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龙眼肉

龙眼肉

《中国药典》龙眼肉

图片 龙眼肉 龙眼肉
拼音 Lónɡ Yǎn Ròu
英文名 ARILLUS LONGAN
别名 龙眼、桂圆、圆眼
来源 本品为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假种皮。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干燥,除去壳、核,晒至干爽不黏。
性状 本品为纵向破裂的不规则薄片,常数片粘结。长约1.5cm,宽2~4cm,厚约0.1cm。棕褐色,半透明。一面皱缩不平,一面光亮而有细纵皱纹。质柔润。气微香,味甜。
鉴别 本品横切面:外表皮细胞1 列,呈类方形。内表皮细胞1 列,壁稍厚,外被较厚的角质层。内外表皮间为多列大型条状薄壁细胞,直径约148μm。有的细胞中含淡黄色团块及脂肪油滴。
性味 甘,温。
归经 归心、脾经。
功能主治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 9~15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龙眼肉

拼音 Lónɡ Yǎn Ròu
别名 益智(《本经》),蜜脾(《纲目》),龙眼干(《泉州本草》)。
出处 《开宝本草》·《本经》原作龙眼
来源 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假种皮。7~10月果实成熟时采摘,烘干或晒干,剥去果皮,取其假种皮。或将果实入开水中煮10分钟,捞出摊放,使水分散失,再烤一昼夜,然后剥取假种皮,晒干。
原形态 龙眼,又名:龙目(《蜀都赋》),比目(《吴普本草》),荔枝奴(《南方草木状》),绣木团、川弹子(《清异录》),亚荔枝(《开宝本草》),木弹、骊珠、燕卵、鲛泪、圆眼(《纲目》),海珠丛(《群芳谱》),桂圆(《药品化义》)。
常绿乔木,高达10米以上。幼枝被锈色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20厘米;小叶2~5对,通常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偏斜,全缘或波浪形,暗绿色,嫩时褐色,下面通常粉绿色。花两性,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共存;为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花小,黄白色,直径4~5毫米,被锈色星状小柔毛;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花瓣5,匙形,内面有毛;雄蕊通常8;子房2~3室,柱头2裂。核果球形,直径1.5~2厘米,外皮黄褐色,租糙,假种皮白色肉质,内有黑褐色种子1颗。花期3~4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 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主产广西、福建、广东、四川、台湾等地。
性状 生药为由顶端纵向裂开的不规则块片,长约1.5厘米,宽1.5~3.5厘米,厚不及1毫米,表面黄棕色,半透明;靠近果皮的一面皱缩不平,粗糙;靠近种皮的一面光亮而有纵皱纹。质柔韧而微有粘性,常粘结呈块状。气香,味浓甜而特殊。以片大、肉厚、质细软、色棕黄、半透明、味浓甜者为佳。
化学成分 含葡萄糖、酒石酸、蔗糖、维生素B1、B2、P、C。
药理作用 龙眼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 甘,温,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唐本草》:"味甘酸。"
④《本草汇言》:"味甘,气温。"
归经 入心、脾经。
①《本草经疏》:"入足大阴、手少阴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心、脾三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功能主治 益心脾,补气血,安神。治虚劳羸弱,失眠,健忘,惊悸,怔忡。
①《本经》:"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
②《别录》:"除虫,去毒。"
③《开宝本草》:"归脾而能益智。"
④《日用本草》:"益智宁心。"
⑤《滇南本草》:"养血安神,长智敛汗,开胃益脾。"
⑥《本草通玄》:"润肺止咳。"
⑦《得配本草》:"益脾胃,葆心血,润五脏,治怔忡。"
⑧《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脾胃。治妇人产后浮肿,气虚水肿,脾虚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熬膏、浸酒或入丸剂。
注意 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
①《本草汇言》:"甘温而润,恐有滞气,如胃热有痰有火者;肺受风热,咳嗽有痰有血者,又非所宜。"
②《药品化义》:"甘甜助火,亦能作痛,若心肺火盛,中满呕吐及气膈郁结者,皆宜忌用。"
复方 ①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白术、茯苓(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一两,人参、木香(不见火)各半两,甘草(炙)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归脾汤)
②大补气血:以剥好龙眼肉,盛竹筒式瓷碗内,每肉一两,入白糖一钱,素体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参片一钱,碗口罩以丝绵一层,日日于饭锅上蒸之,蒸至多次。凡衰羸老弱,别无痰火便滑之病者,每以开水瀹服一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产妇临盆,服之尤妙。(《随息居饮食谱》玉灵膏,一名代参膏)
③温补脾胃,助精神:龙眼肉不拘多少,上好烧酒内浸百日,常饮数杯。(《万氏家抄方》龙眼酒)
④治脾虚泄泻:龙眼干十四粒,生姜三片。煎汤服。(《泉州本草》)
⑤治妇人产后浮肿:龙眼干、生姜、大枣。煎汤服。(《泉州本草》)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龙眼肉

