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中含有茯苓汤
中医书籍中含有茯苓汤
首页 > 中药方剂 > 茯苓汤

茯苓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茯苓汤

别名 六味茯苓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制法 上哎咀。
功能主治 治支饮,手足麻痹,多睡眩冒。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生姜七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万居集·上集》十九茯苓汤

功能主治 健脾固摄,降火止遗。主阴虚火旺。(男子性欲过亢)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万居集·上集》十九

《古今医鉴》卷十二茯苓汤

功能主治 养血清热,利水消肿。主脾虚水泛。(妊娠水肿)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古今医鉴》卷十二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茯苓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产后气血虚,头痛不定。目眩呕逆。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圣济总录》卷一六○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心气不足,血邪狂言,眠卧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瘿气,咽喉肿塞。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虚劳少气,咽喉不利,唾如稠胶。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2个(擘),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圣济总录》卷—一七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心热,舌干烦躁。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虚汗不止,心悸恍惚,怵惕多惊。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大枣2个(擘),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圣济总录》卷一七四茯苓汤

别名 茯苓散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口孜)啀喘粗,肌热烦躁作渴。
用法用量 茯苓散(《魏氏家藏方》卷十)。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圣济总录》卷一七七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痰实壮热。
用法用量 8-9岁儿,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乳石热肿。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乳石发,热甚口干。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宣明论》卷二茯苓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痛痹,四肢疼痛,拘倦浮肿。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盏,加大枣1个,煎至8分,去滓温服,以姜粥投之,汗泄为度。
摘录 《宣明论》卷二

《医部全录》卷四四二茯苓汤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小儿闪癖,身体壮热,频服冷药,冷气漫心成癖,下焦又冷,肠结,大便难。
用法用量 以水1大升3合,煎至3合,空心为2服,去如人行5-6里再服。
注意 忌苋子。
摘录 《医部全录》卷四四二

《全生指迷方》卷四茯苓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心咳。恶热脉疾,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 《全生指迷方》卷四

《鸡峰》卷十茯苓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便白浊,不利,时有作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白汤点,食后、临卧服。
摘录 《鸡峰》卷十

《鸡峰》卷十一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心咳,恶热脉疾,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鸡峰》卷十一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5-6岁儿,每服1钱匕,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如人行10里以来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安胎,调匀血脉。主妊娠恶阻,呕逆恶心,四肢疼,头痛,恶闻食气,心松烦闷,多损坠。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1片(拍碎),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消热气,调血脉,理中。主脉极实热,血气伤心,好生嗔怒,口唇色变,言语不快。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5片,煎至1盏,去滓,下芒消1钱匕,分2次温服,早食后、日午各1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顾氏医径》卷五茯苓汤

功能主治 小儿喜惊易悸,痰热内盛。
摘录 《顾氏医径》卷五

《不知医必要》卷二茯苓汤

功能主治 水肿。
用法用量 加生姜汁,水煎服。
摘录 《不知医必要》卷二

《易简方便》卷六茯苓汤

功能主治 经来咳嗽,喉中出血,及肺经枯燥。
用法用量 生姜为引,水煎服。
摘录 《易简方便》卷六

《竹林女科》卷二茯苓汤

功能主治 妊娠禀受怯弱,受胎一月,便有阻病,颜色如故,脉息和顺,但觉肢体沉重,头目昏眩,择食,或作寒热,呕吐痰水,恍惚不能支持。
用法用量 加生姜7片,水煎服。
摘录 《竹林女科》卷二

《妇科玉尺》卷四茯苓汤

功能主治 产后心虚。
摘录 《妇科玉尺》卷四

方出《临证指南医案》卷八,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茯苓汤

功能主治 热蒸湿郁,暑入气阻,目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方出《临证指南医案》卷八,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杂病源流犀烛》卷六茯苓汤

