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止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痢止草
| 拼音 | Lì Zhǐ Cǎo |
| 别名 | 痢止蒿、痢疾草、止痢蒿、白龙须、无名草、散血草 |
| 来源 | 唇形科接骨草属植物痢止草Ajuga forrestii Diels,以全草或根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
| 性味 | 苦,寒。 |
| 功能主治 | 清热消炎,利尿通淋,散瘀镇痛。用于痢疾,肾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跌打损伤,脉管炎。 |
| 用法用量 | 3~5钱。外用鲜叶捣烂包于患处。 |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 拼音 | Lì Zhǐ Cǎo |
| 别名 | 痢止蒿、痢疾草、止痢蒿、白龙须、无名草、散血草 |
| 来源 | 唇形科接骨草属植物痢止草Ajuga forrestii Diels,以全草或根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
| 性味 | 苦,寒。 |
| 功能主治 | 清热消炎,利尿通淋,散瘀镇痛。用于痢疾,肾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跌打损伤,脉管炎。 |
| 用法用量 | 3~5钱。外用鲜叶捣烂包于患处。 |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