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 当归

当归

《食疗方》当归

功能主治 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口腔溃疡20余例,疗效颇佳。
用法用量 加水煎煮至黑豆烂熟为止,食豆食蛋饮汤,一次温服,每日1剂。
摘录 《食疗方》

《中药学》第十七章 补虚药 >> 当归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辛,温。入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及血虚体弱等症。
当归功能补血,常与黄耆、党参等配伍,用治血虚体弱;因它又能活血,故可用于调经,为妇科常用时药品。治月经不调、经行愆期或过少,常与熟地、白芍、川弯等配伍;治经行腹痛,常与香附、延胡索等同用;治经闭不通,可与桃仁、红花等配伍;治崩漏,可与阿胶、地黄、艾叶等同用。
2.用于跌打损伤瘀痛,痈肿血滞疼痛,产后瘀滞腹痛,风湿痹痛及经络不利等症。
本品具有良好的活血作用,故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可适用于各种瘀滞作痛之症。在具体使用方面,治损伤瘀痛,可与红花、桃仁、落得打等品配伍。用治痈肿瘀滞疼痛,在肿疡期,可与银花、连翘、丹皮、赤芍、甘草等配伍;在溃疡期,如气血两虚者,可与黄耆、熟地、党参等配伍;如气血不和而有僵块未消、排脓未尽者,可合黄耆、银花、甘草、乳香等同用。治产后瘀滞腹痛,可与益母草、川芎、桃仁等配伍。治风湿痹痛,可与羌活、独活、防风、秦艽等配伍。用于经络不利、筋骨酸痛,可与桂枝、鸡血藤、白芍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润肠通便,可用于血虚肠燥便秘,常与肉从蓉、生首乌等配伍。
【处方用名】当归、全当归、西当归(洗净,晒干,切片用)。酒当归(酒炒用,加强活血之功)。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现在有用本品研粉做成片剂或丸剂,每片(丸)含原药一分,服用时,每次5片(丸),日服二至三次。
【按语】1.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故有和血的功效,为治血病的要药。因它长于调经,尤为妇科所重视,凡妇女月经不调、血虚经闭、胎产诸症,为常用的药品。而外科亦多应用,对肿疡期的散痪消肿,溃疡期的养血生肌,都有着良好的疗效。
2.当归甘温而润,辛香善于行走,因此可与理气药配合,用治气滞血瘀的症候;与袪风湿药配伍,用治风湿痹痛。本品行则有余,守则不足,故如属崩漏经多,使用时必须谨慎。
3.过去临床应用当归,一般认为当归身功能补血,当归尾功能破血袪瘀,全当归活血和血,现上海地区只用全当归一种,不再区分。又有将当归放置日久而走油的,过去称之为“油当归”。认为功能养血润肠通便,适用于血虚便秘,现在也很少应用。
【方剂举例】生化汤《傅氏女科》:当归、川芎、桃仁、黑姜,炙草。治产后恶露不行,少腹疼痛。
【文献摘录】《本经》:「主妇人漏下,诸恶疮疡,....金疮。」
《药性本草》:「治下痢腹痛。」
《大明本草》:「破恶血,养新血,及症癖、肠胃冷。」
《本草纲目》:「治头病,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
《本草备要》:「润燥滑肠。」


《神农本草经》 >> 当归

味甘温。
主咳逆上气,温虐,寒热,洗在皮肤中(《大观本》,洗音癣)。妇人漏下绝子,诸恶创疡金创。煮饮之。一名干归。生川谷。
《吴普》曰:当归,神农黄帝桐君扁鹊甘无毒,岐伯雷公辛无毒,李氏小温,或生羌胡地。
《名医》曰:生陇西,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案《广雅》云:山靳,当归也。《尔雅》云:薜,山靳。郭璞云:今似靳而粗大,又薜,白靳。郭璞云:即上山靳。《范子计然》云:当归,出陇西,无枯者善。


《本草纲目》草部(一) >> 当归

「释名」亦名干归、山蕲、白蕲、文无。
「气味」(根)苦、温、无毒。
「主治」
1、血虚发热(困渴大饮,目赤面红,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如作为热症而服白虎汤必致死亡)。空当归身二钱(酒洗)。棉黄氏一两(蜜灸),水煎,作一次空心温服。一天吃两剂。此方名“当归补血汤”。
2、失血过多(伤胎、产后、崩中、金疮、拔牙等出血过多,心烦眩晕,不省人事)。用当归二两、芎一两,每用五钱,加水七分、酒三分,煎至七成。一天服两次。
3、鼻血不止。用当归,焙干,研细。每服一钱,米汤调下。
4、小便出血。用当归四两,锉碎,加酒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下。
5、头痛欲裂。用当归二两,加酒一升,煮成六合饮下。一天服两次。
6、手臂疼痛。用当归三两,切细,酒浸三天后饮之。饮尽,再配药照饮,病好为止。
7、久痢不止。用当归二两、吴茱萸一两,同炒香。去掉茱萸,单以当归研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此方名“胜金丸”。
8、大便不通。用当归、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9、妇女百病。用当归四两、地黄二两,共研细,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饭前服,米汤送下。
10、月经逆行,从口鼻出。先以京墨磨汁服下,次用当归尾、红花各三钱,加水一杯半,煎至八成,温服。
11、少女闭经。用当归尾、没药各一钱,共研为末。红化泡酒送下,一天服一次。
12、妇女脐下气胀,月经不调,常作呕,睡不好。用当归四钱、干漆(烧存性)二钱,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送下。
13、小产后流血不止。用当归一两、葱白一把。每服五钱,加酒一碗半,煎至八成温服。
14、妊娠胎动(腹痛,下血,口噤欲死)。用当归二两、芎一两,碎为粗末。每服三钱,以水一碗煎至将干,加酒一碗再煎开水后温服。过半小时,又服一次。不过三、五服,即可见效。此方名“神妙佛手散”。子尚活,可保胎;子已死,即产下。
15、产后血胀(腹痛牵引到胁痛)。用当归二钱、炮干姜五分,研细。每服三钱,加水一碗,煎至八成,放少许盐醋,热服。
16、产后腹痛如绞。用当归末五钱,白蜜一合,水一碗,共煎,分二次服。无效时,再服一剂。
17、产后自汗、大热、气短、腰脚剧痛。用当归三钱,黄芪、白芍药(酒炒)各二钱,生姜五片,加水一碗半,煎至七成,温服。
18、产后中风(口吐涎沫,手脚抽筋,不省人事)。用当归、荆芥穗,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加水一碗半,酒和童便各少许,共煎至七成灌服。如能吞下,即可救。
19、小儿胎寒,好哭。用当归末一小撮(如小豆大)灌下,一昼夜灌三、四次。
20、小儿脐湿(或红肿,或出水,不早治,成脐风)。用当归末敷搽。加一点麝香更好。又方:当归末、胡粉等分,和匀搽患处。
21、汤火伤溃烂成疮。用麻油四两,煎当归一两至焦黄。去渣留油,加入黄蜡一两,搅成膏。等冷定后,取膏摊贴患处。


