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海金沙草

海金沙草

《中药大辞典》海金沙草

拼音 Hǎi Jīn Shā Cǎo
别名 竹园荽(《履巉岩本草》),迷离网(《生草药性备要》),鸡胶莽(《质问本草》),斑鸠窝(《草木便方》),左篆藤、金线风、破网巾、黄金塔(《分类草药性》),左转藤(《天宝本草》),罗网藤(《广州植物志》),须须药、黑透骨、铁脚仙、乱头发(《贵州民间方药集》),铁线藤、蔓蔓藤、虾蟆藤,纺车藤、金金藤、见根藤、藤吊丝(《福建民间草药》),牛斗茜(《陆川本草》),磨菇藤、塞窦藤(《广西中兽医药植》),扫把藤、天仙草(《中国土农药志》),松筋草(《广西中药志》),鼎擦藤、毛须藤(《闽南民间草药》),黑须草(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全草。8~9月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4米。根茎细而匍匐,被细柔毛。茎细弱、呈干草色,有白色微毛。叶为1~2回羽状复叶,纸质,两面均被细柔毛;能育羽片卵状三角形,长12~20厘米,宽10~16厘米,小叶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或不规则分裂,上部小叶无柄,羽状或戟形,下部小叶有柄;不育羽片尖三角形,通常与能育羽片相似,但有时为1回材状复叶,小叶阔线形,或基部分裂成不规则的小片。孢子囊生于能育羽片的背面,在2回小叶的齿及裂片顶端成穗状排列,穗长2~4毫米,孢子囊盖鳞片状,卵形,每盖下生一横卵形的孢子囊,环带侧生,聚集一处。袍子囊多在夏秋季产生。
生境分部 野生于山坡、草丛中,攀援他物而生长。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
化学成分 藤含氨基酸、糖类、黄酮甙和酚类。叶中含黄酮类。
性味 甘,寒。
①《履巉岩本草》:"性凉,无毒。"
②《岭南采药录》:"味甘,性寒,无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寒,味甘淡,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带下,小便不利,肾炎水肿,湿热黄疸,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疾,烫伤,丹毒。
①《履巉岩本草》:"治淋病热痛者,并小便不利。"
②《生草药性备要》:"专理跌打。"
③《分类草药性》:"退火。治淋症,咳嗽,筋骨疼痛。"
④《天宝本草》:"平肝济火。治小儿螬疳,红崩淋沥。"
⑤《岭南采药录》:"通淋,利小肠,解热毒气。治伤寒狂热,湿热肿满,茎痛,疗痘疮变黑。"
⑥《广州植物志》:"可敷郁血,又可上咯血。"
⑦《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五淋白浊,消水肿。"
⑧《四川中药志》:"治痨嗽火咳。"
⑨《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水肿,湿热黄疸,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胃火牙痛,水泡疮。"
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感冒发热,小便短赤,肠炎痢疾。"
⑾《广西中草药》:"治汤火伤。"
⑿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活血通络,治百日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鲜者1~3两);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 ①治热淋急痛:海金沙草阴干为末,煎生甘草场,调服二钱;或加滑石。(《夷坚志》)
②治血淋:左转藤、小萹蓄,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妇女白带:"海金沙茎一两,猪精肉四两。加水同炖,去渣,取肉及汤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④治小便不利: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和冰糖,酌加水煎服;或代茶常饮。(《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赤痢: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日服一至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腹泻:海金沙全草,水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⑦治湿热黄疸:金砂蕨叶、田基黄,鸡骨草各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⑧治梦遗:海金沙藤烧灰存性。用净灰一钱五分至二钱,开水冲服。(《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火烫伤:海金沙鲜叶捣烂。调入乳外敷火伤处。(《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缠腰火丹:鲜海金沙叶切碎捣烂。酌加麻油及米泔水,同擂成糊状,涂搽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⑾治赘疣:海金沙全草一握,水煎洗;在洗时用其藤擦赘疣处,日洗二至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⑿治黄蜂螫伤:金砂蕨叶一两。捣烂;取汁擦患处。(《广西中草药》)
备注 同属植物小叶海金沙的全草,在广东、广西民间亦同供药用。与上种的主要区别点:羽片为1回羽状复叶,小叶片基部有关节。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海金沙草

