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龙胆

龙胆

《中药大辞典》龙胆

图片 龙胆 龙胆 龙胆
拼音 Lónɡ Dǎn
别名 陵游(《本经》),草龙胆(《本草图经》),龙胆草(《履巉岩本草》),苦龙胆草、地胆草(《滇南本草》),胆草(《药品化义》),山龙胆(《浙江中药手册》),四叶胆(《广西中兽医药植》),水龙胆(《江苏植药志》)。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龙胆科植物龙胆三花龙胆根茎。春、秋均可采收,以秋季采收质量为佳。采挖后,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原形态 ①龙胆,又名:粗糙龙胆。
多年生草本,高35~60厘米。根茎短,簇生多数细长的根,根长可达25厘米,淡棕黄色。茎直立,粗壮,通常不分枝,粗糙,节间常较叶为短。叶对生,无柄,基部叶2~3对,甚小,鳞片状;中部及上部叶卵形、卵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约3~8厘米,宽0.4~4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连合抱于节上,叶缘及叶脉粗糙,主脉3条基出。花无梗,数朵成束,簇生于茎顶及上部叶腋;苞片披针形;花萼绿色,钟形,膜质,长约2.5厘米,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至线形;花冠深蓝色至蓝色,钟形,长约5厘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先端锐尖,裂片间有5褶状三角形副冠片,全缘或偶有2齿;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中部的下方;子房长圆形,1室,花柱短,柱头2裂。蒴果长圆形,有短柄,成热时2瓣裂。种子细小,线形而扁,褐色,四周有翅。花期9~10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草丛、灌木丛中及林缘。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等地。
②三花龙胆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茎短,簇生数条细长的根。茎直立,不分枝,光滑无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5~1厘米,宽0.5~1.2厘米,先端渐尖,边缘稍反卷,光滑无毛,主脉1条,明显。花无梗,1~3朵,罕5朵,成束着生于茎顶及上部叶腋;苞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花萼长2~2.5厘米,先端5裂,裂片长短不等,长5~15毫米;花冠深蓝色,钟形,长约3.5~4.5厘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先端钝或近钝状;副冠5片,甚短小。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灌木丛中、林间空地或草甸子中。分布黑龙扛,吉林、辽宁等地。
性状 干燥根茎为不规则块状,长约0.5~3厘米,直径约0.5~1厘米;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皱缩,有横纹,上端具茎痕或残留茎基,质坚韧;难折断;断面略平坦,黄棕色。根丛生于根茎上,长约8~20厘米,上部直径约0.2~0.4厘米,下部较细;表面黄色或黄棕色,有纵皱纹及支根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黄棕色,木部甚小,类白色。气微弱,味极苦。以根条粗长、黄色或黄棕色、无碎断者为佳;根条细短及根条少、色红黄者质次。
主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扛苏、浙江等地。以东北产量最大,习称为"关龙胆。"
化学成分 含龙胆苦甙(gentiopicrin)、獐牙菜苦甙(swertiamarin)、龙月二糖(gentiobiose)、龙胆灿酮(gentisin)和龙胆酸等。
炮制 拣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润透后切段,晒干。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龙胆,采得后阴干,欲使时用铜刀切去髭上头了,锉,于甘草汤中浸一宿,至明漉出暴干用。"
②《本草图经》:"取根细锉,用生姜自然汁浸一宿,去共性,焙干捣。"
③《本经逢原》:"去芦,或酒炒。"
性味 苦,寒。
