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马刀

马刀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刀

拼音 Mǎ Dāo
别名 长竹蛏、竹蛏子
来源 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竹蛏科长竹蛏Solen gouldii Conrad,以贝壳入药。
功能主治 清瘿、止带。主治瘿气,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 1~3钱。(煅用)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马刀

拼音 Mǎ Dāo
别名 蜌(《尔雅,),单姥(《李当之药录》),齐蛤(《吴普本草》),马蛤(《别录》),竹蛏(《医林纂要》)。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竹蛏科动物长竹蛏贝壳。全年均可捕捉。采集后洗净,去肉,晒干。
原形态 贝壳2片,长形,质薄,两壳相等。壳长5~11厘米,长度约为高度的6~7倍。壳顶位于贝壳的最前端,背腹缘几乎平行,腹缘中部微凹,壳前端呈截形,后端圆,前端较后端略粗大。外韧带黄褐色。贝壳表面光滑,被有黄褐色外皮,生长线明显,后端有时形成褶襞。壳内面白色或淡黄色.铰合部小,每壳各具1主齿。前闭壳肌痕极细长,后闭壳肌痕前后长略呈半圆形。外套痕明显,前端向背缘凹入,外套窦半圆形。足发达,细长,呈柱状。
生境分部 生活于浅海泥沙滩。分布黄海、渤海、南海一带。
性味 咸,凉。
《本经》:"味辛,微寒。"
功能主治 散结消痰,通淋。治水瘿,气瘿,痰饮,淋病,妇人赤白漏下。
①《本经》:"主漏下赤白,寒热,破石淋。"
②《别录》:"除五脏间热,肌中鼠鼷,止烦满,补中,去厥痹,利机关。"
③《纲目》:"消水瘿,气瘿,痰饮。"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马刀

拼音 Mǎ Dāo
英文名 razor clam shell
别名 蜌、单姥、齐蛤、马蛤、焷岸岸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陶弘景:马刀长六七寸,(江)汉间人名为单姥、亦食其肉,肉似蚌。
2.《纲目》:马刀似蚌而小,形狭而长,其类甚多,长短大小,厚薄邪正,虽有不同,但性味功用,大抵则一。
来源 药材基源:为蚌科动物巨首楔蚌或短褐矛蚌及其近缘种的贝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uneopsis capitata(Heude)2.Lanceolaria grayana(Lea)
采收和储藏:秋季捕捞,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原形态 1.巨首楔蚌,楔蚌中较大的一种,一般壳长约70mm,壳高约35mm,壳宽约25mm。壳质厚而坚硬。贝壳前部极膨大,向后高度和宽度急剧缩小,因此外形呈长三角楔状。贝壳前部之膨大处的后方有一凹陷,约位于壳中。壳顶位于背缘前端,高而膨大,常呈破蚀誊宙表面棕褐色,具有同心圆有生长线。铰合部发达,左壳具2枚拟主齿和2枚侧齿,前拟主齿呈片状,后拟主齿呈三角锥状,顶部有细的裂纹,2枚侧齿细长而平行;右壳只有1枚三角锥状的前拟主齿和1枚侧齿,其后拟主齿只留有痕迹。
2.短褐矛蚌,壳长达170mm,壳高44mm,壳宽39mm。壳坚厚,略膨胀,两侧不对称,狭长,呈长矛形。长度为高的4-5倍。壳顶部稍膨胀,低于背缘,常被腐蚀,靠近前端,在贝壳全长1/10处。前缘钝圆,前背缘直,后背后缘在壳长1/2处渐向下 斜,腹缘直,中部稍凹后缘略圆或锐角。小月面长形,发达。壳面灰褐色,生长纹细致。贝壳中部的生长纹间具有排列整齐的粗短颗粒形纵褐。并在壳顶处有锯齿状纵褐,故称短褐矛蚌。铰合部发达,左壳具有2枚略呈三角锥形的拟主齿,2枚长刃状的侧齿;右有2枚拟主齿,1枚侧齿。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 1.多栖息于泥底或泥沙底的湖泊或河流中,尤喜在急流水域中生活。以微小生物和植物碎屑为食料。2.栖息于泥底或泥沙底的河流、湖泊及池塘内。
资源分布:1.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2.分布于黑龙江、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性味 味咸;性凉
归经 肺;肾经
功能主治 散结消痰;通淋除热;凉血止血;平肝熄风。主瘿瘤;痰饮;淋病;崩漏;吐血;衄血;眩晕;耳鸣
用法用量 内服:煅研末,5-15g;或煎汤,15-50g。
各家论述 1.《本经》:主漏下赤白,寒热,破石淋。
2.《别录》:除五脏间热,肌中鼠鼷,止烦满,补中,去厥痹,利机关。
3.《纲目》:消水瘿,气瘿,痰饮。
摘录 《中华本草》

