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鲛鱼皮

鲛鱼皮

《中药大辞典》鲛鱼皮

拼音 Jiāo Yú Pí
出处 《本草经集注》
来源 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
性味 ①《别录》:"甘咸,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甘咸,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主食鱼中毒,烧末服之。"
②《纲目》:"解鯸鮧鱼毒。治食鱼鲙成积不消。"
③《随息居饮食谱》:"解诸鱼毒,杀虫,愈虚劳。"
摘录 《中药大辞典》

《千金翼方》虫鱼部 >> 鲛鱼皮

主蛊气,蛊疰方用之,即装刀靶 鱼皮也。


《新修本草》虫鱼中 >> 鲛鱼皮

主蛊气,蛊疰方用之。即装刀靶 鱼皮也。
出南海,形似鳖,无脚而有尾。(新附)


《海药本草》虫鱼部 >> 鲛鱼皮

谨按《名医别录》云∶生南海。味甘、咸,无毒。主心气鬼疰,蛊毒,吐血。
皮上有真珠斑。(《政和》434页)


《证类本草》鲛鱼皮

(鲛鱼皮_图缺)
主蛊气,蛊疰方∶用之。即装刀靶(音霸) (音鹊)鱼皮也。
唐本注云∶出南海,形似鳖,无脚而有尾。今按陈藏器本草云∶一名沙鱼,一名鳆鱼。
皮惟无图经曰∶鲛鱼皮,旧不着所出州土。苏恭云出南海。形似鳖无脚而有尾。《山海经》云∶鲛,沙鱼,其皮可以饰剑是也。今南人但谓之沙鱼。然有二种∶其最大而长喙如锯者,谓之胡沙,性善而肉美;小而皮粗者曰白沙,肉强而有小毒。二种彼人皆盐为修脯,其皮刮治去沙,翦为脍,皆食品之美者,食之益人。然皆不类鳖,盖其种类之别耳。胡洽治五尸鬼疰,百毒恶气等,鲛鱼皮散主之。鲛鱼皮(炙)、朱砂、雄黄、金牙、椒、天雄、细辛、鬼臼、麝香、干姜、鸡舌香、桂心、莽草各一两,贝母半两,蜈蚣(炙)、蜴蜥(炙)各二枚,凡十六物,治,下筛,温清酒服半钱匕,日三,渐增至五分匕,亦可带之。中用蜈蚣、蜴蜥,皆此品类中,故并载方。
陈藏器云∶皮主食鱼中毒,烧末服之。鳆鱼皮,是装刀靶者,正是沙鱼也。石决明,又名鳆鱼甲,一边着石,光明可爱,此虫族,非鱼类,乃是同名耳。沙鱼,一名鲛鱼,子随母行,惊即从口入母腹也,其鱼状貌非一,皮上有沙,堪揩木,如木贼也。食疗云∶平。补五脏。
作脍食之,亚于鲫鱼。作 食之并同。又,如有大患喉闭,取胆汁和白矾灰,丸之如豆颗,绵裹纳喉中。良久吐恶涎沫,即喉咙开。腊月取之。海药谨按《名医别录》云∶生南海。味甘,咸,无毒。主心气鬼疰,蛊毒,吐血,皮上有珍珠斑。
衍义曰∶鲛鱼、沙鱼皮,一等形稍异,今人取皮饰鞍、剑。余如《经》。


《名医别录》卷第三 >> 鲛鱼皮

生南海,味甘,咸,无毒.主心气,鬼疰,蛊毒,吐血.皮上有真珠斑〔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