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 赤丸

赤丸

《金匮要略》卷上赤丸

制法 上四味,研末,纳真朱为色,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温经散寒,化饮止痛。主寒饮腹痛,手足厥逆。
用法用量 空腹时用酒饮下3丸,日二次,夜一次,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备注 方中乌头温经散寒,可治沉寒痼冷引起的腹痛,细辛、茯苓、半夏温化寒饮;阴寒内盛,血瘀不行,故用朱砂以通血脉。合用可奏温经散寒,化饮止痛之效。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千金》卷十六赤丸

制法 上为末,纳真朱为色,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寒气厥逆。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腹酒送下,日2次,夜1次。不知,加至2丸,以知为度。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金匮》赤丸方只4味,妙在乌头、半夏之反激并用。《千金》乃裁汰半夏改用桂、附、射罔,虽悍烈过于半夏,然不若反激之力最胜。真朱力能交济坎离,收摄虚火,或云是缘矾煅造,平治土脏,有温散之专功,无伤中之叵测。
摘录 《千金》卷十六

《金匮》卷上赤丸

制法 上为末,纳真朱为色,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寒气厥逆。
用法用量 每服3丸,先食酒饮送下,日2次,夜1次。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各家论述 ①《张氏医通》:此方乌头与半夏同剂,用相反以攻坚积沉寒,非妙达先圣至理,不能领略其奥,与胡洽治膈上积用十枣汤加甘草、大戟同一妙义。而《普济方》仅用乌头、半夏2味,易白凤仙子、杏仁,黄丹为衣,服7丸至谷道见血而止。其瞑眩之性可知。盖药之相反相恶,不过两毒相激,原非立能伤人,后世以为相反之味,必不可用,陋哉。②《金匮方歌括》元犀按:寒气而至厥逆,阴邪盛也。方中乌头、细辛以温散独盛之寒;茯苓、半夏以降泄其逆上之气,人所共知也;而以朱砂为色,其玄妙不可明言,盖以此品具天地纯阳之正色,阳能胜阻,正能胜邪,且以镇寒气之浮,而保护心主,心主之令行,则逆者亦感化而效顺矣。
摘录 《金匮》卷上

《外台》卷十三引《崔氏方》赤丸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久疰,室家相传,乃至灭族。
用法用量 每服2丸,吐下恶虫数10枚。
注意 忌野猪肉、芦笋、生血物。
摘录 《外台》卷十三引《崔氏方》

《备急千金要方》大露宿丸 >> 赤丸

治寒气厥逆方
茯苓 桂心(各四两) 细辛(一两) 乌头 附子(各二两) 射罔(如枣大一枚)
上六味为末,纳真珠为色,蜜丸如麻子,空腹酒服一丸,日再夜一。不知,加至二丸,以知为度。(一方用半夏四两而不用桂。)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内伤腹满寒疝宿食 >> 赤丸

乌头 二钱 茯苓 四钱 半夏 四钱 细辛 一钱 朱砂 不拘多少为衣
治寒气厥逆,手足逆冷者。
阳败内寒,故四肢逆冷。附子细辛回阳温寒,茯苓半夏除湿气。朱砂护心火也。