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苋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苋菜
| 拼音 | Cì Xiàn Cài |
| 别名 | 刺苋、野苋菜、野刺苋、假苋菜、猪母刺、白刺苋 |
| 来源 | 苋科苋属植物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L.,以全草或根、茎、叶入药。夏秋采挖,分别晒干备用。 |
| 性味 | 甘、淡,凉。 |
| 功能主治 |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止血。用于痢疾,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痔疮便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疖肿脓疡。 |
| 用法用量 | 1~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 拼音 | Cì Xiàn Cài |
| 别名 | 刺苋、野苋菜、野刺苋、假苋菜、猪母刺、白刺苋 |
| 来源 | 苋科苋属植物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L.,以全草或根、茎、叶入药。夏秋采挖,分别晒干备用。 |
| 性味 | 甘、淡,凉。 |
| 功能主治 |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止血。用于痢疾,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痔疮便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疖肿脓疡。 |
| 用法用量 | 1~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