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角茴香

角茴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角茴香

拼音 Jiǎo Huí Xiānɡ
别名 山黄连
来源 罂粟科角茴香属植物角茴香Hypecoum erectum L.[Chiazospermum erectum (L.)Bernh.],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晒干。
性味 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目赤。
用法用量 1~2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角茴香

拼音 Jiǎo Huí Xiānɡ
别名 咽喉草、麦黄草、黄花草、雪里青(《河南中草药手册》),野茴香(《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出处 《河南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罂粟科植物细叶角茴香根、全草。春季开花前挖根及全草,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茎多数,上部分歧。基生叶12~18枚,长1.5~9厘米;叶片有白粉,轮廓倒披针形;羽状全裂,1回裂片2~5对,约3回细裂,小裂片条形,宽约0.3毫米,先端尖;茎生叶小,无柄,裂片丝状。聚伞花序具少数或多数分枝;萼片2,绿色,有白粉,狭卵形,长约3毫米;花瓣黄色,外面2个较大,扇状倒卵形,长约9毫米,里面2个较小,楔形,3裂近中部;雄蕊4,长约6毫米;雌蕊与雄蕊近等长,子房条形,柱头2,花柱及柱头宿存。蒴果条形,长约5厘米,宽约1毫米,裂为2丬。种子矩形,长约1毫米,两面有显着的十字形突起,黑褐色。花期5~6月。
生境分部 生于干燥山坡、草地,沙地、砾质碎石地。分布辽宁、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和新疆等地。
性味 苦辛,凉。
①《河南中草药手册》:"苦,寒。"
②《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辛,凉。"
功能主治 治急性咽喉炎,气管炎咳嗽,目赤肿痛。
①《河南中草药手册》:"清热,消炎,止痛。"
②《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泻火,解热,镇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研末,3~5分。
复方 ①治急性咽喉炎(肿喉咙、缠喉风):咽喉草三钱,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②治眼红肿:咽喉草一至三钱,水煎服或泡茶喝。(《河南中草药手册》)
③治气管炎咳嗽:细叶角茴香全草、甘草各二钱,杏仁一钱五分,水煎服。(《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④治菌痢:细叶角茴香根适量,水煎服。(《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角茴香

拼音 Jiǎo Huí Xiānɡ
英文名 Root of Erect Hypecoum
别名 山黄连、野茴香。
出处 出自《河南中草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直立角茴香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pecoum erectum L.[Chiazospermum erectum (L.)Bernh.]
采收和储藏:春季开花前挖根及全草,晒干。
原形态 直立角茴香 一年生草本,高5-30cm。茎圆柱形,二歧式分枝。基生叶多数,丛生;叶柄细长,基部扩大成鞘;叶片披针形,长3-8cm, 多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线形,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但较小,裂片丝状,无柄。二歧聚伞花序具多花,花大;苞片钻形;萼片2,狭卵形;花瓣4,淡黄色,外面2枚倒卵形或近楔形,先端宽,3浅裂,内面2枚倒三角形,自中部以上3分裂,侧裂片宽,先端微缺,中裂片狭,匙形,先端圆;雄蕊4,花丝宽线形,扁平,中部以下连合,膜质,上部分离,丝状,花药狭长圆形,黄色;雌蕊和雄蕊近等长,子房条形,花柱2。蒴果长角果状,先端渐尖,两侧压扁,成熟时分裂成2果瓣,种子多数,近四棱形,两面具十字形突起,深褐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干燥山坡、草地、沙地、砾质碎石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西藏。
化学成分 全草含角茴香碱(hypecorine),角茴香酮碱(hypecorinine),原阿片碱(protopine),黄连碱(coptisine),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刻叶紫堇胺(corydamine),左旋的N-甲基四氧小檗碱(N-methylcanadine),直立角茴香碱(hyperectine)。
性味 苦;辛;凉
归经 肺;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镇咳止痛。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肝热目赤;肝炎;胆囊炎;痢疾;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研末,1-1.5g。
各家论述 1.《河南中草药手册》:清热,消炎,止痛。
2.《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泻火,解热,镇咳。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