《雷公炮炙论》当归

雷公云∶凡使,先去尘并头尖硬处一分已来,酒浸一宿。
若要破血,即使头一节硬实处;若要止痛、止血,即用尾;若一时用,不如不使,服食无效,单使妙也。


《雷公炮制药性解》草部上 >> 当归

味甘辛,性温无毒,入心肝肺三经。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气血昏乱,服之而定,各归所当归,故名。酒浸用,恶?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按∶当归,血药也,心主血,肝藏血,脾裹血,故均入之。用分为四,亦亲上亲下之道也。
雷公云凡∶一齐用,不如不使,服亦无效,未可尽信,性泥滞风,邪初旺及气郁者,宜少用之。
雷公云∶使先去尘,并头尖硬处一分以来,酒浸一宿,若要破血,即使尾。若要止痛止血


《千金翼方》草部中品之上 >> 当归

味甘辛,温,大温,无毒。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 ,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一名干归,生陇西川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中药炮制》第七章 植物类·根及根茎类 >> 当归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常用名』秦当归、西当归、甘白。
『产地』甘肃、四川。
『采收季节』霜降后采挖。
『炮制方法』将当归装入麻袋内,撞去灰尘,取出后用冷水洗当归上半身,投入缸内,加盖湿布,每天翻动,如有硬结选出,喷水再润,全部润透,取出切片或刨2厘厚片,撒入簸箕内,上盖白纸按平晒干。在二、四、八月间天气回潮,将当归放入潮湿地上,经常翻动,使其回潮均匀,取出刷去灰尘,切片或刨2厘厚片,晒法同上。若取其止血,则炒炭,将锅烧热,投入药片炒至微黑色,取出放地下摊冷。若取其活血散瘀,则用酒炒,每斤药片用酒2两,撒入药内拌匀,稍润片刻、投入锅内炒至微黄色。若取其健脾止泻,则用土炒,每斤药片用黄土粉4两,投入锅内炒热,再将药片放锅内拌炒,至黄色,取出筛去土,摊冷收藏。
『用量』12~18克。
『贮存』装缸内或木箱内按紧,加盖防潮及走油。4~8月是生虫季节,应放硫磺箱内保存。


《本草经集注》草木中品 >> 当归

味甘、辛,温、大温,无毒。主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 ,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一名干归。生陇西川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恶 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今陇西叨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稍难得。西川北部当归,多根枝而细。历阳所出,色白而气味薄,不相似,呼为草当归,阙少时乃用之。方家有云真当归,正谓此,有好恶故也。世用甚多。道方时须尔。(《大观》卷八,《政和》一九九页)


《新修本草》卷第八 >> 当归

味甘、辛,温、大温,无毒。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 ,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归。生陇西川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恶 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今陇西叨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稍多根枝而细。历阳所出,色白而气味薄,不相似,呼为草当归,阙少时乃用之。方家有云真当归,正谓此,有好恶故也。
俗用甚多。道方时须尔。
〔谨案〕当归苗,有二种于内∶一种似大叶芎 ,一种似细叶芎,惟茎叶卑下于芎 也。
今出当州、宕州是马尾当归,蚕不复用。陶称历阳者,是蚕头当归也。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当归

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润肺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皆风寒在血中之病。妇人漏下绝子,荣血不足之病。诸恶疮疡,金疮,荣血火郁及受伤之病。煮饮之。煮饮则能四达以行诸经。
按血在经络之中行不流息。故凡用行血补血之药,入汤剂者为多,入丸散者绝少。故古人治病,不但方不可苟,即法亦不可易也。当归辛香而润,香则走脾,润则补血,故能透入中焦荣气之分,而为补荣之圣药。当归为血家必用之药,而《本经》无一字及于补血养血者,何也?盖气无形可骤生,血有形难速长。凡通闭顺气,和阴清火,降逆生津,去风利窍,一切滋润通和之品,皆能令阴气流通,不使亢阳致害,即所以生血也。当归辛芳温润,兼此数长,实为养血之要品,惟着其血充之效,则血之得所养,不待言而可知。此等当参全经而悟其理。


《吴普本草》草木类 >> 当归

《御览》卷九百八十九
神农、黄帝、桐君、扁鹊∶甘,无毒。岐伯、雷公∶辛,无毒。李氏∶小温。或生羌胡地。


《本草衍义》卷九 >> 当归

《广雅》云∶“山蕲(古芹切)当归也,似芹而粗大”。《说文》云∶“蕲,草也,生山中者名薜(音百)”。新书《图经》以谓“当归,芹类也,在平地者名芹,生山中粗大者名当归”。若然,则今川蜀皆以平地作畦种,尤肥好多脂肉。不以平地、山中为等差,但肥润不枯燥者佳。今医家用此一种为胜。市人又以薄酒洒,使肥润,不可不察也。《药性论》云∶“补女子诸不足”。此说尽当归之用矣。


《汤液本草》草部 >> 当归

气温,味辛甘而大温,气味俱轻,阳也。甘辛,阳中微阴。无毒。
入手少阴经,足太阴经、厥阴经。
《象》云∶和血补血,尾破血,身和血。先水洗去土,酒制过,或火干、日干入药,血病须用。去芦用。
《心》云∶治血通用。能除血刺痛,以甘故能和血,辛温以润内寒,当归之苦以助心散寒。《珍》云∶头,止血;身,和血;梢,破血。治上,酒浸;治外,酒洗。糖色,嚼之大辛,可能溃坚。与菖蒲、海藻相反。
《本草》云∶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汁饮之。温中止痛及腰痛,除客血内塞,中风 ,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气血昏乱,服之即定。有各归气血之功,故名当归。
雷公云∶得酒浸过,良。若要破血,即使头节硬实处;若要止痛止血,即用尾。若一时用,不如不使。
易老云∶用头,则破血;用尾,则止血;若全用,则一破一止,则和血也。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参、 皆能补血;在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当知。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芒硝则寒。诸经头痛,俱在细辛条下。
惟酒蒸当归,又治头痛,以其诸头痛皆属木,故以血药主之。
《药性论》云∶臣。畏生姜,恶湿面。
《经》云∶当归主咳逆上气。当归血药,如何治胸中气。
《药性论》云∶补女子诸不足。此说尽当归之用矣。