《神农本草经》虫鱼 >> 马刀

味辛微寒(《御览》有补中二字,《大观本》,黑字)。主漏下赤白,寒热,破石淋,杀禽兽贼鼠。生池泽。
《吴普》曰:马刀,一名齐蛤,神农岐伯桐君咸有毒,扁鹊小寒大毒,生池泽江海,采无时也(《御览》)。
《名医》曰:一名马蛤,生江湖及东海,采无时。
案《范子计然》云:马刀出河东,蓺文类聚引本经云:文蛤表有文,又曰马刀,一曰名蛤,则,岂古本与文蛤为一邪。


《千金翼方》虫鱼部 >> 马刀

味辛,微寒,有毒。主漏下赤白,寒热,破石淋,杀禽兽贼鼠,除五脏间热,肌中鼠 ,止烦满,补中,去厥痹,利机关,用之当炼,得水烂人肠。又云得水良。一名马蛤。生江湖池泽及东海,取无时。


《中医词典》k~l~m(拼音M)第六篇 >> 马刀

病证名。即马刀疮。出《灵枢·经脉》。系指耳之前后,忽有疮状似马刀,如杏核,大小不一,名马刀疮。本疮赤色如火烧烙极痛,发展甚猛。治宜急服柴胡通经汤;已溃者,可改用救苦化坚汤。并可用针灸配合治疗。参见马刀疮条。


《本草经集注》虫兽下品 >> 马刀

味辛,微寒,有毒。主治漏下赤白,寒热,破石淋,杀禽兽贼鼠。除五脏间热,肌中鼠,止烦满,补中,去厥痹,利机关。用之当炼,得水烂人肠。又云得水良。一名马蛤。生江湖池泽及东海,取无时。
李云生江汉中,长六、七寸,江汉间人名为单姥,亦食其肉,肉似蚌。今人多不识之,大都似今 KT 而非。方用至少。凡此类皆不可多食,而不正入药,惟蛤蜊煮之醒酒。蚬壳陈久者止痢。车螯、蚶蛎、 之属,亦可为食,无损益,不见所主。雉入大水变为 ,云是大蛤,乃是蚌尔,煮食诸蜊蜗与菜,皆不利人也。(《大观》卷二十二,《政和》四四一页)


《新修本草》虫鱼下 >> 马刀

味辛,微寒,有毒。主漏下赤白,寒热,破石淋,杀禽兽贼鼠。除五脏间热,肌中鼠 ,止利机关。用之当炼,得水烂人肠。又云得水良。一名马蛤。生江湖李云生江汉中,长六、七寸,汉间人名为单姥,亦食其肉,肉似蚌。今人多不识之,大都似今 KT 而非。方用至少。凡此类皆不可多食,而不正入药,惟蛤蜊煮之醒酒。蚬壳陈久者止痢。车螯、蚶蛎、之属,亦可为食,无损益,不见所主。雉入大水变为 , 云是大蛤,乃是蚌尔,煮食诸蜊蜗与菜,皆不利人也。
〔谨案〕蚬,冷,无毒。主时气开胃,压丹石药,及疔疮,下湿气,下乳,糟煮服良。生浸取汁,洗疔疮。多食发嗽,并冷气,消肾。陈壳,疗阴疮,止痢。蚬肉,寒,去暴热,明目,利小便,下热气,香港脚,湿毒,解酒毒,目黄。浸取汁服,主消渴。烂壳,温,烧为白灰饮下,主反胃,吐食,除心胸痰水。壳陈久,疗胃反及失精。


《吴普本草》虫兽类 >> 马刀

《御览》卷九百九十三
一名齐蛤。神农、岐伯、桐君∶咸,有毒。扁鹊∶小寒,大毒。生池泽、江海,采无时也。


《本草衍义》卷十七 >> 马刀

京师谓之 岸,春夏人多食,然发风痰,性微冷。又顺安军界河中亦出 ,大抵与马刀相类,肉颇淡,人作 以寄邻左,又不能致远。亦发风。此等皆不可多食。今蛤粉,皆此等众蛤灰也。


