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线叶蓟

线叶蓟

《中药大辞典》线叶蓟

拼音 Xiàn Yè Jì
别名 野红花、山红花(《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线叶蓟。秋季采根,鲜用或晒干备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1.5米。根纺锤形,稀疏分枝,肉质。茎直立,上部分枝,有白色蛛丝状毛或细软毛。基部叶于花后雕落;中部叶近无柄,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上面粗糙,下面有稀疏白色蛛丝状毛,边缘不规则浅裂或不裂,并有长短不等的尖刺;上部叶渐小,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顶生,有长柄,总苞圆球形,紫红色;花全部为管状花,紫红色。瘦果长椭圆形,有冠毛。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 生于向阳丘陵、低山坡疏林下、郊野路边、水沟边和空旷地上。分布浙江等地。
化学成分 叶含线叶蓟甙A和B,A为5,4’-二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酮或5,4’-二羟基-3,6,8-三甲氧基黄酮的葡萄糖甙。
性味 酸,温。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消肿解毒。
复方 ①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线叶蓟根一两(或花三至五钱)。水煎服。
②治赤白带:线叶蓟根五钱,白英一两半,益母草四钱,棕榈子一两,紫花地丁、丹参各六钱。水煎服。
③治尿路感染:鲜线叶蓟根、过路黄各一两,地榆根、紫金牛、车前草各五钱。水煎服。
④治跌打损伤:线叶蓟根二至三两。水煎,冲黄酒服。
⑤治乳腺炎:鲜线叶蓟根、葱白各适量。捣烂,加热,喷黄酒适量,敷患处。
⑥治疖痈:鲜线叶蓟根适量。捣烂,加黄酒敷患处。
⑦治神经性皮炎:线叶蓟根二两,千里光一两,水煎服,连服十天以上;另取苦参煎水,外洗患处。
⑧治毒蛇咬伤:线叶蓟根、山白菊根,加鸡蛋清捣烂外敷,每天换药一次。(性味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线叶蓟

拼音 Xiàn Yè Jì
英文名 all-grass of Linearleaf Thustle
别名 野红花、山红花、尖叶小蓟
出处 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线叶蓟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sium lineare (Thunb.) Sch.- Bip.var. Pallidum (Kitam. ) Ling;[Carduus linearis Thunb.]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 线叶蓟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根直伸。茎直立,有条棱,上部有分枝,全部茎枝被稀疏的蛛丝毛及多细胞长节毛或无毛至几无毛。下部和中部茎叶长椭圆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6-12(-23)cm,宽2-2.5(-5)cm,向上的叶渐小,全部茎叶不分裂,先端急尖或钝或尾状渐尖,基部渐狭成长或短民办柄,上部叶则无柄,上面绿色,被双细胞长或短节毛,下面色淡或呈淡白色,被稀疏的蛛丝状毛,边缘稀疏的蛛丝状毛,边缘细密的针刺,少有在叶下部两侧边缘有凹缺状微浅齿的。头状花序生茎枝端;总苞片形或长卵形,直径1-2cm;总苞片约6层,向内层渐长,外层与中层先端有针刺,内层先端渐尖,最内层先端膜质扩大,红色;花紫红色,花冠长约2cm,不等5深裂。瘦果倒金字塔状,长约2.5mm,先端截形;冠毛浅褐色,多层,呈刚毛长羽毛状,长达1.5cm。花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1700的山地草坡或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及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 叶含中国蓟醇(cirsilineol),3-去甲中国蓟醇(cirsiliol)[1,3,中国蓟醇4-葡萄糖甙(cirsilineol-4-monogluco-side)和 3-去甲中国蓟醇4-葡萄糖甙(cirsiliol-4-monoglu-coside)[2,4]。
性味 味酸;性温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解毒消肿。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乳腺炎;跌打损伤;尿路感染;痈疖;痈;神经性皮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