功能主治 素多痰饮,心肾不交,健忘。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虚烦懊热,心中闷乱,头运重,呕逆,四肢倦怠。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仙拈集》卷四茯苓汤

功能主治 杨梅疮。
用法用量 水4升,入药熬成2升,去滓用汁,再对入好酒2斤。再入金银花、生地、桔梗、当归各5钱,熬成2升,渣再煎减半,服之。
摘录 《仙拈集》卷四

《不居集》上集卷十九茯苓汤

功能主治 欲火甚梦遗。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不居集》上集卷十九

《冯氏锦囊秘录》卷四茯苓汤

功能主治 婴孩温壮,伏热来去。
用法用量 加小麦20粒,竹叶3片,水煎服。
摘录 《冯氏锦囊秘录》卷四

《圣济总录》卷一五○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取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痈溃脓太多,里虚热。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晚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医心方》卷二十一引《深师方》茯苓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月经至,绞痛欲死。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服。
摘录 《医心方》卷二十一引《深师方》

《疝症积聚》茯苓汤

功能主治 诸疝,呕吐不止,饮不纳。
用法用量 水煎,临服加姜汁1匙,温服。
摘录 《疝症积聚》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柔痓,病经三日不愈,恐阴气攻五脏致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匕,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茯苓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骨蒸肺萎,心松战栗,烦热善忘,精神不宁,梦寐飞飏,吐血,身体疼重或痒,多生疮癣,脚气。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碎),大枣2个(擘破),煎取8分,去滓顿服,早晚、食后各1次。用银器煎尤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脾胃有热,干呕烦满。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大枣3个(劈破),竹叶3-7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后胸膈气满,呕哕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3个(擘破),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心下痞满,小便不利;疟病发热身黄,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葱白5寸,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痞满,滞气不散,似物噎塞。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粉末。
功能主治 伤寒后中冷,心腹胀满,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半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圣济总录》卷十九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风湿痹留着不去,四肢痹麻,拘挛浮肿。
用法用量 每服6钱匕,以水2盏,加大枣3个(劈破)同煎,去滓,取1盏,空心温服。临卧时,如欲出汗,服药了,以生姜热粥投之。
注意 汗出慎外风。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九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食毒,腹胀虚鸣,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圣济总录》卷十九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风湿痹,四肢疼痹,拘挛浮肿。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1个(去核),煎取1盏,去滓温服,连3服后,以热姜粥投之,汗出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九

《圣济总录》卷三十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毒气上冲,喉中痛,闷塞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后,骨节烦疼,乍起眼暗,气冲胸背,上气满急。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汗后,余热不退,心神烦躁。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用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汗后,余热不除,及四肢拘急痛,胸膈不利,呕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用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擘),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后汗出不止,渐觉虚劣。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后,脚气攻心闷乱,腹满如石,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汗后,心腹及脐下满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半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外台》卷十一茯苓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泄热止渴。主胃腑实热,引饮常渴。
用法用量 以水3升,先煮小麦、竹叶,取9升,去滓,入诸药,煮取4升,分4服。不问早晚,随渴即进。
注意 忌芜荑、酢物。
摘录 《外台》卷十一

《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茯苓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消热,止血气,调脉理中。主脉实热极,血气伤心,使心好生赫怒,口为色变赤,言语不快。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2升,去滓,下芒消,分3服。
注意 忌酢物,芜荑。
摘录 《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外台》卷八引《延年秘录》茯苓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风痰气发,即呕吐欠呿,烦闷不安,或吐痰水者。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3次温服,中间任食。
摘录 《外台》卷八引《延年秘录》

《千金》卷三茯苓汤

功能主治 产后心虚,暴苦心悸不定,言语谬错,恍恍惚惚,心中愦愦。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3服,日3次。无当归可用芎藭。
若苦心志不定,加人参2两,亦可入远志2两;若苦烦闷短气,加生竹叶1升,先以水1斗3升,煮竹叶取1斗,纳药;若有微风,加独活3两,麻黄2两,桂心2两,用水1斗5升;若颈项苦急,背膊强者,加独活、葛根各3两,麻黄、桂心各2两,生姜8两,用水1斗半。
摘录 《千金》卷三

