘录 | 
《局方》卷一 | 
 
 
治诸风及痰热上攻,头痛面赤,目眩旋晕,鼻塞咽干,颈项不利,痰唾稠浊,百节疼痛,耳啸蝉鸣,面上游风,口眼蠕动。
滑石(细研) 天麻(酒浸,各一两) 龙脑(研) 麝香(研,各一分) 白僵蚕(微 炒) 白 半斤)
上件药,捣罗为细末,入研者药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细嚼,温荆 芥汤下,茶清亦得,食后服。
 
治中风,半身不遂,手足顽麻,言语謇塞,口眼 斜。服八风汤,再服此丹,永不再发。
大川乌(炮) 荆芥穗(各四两) 当归(二两) 麝香(另研,五钱)
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空心酒下,五十丸。中风者不可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