①《本经》:"味苦涩。"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医学启源》:"气寒,味大苦。《主治秘诀》云:性寒,味苦辛。"
④《医学衷中参西录》:"味苦微酸,性寒。"
归经 入肝、胆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胆、肾、膀胱四经。"
②《本草经疏》:"足厥阴、少阴、阳明三经。"
功能主治 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治肝经热盛,惊痫狂躁,乙型脑炎,头痛,目赤,咽痛,黄疸,热痢,痈肿疮疡,阴囊肿痛,阴部湿痒。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①《本经》;"主骨间寒热,惊瘸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
②《别录》:"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利,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
③《药性论》:"主小儿惊痫入心,壮热骨热,痈肿;治时疾热黄,口疮。"
④《日华子本草》:"治客忤,疳气,热病狂语,疮疥,明目,止烦。"
⑤《本草图径》:"古方治疸多用之。"
⑥《履巉岩本草》:"治酒毒便血,肠风下血。"
⑦《医学启源》:"治黄目赤肿,睛胀,瘀肉高起,痛不可忍。《主治秘诀》云:治下部风湿及湿热,脐下至足肿痛,寒湿脚气。"
⑧《滇南本草》:"治咽喉疼痛,洗疮疥毒肿。"
⑨《医学入门》:"治卒心痛,虫攻心痛,四肢疼痛。"
⑩《纲目》:"疗咽喉痛,风热盗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捣敷。
注意 脾胃虚弱作泄及无湿热实火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勿空腹饵之,令人溺不禁。"
②《本草经集注》:"贯众为之使。恶地黄、防葵。"
③《日华子本草》:"小豆为使。"
贮藏 置干燥处。
复方 ①治伤寒发狂:草龙胆为末,入鸡子清、白蜜化凉水服二钱。(《伤寒蕴要》)
②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柴胡、甘草(生用),水煎服。(《局方》龙胆泻肝汤)
③治雀盲夜不见物:龙胆草一两,黄连一两。二味为细末,食后用热羊肝蘸药末服。(《履巉岩本草》)
④治暑行目涩:生龙胆(捣汁)一合,黄连(浸汁)一匙,和点之。(《世医得效方》)
⑤治眼中漏脓:龙胆草,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水下。(《飞鸿集》)
⑥治谷疸,食毕头旋,心佛郁不安而发黄,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三两,龙胆一合,牛胆丸如捂子,以生麦汁服五丸,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⑦治咽喉肿痛:龙胆草一把,捣汁,汩嗽服之。(《本草汇言》)
⑧冶卒下血不止:草龙胆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五服,如不差更服。(《姚僧坦集验方》)
⑨治伤寒汗后,盗汗不止,或妇人小儿一切盗汗,并宜服之:龙胆不以多少,焙干,为细末,每服一大钱,猪胆汁三两,点入温酒少许,调服,空心临卧。(《杨氏家藏方》龙胆汤)
⑩治肾囊风瘙痒或破,流水,又名绣球风:苦龙胆草、经霜桃叶、蜂房、藜芦、千张纸。共捣细末,芝麻油调搽。(《滇南本草》)
临床应用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对轻症能口服者给予20%龙胆草糖浆,日服3次,每次10~15毫升;昏迷或呕吐不能进食者,给2:1龙胆草注射液每天3~4次,每次2~4毫升肌注,至热退3天后停药。中、重型者均同时辅以西药常规治疗。共观察23例,其中重型11例,中、轻型各6例,结果均痊愈。3天内体温恢复正常者18例,15例有抽搐症状者,24小时内控制11例(另4例在2天内控制),神志转清醒者10例。只有1例重型有后遗症。
备注 此外,在东北地区及山东尚用东北龙胆作龙胆入药。东北龙胆叶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9~10厘米,宽1.2~2厘米。萼裂片不等长,花冠裂片呈三角形锐尖。
在云南尚有滇龙胆及其变种点花滇龙胆的根及根茎亦同等入药。滇龙胆茎单1或2~3分枝。叶倒卵状长圆形,长3~6厘米,宽1~2厘米,先端圆或钝,主脉3条基出。花冠紫红色,长约2厘米。其药材:根茎很短,根长6~15厘米,上部直径1~2毫米;外表淡黄色至黄棕色,表皮易脱落;质坚脆,略呈角质样,木质部黄色。
在西藏地区使用的龙胆草,为龙胆科扁蓄属植物湿生扁蓄的全草。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龙胆