《千金》卷十五茯苓汤

功能主治 风虚冷痢及因下空竭欲死,滞下脓血,日数十行,羸笃垂死。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2升,分2次服。不愈,满3剂。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痢久困竭而至本虚极亢,虽用连、柏、芩、栀苦折之味,不得参、苓、归、芍护持之力,徒伤正气,虚阳愈炽。所以专赖姜、桂之热因热用,不独实脾固脱,兼取发越甘草、大枣之甘缓,宣通龙骨、石脂之涩滞,而风虚冷痢,亦藉姜、桂、参、苓可以挽回造化也。
摘录 《千金》卷十五

《千金》卷十八茯苓汤

功能主治 胸膈痰满。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2升半,分4服。
冷极者,加大附子4两;气满者,加槟榔3-7个。
注意 忌酢物、羊肉、生葱、猪肠。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痰气聚于胸中,使用小半夏加茯苓汤,不得桂心之辛散,难以逞破的之功。冷极加附子,是指真阳虚者而言,气满加槟榔,是指痰气盛者而言,非谓二味可以并入一方也。
摘录 《千金》卷十八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茯苓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常吐酸水,脾胃中冷。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2升半,绞去滓,分3次温服。每服如人行7-8里,未好愈,2-3日更服1剂。老小取微利。
注意 忌生葱、酢物、桃、李、雀肉、海藻、菘菜。
摘录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茯苓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伤寒,心下有水气,肺气虚胀,喘息咽燥。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外台》卷七引《广济方》茯苓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鼓胀上下肿,心腹坚强,喘息气急,连阴肿,坐不得,仍下赤黑血汁,日夜不停者。
用法用量 以水1斗,先煮桑白皮、大豆、泽漆叶,取5升,去滓,澄去下淀,纳诸药,煎取2升,绞去滓,分3服。
咳者,加五味子2两。停2日服1剂。
注意 忌酢物、桃、李、雀肉、热面、蒜、炙肉、粘食、油腻。
摘录 《外台》卷七引《广济方》

《圣济总录》卷四十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霍乱,心下结气连胸背痛,及吐酸水,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

《医心方》卷二十二引《产经》茯苓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妊身卒心腹拘急痛,胀满,气从小腹起上冲,心烦起欲死,是水、饮、食、冷气所为。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3升,纳芒消,上火令烊之,服1升,当下水或吐,便解。
摘录 《医心方》卷二十二引《产经》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茯苓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心脾热,渴不止,小便难。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

《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茯苓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太阳病,若小便少者,津液当还入胃中故也;凡发汗太过,大小便难者;太阴病,无大热,其人烦燥,此为阳去入阴。
用法用量 如桂枝汤煎服。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

《圣济总录》卷十茯苓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历节风,手足曲戾,言语错乱。
用法用量 每服先用水3盏,黑豆半匙,大枣2个(擘破),生姜半分,煎至1盏半,去滓;入药末5钱匕,煎至1盏,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夜卧各1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

《圣济总录》卷十五茯苓汤

制法 上锉细,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风厥,惊骇背痛,善噫善欠。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2次,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五

《圣济总录》卷十五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首风,头目昏痛,痰涎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加生姜、盐各少许,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五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茯苓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心头结气,连胸背痛,及吐酸水,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2升7合,绞去滓,分3次温服,每服相去如人行7-8里。须利,加槟榔末1两半,汤欲熟时纳之,甚安稳,3日服1剂,频服5-6剂,可则停。
注意 忌酢物、桃、李、雀肉。
摘录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肺劳咳嗽,喘满气逆,痰唾不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痢后遍身浮肿。
用法用量 每用5钱匕,先以水3盏,煮大豆1合,取2盏,去滓入药,煎取1盏,分为2服。未愈,频服两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脚气上喘,心下妨闷,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先别用麻黄1分,水1盏半,煎5-7沸,掠去沫,下药并生姜1分(拍破),同煎至6分,去滓,空腹服,日晚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脚气上攻,身体肿满,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先以水煮黑豆,取汁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脚气,腰脊膝浮肿。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空心、日午、近晚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茯苓汤