拼音 Lónɡ Yǎn Ròu
英文名 Dried Longan Prlp
别名 龙眼、益智、比目、荔枝奴、亚荔枝、木弹、骊珠、燕卵、鲛泪、圆眼、蜜脾、桂圆、元眼肉、龙眼干。
出处 出自1.《开宝本草》:《本经》云一名益智者,盖甘味归脾而能益智,非今益智子尔。
2.《纲目》:龙眼正圆,《别录》、苏恭比之槟榔,殊不类也。其木性畏寒,白露后方可采摘,晒焙令干成朵,干者名龙眼锦。按范成大《桂海志》有山龙眼,出广中,色青,肉如龙眼,夏月实熟可啖,此亦龙眼之野生者欤?
来源 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假种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mocarpus longan Lour.[Euphoria longan(Lour.)Steud.]
采收和储藏:果实应在充分成熟后采收。晴天倒于晒席上,晒至半干后再用焙灶焙干,到7-8成干时剥取假种皮,继续晒干或烘干,干燥适度为宜。或将果实放开水中煮10min,捞出摊放,使水分散失,再火烤一昼夜,剥取假种皮,晒干。
原形态 龙眼 常绿乔木,高通常10m左右。具板根。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连柄长15-30cm,或更长;小叶4-5对,很少3或6对,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mm;叶片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长6-15cm,宽2.5-5cm,先端渐尖,有时稍钝头,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绿色,两面无毛。花序大型,多分枝,顶生和近枝腋生,密被星状毛;花梗短;萼片近革质,三角状卵形,长约2.5mm,两面均被黄褐色绒毛和成束的星状毛;萼片、花瓣各5,花瓣乳白色,披针形,与萼片近等长,仅外面被微柔毛;雄蕊8,花丝被短硬毛。果近球形,核果状,不开裂,直径1.2-2.5cm,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体;种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包裹。花期3-4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喜温暖湿润。
资源分布:我国西南部至东南部栽培很广,以福建、台湾最盛,广东次之,多栽培于堤岸和园圃,广东、广西南部及云南亦见野生或半野生于疏林中。
栽培 生物学特性 龙眼是亚热带果树,喜高温多湿,温度是影响其生长、结实的主要因素,一般年平均温度超过20℃的地方,均能使龙眼生长发育良好。耐旱、耐酸、耐瘠、忌浸,在红壤丘陵地、旱平地生长良好,栽培容易,寿命长,产量高,经济收益大,群众喜种植。
栽培技术 先用实生繁殖培育砧木苗,然后用嫁接繁殖。7-8月龙眼成熟时,选取适应性强,粗生易长,病虫害少的母树采种,种子容易丧失发芽力,采种后,立即播种可提高种子发芽率。用点播或条播,按行距20cm开沟播种,每1hm2播种种量750kg左右。播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当幼苗高度超过25cm时,进行摘顶,促进主干增粗,随时剪除基部分枝,保持主干离地面10-17cm光滑直立,利用嫁接的操作,经过1-2年培育的砧木苗可进行嫁接。春季嫁接4-6月,秋季嫁接以9-10月份较适宜。接穗应从经过鉴定的优良母树上选取。嫁接方法用芽片贴接法或舌接法。春、秋两季均可定植,多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栽植。定植行株距一般4m,每1hm2600株左右为宜。
田间管理 幼年树的管理应注重间作与覆盖、扩穴改土、及时施肥、合理整形修剪,形成良好的树形,培养强壮的骨干枝。成年树则着重增施肥料、培土、耕作、排灌和修剪。
