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青粱米

青粱米

《中药大辞典》青粱米

拼音 Qīnɡ Liánɡ Mǐ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青粱的种仁
性味 《别录》:"甘,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治烦热,消渴,泻痢。
①《别录》:"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
②《日华子本草》:"健脾,治泄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煮粥。
复方 ①治消渴:青粱米半升(淘净),以水三升,煮稀粥饮之,以差为度。(《圣济总录》粱米粥)
②治老人脾虚气弱,食不消化,泄痢无定:神曲二两(炙,捣罗为末),青粱米四合(淘净)。上相和煮粥,空心食之。(《寿亲养老新书》曲米粥)
③治老人五淋病,身体烦热,小便痛不利:浆水三升(酸美者),青粱米三合(研)。上煮作饮,空心渐饮之,日二、三服。(《寿亲养老新书》浆水饮)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青粱米

拼音 Qīnɡ Liánɡ Mǐ
英文名 seed of Foxtail Millet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1.陶弘景:凡云梁米,皆是粟类,惟其牙头色异为分别耳。青梁出北,今江东少有。《泛胜之书》云,梁是林粟,今俗则不尔也。
2.《唐本草》:青梁,壳穗有毛,粒青,米亦微青而细于黄、白梁也,谷粒似青稞而少粗。夏月食之,极为清凉。但以味短色恶,不如黄、白梁,故人少种之。此谷早就而收少也,作饧清白胜馀米。
3.《本草图经》:梁米,有青梁、黄梁、白梁,皆粟类也。旧不着所出州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粱或粟品种之一的种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etaria italica (L.) Beauv. [Panicum italicum L.]2.Setaria italica (L.) Beauv.var.germanica(Mill.)Schred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收割,打下种仁,去净杂质,晒干。
原形态 1.粱,一年生栽培作物,须根粗大。秆粗装,直立,高0.1-1m。叶鞘松裹茎秆,密具疣毛或无毛,先以近边缘及叶片接处的背面为密,边缘密具纤毛;叶舌为1圈纤毛;呀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45cm,宽5-33mm,先端尖,基部钝圆,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圆锥花序呈圆柱状或近纺锤状,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间断,长10-40cm,宽1-5cm,常因品种的不同而变异主轴密被柔毛,刚毛显着长于或稍长于小穗,黄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椭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3mm,黄色,褐色或紫色;第1颖长为小穗的1/3-1/2,具3脉,第2颖稍短于或长为小穗的3/4,先端钝,具5-9脉;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7脉,基内稃薄纸质,披针形,长为其2/3,第2外稃等长于第1外稃,卵圆形或圆球形,质坚硬,平滑或具细点状皱纹,成熟后,自第1外稃基部和颖分离脱落;鳞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状;花柱基部分离。花、果期夏、秋季。
2.粟,本变种的主要特征在于:植物体细弱矮小,高20-70cm。圆锥花序呈圆柱形,紧密,长6-12cm,宽5-10mm;小穗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5mm,黄色,刚毛长约小穗的1-3倍,小枝不延伸。
生境分部 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 味甘;微寒
归经 脾;胃经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涩精止泻;利尿通淋。主脾虚食少;烦热;消渴;泄精;泻痢;淋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90g;或煮粥。
各家论述 1.《名医别录》: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
2.《日华子本草》:健脾,治泄精。
摘录 《中华本草》

《千金翼方》米谷部 >> 青粱米

味甘,微寒,无毒。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泻,利小便,益气补中,轻身长年


《饮膳正要》米谷品 >> 青粱米

味甘,微寒,无毒。主胃痹,中热,消渴,止泄痢,益气补中,轻身延年。


《新修本草》米中 >> 青粱米

味甘,微寒,无毒。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轻身,长年。
凡云粱米,皆是粟类,惟其牙头色异为分别尔。青粱出此,今江东少有。《汜胜之书》
云∶粱是秫粟,今俗用则不尔也。
〔谨案〕青粱壳穗有毛、粒青、米亦微青,而细于黄、白粱月食之,极为清凉,但以味短色恶,不如黄、白粱,故人少种之。此谷早熟而收少也,作饧,清白胜余米。


《食疗本草》卷下 >> 青粱米

(一)以纯苦酒一斗渍之,三日出,百蒸百曝,好裹藏之。远行一餐,十日不饥。重餐,四百九十日不饥。〔嘉〕
(二)又方,以米一斗,赤石脂三斤,合以水渍之,令足相淹。置于暖处二三日。上青白衣,捣为丸,如李大。日服三丸,不饥。〔嘉〕
(三)谨按∶《灵宝五符经》中,白鲜米九蒸九曝,作辟谷粮。此文用青粱米,未见有别出处。其米微寒,常作饭食之。涩于黄,如白米,体性相似。〔嘉〕


《证类本草》青粱米

(青粱米_图缺)
味甘,微寒,无毒。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轻身长年。
陶隐居云∶凡云粱米,皆是粟类,唯其牙头色异为分别尔。青粱出此,今江东少有。《汜(音泛)胜之书》云∶粱是秫粟,今俗用则不尔。唐本注云∶青粱壳穗有毛,粒青,米亦微青而细于黄、白粱也。谷粒似青稞而少粗。夏月食之,极为清凉,但以味短色恶,不如黄、白粱,故人少种之。此谷早熟而收少也,作饧,清白胜余米。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青粱米,以纯苦酒一斗渍之,三日出,百蒸百曝,好裹藏之。远行一餐,十日不饥。重餐,四百九十上青白衣,捣为丸,如李大。日服三丸,不饥。谨按《灵宝五符经》中,白鲜米九蒸九曝,作未见有别出处,其米微寒,常作饭食之,涩于黄、白米,体性相似。
精。醋拌百蒸百曝,可作糗粮。
图经曰∶粱米,有青粱、黄粱、白粱,皆粟类也。旧不着所出州土。陶隐居云∶青粱出北方,黄粱出青、冀州,白梁处处皆有。苏恭云∶黄梁出蜀、汉,商、浙间亦种之,今唯京东、西耳,青、黄乃稀有。青粱壳穗有毛,粒青,米亦微青而细于黄白米也。黄粱穗大毛长,壳米俱粗于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襄阳有竹根者是也。白粱穗亦大,毛多而长,壳粗扁长,不似粟圆也。大抵人多种粟而少种粱,以其损地力而斩获少。而诸粱食之,比他谷最益脾胃,性亦相似耳。粟米比粱乃细而圆,种类亦多,功用则无别矣。其泔汁及米粉皆入药。近世作英粉,乃用粟米,浸累日令败,研澄取之。今人用去痱疮尤佳。
外台秘要∶主消渴,煮汁饮之瘥。食医心镜∶主胃脾热中,除渴,止痢,利小便,益气力,衍义曰∶青、黄、白粱米,此三种,食之不及黄粱。青、白二种,性皆微凉,独黄粱性甘平,岂非得土之中和气多邪?今黄、白二种,西洛间农家多种,为饭尤佳,余用则不相宜。
然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