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 附子粳米汤

附子粳米汤

《金匮》卷上附子粳米汤

功能主治 胜寒气,和内外。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1升,日3次。
各家论述 1.《金匮要略心典》:下焦浊阴之气,不特肆于阴部,而且逆于阳位,中土虚而堤防撤矣。故以附子辅阳驱阴,半夏降逆止呕,而尤赖粳米、甘、枣培令土厚,而使敛阴气矣。
2.《古方选注》:治以附子之温,半夏之辛,佐以粳米之甘,使以甘草、大枣缓而行之,上可去寒止呕,下可温经定痛。
摘录 《金匮》卷上

《证治要诀类方》卷一附子粳米汤

功能主治 胃中寒甚,呃逆不已,或复加以呕吐者。
用法用量 原书治上证,宜加炒川椒、丁香各二十三粒。
摘录 《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湿病条辨》卷二附子粳米汤

功能主治 脾虚土败,自利不渴,甚则哕者。
用法用量 以水5杯,煮取2杯,滓再煮1杯,分3次温服。
摘录 《湿病条辨》卷二

《千金》卷二十附子粳米汤

功能主治 喜怒忧思,扰乱脏气,胸腹胀满,肠鸣走气,呕吐不食。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药至米熟,去滓,分3次。
摘录 《千金》卷二十

《备急千金要方》胀满第七 >> 附子粳米汤

治腹中寒气胀满,肠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方
附子(一枚) 半夏 粳米(各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上五味 咀,以水八升煮米,熟去滓,每服一升,日三服(《集验方》加干姜二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胀满证治 >> 附子粳米汤

治忧怒相乘,神志不守,思虑兼并,扰乱脏气,不主传导,使诸阳不舒,反顺为逆,中寒气胀,肠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不食。
附子(一个,生去皮脐,虚人略炮) 半夏(汤洗七次) 粳米(各三钱半字) 甘草(炙,一钱一字) 干姜(一分,《千金方》如此)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枣三个,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退思集类方歌注》理中汤类 >> 附子粳米汤

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附子(一枚炮)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半夏 粳米(各半升) 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
附子粳米(汤)半甘枣,益胃通阳温肾好,(此益胃通阳温肾之剂。半夏、甘草、粳米、大枣
字着眼
为逆满呕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内伤腹满寒疝宿食 >> 附子粳米汤

附子 三钱 粳米 六钱 炙甘草 二钱 大枣 六钱 半夏 六钱
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肋逆满,呕吐者。
内寒阻碍木气,木气冲击,则雷鸣切痛,胸肋逆满,而兼呕吐。附子温寒,粳米草枣补中气,半夏降逆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