拼音 Lónɡ Dǎn
别名 陵游、草龙胆、龙胆草、苦龙胆草、地胆草、胆草、山龙胆、四叶胆、水龙胆
出处 出自1.《本经》。
2.《本草图经》:龙胆,宿根黄白色,下抽根十余本,类牛膝。直上生苗,高尺余。四月生叶,似柳叶而细。茎如小竹枝。七月开花如牵牛花,花作铃铎形,青碧色。冬后结子。苗便枯。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阴干。浙中又有山龙胆草,味苦涩,取根细锉,取生姜自然汁浸一宿去其性,焙于,捣,水煎一钱匕,温服之,治四肢疼痛。采无时候,叶经霜雪不雕,此同类而别种也。
来源 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龙胆条叶龙胆三花龙胆滇龙胆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Gentiana scabra Bunge2.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3.Gentiana TCMLIBiflora Pall.4.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ex Hemsl.[G.Rigescens Franch.ex Hemsl.var.Stictantha Marq.」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以秋季10月中、下旬采挖质量较好,选大的除去茎叶,洗净,干燥。小的可做种根用。
原形态 1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茎短,其上丛生多数细长的根,长可达30cm。花茎单生,不分枝。叶对生;无柄;下部叶成鳞片状,基部合生,长5-10mm,中部和上部叶近革质,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7cm,宽0.7-3cm,先端急尖或长渐尖,基部心形或圆形,表面暗绿色,下面色淡,边缘外卷,粗糙;叶脉3-5条。花多数,簇生枝顶和叶腋,无花梗;每花下具2个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苞片,长2-2.5cm;花萼钟形,长2.5-3cm,先端5裂,常外反或开展,不整齐;花冠筒状钟形,蓝紫色,长4-5.5cm,有时喉部具多数黄绿色斑点,花冠先端5裂,裂片卵形,褶三角形;雄蕊5,着生于花筒中部,花丝基部宽;子房狭椭圆形或披外形,长1-1.4cm,子房柄长约1cm,花柱短,柱头2裂。蒴果内藏,长圆形,有柄。种子多数,褐色,有光泽,具网纹,两端具宽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2.本种与龙胆不同点在于:叶厚,近革质,无柄,上部叶线状披针形至线形,基部钝,边缘微外卷。花1-2朵;花萼裂片线状披针形,长于或等长于萼筒;花冠裂片先端渐尖。
3.本种与上2种不同点在于:中上部叶近革质,线状披针形至线形,基部圆形。花3朵,稀5朵;花萼裂片狭三角形,短于萼筒;花冠裂片先端钝圆。
4.与前3种不同点在干:无莲座叶丛,茎生叶多对,二型,下部叶2-4对,鳞片状,中上部叶片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卵形,基部楔形,边缘略外卷。花多数,簇生枝顶呈头状,稀腋生,被包围于最上部苞叶状的叶丛中;萼裂片不整齐,2枚大,倒卵状长圆形,基部狭缩成爪;雄蕊着生于冠筒下部。种子黄褐色。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0-1700m的山坡草地、路边、河滩灌丛中以及林下草甸。
2.生于海拔110-1100m的山坡草地或潮湿地区。
3.生于海拔440-950m的草地、林间空地、灌丛中。
4.生于海拔1100-3000m的山坡草地灌丛中、林下及山谷。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新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3.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
4.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轻粘土反腐殖质土为宜。不宜在高燥和阳光直射强烈的地区栽培。
栽培技术 用分根、种子繁殖,生产上多用分根繁殖。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但以秋季为好。8~9月选发育旺盛的植株旁所生的子根为种根,按株距15cm栽植,覆土将根茎基部埋上,稍镇压。如春季栽种,宜3~4月进行,每1hm2需种根约15万株。
田间管理 生长期进行中耕除草、施肥等管理。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斑枯病,可喷50%退菌特10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防治。亦可在发病前半月左右用70%甲基托市津600倍液预防,每隔半月1次,连续喷6次。还有白绢病、根腐病等为害。虫害有蚜虫等为害。
性状 性状鉴别 (1)龙胆 根茎多横生,长0.5-3cm,直径3-8mm,有多个茎痕,下面有4-3余条根,常多于20条,根细长圆柱形,略扭曲,直径1-3mm;表面灰白色或棕黄色,上部横纹较明显,下部有纵皱纹及细根痕。质脆,易吸潮变软,断面黄棕色,木部呈黄白色点状,环列,中央髓部明显。气微,味极苦。