《本草备要》草部 >> 当归

补血,润燥,滑肠
甘温和血,辛温散内,苦温助心、散寒(诸血属心,凡通脉者,必先补心,当归苦温助心)。入心、肝、脾(心生血,肝藏血,脾统血),为血中之气药。
治虚劳寒热,咳逆上气(血和则气降),温疟(厥阴肝邪) 痢(便血曰 ),头痛腰痛,心腹诸痛(散寒和气),风痉无汗(痉音擎上声。身强项直,角弓反张曰痉。无汗为刚痉,有汗为柔痉。当归辛散风,温和血。产后亦有发痉者,以脱血无以养筋也,宜十全大补汤),痿痹症瘕(筋骨缓纵,足不任地曰痿;风寒湿客于肌肉、血脉曰痹;血凝气聚,按之坚硬曰症;虽坚硬而聚散无常曰瘕,尚未至症也),痈疽疮疡,冲脉为病,气逆里急,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冲脉起于肾下,出于气街,挟脐上行,至胸中,上颃颡,渗诸阳,灌诸经,下行入足,渗三阴,灌诸络,为十二经脉之海,主血。带脉横围于腰如束带,总约诸脉),及妇人诸不足,一切血证,阴虚而阳无所附者。
润肠胃,泽皮肤,养血生肌(血旺则肉长),排脓止痛(血和则痛止)。然滑大肠,泻者忌用(当归为君,白芍为臣,地黄为佐,芎 为使,名四物汤。治血之总剂,血虚佐以人参、黄;血热佐以条芩、栀、连;血积佐以大黄、牵牛。昂按∶血属阴,四物能养阴,阴得其养,则血自生,非四物能生血也。若气虚血弱之人,当用人参,取阳旺生阴血之义。多有过服四物阴滞之药,而反致害者)。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血滞能通,血虚能补,血枯能润,血乱能抚,盖其辛温能行气分,使气调而血和也。东垣曰∶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雷 、海藏并曰∶头,破血。时珍曰∶治上用头,治中用身,治下用尾,通治全用。一定之理也)。
川产力刚善攻,秦产力柔善补。以秦产头园尾多肥润气香者良,名马尾当归;尾粗坚枯者,名 头当归,只宜发散用。治血酒制,有痰姜制(昂按∶当归非治痰药,姜制亦臆说耳)
。畏菖蒲、海藻、生姜。恶湿面。


《本草蒙筌》草部上 >> 当归

味甘、辛,气温。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也,阳中微阴。无毒。生秦蜀两邦,(秦属陕西,蜀属四川。)有大小二种。大叶者名马尾当归,黄白气香肥润;(此为上品,市多以低假酒晒润充卖,不可不察。)小叶者名蚕头当归,质黑气薄坚枯。(此为下品,不堪入药。
)一说∶川归力刚可攻,秦归力柔堪补。凡觅拯病,优劣当分。畏姜藻蒲蒙,(生姜、海藻、菖蒲、牡蒙。)恶 茹湿面。芦苗去净,醇酒制精。行表洗片时,行上渍一宿。体肥痰盛,姜汁渍宜。曝干 咀,治血必用。东垣云∶头止血上行,身养血中守,尾破血下流,全活血不走。易老云∶入手少阴,以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肝藏血也。
若和剂在人参、黄耆皆能补血,在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从桂附茱萸则热,从芒硝大黄则寒。《别说》又云∶能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因名曰当归。逐跌打血凝,并热痢刮疼滞住肠胃内;主咳逆气上,及温疟寒热泥在皮肤中;女人胎产诸虚,男子劳伤不足;眼疾齿疾痛难忍,痈疮金疮肌不生;中风挛蜷,中恶昏乱;崩带湛漏,燥涩焦枯;并急用之,不可缺也。又同芎 上治头痛,以其诸头痛皆属肝木,故亦血药主之。甚滑大便,泻者须忌。
(谟)按∶《正传》云∶当归能逐瘀血、生新血,使血脉通畅与气并行,周流不息,因以为号。然而中半以上,气脉上行,天气主之;中半以下,气脉下行,地气主之;身则独守乎中而不行也。人身之法象亦犹是焉。故瘀血在上焦,与上焦之血少,则用上截之头;瘀血在下焦,与下焦之血少,则用下截之尾;若欲行中焦瘀血,与补中焦血虚,则用中截之身。匪独当归为然,他如黄芩、防风、桔梗、柴胡亦皆然也。观此一说,较前东垣虽殊,思亦近理不妄。采附篇末,凭人所宗。
又按∶经云∶主咳逆上气。议者以当归血药,如何治胸中气也?殊不知当归非独主血,味兼辛散,乃为血中气药。况咳逆上气,非止一端,亦有阴虚,阳无所附,以致然者。今用血药补阴,与阳齐等,则血和而气降矣。《本经》所谓义或由斯。


《冯氏锦囊秘录》草部上 >> 当归

禀土之甘味,天之温气,故味甘辛温无毒。甘以缓之,辛以收之、润之,温以通之、畅之。入手少阴、足厥阴,亦入足太阴,活血补血之要药。宜去芦,切片。若入破血药,宜梢尾生用。若入养血和血药,或全或生,用酒拌炒。
当归,治跌打血凝作胀,热痢肠刮肛涌,温疟寒热。舒筋润肠,妇人胎前产后,男子五劳七伤。温中止心腹之痛,养营疗肢节之痛,中风拘挛崩中带下,气血分皆可用。能补能攻,并眼疾齿疾疼痛,痈疮金疮肌肉不长,一切燥涩焦枯,风药中俱用。味辛而甘,气温而浓。甘以缓中,辛以散润,温以通畅。入肝。心、脾三经。血结滞而能散,血不足而能补,血枯燥而能润,血散乱而能归,诚血门之要药。凡血受病诸病夜甚,不可少也。但肠胃滑泻,及心气耗散,咳血吐血并宜禁之。
主治(痘疹合参) 宜酒炒用,养血行血,治痘内血虚,不光润红活者宜之。如血热血虚,同酒炒生地并用。若大便滑者禁之。
按∶当归为血分要药。辛温而散,血中气药也。头止血而上行,梢破血而下流,身养血而中守,全活血而不定。气血昏乱服之而定,能领诸血,各归其所当归之经,故名当归。若人吐衄崩下药中,须醋炒过,稍稍用之,多能动血,以其气辛温耳。泄泻者禁与,以其味滑润耳。


《医学入门》治燥门 >> 当归

当归甘辛头止血,破血用尾和用身,随所引用上头角,中理胸腹下荣筋,兼治风疮及气逆,金疮胎产更称神。
气血昏乱服之各有所归,出当州者良。大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也。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以心主血,肝藏血,脾裹血也。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又头硬者亦破血。
大抵去旧生新之剂全用。引以川芎、细辛之类,则治血虚头痛、眼痛、齿痛,合诸血药。入薏苡、牛膝,则下行而治血不荣筋,腰痛足疾,合诸血药。入人参、川乌、乌药、薏苡,则能荣表以治一身筋寒湿毒。在参、则补气血虚劳而止汗长肌;在芍、术、地黄则养血滋阴而补肾。合芍药、木香,则能和肝而止痛治痢;合鳖甲、柴胡,则定寒热而除温疟;合陈皮、半夏,则能止呕;合远志、酸枣,则能养心定悸。在桂、附则热而温中散冷;在硝、黄则寒而通肠润燥;在莪、棱、牵牛则破恶血而消 痞。是皆随所引药为用,盖味辛甘而气疏畅无定故也。兼治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金疮跌扑,诸恶疮疡及风癣在皮肤中。经云本血药而又治胸中咳逆上气。主妇人漏下绝子,脐腹急痛, 瘕,胎动下血,心腹疼痛,逆产,死胎,产后恶血上冲。
《别说》云∶于补虚最速,于产后备急。又有言曰∶补女子诸不足,说尽当归之用。患大虚冷,加而用之。肥润不枯燥者佳。治上酒浸,治外酒洗,血病酒蒸,痰用姜汁炒。畏菖蒲、海藻,恶牡蒙、 茹、热面。一云∶川产者力刚可攻,秦产者力柔可补。


