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象肉

象肉

《中药大辞典》象肉

拼音 Xiànɡ Ròu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象科动物亚洲象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象皮"条。
化学成分 主要含蛋白质外,尚有脂肪、碳水化物(如糖原)、有机酸、非蛋白性含氮物质(如肌酸)和无机盐等。脂肪组织的三甘油酯含棕榈酸极高。蛋白质主为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动球蛋白、白蛋白、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其所含维生素比一般温带动物的肉丰富得多。
性味 甘淡,平。
①《本草拾遗》:"味咸酸。"
②《开宝本草》:"味淡。"
③《纲目》:"甘淡,平,无毒。"
功能主治 《开宝本草》:"主秃疮,作灰和油涂之。"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象肉

拼音 Xiànɡ Ròu
英文名 Elephant as food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ephas maximus Linnaeus
原形态 亚洲象,身体头庞大,体高可达2.5m,重可达5-6t。头长大,前额凹,颈短。耳较大,似蒲扇,向后遮盖颈部两侧,眼睛小。鼻吻呈圆筒形,突出甚长,舒展伸缩自如,可垂至地面,下面较细,末端为筒形,突出甚长,舒展伸缩自如,可垂到地面,下面较细,末端为鼻孔,杯口状,前缘有一指状突起,是持握器管。雄象上颌门齿突出口外,略向上翘,长达1.5-1.8m,全齿呈圆锥体状,每对象牙重约20kg。四肢粗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全身灰色或棕灰色,皮厚,皱褐多,稀疏地散生着粗毛。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湿度较高的热带、亚热带或其复合类型的沟谷,山坡及稀树地带。具群居性,性喜水,早晨及夜晚觅食,爱吃野芭蕉芦类、棕叶芦、董棕、各种竹类。
资源分布:分布于亚洲南部各国,我国仅云南南部及西南部有分布,数量不多。
化学成分 主要含蛋白质外,尚有脂肪、碳水化物(如糖原)、有机酸、非蛋白性含氮物质(如肌酸(creatine)和无机盐等。脂肪组织的三甘油脂含棕桐酸(palmitic acid)极高。蛋白质主力肌球蛋白(myosin)、肌动蛋白(actin)、原肌球蛋白(tropomyoglobin)、 肌动球蛋白(actomyosin)、清蛋白(albumin)、肌红蛋白(myoglobin)、血红蛋白(hemoglobin)。其所含维生素比一般温带动物的肉丰富得多。
性味 味甘;淡;性平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解毒疗疮。主秃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烧灰研末调涂。
注意 《开宝本草》:“不堪啖。多食令人体重。”
各家论述 1.《开宝本草》:主秃疮,作灰和油涂之。
2.《本经逢原》:象油,能去垢涤痰。
摘录 《中华本草》

《饮膳正要》兽品 >> 象肉

味淡。不堪食,多食令人体重。胸前小横骨,令人能浮水。身有百兽肉,皆有分段,惟鼻是本肉。


《饮食须知》兽类 >> 象肉

味甘淡,性平。多食令人体重。象具百兽肉,唯鼻是其本肉。象胆干了,上有竹文斑光腻。春在前左腿,夏在前右腿,秋在后左腿,冬在后右腿。牙近鼠类,鼠皮则裂。世人知然犀可见水怪,而不知沉象可驱水怪。夏月合药,宜置象牙于傍。
合丹灶以象牙夹灶,得雷声乃能发光。


《医学入门》食治门(兽) >> 象肉

象肉味淡不堪餐,皮可煎膏贴疮瘢,牙调漩溺祛痨痫,屑善生肌出刺钻,胸前横骨能浮水,胆用涂疮目疾安。
象,相也,大也,言其形也。肉味淡,不堪啖。多食令人体重。身有十二种肉,以配十二辰属,皆有分段,惟鼻是其本肉。象孕五岁始产,六十岁骨方完足。皮,煎膏药,去腐生新,易于敛口。牙,治小便不通,生煎服之;小便多,烧灰服之。骨蒸、痨风、痫热,炙令略黄,锉末用之。生为屑,主诸疮痔 ,生肌填口最速。
又诸铁及杂物刺入肉,刮屑和白梅水研敷之,立出。若刺及诸骨鲠在喉中者,水调服之。凡使,旧牙梳尤佳。
胸前小横骨烧灰酒下,令人能浮水出没。胆不附肝,随四时在四腿诸肉中,春前左,夏前右,秋后左,冬后右。
主明目,治疳。以清水和涂疮肿上,瘥。含口中治口臭。眼睛,主目疾,和乳汁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