(2)条叶龙胆 根茎多直生,块状或长块状,长0.5-1.5cm,直径4-7mm,下面丛生2-16条根,常少于10条。根长约15cm,直径2-4mm;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上部细密横纹明显,并有少数突起的支根痕。
(3)三花龙胆 根茎多直生,长1-5.5cm,直径0.7-1.5cm,下面有4-30余条根,常多于15条,根直径1-6mm;表面黄白色。全体横纹均较明显。
(4)滇龙胆 根茎结节状,有1-10余个残茎,下面有4-30余条根,根细长纺锤形,略弯曲,直径1-4mm;表面淡棕色或棕褐色;横切面中央有白色木。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1)龙胆 外皮层细胞1列,细胞切向延长,壁稍厚,微木栓化;有的细胞中有横隔分成2-4个子细胞;皮层为3-5列细胞,排列疏松,有裂隙;内皮层细胞1列,细胞切向延长呈条状,有的细胞可见纵隔分成多个小细胞。韧皮部宽厚,外侧有不规则裂隙;筛较明显。形成层于木质部导管束外方处较明显。木质部射线宽狭不一,导管束8-9个,有的呈两叉状分歧。髓部为薄壁细胞。
本品薄壁细胞含微小草酸钙针晶或方晶,长2.5-5μm。
(2)条叶龙胆 根的形成层通常成环,薄壁细胞中草酸钙结晶长2.5-10μm。
(3)三花龙胆 根的薄壁细胞多皱缩呈颓废状,韧皮部内侧薄壁细胞中含 有众多草酸钙结晶,长3-15μm。
(4)滇龙胆 根的外皮层及皮层薄壁细胞通常已脱落。内皮层细胞纵隔分成多个小细胞,韧皮部宽厚,形成层环不甚明显,木质部导管发达,密布于根的中央,无髓。薄壁细胞中不含草酸钙结晶。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约2g,加甲醇1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4ml,分成2份,一份作薄层色谱用,另一份加稀酸稀释后,滴加碘化铋钾试液,有橘红色沉淀产生。(检查生物碱)(2)薄层色谱 取上述甲醇提取液,另取龙胆苦甙甲醇溶液为对照品溶液,分别点样在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用氯仿-甲醇-水(30:10:1)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样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
化学成分 1.龙胆 根含裂环烯醚萜甙类苦味成分:龙胆苦甙(gentiopicroside),当药苦甙(swertiamarin),当药甙(sweroside),苦龙胆酯甙(amarogentin),痕量苦当药酯甙(amaroswerin);苦甙总含量可高达7.33%,而龙胆苦甙含量可达6.34%[1]。生物碱:龙胆碱即秦艽碱甲(gentianine0.05%[2],龙胆黄碱(gentioflavine)[3]。
2.条叶龙胆 根含裂环烯醚萜甙类苦味成分:龙胆苦甙,当药苦甙,当药甙,苦龙胆酯甙,痕量苦当药酯甙;苦甙总含量可达4.35%,而龙胆苦甙含量为4.15%[1]。
3.三花龙胆 根含裂环烯酸萜类成分:龙胆苦甙,当药苦甙,当药甙,痕量苦当药酯甙;苦甙总含量为3.95%,而龙胆苦甙含量为3.66%[1]。还含三花龙胆甙(TCMLIBifloroside)[4]。
4.滇龙胆 根含裂环烯醚萜甙类苦味成分:龙服苦甙,当药苦甙,当药甙,痕量苦龙胆酯甙,痕量苦当药酯甙;苦甙总含量5.10%,龙胆苦甙含量5.01%[1]。地上部分含龙胆碱,秦艽碱乙(gentianidine),秦艽碱丙(gentianal),β-谷甾醇(β-sitosterol)[5]。
药理作用 1.对消化道的影响 龙胆或龙胆苦甙能促进胃液和胃酸分泌,用龙胆苦甙给予造成胃瘘管的狗口服,能促进胃液分泌,并可使游离盐酸增加,食欲增进。而舌下涂抹或静脉注射则无效,故认为龙胆苦甙可直接促进胃液分泌和使游离酸增加。
2.利胆和保肝作用 取健康及肝脏损害小白鼠,十二指肠给予50g/kg龙胆注射液或健康犬静脉注射4.5g/kg,均能显着增加胆汁流量。从犬的胆汁分泌流量曲线可见在给药5分钟和20分钟时出现两个高峰。龙胆苦甙对四氯化碳和D-氨基半乳糖(Galn)造成的小鼠肝脏急性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能减轻给药组动物肝坏死和肝细胞病变程度,对抗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糖元合成障碍。龙胆注射液25g/kg皮下注射,对α-萘异硫氰酸所致小鼠实验性黄疸模型(高胆红素血症和胆汁郁积),可明显地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