《证类本草》当归

(当归_图缺)
味甘、辛,温、大温,无毒。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音癣)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痒(音羊),金疮,煮饮之。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 ,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一名干归。生陇西川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恶 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陶隐居云∶今陇西叨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稍难得。西川北部当归,多根枝而细。历阳所出,色白而气味薄,不相似,呼为草当归,缺少时乃用之。方家有云真当归,正谓此,有好恶故也。俗用甚多,道方时须尔。唐本注云∶当归苗有二种∶于内一种,似大叶芎 。一种似细叶芎 ,唯茎叶卑下于芎 也。今出当州、宕州、翼州、松州,宕州最胜。细叶者名蚕头当归,大叶者名马尾当归,今用多是马尾当归,蚕头者不如此,不复用,陶称历阳者,是蚕头当归也。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薜,山蕲。注《广雅》曰∶山蕲,当归也。当归今似蕲而粗大。吴氏云∶当归,神农、黄帝、桐君、扁鹊∶甘,无毒。歧伯、雷公∶辛,无毒。季氏∶小温。或生羌胡地。范子云∶当归无枯者善。药性论云∶当归,臣,恶热面。止呕逆,虚劳寒热,破宿血,主女子崩中,下肠胃冷,补诸不足,止痢腹痛。单煮饮汁,治温疟,主女人沥血腰痛,疗齿疼痛不可忍。患人虚冷,加而用之。日华子云∶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症癖。
图经曰∶当归,生陇西川谷,今川蜀、陕西诸郡及江宁府、滁州皆有之,以蜀中者为胜。
春生苗,绿叶有三瓣。七、八月开花似时罗,浅紫色。根黑黄色。二月、八月采根,阴干。然苗有二种,都类芎 ,而叶有大小为异,茎梗比芎 甚卑下。根亦二种,大叶名马尾当归,细叶名蚕头当归。大抵以肉浓而不枯者为胜。谨按《尔雅》云∶薜(布革切),山蕲(古芹字巨斤切)。郭璞注引《广雅》云∶山蕲,当归也。似蕲而粗大。释曰∶《说文》云∶蕲,草也。生山中者名薜,一名山蕲。然则当归芹类也。在平地者名芹,生山中而粗大者名当归也。
雷公云∶凡使,先去尘并头尖硬处一分以来,酒浸一宿。若要破血,即使头一节硬实处。
若要止痛止血,即用尾。若一时用,不如不使,服食无效,单使妙也。外台秘要∶治头疼欲裂。
当归二两,酒一升,煮取六合,饮至再服。又方∶治心痛。当归为末,酒服方寸匕。肘后方∶治小儿多患胎寒好啼,昼夜不止,因此成痫。当归末一小豆大,以乳汁灌之,日夜三、四度服,瘥。葛氏方∶治小便出血。当归四两细锉,酒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梅师方∶治胎动下血,心腹疼,死生不知,服此汤,活即安,死即下。用当归四两,芎 九两,细锉,以酒三升,水四升,煎取三升,分服。子母秘录治倒产,子死腹中。捣当归末,酒服方寸匕。又方∶治小儿脐风疮久不瘥,用当归末敷之。贾相公进过《牛经》,牛有尿血病。当归、红花各半两,为末,以酒半升煎,候冷,灌之瘥。支太医方治妇人百病,诸虚不足。当归四两,地黄二两,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食前米饮下十五丸。别说云∶谨按当归,自古医家方论,用治妇人产后恶血上冲,仓卒取效,无急于此,世俗多以谓唯能治血。又《外台秘要》、《金匮》、《千金》等方,皆为大补不足,决取立效之药。气血昏乱者,服之即定。此盖服之能使气血各有所归,则可以于产后备急于补虚速效。恐圣人立当归之名,必因此出矣。
衍义曰∶当归,《广雅》云∶山蕲(古芹切),当归也,似芹而粗大。《说广》云∶蕲,草也,生山中者名薜(音百)。新书《图经》以谓当归,芹类也。在平地者名芹,生山中粗大者名当归。若然,则今川蜀皆以平地作畦种,尤肥好多脂肉。不以平地、山中为等差,但肥润不枯燥者佳。今医家用此一种为胜。市人又以薄酒洒使肥润,不可不察也。《药性论》云∶补女子诸不足,此说尽当归之用也。


《中医饮食营养学》第十二章 常用药膳中药材 >> 当归

【基原】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补血,活血,止痛,润肠。
【应用】
1.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30克,生姜60克,羊肉500克煮汤食。用于产后腹中绞痛,并腹中寒疝,虚劳不足。(《金匮要略》)
2. 当归酒:当归煎浓汁酿酒饮,用于补血虚,行一切血滞。(《调疾饮食辨》)
3. 当归炖乌骨鸡:当归30克,乌鸡1只,炖食。用于妇女气血虚弱,月经不调。
【使用注意】
常用量为10~15克。脾虚湿盛及便溏者不宜食用。
【按语】
为补血和血中药。适于血虚体质、瘀血体质、妇女产后以及妇女日常保健食用。常用食疗方如当归炖鸡等。


《顾松园医镜》草部 >> 当归

〔辛甘大温,入心、肝、脾三经,酒洗去芦。入止血药中醋炒。〕去瘀生新,〔辛以散之润之,温以通之畅之,则瘀自行,甘以补之,则新自生。〕舒筋润肠。〔筋得血养,而舒,肠得滑剂而润。
〕温中止心腹之痛,〔寒则血凝气滞而痛,得温则血行而痛止,且归为血中气药也。〕养营疗肢节之疼。〔和血活血之功。〕女科沥血崩中,〔归为血药,故补女子诸不足〕外科排脓止痛。〔亦和血活血之功,肿疡忌当归者,以辛温活血恐其散大也,已溃则补血而生肌肉矣。金疮及破伤风,俱活血补血为要,故咸补之。〕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归为血药,故入三经,为活血血之要药。全和血,身补血,头止血,尾破血,能引诸血,各归其所当归之经故名当归。
性能滑肠,泄泻者禁用,呕家咳家血热家并禁。


