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中含有石蛇
中医书籍中含有石蛇
首页 > 中药材 > 石蛇

石蛇

《中华本草》石蛇

拼音 Shí Shé
别名 蛇螺
来源 药材基源:为蛇螺科动物覆瓦小蛇螺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rpulorbis imbricata(Dnuder)
采收和储藏:退潮后于岩石上剥取,晒干。
原形态 覆瓦小蛇螺,贝壳呈管状,壳口圆形或卵圆形,径约10mm。幼虫于发生期,具螺旋形贝壳,自壳顶部通常以水平方位逐步向外盘卷,状如蛇卧,全壳大部分固着在岩石上或其他物体上,仅壳口部稍游离。壳面粗糙,具数条较粗的螺肋;粗肋间密布3-5条细肋,这些肋上都有不明显的覆瓦状鳞片。生长纹粗糙。壳表面灰黄色或褐色。壳内面褐色,有珍珠样光泽。卵产出后附于管壁上。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活于中低潮带的岩石上。死体犹如化石。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为浙江山以南沿海的习见种类。
性味 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 解毒。主痈肿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醋磨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草衍义》卷五 >> 石蛇

《本经》不收,始自《开宝本草》添附。其色如古墙上土,盘结如楂梨大,中空,两头巨细一等,无盖,不与石蟹同类。蟹则真蟹也,蛇非真蛇,今人用之绝少。


《本草图经》石蛇

石蛇(图缺),出南海水旁山石间。其形盘屈如蛇也,无首尾,内空,红紫色,又似车螺,不知何物所化。大抵与石蟹同类,功用亦相近,尤能解金石毒。左盘者良。采无时。味咸,性平,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