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 香薷饮

香薷饮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薷饮

制法 将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
功能主治 解表清暑,健脾利湿。适用于夏季感冒,夹暑湿证。
用法用量 代茶频饮。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保健药膳》香薷饮

主要原料:香薷30克,厚朴10克,炒白扁豆20克。
制作方法:将各药捣碎,煎煮30分钟,去渣温服。
效用说明:本方可解表,还有化湿滞和肠胃的作用。


《食物疗法》汤饮类 >> 香薷饮

【原料】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5克(或加白糖适量)。
【制作】将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
【作用】解表清暑,健脾利湿。适用于夏季感冒夹暑湿证。


《时病论歌括新编》四、备用成方(计二十三方) >> 香薷饮

『主治』感冒暑气,皮肤蒸热,头痛肢倦,或烦渴或吐泻。
『药物』香薷、厚朴、扁豆(加黄连名四味香薷饮,治同)。
『服法』煎服。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三卷 >> 香薷饮

治暑热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腹满,吐泻者。
香薷 厚朴(姜汁炒) 白扁豆(炒)水煎浸,冷服。
【集注】叶仲坚曰:饮与汤稍有别,服有定数者名汤,时时不拘者名饮。饮因渴而设,用之于温暑则最宜者也。然胃恶燥,脾恶湿,多饮伤脾,反致下痢。治之之法,心下有水气者发汗,腹中有水气者利小便。然与其有水患而治之,曷若先选其能汗,能利者用之。香薷芳香辛温,能发越阳气,有彻上彻下之功,故治暑者君之,以解表利小便。佐厚朴以除湿,扁豆以和中,合而用之为饮,饮入于胃,热去而湿不留,内外之暑悉除矣。若心烦口渴者,去扁豆加黄连,名黄连香薷饮;加茯苓,甘草,名五物;加木瓜,参,耆,橘,术,名十味。随证加减,尽香薷之用也。然劳倦内伤,必用清暑益气,内热大渴,必用人参白虎,若用香薷,是重虚其表,而反济其内热矣。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麻黄,气虚者尤不可服,今人不知暑伤元气,概用以代茶,是开门揖盗也。


《仁术便览》中暑 >> 香薷饮

治伏暑引饮,口燥咽干,或吐或泄,并皆治之。
浓朴(姜制,半片) 白扁豆(微炒,半斤) 香薷(去土,一斤) 有痰加南星、半夏。
上每服三钱,水一钟,入酒少许煎,冷服,热服作泄。
一方 加黄连四两,姜制,炒老黄色。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治暑主方 >> 香薷饮

治伏暑引饮,口燥咽干,或吐或泻,并皆治之。一方加黄连四两,用姜汁同炒令老黄色,名黄连香薷饮。如有搐搦,加羌活煎服。
香薷(去土,一斤) 白扁豆(微炒,半斤) 浓朴(去皮,姜汁炙熟,半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盅,入酒少许,煎七分,沉冷不拘时服,热则作泻,香薷须陈者佳。


《瘴疟指南》断瘴方 >> 香薷饮

治瘴后伏暑作痢.
香薷 黄连 浓朴 扁豆 甘草
上药 散.姜三片.水煎服.


《时方歌括》补可扶弱 >> 香薷饮

三物香薷豆朴先.(香薷辛温香散.能入脾肺.发越阳气.以散蒸热.浓朴除湿散满.扁豆清暑和脾.名三物香薷饮.)若云热盛益黄连.(名黄连香薷饮.活人.治中暑热盛.口渴心烦.)草苓五物(前方加茯苓甘草.名香薷五物饮.)还十物.瓜橘参 白术全.(前方加木瓜橘皮人参黄 白术.名十味香薷饮.)
叶仲坚曰.饮与汤.稍有别.服有定数者名汤.时时不拘者名饮.饮因渴而设.用之于温暑.则最宜者也.然胃恶燥.脾恶湿.多饮伤脾.反致下利.治之之法.心下有水气者发汗.腹中有水气者利小便.然与其有水患而治之.曷若先选其能汗能利者用之.香薷芳草辛温.能发越阳气.有彻上彻下之功.故治暑者君之.以解表利小便.佐浓朴以除湿.扁豆以和中.合而用之为饮.饮入于胃.热去而湿不留.内外之暑悉除矣.若心烦口渴者.去扁豆.加黄连.名黄连香薷饮.加茯苓甘草.名五物.加木瓜参 橘术.名十味随证加减.尽香薷之用也.然劳倦内伤.必用清暑益气.内热大渴.必用人参白虎.若用香薷.是重虚其表.而反济其内热矣.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麻黄.气虚者尤不可服今人不知暑伤元气.概用以代茶.是开门揖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