3.利尿作用 龙胆注射液10g/kg,耳静脉注射,可使5只家兔由给药前每30分钟平均排尿量0.76ml增加至2.64ml(p<0.1),提示龙胆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4.抗菌作用 试14种龙胆属植物,其中7对根瘤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根癌病土壤杆菌等有作用。龙胆草水浸剂在试管内对石膏样毛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试管法证明龙胆煎剂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龙胆碱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呈兴奋作用,但较大剂量时则出现麻醉作用。另有报道,龙胆碱25-200mg/kg腹腔注射或灌胃,有中枢抑制作用,能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和定向反射,延长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的睡眠时间,降低体温,松弛肌肉,以及降低士的宁的毒性等;200-400mg/kg对小鼠有镇静作用,可降低小鼠的活动能力。獐牙菜苦甙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对肠及子宫平滑肌有解痉作用;6.其他作用 大量服用时,可防碍消化,时有头痛,颜面潮红,陷于昏眩。曾用含龙胆(品种未注明)的化癌丹试用于小鼠艾氏腹水小癌,证明有抗肿瘤的作用。龙胆酊大剂量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并能抑制心脏,使心率减慢。从G.lutea中提出的龙胆苦甙以疟原虫有较高的毒性用于疟疾发热及抗菌素甲醛实验性关节炎肿等作用。龙胆碱对猫有降压作用,对大鼠甲醛实验性关节炎肿有抗炎作用。龙胆水提物对氯化苦所致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
毒性 龙胆碱小鼠灌胃的LD50为460mg/kg,皮下注射大于500mg/kg,静脉注射为250-300mg/kg。另有报道龙胆碱小鼠灌胃LD50为1.3g/kg。
炮制 采挖后,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性味 苦;性寒
归经 肝;胆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肝定惊。主湿热黄疸;小便淋痛;阴肿阴痒;湿热带下;肝胆实火之头胀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胁痛口苦;热病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搽。
注意 脾胃虚弱作泄及无湿热实火者忌服,勿空腹服用。
各家论述 1.《医学启源》:以柴胡为主,草龙胆为使,治眼疾中必用之药也。治黄目赤肿,睛胀,瘀肉高起,痛不可忍。《主治秘诀》云:治下部风湿及湿热,脐下至足肿痛,寒湿脚气。
2.《纲目》:疗咽喉痛,风热盗汗。相火寄在肝胆,有泻无补,故龙胆之益肝胆之气,正以其能泻肝胆之邪热也。但大苦大寒,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
3.《本草经疏》:草龙胆味既大苦,性复大寒,纯阴之药也,虽能除实热,胃虚血少之人不可轻试。空腹饵之令人溺不禁,以其太苦则下泄太甚故也。
4.《本草正》:龙胆草,乃足厥阴、少阳之正药,大能泻火,但引以佐使,则诸火皆治。凡肝肾有余之火,皆其所宜。
5.《药品化义》:胆草专泻肝胆之火,主治目痛颈痛,两胁疼痛,惊痫邪气,小儿疳积,凡属肝经热邪为患,用之神妙。其气味厚重而沉下,善清下焦湿热,若囊痈、便毒、下疳,及小便涩滞,男子阳挺肿胀,或光亮出脓,或茎中痒痛,女人阴癃作痛,或发痒生疮,以此入龙胆泻肝汤治之,皆苦寒胜热之力也。亦能除胃热,平蛔虫,盖蛔得苦即安耳。
6.《本草新编》:龙胆草,其功专于利水,消湿,除黄疸,其余治目、止痢、退肿、退热,皆推广之言也。但此种过于分利,未免耗气败血,水去而血亦去,湿消而气亦消,初起之水湿黄疸,用之不得不亟,久病之水湿黄疸,用之不可不缓,正未可全恃之为利水神丹,消湿除瘅之灵药也。或谓龙胆草治湿热,最利瘅病,正湿热之病也,然用龙胆草以治黄疸,多有不效者,何也?黄疸实不止湿热之一种也,有不热而亦成黄疸者,非龙胆草所能治也。尤胆草泻湿中之热,不能泻不热之湿也。
7.《医学衷中参西录》:龙胆草,味苦微酸,为胃家正药。其苦也,能降胃气,坚胃质;其酸也,能补益胃中酸汁,消化饮食。凡胃热气逆,胃汁短少,不能食者,服之可以开胃进食。微酸属木,故又能入肝胆,滋肝血,益胆汁,降肝胆之热使不上炎,举凡目疾、吐血、衄血、二便下血、惊痫、眩晕,因肝胆有热而致病者,皆能愈之。其泻肝胆实热之力,数倍于芍药,而以敛辑肝胆虚热,固不如芍药也。
8.《本草正义》:龙胆草,大苦大寒,与芩连同功,但《本经》称其味涩,则其性能守而行之于内,故独以治骨热着;余则清泄肝胆有余之火,疏通下焦湿热之结,足以尽其能事;而霉疮之毒,疳痃之疡,皆属相火猖狂,非此等大苦大寒,不足以泻其烈焰,是又疏泄下焦之余义矣。
9.《本经》: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
10.《别录》: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利,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
11.《药性论》:主小儿惊痫入心,壮热骨热,痈肿;治时疾热黄,口疮。
12.《日华子本草》:治客忤,疳府气,热病狂语,疮疥,明目,止烦。
13.《本草图经》:古方治疸多用之。
14.《履巉岩本草》:治酒毒便血,肠风下血。
15.《滇南本草》:治咽喉疼痛,洗疮疥毒肿。
16.《医学入门》:治卒心痛,虫攻心痛,四肢疼痛。
摘录 《中华本草》

