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 葱豉汤

葱豉汤

《肘后方》卷二葱豉汤

别名 葱白豉汤(《类证活人书》卷十九)。
功能主治 通阳发汗。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者。
用法用量 用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顿服取汗。
服药后未出汗,加葛根6克,升麻9克,如仍不汗,更加麻黄6克。
摘录 《肘后方》卷二

《孟诜方》葱豉汤

制法 将葱白、淡豆豉、生姜加水500克,煎沸再加黄酒煎煮。
功能主治 解表和中。
用法用量 热服,服后盖被取汗。
摘录 《孟诜方》

《圣济总录》卷一九○葱豉汤

功能主治 妊娠伤寒头痛。
用法用量 上以水1大盏,煮至6分,去滓,分2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九○

《圣惠》卷九葱豉汤

功能主治 伤寒初得一日,壮热头痛。
用法用量 上以水2大盏,煎至1大盏3分,去滓,分为3服,不拘时候,稍热频服。衣覆出汗。
摘录 《圣惠》卷九

《圣惠》卷三十八葱豉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五石忽发动,体热烦疼,心躁闷乱。
用法用量 以水5大盏,煎至2盏半,去滓,分5次温服。未效,再合服之。
摘录 《圣惠》卷三十八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葱豉汤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伤寒初觉1-2日,头项腰脊痛,恶寒。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良久,投葱豉热粥,盖覆出汗。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葱豉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疫疠病始得之,头疼壮热。妊娠七月,伤寒壮热,赤斑变为黑斑,溺血。
用法用量 以水3盏,煎至2盏,去滓,顿热服。汗出愈,未愈更煎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葱豉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1日至3日以前,身热脉大,肢体疼痛,汗不出。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入葱白3寸,盐、豉20粒,同煎至7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保健药膳》葱豉汤

主要原料:连须葱白30克,淡豆鼓10克,生姜3片,黄酒约30克。
制作方法:将连须葱白、淡豆政、生姜加水500克煎煮后,再加黄酒30克煎煮,服后盖被出汗。
效用说明:适宜于风寒感冒、头痛无汗、心烦者。


《医学读书记》葱豉汤

《肘后》云∶伤寒有数种,庸人卒不能分别,今取一药兼疗者,用葱白一虎口,豉一升,水煮顿服,汗出即愈。按《本草》淡豉,治伤寒时,疾热病发汗。元素云∶葱茎白,通上下阳气。合而用之,故能通治数种伤寒。然其方亦有数变∶一加葛根三两;一加升麻三两;若不汗,更加麻黄三两,助之散也。一加米三合,益气以出汗也。一加童便三升,汗出于阳而生于阴,火多者宜之也。深师又加乌梅十四枚,葛根半斤,兼治烦满也。《圣济总录》加人参、萎蕤、羚羊角,治劳风项强急痛,四肢烦热。《千金》加栀子、黄连、黄柏、大黄各半两;一加生地、石膏各八两,生葛四两,为表里证治之别。以意斟酌,投之辄验,诚良方也。


《医方论》发表之剂 >> 葱豉汤

葱白一握 豉一升
解表通阳最为妥善。勿以其轻淡而忽之。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病在荣卫 >> 葱豉汤

温病脉虚身乏、身痛、发热恶寒,是兼感寒温病。葱豉汤:葱头三五个,淡豆豉五钱,不加盐,煎服。豆豉和木气以治温,葱头散卫气以治寒,平稳之方也。如不恶寒,忌用葱豉。不恶寒单发热,乃纯温病,黄豆一味煎服亦愈。豆豉宜散亦不可用。黄豆润津液益中气养木气,而平疏泄故效。兼有卫气闭敛之证据。葱性疏通卫闭,其性平和。豆豉宣滞不伤中气,取效甚宏,故宜用之,比薄荷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