《马培之医案》马刀

劳倦致伤,加复忧思,郁结颈左右,发为马刀。坚肿如石,痛掣头脑,脉细软,气血两亏,生气日残,极难调治。姑拟养荣扶土,以化坚结。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白术 党参 炙甘草 茯苓 陈皮 大贝 香附 肉桂 煨姜 红枣
复诊,原方加牡蛎。
血虚肝火,夹痰凝结,颈右发为马刀结核,坚肿,硬如石,发热,脉细。症势极重,宜和荣化痰,缓缓取效。
当归 淮药 党参 香附 北沙参 大贝 石斛 茯苓 佩兰 制半夏 广皮 红枣
脉弦右滑左关且劲,荣阴不足,厥阴气火内动,夹痰上升,凝结少阳之分。颈右发为马刀结核,坚肿,治调不易,拟养荣清肝化坚。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 制半夏 僵蚕 广皮 香附 大贝 北沙参 石牡蛎 橘叶
复诊加山茨菇。
木郁较舒,马刀结硬稍松软,宗前法治。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 人参须 陈皮 香附 大贝 牡蛎 山茨菇 半夏 远志 橘叶
郁怒伤肝,思虑伤脾,痰气郁结,颈右马刀 ,坚肿,头半掣痛,症势非轻。宜养荣清肝化痰,更宜屏去尘情,勿怒勿劳为要。
当归 香附 茯苓 川芎 白蒺藜 白芍 半夏 大贝 牡蛎 杭菊 姜蚕 陈皮
马刀 为疡科,要连投解郁清肝,头痛已平,目能启视,似有转机。但午后微恶寒热,痰坚肿如故,木郁不达,宜逍遥散合化坚汤主之。
当归 白芍 半夏 香附 白蒺藜 柴胡 陈皮 大贝 牡蛎 橘叶
肝气夹痰,凝结左腋,挟瘿马刀,胀及乳房, 热作痛,防其破溃,溃则难愈,宜清肝化痰。
栝蒌 大贝 清半夏 泽兰 赤芍 僵蚕 夏枯草 当归 香附 连翘
复诊加海藻、青皮、橘叶。
少阳相火夹痰上升,颈右马刀肿硬,误施针砭, 肿益甚,掣痛不休,血出头晕。症属不治,勉立一方。
鲜生地 元参 黑栀 大贝 赤芍 羚羊角 麦冬 丹皮 连翘 知母 侧柏叶 黄芩


《医学入门》食治门(鱼) >> 马刀

在处有之。长三四寸,阔五六分,头小、锐,形如斩马刀,多在沙泥中,即蚌之类也。味辛,微寒,有毒。破石淋,主漏下赤白寒热,杀禽兽贼鼠,除五脏间热,肌中鼠 ,止烦满,补中,去厥痹,利机关。
用之当炼得水,烂人肠肉,可为 ,然发风痰。丹溪云∶马刀与蚌蛤、蚶、蚬、螺蛳大同小异,属金而有水、木、土。《衍义》言其冷而不言湿,多食发疾,以其湿中有火,久则气上升不降,因生疾多热,则生风矣,何冷之有?今蛤粉皆此类为之。


《证类本草》马刀

(马刀_图缺)
味辛,微寒,有毒。主漏下赤白,寒热,破石淋,杀禽兽贼鼠,除五脏间热,肌中鼠(蒲剥切),止烦满,补中,去阙痹,利机关。用之当炼,得水烂人肠。又云得水良。一名马蛤。生江湖池泽及东海。取无时。
陶隐居云∶李云生江汉中,长六、七寸,江汉间人名为单(音善)姥(音母),亦食其肉,肉似蚌。今人多不识之,大都似今 (音亭)KT (蒲辛切)而非。方∶用至少。凡此类皆不可多食,而不正入药,唯蛤蜊煮之醒酒。蚬壳陈久者止痢。车螯(音敖)、蚶(火甘切)蛎、 (乎咸切)
(音进)之属,亦可为食,无损益,不见所主。雉入大水变为 , (音肾)云是大蛤,乃是蚌尔,煮食诸蜊蜗与菜,皆不利人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生江湖中,细长,小蚌也。长三、四寸,阔五、六分。
图经曰∶马刀,生江湖池泽及东海,今处处有之。 KT (亦谓之蚌,蚌与蚌同)之类也。长三、四寸,阔五、六分以来,头小锐,多在沙泥中,江汉间人名为单姥,亦食其肉,大类蚌,方∶书稀用。蚌蛤之类最多,蚌肉压丹石毒,壳为粉,以敷痈肿,又可制石庭脂,烂壳研饮,主翻胃及胃中痰。蛤蜊,主老癖,能为寒热者。蚬壳,陈久者止痢。蚶,补中益阳,所谓瓦屋是也。 似蛤而长扁,壳,主痔。蛏,主胸中邪热,与丹石人相宜。淡菜,补五脏,益阳,浙江谓之壳菜,此皆有益于人者。余类实繁,药品所不取,不可悉数也。
衍义曰马刀,京师谓之 岸,春夏人多食,然发风痰,性微冷。又顺安军界河中亦出 ,大抵与马刀相类,肉颇澹。人作 以寄邻左,又不能致远。亦发风。此等皆不可多食。今蛤粉皆此等众蛤灰也。


《明医指掌》瘰马刀证九 >> 马刀

耳下至缺盆,肩上为马刀,溃坚汤、见前。连翘散坚汤。
连翘散坚汤
柴胡(一两二钱) 木瓜根(一两) 胆草(酒炒,一两) 连翘(一两) 芍药(酒炒,一两) 当归(酒洗,一两) 生黄芩(七钱) 酒黄芩(七钱) 广术(酒炒,五钱) 三棱(五钱)炙甘草(三钱) 黄连(酒沙,一钱) 苍术(一钱)
服法如前升麻调经汤。


《名医别录》卷第三 >> 马刀

有毒.除五脏间热,肌中鼠 ,止烦满,补中,去厥痹,利机关.用之当炼,得水肠,又云得水良.一名马蛤.生江湖及东海.取无时.
《本经》原文∶马刀,味辛,微寒.主漏下赤白,寒热,破石淋,杀禽兽,贼鼠.生池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