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中含有三对叶丹参
首页 > 中药材 > 三对叶丹参

三对叶丹参

《中华本草》三对叶丹参

拼音 Sān Duì Yè Dān Shēn
别名 小红参、小紫丹参、红根根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三叶鼠尾草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trijuga Diel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 三叶鼠尾草,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肥厚,朱红色,长3-10cm。茎被长柔毛。叶有单叶及三出复叶;下部茎叶常为三出叶,叶柄长5-7cm,叶上面均被密而贴生的刚毛,下面沿脉上被疏柔毛。轮伞花序2花,疏离,组成顶生总状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花萼钟形,外被具腺长柔毛内面被微硬伏毛,二唇形;花冠蓝紫色,带有黄色斑点,外面近无毛,内面具毛环;花丝长约5mm,药隔长约8mm,弯成绵形,下下壁近等长或上壁稍长。小坚果长椭圆形,暗棕色,无毛。花期7-9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00-3900m的山坡、山谷、沟边、灌丛中、林下或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根茎顶端残留有茎基。根1至数条,细长圆柱形或弯曲,多分枝,直径0.5-4mm;表面朱红色,有纵棱。质坚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角质样或纤维性,木栓层朱红色,皮部灰褐色或灰白色,木部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气微香,味淡,微苦涩。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边缘不规则波状弯曲。木栓层外侧为2-3列压缩的扁长细胞,其下方为1-2列长方形较大的细胞,木栓细胞壁微木化。皮层稍宽。韧皮部较窄,无厚壁组织。形成层成环或射线部 位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有时偏向一侧,导管束 3-6束呈放射状排列;木纤维成群分布于木质部中心的导管旁。
粉末特征:红棕色。1.网纹及具缘纹导管直径16-56μm,网纹导管分子较小,末凋斜尖或钝圆,网孔细狭,穿孔位于端壁或侧壁,具缘纹孔导管较粗大,具缘纹孔类圆形,排列稍密,有的具网状三生增厚。2.木张维长梭形,末凋斜尖或钝圆。纤维管胞具缘纹孔点状,纹孔口斜裂缝状;韧型纤维纹孔斜裂缝状,稍宽。
化学成分 根含三叶鼠尾酮(triiuganone)A、B、C,丹参酮(tanshinone)ⅡA、ⅡB,亚甲基丹参醌(methylenetanshiquinone),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二氢丹参酮(dihydrotanshinone)Ⅰ,丹参酸甲酯(methyl tanshinonate),羟基丹参酮(hydroxytanshinone)ⅡA,羟基亚甲基丹参醌(hydroxymethylenetanshiquinone)。此外还含弥罗松酚(ferruginol),柳极酚(sugiol),三十酸(triacontanoic acid),三十四酸(tertatriacontanoic acid),二十八酸(octacosanoic acid),十六酸(hexadecanoic acid),消施高丝氨酸(dl-homoserine),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野雅椿酸(euscaphic acid),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鞘蕊花酸(coleonolic acid)。
性味 味苦;微甘;性温
归经 肝;心;肾经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祛瘀生新;益肾安神。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崩;肾虚腰痛;阳痿;失眠;多梦;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