《本草求真》温中 >> 当归

(芳草)
当归(专入心)。辛甘温润。诸书载为入心生血上品。缘脉为血府。诸脉皆属于心。心无血养。则脉不通。血无气附。则血滞而不行。当归气味辛甘。既不虑其过散。复不虑其过缓。得其之润。阴中之阳。故能通心而血生。号为血中气药。故凡一切血症阴虚。阳无所附。而见血枯血燥血闭血脱等症。则当用此主治。按当归头则止血上行。身则养血中守。尾则破血下流。全则活血不走。(出东垣)古方合白芍芎 地黄同用。名为四物汤总剂。盖谓得芎以为长养生发之机。地黄以为滋补化源之自。白芍以为救阴敛阳之本。则血始能以生。(张景岳曰。治血之剂。古人多以四物为主。然亦有宜与不宜者。盖补血行血。无如当归。但当归之性动而滑。凡因火动血者忌之。因火而嗽。因湿而滑者。皆忌之。行血散血。无如川芎。然川芎之性升而散。凡火带血上者忌之。气虚多汗。火不归元者。皆忌之。生血凉血。无如生地。敛血清血。无如芍药。然二物皆凉。凡阳虚者非宜也。脾弱者非宜也。脉弱身凉。多呕便溏者。皆非宜也。故凡用四物以治血者。不可不察。)若血虚而气不固。则当佐以人参黄。血热佐以条芩栀连。血积佐以大黄牵牛。与夫营虚而表不解。则当佐以柴葛麻桂。卫热而表不敛。则当佐以大黄。随其病之所向。以为出入加减。要使血滞能通。血虚能补。血枯能润。血乱能抚。俾血与气附。气与血固。而不致散乱而无所归耳。书命其名曰归。即是此意。是以气逆而见咳逆上气者。则当用此以和血。血和而气则降矣。寒郁而见疟痢腰腹头痛者。则当用此以散寒。寒散而血则和矣。血虚而见风 无汗者。则当用此以养血。血养而风则散矣。他如疮疡痈疽而见痛苦异常。肌肉失养而见皮肤不润。并冲脉为病而见气逆里急。带脉为病而见腹痛腰如坐水。(冲脉起于肾下。出于气街。侠脐上行至胸中。上 颡。渗诸阳。灌诸精。下行入足。灌诸络。为十二经脉之海。主血。带脉横围于腰。如束带。总约诸脉。)亦何莫不因血虚。气无所附之意。得此则排脓痛止。痈消毒去。肤泽皮润。而无枯槁不荣之患矣。然此味辛则散。气虚火盛者切忌。味甘则壅。脾胃虚寒者则忌。体润性滑。大肠泄泻者则忌。不可不熟晰而明辨耳。至书既言当归入心。而又曰入肝入脾。无非因其血补。而肝与脾皆有统藏之意。(脾统血。肝藏血。)秦产(秦州汶州所出。)头圆尾多。色紫气香肥润。名马尾当归。其性力柔善补。川产尾粗坚枯。名 头当归。其性力刚善攻。只宜发散。收贮晒干。乘热纸封瓮内。宜用酒洗。畏菖蒲海藻生姜。恶湿面。


《本草新编》当归

当归,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无毒。虽有上下之分,而补血则一。东垣谓尾破血者,误。入心、脾、肝三脏。但其性甚动,入之补气药中则补气,入之补血药中则补血,入之升提药中则提气,入之降逐药中则逐血也。而且用之寒则寒,用之热则热,无定功也。
功虽无定,然要不可谓非君药。如痢疾也,非君之以当归,则肠中之积秽不能去;如跌伤也,非君之以当归,则骨中之瘀血不能消;大便燥结,非君之以当归,则硬粪不能下;产后亏损,非君之以当归,则血晕不能除。肝中血燥,当归少用,难以解纷;心中血枯,当归少用,难以润泽;脾中血干,当归少用,难以滋养。是当归必宜多用,而后可以成功也。倘畏其过滑而不敢多用,则功用薄而迟矣。而或者谓当归可臣而不可君也,补血汤中让黄 为君,反能出奇以夺命;败毒散中让金银花为君,转能角异以散邪,似乎为臣之功胜于为君。然而当归实君药,而又可以为臣为佐使者也。用之彼而彼效,用之此而此效,充之五脏六腑,皆可相资,亦在人之用之耳。用之当,而攻补并可奏功;用之不当,而气血两无有效。用之当,而上下均能疗治;用之不当,而阴阳各鲜成功。又何论于可君而不可臣,可臣而不可佐使哉。
或问当归补血,而补气汤中何以必用,岂当归非血分之药乎?曰∶当归原非独补血也,实亦气分之药,因其味辛而气少散,恐其耗气,故言补血,而不言补气耳。其实补气者十之四,而补血者十之六,子试思产后非气血之大亏乎。佛手散用当归为君,川芎为佐,人以为二味乃补血之圣药也,治产后血少者,似乎相宜,治产后气虚者。似乎不足。乃何以一用佛手散而气血两旺,非当归补血而又补气,乌能至此,是当归亦为气分之药,不可信哉。
或问当归性动而滑,用之于燥结之病宜也,用之下利之症,恐非所宜,何以痢症必用之耶?
夫痢疾与水泻不同。水泻者,脾泻也。痢疾者,肾泻也。脾泻最忌滑,肾泻最忌涩。而肾泻之所以忌涩者何故?盖肾水得邪火之侵,肾欲利而火阻之,肾欲留而火迫之,故有后重之苦。夫肾水无多,宜补而不宜泻也。若下多亡阴,肾水竭而愈加艰涩矣。故必用当归以下润其大肠。大肠润而肾水不必来滋大肠,则肾气可安。肾气安而大肠又有所养,火自不敢阻迫于肾矣,自然火散而痢亦安,此当归所以宜于下痢而必用之也。(〔批〕水泻忌滑,痢疾喜滑,当归润滑,正其所宜。)
或问当归既是君主之药,各药宜佐当归以用之矣,何以时为偏裨之将反易成功,得毋非君主之药乎?士铎曰∶当归性动,性动则无不可共试以奏功也。所以入之攻则攻,入之补则补。
然而当归虽为偏裨之将,其气象自有不可为臣之意,倘驾御不得其方,未必不变胜而为负,反治而为乱也。
或问当归不宜少用,亦可少用以成功乎?曰∶用药止问当与不当,不必问多与不多也。
大约当归宜多用者,在重病以救危,宜少用者,在轻病以杜变。不敢多用,固非疗病之奇,不肯少用,亦非养病之善也。
或问当归滑药也,有时用之而不滑者何故?凡药所以救病也。肠胃素滑者,忌用当归,此论其常也。倘变生意外,内火沸腾,外火凌逼,不用润滑之当归,又何以滋其枯槁哉。当是时,吾犹恐当归之润滑,尚不足以救其焦涸也,乌可谓平日畏滑而不敢用哉。
或问当归专补血而又能补气,则是气血双补之药矣。曰∶当归是生气生血之圣药,非但补也。血非气不生,气非血不长。当归生气而又生血者,正其气血之两生,所以生血之中而又生气,生气之中而又生血也。苟单生气,则胎产之门,何以用芎、归之散,生血于气之中。苟单生血,则止血之症,何以用归、 之汤,生气于血之内。惟其生气而即生血,血得气而自旺,惟其生血而即生气,气得血而更盛也。
或问当归气味辛温,虽能活血补血,然终是行走之性,每致滑肠。缪仲醇谓与胃不相宜,一切脾胃恶食与食不消,并禁用之,即在产后、胎前亦不得入,是亦有见之言也。嗟嗟!此似是而非,不可不亟辨也。当归辛温,辛能开胃,温能暖胃,何所见而谓胃不相宜耶。夫胃之恶食,乃伤食而不能受也。辛以散之,则食易化。食不消者,乃脾气寒也。脾寒则食停积而不能化矣,温以暖之,则食易消。至于产前产后,苟患前症,尤宜多用,则胃气开而脾气健,始可进饮进食,产前无堕产之忧,产后无退母之怯。试问不用当归以救产后之重危,又用何物以救之。岂必用人参而后可乎。夫人参止可治富贵之家,而不可疗贫寒之妇,天下安得皆用人参以尽救之哉。此当归之不可不用,而不可误听仲醇之言,因循坐视,束手而不相救也,如畏其滑肠,则佐之白术、山药之味,何不可者。
或疑当归滑肠,产妇血燥,自是相宜。然产妇亦有素常肠滑者,产后亦可用当归乎?曰∶产后不用当归补血,实无第二味可以相代。即平素滑肠,时当产后,肠亦不滑,正不必顾忌也。或过虑其滑,即前条所谓佐之白术、山药,则万无一失矣。
或疑当归乃补血之圣药,凡见血症自宜用之,然而用之有效有不效者,岂当归非补血之品乎?当归补血,何必再疑,用之有效有不效,非当归之故,乃用而不得其法之故也。夫血症有兼气虚者,有不兼气虚而血虚者,有气血双虚而兼火者,原不可一概用当归而单治之也。血症而兼气虚,吾治血而兼补其气,则气行而血自归经;血症而气血双虚,吾平补气血,而血亦归经。血症气血双虚而兼火作祟,吾补其气血而带清其火,则气血旺而火自消,又何至血症之有效有不效哉。
或问缪仲醇谓疔肿痈疽之未溃者,忌用当归,亦何所见而云然耶?夫仲醇之谓不可用者,恐当归性动,引毒直走胃中,不由外发,致伤胃气故耳。殊不知引毒外散,不若引毒内消之为速。用当归于败毒化毒药中,正取其性动,则引药内消,直趋大便而出,奏功实神。故已溃者断宜大用,使之活血以生肌,即未溃者尤宜急用,使之去毒而逐秽也。


