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中含有金线鱼
中医书籍中含有金线鱼
首页 > 中药材 > 金线鱼

金线鱼

《中药大辞典》金线鱼

拼音 Jīn Xiàn Yú
别名 洞鱼、波罗鱼(《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
出处 《滇南本草》
来源 为鲤科动物小鲈鲤
原形态 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呈弧形。体长约10余厘米。头的背面平直,稍下弯。吻尖细,吻长较眼后头长为短。口端位,下颌稍向前突出,口裂倾斜,上唇薄而下唇厚。须2对,前、后对长约相等或后对稍长,向后可伸至前鳃盖骨边缘。眼位于头侧正中。下咽齿3行,细长,末端稍呈钩状。侧线完全,侧线鳞73~79,在腹部一段,微弯向腹方,入后延至尾鳍基的中轴,鳞细小,但沿侧线者较大。背鳍Ⅲ7,有硬刺,后缘且有锯齿,其起点距尾基较距吻端为近。腹鳍位于背鳍起点之前。臀鳍Ⅲ5,起点位于背鳍条末端之下。全身呈淡黄色,背部略带青灰色,体侧近背部有许多黑色斑点,各鳍均为金黄色。
多生活于静水湖泊中,平时栖息于湖泊出口、水较深处。主要以小鱼为食,产卵期初夏。
生境分部 分布云南东部的昆明湖、阳宗海等湖泊中。
性味 《滇南本草》:"味甘。"
功能主治 《滇南本草》:"滋阴调元,暖肾添精。"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金线鱼

拼音 Jīn Xiàn Yú
英文名 all-grass of Longhairy Antenoron, all-grass of Shorthairy Antenoron
别名 洞鱼、波罗鱼
出处 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金线鱼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nocyclocheilus granami grahami(Regan)
原形态 金线鱼,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呈弧形,头的背面平直,稍下弯。吻尖细,吻长较眼后头长为短。口端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唇薄而下唇厚。胡2对。眼位于头侧正中下,咽具3行,细长,末端稍呈钩状。侧线完全。鳞细小,沿侧线比较大。侧线鳞64(24-22)/(9-10)69。背鳍3,7,具有硬刺,且后缘有锯齿,其起点距尾基较距吻端为近。腹鳍位于背鳍起点之前。臀鳍3,5,起点位于背鳍条末端之下。全身呈淡黄色,背部略呈现青灰色,体侧近背部有许多黑斑点,各鳍均为金黄色。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栖息于湖泊较深的出口处。食物以小虾为主,同时摄食部分小鱼。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东部的各湖泊之中,尤为昆明湖、阳宗海为多。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心;肝经
功能主治 滋阴调元;益肾填精。主虚劳赢弱;肾虚滑精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00-250g。
各家论述 《滇南本草》:滋阴调元,暖肾添精。
摘录 《中华本草》

《滇南本草》金线鱼

金线鱼(图缺),滇中有名。出昆池中,多生石洞有水处,晋宁多有之。味甘甜、美,性平、温。无毒。主治润五脏,养六腑,通津液于上窍。治胃中之冷痰。食之,滋阴调元,暖肾添精。久服轻身延年。
──务本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