《神农本草经》 >> 龙胆

味苦涩。
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盅毒。久服,益智,不忘,轻身,耐老。一名陵游,生山谷。
《名医》曰:生齐朐及冤句,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阴干。


《本草纲目》草部(一) >> 龙胆

「释名」亦名陵游。
「气味」(根)苦涩、大寒、无毒。
「主治」
1、伤寒发狂。用龙胆二钱研细,加入鸡蛋清。每服二钱,白蜜化冰水送下。
2、四肢疼痛。用龙胆根切细,有生姜汁中浸一夜,焙干,捣为末。取一茶匙,水煎,温服。
3、谷疸、劳疸(谷疸因多食而得,劳疸因过劳而得)。用龙胆一两、苦参三两,共研为末,加牛胆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如不愈,可稍稍增加药量。治劳疸,可增加龙胆一两、栀子仁三至七枚,以猪胆代牛胆和丸。
4、盗汗。用龙胆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胆汁三两(滴入少许温酒)调服。治小儿盗汗,可加防风。
5、咽喉热痛。用龙胆磨水服。
6、目涩。用生龙胆捣汁一合,加黄连浸汁一匙,调匀点眼。
7、眼中流脓。用龙胆、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水送下。
8、蛔虫攻心(刺痛,吐清水)。用龙胆一两,去头,锉碎,加水二碗,煮成一碗。头天晚上停食,第二天清晨,将药一顿服完。
9、突然尿血不止。以龙胆煎服。