性状 性状鉴别 假种皮为不规则块片,常粘结成团,长1-1.5cm,宽1-3.85cn,厚约1mm。黄棕色至棕色,半透明。外表面(近果皮的一面)皱缩不平;内表面(粘附种子的一面)光亮,有细纵皱纹。质柔润,有粘性。气微香,味甚甜。以片大而厚、色黄棕、半透明、甜味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假种皮表面观:外表皮细胞形状不一,垂周壁有时可见细小念珠状增厚。内表皮细胞垂周壁念珠状增厚较明显,平周壁有时有大的圆纹孔。内外表皮细胞可见少数杆状,棒状、针状、菱形或不规则形的草酸钙结晶,长5-17μm,直径1-3μm。
化学成分 干果肉含可溶性部分79.77%,不溶性物质19.39%,灰分3.36%。其可溶性部分含葡萄糖(glucose)26.91%,蔗糖(sucrose)0.22%,酸类(以酒石酸计)1.26%,腺嘌吟(adenine)和胆碱(choline)等含氮物质6.309%等。此外,尚含蛋白质5.6%和脂肪杂质及残留的核壳。
药理作用 龙眼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有镇静和健胃作用。煎剂用纸片法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龙眼肉和蛤蚧复合提取物,灌胃20ml/(kg·天)×10对小鼠遭受低温、高温、缺氧刺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可增加小鼠正常体重;灌胃5ml/(kg·天)×14对利血平化小鼠体重下降具有显着的对抗作用;灌胃15ml/(kg·天)×10可增加小鼠静脉注射碳拉的廓清速率;灌胃20ml/(kg·d)×7能增加小鼠脾重。
鉴别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0.1g,加70%乙醇1ml振摇,浸泡20min,放置,取上清液作供试液,另取葡萄糖、蔗糖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桂胶G-1%CMC薄层板上,用正丁醇-冰醋酸-水(4:1:5)上层波展开10cm,重复1次。喷以邻苯二甲酸苯胶溶液,加热后葡萄糖显棕色;喷以a-萘酚硫酸液,加热后蔗糖显蓝紫色。
炮制 烘干或晒干,剥去果皮,取其假种皮。或将果实入开水中煮10分钟,捞出摊放,使水分散失,再烤一昼夜,然后剥取假种皮:晒干。
性味 甘;温
归经 心;肾;肝;脾经
功能主治 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惊悸;怔忡;失眠;健忘;血虚萎黄;有经不调;崩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30-60g;或熬膏;或浸酒;或入丸、散。
注意 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
各家论述 .《纲目》: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和平也。严用和《济生方》治思虑劳伤心脾有归脾汤,取甘味归脾,能益人智之义。
2.《药品化义》:桂圆,大补阴血,凡上部失血之后,入归脾汤同莲肉、芡实以补脾阴,使脾旺统血归经。如神思劳倦,心经血少,以此助生地、麦冬补养心血。又筋骨过劳,肝脏空虚,以此佐熟地、当归,滋补肝血。
3.《本经》: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
4.《别录》:除虫,去毒。
5.《开宝本草》:归脾而能益智。
6.《日用本草》:益智宁心。
7.《滇南本草》:养血安神,长智敛汗,开胃益脾。
8.《本草通玄》:润肺止咳。
9.《得配本草》:益脾胃,葆心血,润五脏,治怔忡。
10.《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脾胃。治妇人产后浮肿,气虚水肿,脾虚泄泻。
摘录 《中华本草》