功能主治 脚气。风毒上冲,心松惊悸,心下坚满。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脚气肿满,气急上气,心闷烦热,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同煎至6分,去滓,空心温服,晚食前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疟病发热,烦躁,身面皆黄,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茯苓汤

制法 上药,除石膏外,锉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江东春夏暑湿郁蒸,毒气攻击,脚气发动,两脚酸疼,或浮热肿满,或皮毛焦干,或脚疼不能久立,筋急抽痛,时冲心闷,胸膈痰积,恶心欲吐,四肢(疒帬)痹,十指不仁,腹胀气妨,头旋目眩眼暗。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浸1宿,来晨煎取8分,去滓,空腹温服,日2次。
心腹气胀,加连皮大腹1颗;心胸虚热,加麦门冬(去心)1分;小腹痛,加芍药、黄芩各1两;心胸有痰,加旋覆花1分;肺气咳嗽,加杏仁(去皮尖)14枚、桑根白皮1分;小便数,加杜仲末1分;言语謇涩,加附子1钱;小便涩,加木通1分;肾虚耳聋,加磁石末1钱匕;不睡,加酸枣仁末1钱;烦渴不止,加栝楼1分。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胸胁逆满胀渴,口疮。
用法用量 以水3盏,煎取1盏半,去滓,分3次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五劳七伤,脾胃气弱,痰钦不消,胸满气逆,呕吐减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个(去核),煎至6分,去滓,空腹温服,日午、临卧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圣济总录》卷九十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虚劳烦躁不得眠。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1盏,去滓,空腹温服,分2服相次服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

《圣济总录》卷九十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虚劳气满不得眠,手足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大枣2个(去核),煎至1盏,去滓,空腹温服,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

《嵩崖尊生》卷九茯苓汤

功能主治 霍乱烦渴,兼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 《嵩崖尊生》卷九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茯苓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心蒸。苦心惊悚粟,男子因读书损心气,伤思虑,过损心,吐血,心烦多忘,失精神,或身体痒瘙,风癣,或胸中气满。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2盏,先煎山泽根,取水1盏半,入药并生姜半分(切),大枣3个(擘破),同煎取1盏,去滓温服,每早晨、日晚各1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三因》卷十一茯苓汤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忧怒兼并,气攻血溢,停留胃管,嗳闻血腥,呕吐食饮,及妊娠恶阻,中脘宿冷,冷血侵脾,恶闻食气。
用法用量 每服4大钱,水2盏,加生姜7片,煎7分,去滓空腹服。
客热烦渴口疮者,去橘皮、细辛,加前胡、知母;肠冷下利者,去地黄,入桂心(炒);胃中虚热,大便秘,小便涩,去地黄,加大黄1两8钱,黄芩6钱。
摘录 《三因》卷十一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脚气盛发,两脚浮肿,小便赤涩,心腹妨满,气急,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煎取7分,去滓,早、晚食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茯苓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鼓胀不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圣济总录》卷一○○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尸注。发作无时,腹胀喘急,上冲心胸,傍攻两胁。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脾瘅。口甘,咽干,烦渴。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茯苓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胃冷不思食,痰逆多吐。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肾脏实热,腰胯强急,面色焦黑,小便赤涩,心胸满闷,两胁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停饮心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良久,煮淡浆粥补之。服枳壳汤吐后,服本方。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厥逆满急,食饮妨闷。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小块(拍破),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飧泄,米谷完出。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日午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茯苓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腹冷腹胀,及虚气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2盏,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圣济总录》卷六十九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吐血后,身体虚热,胸中痞隔,口舌干燥。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消渴。口干唇焦,心脾脏热,唯欲饮水。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匕,水1盏半,加冬瓜1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心脾壅滞,暴渴引饮。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小麦半匙,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三焦气不宣通,膈壅停水,不下至肾,肾消肌肉化为小便。
用法用量 每服6钱匕,水2盏,加大枣3个(擘破),薤白5茎(细切),煎至1盏,去滓,分2服,空腹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至晚亦然。此药内消,不吐利,服1剂讫,津液未通,血脉未行,肌肤未润,更服1剂。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圣济总录》卷六十茯苓汤