《雷公炮炙论》龙胆

雷公云∶凡使,采得后,阴干。欲使时,用铜刀切去髭、土、头,了,锉,于甘草汤中浸一宿,至明漉出,曝干用。
勿空腹饵之,令人溺不禁。


《千金翼方》草部上品之上 >> 龙胆

味苦,寒,大寒,无毒。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泻下痢,去肠中小蛊,益肝胆气。止惊惕。久服,益智不忘,轻身耐老。
一名陵游。生齐朐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十一


《本草经集注》草木上品 >> 龙胆

味苦,寒、大寒,无毒。主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痢,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久服益智,不忘,轻身,耐老。一名陵游。生齐朐山谷及宛朐,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阴干。(贯众为之使,恶防葵、地黄。)
今出近道,吴兴为胜。状似牛膝,味甚苦,故以胆为名。(《大观》卷六,《政和》一六三页)


《新修本草》卷第六 >> 龙胆

味苦,寒、大寒,无毒。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痢,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久服益智,不忘,轻身耐老。一朐,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阴干。
贯众为之使,恶防葵、地黄。今出近道,吴兴为胜。状似牛膝,味甚苦,故以胆为名。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龙胆

味苦涩。主骨间寒热,治肝邪犯肾之寒热。惊痫邪气,肝火犯心之邪。续绝伤,敛筋骨之气。定五脏,敛脏中之气。杀蛊毒。除热结之气。久服,益智不忘,收敛心中之神气。
轻身耐老。热邪去而正气归,故有此效。
药之味涩者绝少,龙胆之功皆在于涩,此以味为主也。涩者,酸辛之变味,兼金木之性者也,故能清敛肝家之邪火。人身惟肝火最横,能下挟肾中之游火,上引包络之相火,相持为害。肝火清,则诸火渐息,而百体清宁矣。


《吴普本草》草木类 >> 龙胆

按∶此药参见本书“大豆黄卷”条,《本经》首载此药。


《证类本草》龙胆

(龙胆_图缺)
味苦,寒、大寒,无毒。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痢,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久服益智不忘,轻身耐老。一名陵游。生齐朐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阴干。(贯众为之使,恶防葵、地黄。)
陶隐居云∶今出近道,吴兴为胜。状似牛膝,味甚苦,故以胆为名。今按别本注云∶叶似龙葵,味苦如胆,因以为名。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龙胆,君。能生小儿惊痫,入心,壮热,骨热,痈肿,治时疾,热黄,口疮。日华子云∶小豆为使。治客忤疳气,热病狂语及疮疥,明目,止烦,益智,治健忘。
图经曰∶龙胆,生齐朐山谷及冤句,今近道亦有之。宿根黄白色,下抽根十余本,类牛膝。
直上生苗,高尺余。四月生叶,似柳叶而细,茎如小竹枝,七月开花如牵牛花,作铃铎形,青碧色。冬后结子,苗便枯。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阴干。俗呼为草龙胆。浙中又有山龙胆草,味苦涩,取根细锉,用生姜自然汁浸一宿,去其性,焙干,捣,水煎一钱匕,温服之。治四肢疼痛。采无时候。叶经霜雪不凋,此同类而别种也。古方治疸多用之。《集验方》谷疸丸∶苦参三两,龙胆一两,二物下筛,牛胆和丸,先食以麦饮服之,如梧子五丸,日三,不知稍增。《删繁方》治劳疸,同用此龙胆,加至二两,更增栀子仁三七枚,三物同筛捣,丸以猪胆,服如前法,以饮下之。其说云∶劳疸者,因劳为名。谷疸者,因食而劳也。
雷公云∶采得后阴干。欲使时,用铜刀切去髭土头了,锉,于甘草汤中浸一宿,至明漉出,曝干用。勿空腹饵之,令人溺不禁。圣惠方∶治蛔虫攻心如刺,吐清水。龙胆一两去头,锉,水二盏,煮取一盏去滓。隔宿不食,平旦一顿服。外台秘要∶治卒下血不止。龙胆一虎口,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五服,瘥。肘后方∶治卒心痛。龙胆四两,酒三升,煮取一升半,顿服。