《本经逢原》芳草部 >> 当归

甘辛温,无毒。蜀产者力刚可攻。秦产者力柔可补。凡治本病酒制,有痰姜汁制。白者为粉归,性劣,不入补剂。
《本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汁饮之。
发明 当归气味俱浓,可升可降,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血分,凡血受病,及诸病夜甚必须用之。《本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洒洒,妇人漏下绝子,皆取辛温润血之功。产后恶血上冲,亦必用之。《别录》温中止痛。甄权治下利腹痛,女人沥血腰痛。好古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若坐水中。其功专于破恶血,养新血,润肠胃,荣筋骨,泽皮肤,理痈疽,排脓止痛,盖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甘温,能和营血,辛温能散内寒,使气血各有所归。入手少阴心,主血也;入足太阴脾,裹血也;入足厥阴肝,藏血也。身能养血,尾能行血。同人参、黄 则补气而生血。同牵牛、大黄则行气而泻血。同桂、附、吴萸则热。同大黄、芒硝则寒。血虚以人参、赤脂为佐,血热以生地、条芩为佐。仲景治阳邪陷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用当归四逆汤,于桂枝汤加当归、细辛、通草以通其血脉。
即下痢脉大,气不归附,亦用此汤以归附之。凡血虚发热者,以当归补血汤,方用当归三钱,黄 一两,作三服。心下刺痛者,一味当归酒煎服。专主血分诸病。海藏言当归血药,何《本经》治咳逆上气。按∶当归辛散,乃血中气药,故咳逆上气有阴虚阳无所附者,用血药补阴,则血和而气降矣。凡冲任督带病,皆不可少。惟泄泻家、痰饮家禁用。


《本草从新》芳草类 >> 当归

补血、润燥滑肠.
甘温和血.辛温散内寒.苦温助心散寒.(诸血属心、凡通脉者、必先补心、当归苦温助心.)入心肝脾.(心生血、肝藏血、脾统血.)为血中气药.治虚劳寒热.咳逆上气.(血和则气降.)温疟.(厥阴肝邪、 痢.头痛腰痛.心腹肢节诸痛.(散寒和血.)跌打血凝作胀.风痉无汗.(身强项直、角弓反张曰痉、无汗为刚痉、有汗为柔痉、当归辛散风、温和血、产后亦有发痉者、以脱血无以养筋也、宜十全大补汤.)痿痹症瘕.(筋骨缓纵、足不任地曰痿、风寒湿客于肌肉血脉曰痹.)痘证痈疽疮疡.冲脉为病.气逆里急.带脉为病.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冲脉起于肾下、出于气街、挟脐上行、至胸中、上颃颡、渗诸阳、灌诸经、下行入足、渗三阴、灌诸络、为十二经脉之海、主血、带脉横围于腰、如束带、总约诸脉.)及妇人诸不足.一切血证.阴虚而阳无所附者.润肠胃.泽皮肤.去瘀生新.温中养营.活血舒筋.排脓止痛.(血和则痛止.)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血滞能通、血虚能补、血枯能润、血乱能抚、盖其辛温能行气分、使气调而血和也、东垣曰∶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统治、雷 、海藏并云∶头破血、时珍曰∶治上用头、治中用身、治下用尾、统治全用.雷 着雷公炮炙论、时珍曰∶此雷公、是刘宋时雷、非黄帝时雷公也.)极善滑肠.泻者禁用.(当归为君、白芍为臣、地黄为佐、芎 为使、名四物汤、治血之总剂、血虚佐以人参黄 、血热佐以条芩栀连、 庵曰∶血属阴、须得阳生血、气虚血弱之人、当用参 、取阳旺生阴之义.)川产力刚善攻.秦产力柔善补.以秦产头圆尾多.肥润气香.里白不油者为良.名马尾当归.尾粗坚枯者.名 头当归.只宜发散用.宜酒制.治吐血.宜醋炒.畏菖蒲、海藻、生姜.恶湿面.(当归和酒服、治倒产子死不出.)


《读医随笔》当归

当归,辛甘,香膻,大温,入肝,通行气血,开结散郁,壮肝胆阳气,化血脉寒痹。凡寒湿凝滞,筋骨疼痛、拘急,不能得汗者,以此温通之。性虽能润,而血分虚燥、肝胃火冲、晕眩、呕吐、多汗者忌与,以其温升开散也。秦产甘润,川产辛劣。亦能通督脉,达巅顶,以升阳气而辟阴邪鬼魅。


《得配本草》草部(芳草类三十一种) >> 当归

畏菖蒲、生姜、海藻、牡蒙。恶 茹、湿面。制雄黄。
甘,辛,温。入手少阴、足厥阴、太阴经血分,血中气药。行血和血,养营调气,去风散寒。疗疟痢痘疹,痈疽疮疡,止头痛、心腹、腰脊、肢节,筋骨诸痛。(皆活血之功。)得茯苓,降气。配白芍,养营。配人参、黄 ,补阴中之阳。配红花,治月经逆行。(从口鼻出,先以好京墨磨汁服,止之。)君黄 ,治血虚发热。(症似白虎,但脉不长实,误服白虎汤即死。)佐荆芥,治产后中风。佐柴、葛,散表。入泻白散,活痰。入失笑散,破血。合桂、附、吴茱萸,逐沉寒。同大黄、芒硝,破热结。
头止血,(上行。)尾破血,(下行。)身和血,酒洗。吐血,醋炒。脾虚,粳米或土炒。
治痰,姜汁炒。止血、活血,童便炒。恐散气,芍药汁炒。大便滑泄,自汗,(辛散气。)肺虚,(辛归肺,肺气散也。)肝火盛,(归性温。)吐血初止,(归动血。)脾虚不食,(恐其散气润肠。)六者禁用。
当归,言血之当归经络也。正使血之有余者,不至泛溢于外。如血虚而用之,则虚虚矣。
惟得生地、白芍以为之佐,亦有活血之功。