别名 茯苓加减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胃中积热,食已辄饥,面黄肌瘦,胸满胁胀。
用法用量 茯苓加减汤(《宣明论》卷一)。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

《圣济总录》卷六十二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去积冷,止腹痛,通中消饮。主膈气痰结。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茯苓汤

别名 茯苓散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呕吐。
用法用量 茯苓散(《普济方》卷二○六)。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霍乱,心下筑悸,肾气动。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茯苓汤

别名 小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厥逆冷气冲注,刺痛胀满。
用法用量 小茯苓汤(《宣明论》卷二)。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痈疽验方》茯苓汤

功能主治 肠痈。
用法用量 作1剂。水2钟,煎1钟,食前服。
摘录 《痈疽验方》

《古今医鉴》卷十五茯苓汤

制法 上锉作10剂。
功能主治 远年久日一切杨梅天泡疮毒,甚至腐烂肌肉,流脓出汁,臭不可闻,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1剂和土茯苓4两同煎,空心服。
注意 忌茶。
摘录 《古今医鉴》卷十五

《回春》卷八茯苓汤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杨梅疮。
用法用量 水5碗,煎至3碗,温服,1日服尽。
注意 忌茶水、铁器。
摘录 《回春》卷八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四茯苓汤

功能主治 惊忧怖迫逐,或惊恐失财,或激愤惆怅,致志气错越,心行违僻,不得安定者。
用法用量 以水1斗,又杀乌鸡取血及肝心,煮3升,分4服,日3次,夜1次。其间少食无爽,作3剂愈。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四

《医学正印》茯苓汤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妊娠卒惊与举重腰痛,腹满与胞急,卒有所下。
用法用量 每用水2钟,煎1钟,入胶再煎2沸,看胶烊,放温,空心服,滓再煎,饥时服。
摘录 《医学正印》

《外台》卷十四引《深师方》茯苓汤

制法 上细切。
功能主治 中风入腹,心下如刺,不得卧,或在胁下,转动无常,腹满短气,惙惙欲死。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1日服3次。若病剧者,可相去如人行5里顷1服。服1剂不愈,不过2剂。
胸中有气,加人参2两。
注意 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大酢。
摘录 《外台》卷十四引《深师方》

《万氏女科》卷二茯苓汤

功能主治 子气。孕妇自6-7个月以来,两足肿大,行步艰难,脚指间有黄水出。
用法用量 生姜为引,水煎,空心服。
摘录 《万氏女科》卷二

《普济方》卷三七八茯苓汤

功能主治 少小滞实不去,内有热,摇头弄舌,欲作痫。
用法用量 上切。以水3升,先煮麻黄10沸,去沫,纳诸药,煮1升5合,分为4服,100日儿1日服尽。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七八

《普济方》卷三七八茯苓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儿生7日后,有热欲作痫。
用法用量 以水1升,煮3合,为3服或5服。多者加黄芩1分;出生3-7以后者,加大黄1分。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七八

《杨氏家藏方》卷十茯苓汤

功能主治 脾气不实,手足浮肿,小便秘涩,气急喘满。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

《医心方》卷六引《深师方》茯苓汤

功能主治 肾着之为病,从腰以下冷痛而重如5000钱,腹肿。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纳饴令烊,分4服。
摘录 《医心方》卷六引《深师方》