《本草思辨录》龙胆

黄芩主少阳之经热,竹茹主少阳之腑热,龙胆则主由少阳入厥阴之热。其味苦中有涩,苦主发,涩主收,即发即收,其用在少阳者少,在厥阴者多,故用龙胆者皆取其泻肝。凡肝之热,有本脏挟胆而热者,有为胆所侵侮而热者。龙胆治胆侮肝之热,能内极于骨间,谓之治肝


《本草崇原》龙胆

气味苦涩,大寒,无毒。主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
(龙胆始出齐朐山谷及冤句,今处处有之,以吴兴者为胜,宿根生苗,一窠有根十余条,类茎高尺余,纤细状如小竹枝,花开青碧色,冬后结子苗便枯,俗名草龙胆。又一种山龙胆,其叶经霜雪不凋,此同类而别种也。)
龙胆草根味极苦,气兼涩,性大寒。茎如竹枝,花开青碧,禀东方木气,故有龙胆之名。
龙甲木,苦走骨,故主治骨间寒热。涩类酸,故除惊痫邪气。胆主骨,肝主筋,故续绝伤。五脏六腑皆取决于胆,故定五脏。山下有风曰虫,风气升而蛊毒自杀矣。


《名医别录》卷第一 >> 龙胆

大寒,无毒.主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痢,去肠中小蛊,益肝胆气,止惊惕生齐朐及宛朐.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阴干.(贯众为之使,恶防葵、地黄
《本经》原文∶龙胆,味苦,寒.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久服,益智不忘,轻


《本草乘雅半偈》龙胆

(本经上品)
【气味】苦涩,大寒,无毒。
【主治】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
【核】曰∶处处有之,吴兴者为胜。宿根黄白,直下抽根一二十条,类牛膝而短。直上生苗,高尺余,类嫩蒜而细。七月开花,类牵牛,作铃铎状;茎类竹枝,冬后结子,茎便焦枯。一种味极苦涩,经冬不凋,名石龙胆,类同而种别。修治,取阴干者,铜刀切,去须、土、头了,锉细,甘草汤浸一宿,漉出曝干。
【 】曰∶细详名义,合甲胆之体用。宜入肝之府,少阳之枢药也。其气寒,逆治热为本,阳为标,相火为化者也。其味苦,苦曰炎上,苦性走下,苦能入骨,故主骨间寒热,及惊则气上,痫则气下,不循枢象者也。续绝伤者,胆主解孚拆甲故也。定五脏者,五脏取决于胆,决而后能定也。蛊者死阴之属,胆者生阳之属,生阳之侧,岂容死阴久据乎哉。
(合龙胆生成,的是少阳枢药,为少阳之对待法。少阳化气属相火,龙胆气味俱苦寒故也。龙,阳物也。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埤雅云∶龙火得湿则焰,得水则燔。以人火逐之则息,故人之相火似之。此以龙名,而兼取胆味,龙火之炎上,如甲拆之尺木,能升于天,不专主降,又能疗目之火眚也。)


《本草图经》龙胆

龙胆(图缺),生齐朐山谷及冤句,今近道亦有之。宿根黄白色,下抽根十余本,类牛膝;直上生苗,高尺余。四月生叶似柳叶而细,茎如小竹枝;七月开花如牵牛花,作铃铎形,青碧色;冬后结子,苗便枯。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阴干,俗呼为草龙胆。浙中又有山龙胆草,味苦涩,取根细锉,用生姜自然汁浸一宿,去其性,焙干,捣,水煎一钱匕,温服之。治四肢疼痛。采无时候,叶经霜雪不凋,此同类而别种也。古方治疸多用之。《集验方》谷疸丸,苦参三两,龙胆一两,二物下筛,牛胆和丸,先食以麦饮服之,如梧子五丸,日三,不知稍增。《删繁方》∶治劳疸,同用此龙胆,加至二两,更增栀子仁三七枚,三物同筛,捣、丸以猪胆,服如前法,以饮下之。其说云∶劳疸者,因劳为名;谷疸者,因食而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