《本草崇原》当归

气味苦温,无毒。主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汁饮之。
(当归始出陇西川谷及四阳黑水,今川蜀、陕西诸郡皆有。春生苗,绿叶青茎,七八月开花,似莳萝娇红可爱,形圆象心,其根黑黄色,今以外黄黑,内黄白,气香肥壮者为佳。)
当归花红根黑,气味苦温,盖禀少阴水火之气。主治咳逆上气者,心肾之气上下相交,各有所归,则咳逆上气自平矣。治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者,助心主之血液从经脉而外充于皮肤,则温疟之寒热洗洗然,而在皮肤中者,可治也。治妇人漏下绝子者,助肾脏之精气从胞中而上交于心包,则妇人漏下无时,而绝子者,可治也。治诸恶疮疡者,养血解毒也。治金疮者,养血生肌也。凡药皆可煮饮,独当归言煮汁饮之者,以中焦取汁变化而赤,则为血。当归滋中焦之汁以养血,故曰煮汁。谓煮汁饮之,得其专精矣。《本经》凡加别言,各有意存,如术宜煎饵,地黄作汤,当归煮汁,皆当体会。


《本草便读》香草类 >> 当归

当归(图缺)
引诸血各归其经.甘苦辛温香且润.虽理血仍能调气.心肝脾脏畅而和.能解表以温中.可养营而止痛.下行破血.尾力为强.补血守中.归身独得.调营血自然风灭.诸痹仗此以宣通.行脏腑旁及奇经.胎产须知能受益.(当归性味与川芎相近.而甘味为多.不如川芎之走窜耗散.功专养血活血.能理血中之气.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虽为血病中之要药.然总属辛香走散.阴虚者仍宜禁之.肠滑者不宜用.虽能调经.妇人亦不可多服.易成淋滞等病.以其性滑耳.)


《本草经解》当归

气温.味苦.无毒.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汁饮之.
当归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升味浓.阳也.其主咳逆上气者.心主血.肝藏血.血枯则肝木挟心火上刑肺金.而咳逆上气也.当归入肝养血.入心清火.所以主之也.肝为风.心为火.风火为阳.但热不寒者为温疟.风火乘肺.肺主皮毛.寒热洗洗在皮毛中.肺受风火之邪.不能固皮毛也.当归入心入肝.肝血足则风定.心血足则火息.而皮毛中寒热自愈也.妇人以血为主.漏下绝子.血枯故也.当归补血.所以主之.诸恶疮疡.皆属心火.心血足则心火息.金疮失血之症.味苦清心.气温养血.所以皆主之.用煮汁饮者.取汤液之功近而速也.
【制方】
当归同黄 .名补血汤.治血虚发热象白虎症.同川芎.名佛手散.治失血眩晕.本味酒煮.治血虚头痛.同知母.治衄血不止.同牛膝、甘草梢.治小便血.为末酒服.治心下刺痛.酒浸.治臂痛.用一两水煎露服.治温疟.用二两.吴萸一两同炒.去萸为末蜜丸.治久痢.同白芷.治大便不通.同生地.治妇人血虚.同川芎、砂仁.治胎动及胎死腹中.同炮姜.治产后血胀.同白蜜.治产后腹痛.同黄 、白芍.治产后自汗.同白术.治面黄色枯.同白芍、川芎等分.香附加三倍丸.名调经丸.治经水不调.同麦冬、甘草.治热病郑语神昏.同苁蓉、山药、小麦.治肾燥泄泻.同桂枝、白术、甘菊、牛膝.治痹.同牛膝、鳖甲、陈皮、生姜.治疟在阴分久不止.同枣仁、远志、茯神、人参.治心虚不眠.同人参、川芎.治产难倒生.同白胶、地黄、白芍、续断、杜仲.治女人血闭无子.同地榆、金银花、红曲、滑石.治利下纯血.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中品之上 >> 当归

味甘辛,温,大温,无毒。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疮疡,金疮,煮饮之。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 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药性论》云∶臣。恶∶热面。止呕逆,虚劳寒热,破宿血,主女子崩中,患人虚冷加而用之。日华子云∶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去恶血,养新血,及主症癖。《别说》云∶自古医家方论用治妇人产后恶血上冲,仓猝取效。无急于此,世俗多以谓唯能治血。又《外台秘要》、《金匮》、《千金》等方,皆为大补不足,决取立效之药气,血者服之即定,此盖服之能使气血各有所归。《支太医方》∶治妇人百病,诸虚不足。当地黄二两,为末,蜜和丸,米饮下。恶∶ 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名医别录》卷第二 >> 当归

味辛,大温,无毒.主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 ,汗不出,湿痹,中恶,客虚冷,补五脏,生肌肉.生陇西.二月、八月采根,阴干.(恶 茹,畏菖蒲、海藻、牡
《本经》原文∶当归,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


《本草分经》手少阴心 >> 当归

见肝补。


《本草择要纲目》当归

【气味】
苦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中微阳.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血分.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稍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凡用以酒洗净.晒干入药.)
【主治】
咳逆上气.温疟寒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温中止痛.补诸不足.和血补血.故脉者血之府.诸血皆属心.凡通脉必先补心益血.仲景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以当归补助之.凡血受病.致壅而不流.乃致作痛.若散内寒.助心和血.使气血各有所归.以当归向导之.入手少阴.以其心生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然补气须同人参黄 .行气须同大黄牵牛.引热须从桂附茱萸.引寒须从芒硝大黄.用本病宜酒制.有痰以姜制.导血归源以人参石脂为佐.血热以生地条芩为佐.古方四物汤.以当归为君.芍药为臣.地黄为佐.芎 为使.总之血药不可舍当归也.


《本草害利》温大肠 >> 当归

(见心部)


《本草撮要》草部 >> 当归

味苦辛.入手少阴足厥阴经.功专治女子诸虚不足.得人参、黄 补气生血.同牵牛、大黄行气破血.得桂、附、茱萸则热.得大黄、芒硝则寒滑大肠.治血酒制.畏菖蒲、海藻、生姜.恶湿面.


《外科全生集》诸药法制及药性 >> 当归

酒浸,晒干切片,上部用头,中部用身,下部用梢。头身活血,梢破血,全用定血,引血归经,除头痛,和血补血,润肠胃、筋骨、皮肤,排脓止痛。


《药性切用》草部(芳草类) >> 当归

甘辛苦温,入心、肝、脾三经,为养血温药,血滞能通,血虚能补,血枯能润,血乱抚。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下行。全∶活血而流走。酒炒活血,炒止血。极善滑肠,泄泻忌用。如不得已,土炒可以益脾,糯粉炒可以浓胃,用者详之。