《普济方》卷三四一茯苓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四一

《普济方》卷三十五茯苓汤

功能主治 心头气结,连胸脐皆痛,及吐酸水,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9升,煮2升7合,绞去滓,分温3服,每服约去如人行7-8里。须利,加槟榔末1两5钱,汤欲热时入之,3日服1剂,屡服5-6剂,可则停。
注意 忌酢物、桃、李、雀肉。
摘录 《普济方》卷三十五

《得效》卷四茯苓汤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忧怒并气攻,血溢停留胃管,嗳闻血腥,呕吐饮食及妊娠恶阻,中脘宿冷,冷血侵脾,恶闻食气。
用法用量 每服4大钱,水2盏,加生姜7分,煎7分,去滓空腹服。
摘录 《得效》卷四

《朱氏集验方》卷二茯苓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虚汗,盗汗。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煎乌梅、陈艾汤调下。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二

《济生》卷三茯苓汤

别名 六味茯苓汤
功能主治 支饮,手足麻痹,多睡眩冒。
用法用量 六味茯苓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摘录 《济生》卷三

《兰室秘藏》卷下茯苓汤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分作2服。
功能主治 因伤冷饭水泄,一夜走十行,变作白痢,次日其痢赤白,腹中(疒丂)痛,减食,热躁,四肢沉困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下

《保命集》卷中茯苓汤

功能主治 湿泻。饮食伤泻。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煎1两,食前服。
食入而泻,谓胃中有宿谷也,加枳实5钱;酒入而泻,湿热泻也,加黄芩5钱。
摘录 《保命集》卷中

《普济方》卷四○三茯苓汤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痘疮痰盛。
用法用量 生姜、麦门冬煎服。
摘录 《普济方》卷四○三

《备急千金要方》中风第十二 >> 茯苓汤

治产后暴苦心悸不安,言语错谬,恍恍惚惚,心中愦愦,此皆心虚所致方
茯苓(五两) 甘草 芍药 桂心 当归(各二两) 生姜(六两) 麦门冬(一升) 大枣(三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无当归可用芎 。若苦心志不安,加人参二两,亦可纳远志二两。若苦烦闷短气,加生竹叶一升,先以水一斗三升,煮竹叶取一斗,纳药。若有微风,加独活三两,麻黄二两,桂心二两,用水一斗五升。若颈强苦急,背膊强者,加独活,葛根各三两,麻黄、桂心各二两,生姜八两,用水一斗半。


《仙传外科集验方》治痈疽发背 >> 茯苓汤

治肠痈,小腹牵强,按之疼痛,小便不利,时时有汗出,恶寒脉迟,未成脓也。
赤茯 桃仁 甜瓜子 川大黄(微炒) 川芒硝 牡丹
上 咀,用水煎服,三四日即愈。


《冯氏锦囊秘录》幼科发热证论 >> 茯苓汤

治婴孩温壮伏热来去。
柴胡 麦门冬(去心) 人参 赤茯苓 甘草 黄芩 加小麦二十粒,竹叶三片,水煎服。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血呕证治 >> 茯苓汤

治忧怒兼并,气攻血溢,停留胃管,嗳闻血腥,呕吐食饮;及妊娠中脘宿冷,冷血侵脾,恶闻食气,病名恶阻。
半夏(三两,汤洗十次) 茯苓 熟地黄(各一两八钱) 橘皮 细辛 人参 芍药 川芎 旋复花 桔梗 甘草(炙,各一两二钱)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姜七片,煎七分,去滓,空腹服。有客热烦渴口疮者,去橘皮、细辛,加前胡、知母;肠冷下利者,去地黄,入桂心炒;胃中虚热,大便秘,小便涩,去地黄,加大黄一两八钱、黄芩六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