拼音 Hǎi Jīn Shā Cǎo
英文名 all-grass of Japanese Climbing Fern
别名 竹园荽、迷离网、鸡胶莽、斑鸠窝、左篆藤、金线风、破网巾、黄金塔、左转藤、罗网藤、须须药、黑透骨、铁脚仙、乱头发、铁线藤、蔓蔓藤、虾蟆藤、纺车藤、金金藤、见根藤、藤吊丝、牛斗茜、磨菇藤、塞窦藤、扫把藤、天仙草、松筋草、鼎擦藤、毛须藤、黑须草、满天云、硬筋藤、牛西藤、金线藤、攀谷藤、海金沙藤、吐丝草、鸡脚藤、爬古藤、洗碗藤、爬墙蕨、金砂蕨、西牛藤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Ophioglossum japonicum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4m。根茎细而匍匐,被细柔毛。茎细弱、呈干草色,有白色微毛。叶为1-2回羽状复叶,纸质,两面均被细柔毛;能育羽片卵状三角形,长12-20cm,宽10-16cm,小叶卵状披针形,边缘有温齿或不规则分裂,上部小叶无柄,羽状或戟形,下部小叶有柄;不育羽片尖三角形,通常与能育羽片相似,但有时为1回羽状复叶,小叶阔线形,或基部分裂成不规则的小片。孢子囊生于能育羽片的背面,在2回小叶的齿及裂片顶端成穗状排列,穗长2-4mm,孢子囊盖鳞片状,卵形,每盖下生一横卵形的孢子囊,环带侧生,聚集一处。孢子囊多在夏秋季产生。同属植物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Cav.)R.Br.的全草,在广东、广西民间亦同供药用。与上种的主要区别点:羽片为1回羽状复叶,小叶片基部有关节。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阴湿山坡灌丛中或路边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及陕西、甘肃。
栽培 1.生物学特性 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砂土及砂质壤土中。攀援性强,抗逆性也强。
2.栽培技术 用孢子繁殖和分茎繁殖。孢子繁殖:采成熟孢子立即播于土壤表面,稍覆土,常浇水保持湿度。分茎繁殖:将根状茎切成3-6cm长的节段,植于土壤中,覆土4-6cm,浇水保持湿度,即可生根成活。
性状 1.性状鉴别 全草多为把状。茎纤细,缠绕扭曲,长达1m以上,禾秆色。多分枝,长短不一。叶对生于短枝两侧,二型,草质皱缩。营养叶尖三角形,二回羽状;一回羽片2-4对,互生,卵圆形,长4-8cm,宽3-6cm;二回羽片2-3对,卵状三角形,掌状3裂,裂片短而阔,顶生裂片长2-3cm,宽6-8mm,边缘有不规则的浅圆齿;孢子叶卵状三角形,长宽近等,10-20cm;一回羽片4-5对,互生,长圆状披针形,长5-10cm,宽4-6cm;二回羽片3-4对,卵状三角形。羽片下面边缘有流苏状孢子囊穗,黑褐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气微,味淡。
2.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与根茎相似,参见“海金沙根”条,其区别点在于:厚壁组织5-6列细胞,壁均较薄;基本薄壁组织较宽广;内皮层细胞凯氏点明显,胞腔内无黄色油状物,维管束中木质部呈三叉状。
叶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多细胞或单细胞非腺毛,黄棕色;叶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不完全;主脉维管束周韧型,主脉处上下表皮内侧均有厚壁组织,木化或微木化。
叶表面观:表皮细胞垂周壁薄,深波状弯曲,气孔位于下表皮,圆形或长圆形,直径24-31μm,副卫细胞2-4个,直轴式或不定式。非腺毛1-4个细胞,顶端细胞较长,长126-690μm,直径18-32μm,壁厚至5μm,有的胞腔内含棕色物。
化学成分 叶含二脂酰甘油基三甲基高丝氨酸(DGTS;diacylglyceryltrimethylhomoserine)。从藤叶中分得利胆有效成分反式-对-香豆酸(trans-p-coumaric acid)以及咖啡酸(caffeic acid)。
鉴别 薄层色谱:取海金沙草2g,置索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脱脂后,用95%乙醇提取至无色,回收乙醇,残渣加25ml乙酸乙酯溶解,再以2%碳酸氢钠液萃取至无色,萃取液浓缩至干,加95%乙醇定容至2ml,为点样液。另取咖啡酸标准品制备成对照品试液。分别取点样液、对照品液各10μl,分别点于聚酰胺薄膜上,以苯-甲醇-阔醋酸(45:20:6)为展开剂,展距13cm,置紫外灯下观察,斑点均呈蓝色荧光。
性味 甘;寒;无毒
归经 小肠;膀胱;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活血通络。主热淋;石淋;血淋;小便不利;水肿;白浊;带下;肝炎;泄泻;痢疾;感冒发热;咳喘;咽喉肿痛;口疮;目赤肿痛;痄腮;乳痈;丹毒;带状疱疹;水火烫伤;皮肤瘙痒;跌打伤肿;风湿痹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9-30g,鲜品30-90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复方 ①治热淋急痛: 海金沙草阴干为末,煎生甘草汤,调服二钱;或加滑石。(《夷坚志》)②治血淋: 左转藤、小篇蓄,水煎服。(《四川中药志》)③治妇女自带: 海金沙茎一两,猪精肉四两。加水同婉,去渣,取肉及汤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④治小便不利: 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和冰糖, 酌加水煎服;或代茶常饮。(《福建民间草药》)⑤治赤痢: 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日服一至三次。(《福建民间草药》)⑥治腹泻: 海金沙全草,水煎服。(《闽南民间草药》)⑦治湿热黄痘: 金砂藏叶、田基黄、鸡骨草各一两。水煎服。 (名广西中草药》)⑧治梦遗: 海金沙藤烧灰存性。用净灰一钱五分至二钱,开水冲服。 (《福建民间草药》)⑨治火烫伤: 海金沙鲜叶搞烂。调入乳外敷火伤处。(《福建民间草药》)⑩治缠腰火丹: 鲜海金沙叶切碎搞烂。 酌加麻油及米浴水,同擂成糊状,涂搽患处。 (么江西民间草药验方》)11.治赘疣: 海金沙全草一握,水煎洗;在洗时用其藤擦赞庞处,日洗二至三次。(《福建民间草药》)⑩治黄蜂螫伤: 金砂藏叶一两。捣烂;取汁擦患处。(《广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 1.《履喉岩本草》:治淋病热病者,并小便中利。
2.《生草药性备要》:专理跌打。
3.《分类草药性》:退火。治淋症,咳嗽,筋骨疼痛。
4.《天宝本草》:平肝济火。治小儿螬疳,红崩淋沥。
5.《岭南采药录》:通淋,利小肠,解热毒气。治伤寒狂热,湿热肿满,茎痛,疔疽变黑。
6.《广州植物志》:可敷郁血,又可止咯血。
7.《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五淋白浊,消水肿。
8.《四川中药志》:治痨嗽火咳。
9.《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治水肿,湿热黄瘦,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胃火牙痛,水泡疮。
10.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感冒发热,小便短赤,肠炎痢疾。
11.《广西中草药》:治汤火伤。
12. 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活血通络,治百日咳。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