《药鉴》当归

气温,味辛甘,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也。多用,大益于血家,诸血证皆用之,但流通而无定,由其味带辛甘而气畅也,随所引导而各至焉。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与白术白芍生地同用,则能滋阴补肾。与川芎同用,则能上行头角,治血虚头疼。再入白芍木香少许,则生肝血以养心血。同诸血药入以薏苡仁牛膝,则下行足膝,而治血不荣筋。同诸血药入以人参川乌乌药薏苡仁之类,则能荣一身之表,以治一身筋寒湿毒。佐黄 人参,皆能补血。佐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从桂附则热,从硝黄则寒。入和血药则血和,入敛血药则血敛。入凉血药则血凉,入行血药则血行,入败血药则血败,入生血药则血生,各有所归也,故名当归。痘家大便闭结,由热毒煎熬真阴,以致大肠经血少故耳,玄明粉中重加当归,则血生而大肠自润矣。或曰,痘疮临收之际用之,恐行血作痛,此又不通之论也,盖肠胃既燥,则血药尽能里润肠胃,将何者外行痘疮哉。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其斯之谓乎。便泄者勿用。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主治指掌 >> 当归

臣 畏菖蒲海藻恶热麸
当归味甘辛,性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也。其用有四∶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本草乘雅半偈》当归

(本经中品)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
【核】曰∶生陇西川谷,今当州、宕州、翼州、松州、秦州、汶州多种莳矣。仲春生苗布叶,似牡丹叶,嫩绿三瓣。七八月开花,似莳萝花,娇红可目。根黑黄色,肉浓不枯者为胜。秦州者,头圆尾多,色紫气香,肥润多脂,名马尾归,此种最佳。他处者头大尾粗,色白枯燥,名 头归,不堪用也。大都川产者力刚而善攻,秦产者力柔而善补。雷公云∶去芦头,酒浸一宿,止血破血,头尾效各不同,破宜使头,止宜用尾,并服无效,单使为贵也。
元素云∶头止血,尾破血,身和血,全用则一破一止矣。李杲云∶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时珍云∶雷、张两说,功效各异,大凡根 身半以上,气脉上行,法乎天;身半以下,气脉下行,法乎地。而人身法象天地,则治上当用头,治中当用身,治下当用尾,通治当全用,此一定之理。当以张说为优,以颐论之,雷说为当。经云∶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唯居上者乃能行,居下者乃能止,所谓欲举必先按,欲按必先举耳。而行中有止,止中有行,此又上下相 之妙。
收藏须晒干,乘热裹纸,封固瓮中,则不蛀。
【 】曰∶古人相招以文无。文无,当归也,盖以功用为名矣。味苦气温,臭香色紫,当入心,为心之使药,心之血分气分药也。祗判入血,便失当归本来面目矣。何也?血无气,则不能营运经隧,灌溉周身,彼此依循,互为关键。经云∶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如咳逆上气,此即气不于归。皮肤之中,营气之所舍也,温疟寒热,不在皮肤外,肌肉内,而洗洗在皮肤中,此邪不于归,营无归向。若漏下,即血不归远。绝子,即血无归息。
金疮,即血不归旋。疮疡,即气不归摄,当归助气之用,益血之体,能使气血邪气,各归于所当归之地。煮汁饮之,宣扬帅气耳。唐诗云∶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良有以也。


《滇南本草》当归

当归(图缺),味辛、微苦,性温。其性走而不守,引血归经。入心、肝、脾三经。止腹痛、面寒、背寒痛,消痈疽,排脓定痛。
附方 治面寒、背寒、肝气疼。
当归 不拘多少,新瓦焙干为末,引用烧酒服。
──丛本卷中


《本草图经》当归

当归(图缺),生陇西川谷,今川蜀、陕西诸郡及江宁府、滁州皆有之,以蜀中者为胜。春生苗,绿叶有三瓣;七、八月开花,似莳萝,浅紫色;根黑黄色。二月、八月采根,阴干。然苗有二种,都类芎 ,而叶有大小为异,茎梗比芎 甚卑下,根亦二种,大叶名马尾当归,细叶名蚕头当归,大抵以肉浓而不枯者为胜。谨按《尔雅》云∶薜(布革切),山蕲(古芹字巨斤切)
。郭璞注引《广雅》云∶山蕲,当归也。似蕲而粗大。释曰∶《说文》云∶蕲草也。生山中者名薜,一名山蕲。然则当归芹类也。在平地者名芹,生山中而粗大者,名当归也。


《药笼小品》当归

辛温。血药得酒良。
凡遇血虚肝燥、筋失所养、妇人月事不调,必需之品。
其用浩博,惟不宜于多痰、邪热、便溏、火嗽诸症。
凡治痢疾,及便血吐血衄等症,皆宜炒黑,则温滑之性减,黑兼止血,可取也。
头行上,身行中,尾行下,兼行瘀。


《长沙药解》当归

【本经】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虐,寒热,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创疡金创。煮饮之。一名干归。生川谷。
味苦、辛,微温,入足厥阴肝经。养血滋肝,清风润木,起经脉之细微,回肢节之逆冷,缓里急而安腹痛,调产后而保胎前,能通妊娠之小便,善滑产妇之大肠,奔豚须用,吐蛔宜加,寒疝甚良,温经最效。
《伤寒》当归四逆汤当归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二两,通草三两,甘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治厥阴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以肝司营血,而流于经络,通于肢节,厥阴之温气亏败,营血寒涩,不能充经络而暖肢节。甘草、大枣,补脾精以荣肝,当归、芍药,养营血而复脉,桂、辛、通草,温行经络之寒涩也。
《金匮》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治寒疝腹痛,胁痛里急,及产后腹痛。以水寒木郁,侵克己土。当归补血而荣木,生姜、羊肉,行滞而温寒也。
当归芍药散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芎?三两,白术四两,茯苓四两,泽泻半斤。治妇人妊娠杂病诸腹痛。以脾湿肝郁,风木贼土。归、芎、芍药,疏木而清风燥,苓、泽、白术,泻湿而补脾土也。
当归贝母苦参丸当归四两,贝母四两,苦参四两。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以膀胱之水,生于肺金而泻于肝木,金木双郁,水道不利。当归滋风木之郁燥,贝母、苦参,清金利水而泻湿热也。
当归散当归一斤,芍药、芎?一斤,黄芩一斤,白术半斤。为散,酒服方寸匕。治胎产诸病。以胎前产后诸病,土湿木郁,而生风燥。芎、归、芍、芩,滋风木而清热,白术燥湿土而补中也。
火为阳而水为阴,水中之气,是为阳根。阳根左升,升乙木而化丁火,火降而阳清,则神发焉。神旺于火,而究其本原,实胎于木,阳气全升则神旺。木处阳升之半,神之初胎,灵机方肇,是谓之魂,魂藏于肝而舍于血。肝以厥阴风木,生于癸水,癸水温升,而化血脉。血者,木之精液,而魂之体魄也。
风静血调,枝干荣滋,则木达而魂安。温气亏乏,根本失养,郁怒而生风燥,精液损耗,本既摇落,体魄伤毁,魂亦飘扬,此肝病所由来也。于是肢寒脉细,腹痛里急,便艰尿涩,经闭血脱,奔豚、吐蛔、寒疝之类,由此生焉。悉当养血,以清风燥。
当归滋润滑泽,最能息风而养血,而辛温之性,又与木气相宜。酸则郁而辛则达,寒则凝而温则畅,自然之理也。血畅而脉充,故可以回逆冷而起细微。木达而土苏,故可以缓急痛而安胎产。诸凡木郁风动之证,无不宜之。但颇助土湿,败脾胃而滑大便,故仲景用之,多土木兼医。但知助阴而不知伐阳,此后世庸工所以大误苍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