《本草备要》果部 >> 龙眼肉

补心脾
甘温归脾。益脾长智(一名益智),养心补血(心为脾母),故归脾汤用之。治思虑劳心脾,及汤风下血(心生血,脾统血。思虑过多,则心脾伤而血耗,致有健忘、怔忡、惊悸诸病。归脾汤能引血归脾而生补之。肠风亦由血不归脾而妄行)。


《本草蒙筌》果部 >> 龙眼肉

味甘,气平。无毒。树颇大,叶微小凌冬常青;实极圆,壳淡黄纹作鳞甲。肉甘甚薄,名亚荔枝。亦产蜀闽岭南,荔枝过后才熟。士人鄙之,又呼荔枝奴也。取肉入药,因甘归脾。古方归脾汤中,功与人参并奏。《本经》一名益智,禅益脾之所藏。(脾藏智故云。)
解毒去虫,安志厌食。养肌肉,美颜色,除健志,却怔忡。多服强魂聪明,久服轻身不老。


《本草新编》龙眼肉

龙眼肉,味甘,气平,无毒。入脾、心二经。解毒去虫,安志定神,养肌肉,美颜色,除健忘,却怔忡。多服强魂聪明,久服轻身不老。此物果中之尤益人者。入药,不过脾、心二脏。若泡酒服,大有补滋之益。同补气、补血之酒,泡酒为佳也。
或问龙眼肉煎汤服之,宜食其肉,恐有滑肠之损?不知龙眼非滑肠也。但戒多食,未免大肠欠实耳。
或问龙眼肉何以用之于归脾汤内,岂以其补脾也?夫归脾汤何物,非健脾之药,而必藉龙眼肉哉。龙眼肉实能调和诸药,使之分送于心、肝、脾、胃之中,不但专入心、肝也。


《本草从新》五果 山果 夷果 味类 类 水果 >> 龙眼肉

俗呼圆眼.补心脾.
甘平润.补心长智.(一名益智.)悦胃培脾.疗健忘与怔忡.能安神而熟寐.一切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及血不归脾诸证.(归脾汤、用为向导者、五味入口、甘先归脾也、凡心脾伤而血耗、致有健忘怔忡惊悸、及吐血血崩、肠风下血等证、归脾汤、能引血归脾而生补之.
道家用龙眼肉细嚼、待津液生、和津汨汨而咽、此即服玉泉之法也.)


《本草便读》果类 >> 龙眼肉

龙眼肉(图缺)
甘平无毒.悦胃气以培脾.思虑伤神.养心营而益智.(龙眼肉味纯甘.性平.微温.皮黄肉赤.心脾药也.专能补养心脾营血.心脾足则思虑劳伤惊悸健忘等证皆可愈耳.岂特安神益智而已哉.)


《本草经解》龙眼肉

气平.味甘.无毒.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除蛊毒.去三虫.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圆肉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降中有升.阴也.脾者五脏之原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圆肉味甘益脾.脾健运则五脏皆充.而邪气不能容矣.肾藏志.肾者水藏也.圆肉气平益肺.肺金生肾水.水滋而志安.味甘益脾.脾补则食自进.甘能解毒.故除蛊.三虫湿热所化也.气平益肺.肺金藏也.肺益则清肃之令行.水道通.湿热下逐.而虫去矣.久服气平益肺.味甘益脾.脾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气足生精.而阴气独强.心肝肾俱滋矣.肝藏魂.肝滋血藏.故魂强而目明.肾滋水旺.则身轻而耳聪.心滋血润.血色华面.所以不老.心灵通达.所以神明也.
【制方】
圆肉同生地、天冬、麦冬、丹参、柏仁、远志、莲肉、五味、茯神、人参.补心安神.


《本草分经》手少阴心 >> 龙眼肉

见脾补。


《本草择要纲目》龙眼肉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五脏邪气.安志.除蛊毒.去三尸虫.久服强魄聪明.开胃益脾.性味和平.严用和归脾汤.治思虑劳伤.用龙眼肉取甘味归脾.能益人之智.通神明也.


《本草害利》补胃 >> 龙眼肉

(同上)


《本草撮要》果部 >> 龙眼肉

味甘平润.入足太阴厥阴经.功专补心长智.悦胃培脾.疗健忘与怔忡.能安神而熟寐.一切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血不归脾诸症.凡受风寒者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